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印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
6
1
作者
乐石滢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0年第1期49-63,154,155,共17页
历史教科书是建构民族成员历史记忆乃至民族认同的重要媒介之一。在印度民族认同建构中,历史教科书如何认识中国这一历史悠久的邻国和定位中印关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印度中央和六个邦现行的高小(6~8年级)、初中(9~10年级)阶...
历史教科书是建构民族成员历史记忆乃至民族认同的重要媒介之一。在印度民族认同建构中,历史教科书如何认识中国这一历史悠久的邻国和定位中印关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印度中央和六个邦现行的高小(6~8年级)、初中(9~10年级)阶段历史教科书,可将印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按印度史的分期大致分为近代前、近代、独立后三个时期。近代前,中国是印度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贸易伙伴、友好邻国、物质文明大国,而在精神文明领域,中印是"学生-精神导师"关系。其中,西藏被塑造为印度文化圈的成员,而非中国的一部分。步入近代后,中印同样在帝国主义殖民浪潮冲击下,经历了衰弱和被剥削的文明古国,印度的教科书将中国视为"难兄难弟"。独立后,中国仍然被书写为国际格局中重要的一极,但中印之间围绕边界、涉核、涉巴等问题,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立,中国也开始在教科书中被视为对手和威胁。此外,印度的世俗民族主义、印度教民族主义和地方视角也导致了教科书中中国形象的差异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历史教科书
中国形象
历史记忆
民族认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建构印度教民族认同与他者——印度历史教科书中的涉华叙事解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旭
乐石滢
《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52,154,155,共31页
印人党政府2014年执政以来在历史教科书中书写了一系列涉华叙事。本研究选取了印度五个邦的四语种历史教科书展开对比研究,基于民族认同、他者建构理论,解析印度教民族主义话语体系中的涉华叙事,发现教科书中存在涉藏、中印对抗、新中...
印人党政府2014年执政以来在历史教科书中书写了一系列涉华叙事。本研究选取了印度五个邦的四语种历史教科书展开对比研究,基于民族认同、他者建构理论,解析印度教民族主义话语体系中的涉华叙事,发现教科书中存在涉藏、中印对抗、新中国政权三类叙事。涉藏叙事主要服务于民族认同建构,历经了古代印度教神话、近代印度教社会改革思想、“大印度”研究三个阶段的演变,最终参与民族诗意空间和黄金年代建构,实现大众动员。后两类叙事与三重他者建构相关,与印度教民族主义政治议程高度耦合:中印边界冲突导致中国被建构为印度教民族的主要他者;中巴关系走近催生中国的次要他者性;此外,中国也被建构为印度在东方的他者,印度从而与殖民主义建构的某些东方性特质划清界限,在现代化进程中确定自身在民族国家世界中的位置和目标,但这一做法却未能摆脱殖民主义的规训。涉华叙事推动印度对华认知更趋负面,为更强硬的对华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全面影响印度内政外交的涉华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教民族主义
历史教科书
涉华叙事
中印关系
原文传递
《公民法》修正案:印人党在东北部的一步“险棋”?
被引量:
2
3
作者
乐石滢
王旭
《世界知识》
2019年第4期32-33,共2页
2019年1月8日,印度人民院(下院)通过了一项针对1955年《公民法》的修正案,从法律上确认了来自孟加拉国、巴基斯坦、阿富汗的六个少数宗教社群(印度教徒、锡克教徒、佛教徒、耆那教徒、帕西教徒、基督教徒)不是非法移民,并将其获得合法...
2019年1月8日,印度人民院(下院)通过了一项针对1955年《公民法》的修正案,从法律上确认了来自孟加拉国、巴基斯坦、阿富汗的六个少数宗教社群(印度教徒、锡克教徒、佛教徒、耆那教徒、帕西教徒、基督教徒)不是非法移民,并将其获得合法公民身份的居住或服务年限要求从11年缩短为6年。此修正案最初由印度人民党在2016年提出,一经通过即引起轩然大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萨姆邦
孟加拉国
非法移民
印度教民族主义
曼尼普尔邦
公民法
特里普拉邦
梅加拉亚邦
那加兰邦
米佐拉姆
印度教徒
基督徒
东巴基斯坦
原文传递
题名
印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
6
1
作者
乐石滢
机构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
出处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0年第1期49-63,154,155,共17页
文摘
历史教科书是建构民族成员历史记忆乃至民族认同的重要媒介之一。在印度民族认同建构中,历史教科书如何认识中国这一历史悠久的邻国和定位中印关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印度中央和六个邦现行的高小(6~8年级)、初中(9~10年级)阶段历史教科书,可将印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按印度史的分期大致分为近代前、近代、独立后三个时期。近代前,中国是印度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贸易伙伴、友好邻国、物质文明大国,而在精神文明领域,中印是"学生-精神导师"关系。其中,西藏被塑造为印度文化圈的成员,而非中国的一部分。步入近代后,中印同样在帝国主义殖民浪潮冲击下,经历了衰弱和被剥削的文明古国,印度的教科书将中国视为"难兄难弟"。独立后,中国仍然被书写为国际格局中重要的一极,但中印之间围绕边界、涉核、涉巴等问题,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立,中国也开始在教科书中被视为对手和威胁。此外,印度的世俗民族主义、印度教民族主义和地方视角也导致了教科书中中国形象的差异性建构。
关键词
印度
历史教科书
中国形象
历史记忆
民族认同
Keywords
India
History Textbooks
China's Image
Historical Memory
National Identity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构印度教民族认同与他者——印度历史教科书中的涉华叙事解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旭
乐石滢
机构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
出处
《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52,154,155,共31页
文摘
印人党政府2014年执政以来在历史教科书中书写了一系列涉华叙事。本研究选取了印度五个邦的四语种历史教科书展开对比研究,基于民族认同、他者建构理论,解析印度教民族主义话语体系中的涉华叙事,发现教科书中存在涉藏、中印对抗、新中国政权三类叙事。涉藏叙事主要服务于民族认同建构,历经了古代印度教神话、近代印度教社会改革思想、“大印度”研究三个阶段的演变,最终参与民族诗意空间和黄金年代建构,实现大众动员。后两类叙事与三重他者建构相关,与印度教民族主义政治议程高度耦合:中印边界冲突导致中国被建构为印度教民族的主要他者;中巴关系走近催生中国的次要他者性;此外,中国也被建构为印度在东方的他者,印度从而与殖民主义建构的某些东方性特质划清界限,在现代化进程中确定自身在民族国家世界中的位置和目标,但这一做法却未能摆脱殖民主义的规训。涉华叙事推动印度对华认知更趋负面,为更强硬的对华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全面影响印度内政外交的涉华议题。
关键词
印度教民族主义
历史教科书
涉华叙事
中印关系
Keywords
Hindu Nationalism
History Textbooks
China-related Narratives
China-India Relations
分类号
F125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135.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公民法》修正案:印人党在东北部的一步“险棋”?
被引量:
2
3
作者
乐石滢
王旭
机构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
北京大学南亚研究中心
出处
《世界知识》
2019年第4期32-33,共2页
文摘
2019年1月8日,印度人民院(下院)通过了一项针对1955年《公民法》的修正案,从法律上确认了来自孟加拉国、巴基斯坦、阿富汗的六个少数宗教社群(印度教徒、锡克教徒、佛教徒、耆那教徒、帕西教徒、基督教徒)不是非法移民,并将其获得合法公民身份的居住或服务年限要求从11年缩短为6年。此修正案最初由印度人民党在2016年提出,一经通过即引起轩然大波。
关键词
阿萨姆邦
孟加拉国
非法移民
印度教民族主义
曼尼普尔邦
公民法
特里普拉邦
梅加拉亚邦
那加兰邦
米佐拉姆
印度教徒
基督徒
东巴基斯坦
分类号
D935.1 [政治法律—法学]
DD913 [政治法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印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
乐石滢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建构印度教民族认同与他者——印度历史教科书中的涉华叙事解析
王旭
乐石滢
《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原文传递
3
《公民法》修正案:印人党在东北部的一步“险棋”?
乐石滢
王旭
《世界知识》
2019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