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肌钙蛋白I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建平 刘思德 乐群燕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5期88-90,共3页
目的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的浓度水平,探讨其在脓毒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就诊于本院的10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情轻重将其分为脓毒症... 目的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的浓度水平,探讨其在脓毒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就诊于本院的10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情轻重将其分为脓毒症组(n=38)、严重脓毒症组(n=41)、脓毒性休克组(n=29),并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n=91)和死亡组(n=17),分析和比较不同组别之间血清PCT和cTnI浓度水平的变化。结果脓毒症组患者的PCT和cTnI分别为(1.77±0.42)ng/mL和(0.08±0.02)ng/mL,严重脓毒症组分别为(4.09±1.70)ng/mL和(0.28±0.09)ng/mL,脓毒性休克组分别为(6.82±2.23)ng/mL和(0.63±0.22)ng/mL。脓毒症病情越严重,PCT和cTnI浓度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的PCT和cTnI分别为(6.29±1.82)ng/mL和(0.75±0.14)ng/mL,存活组分别为(3.58±0.73)ng/mL和(0.22±0.08)ng/mL,死亡组的PCT及cTnI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血清PCT及CTn I浓度水平测定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 肌钙蛋白I 脓毒症 病情严重程度
下载PDF
1332株葡萄球菌的标本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叶鸿雁 谢红意 +3 位作者 葛婷婷 乐旭波 张丹丹 乐群燕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控制感染及经验用药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3年我院分离的葡萄球菌,采用西门子Micro Scan Walk Away40SI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 ... 目的了解我院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控制感染及经验用药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3年我院分离的葡萄球菌,采用西门子Micro Scan Walk Away40SI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 M100-S23进行判断,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共检出葡萄球菌1 332株,MRSA和MRCo NS的发生率分别为51.7%(372/720)和80.4%(492/612),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结论我院相关结果与全国耐药监测数据比较,有地区性差异,只有不断提高监测水平,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才能减少耐药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 抗菌药物 葡萄球菌
下载PDF
某院革兰阳性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状况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叶鸿雁 谢红意 +4 位作者 赵笔辉 葛婷婷 乐旭波 张丹丹 乐群燕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125-127,129,共4页
近年来,随着临床介入性治疗操作的增多和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1]。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监测网( GPRS)2012年的监测数据显示,不同地区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率有所... 近年来,随着临床介入性治疗操作的增多和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1]。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监测网( GPRS)2012年的监测数据显示,不同地区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率有所差异[2]。为了解我院革兰阳性球菌的感染和耐药情况,现对我院3年来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阳性球菌 耐药状况 临床分布 抗菌药物 院内感染 介入性治疗 数据显示 GPRS
原文传递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笔辉 王金瑜 +3 位作者 孙丽丽 张倩 乐群燕 李聪亚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19期2380-2385,共6页
目的 通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中代谢物的差异性表达谱及功能代谢组学的研究,确立与NAFL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HPLC-QTOF/MS)技术对入选的NAFLD患者和... 目的 通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中代谢物的差异性表达谱及功能代谢组学的研究,确立与NAFL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HPLC-QTOF/MS)技术对入选的NAFL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进行极性小分子代谢产物检测分析,通过与数据库中代谢物的保留时间、分子质量(分子质量误差在<25 ppm内)、二级碎裂谱图、碰撞能等信息进行匹配,对生物样本中的代谢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对鉴定结果进行严格的人工二次核对、确认。结果 以严格的OPLS-DA VIP>1和P <0. 05为显著性差异代谢物筛选标准,共筛选、鉴定出12种差异代谢物。与健康者相比,NAFLD患者体内肉豆蔻酸、棕榈酸等5种代谢物上调;马尿酸、N-二十二碳酰-4-鞘氨醇-1-O-磷酰胆碱等7种代谢物下调;且此结果可能与脂肪酸生物合成、脂肪酸伸长率、胆固醇代谢等通路相关。结论 NAFLD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在血清代谢水平上具有明显差异,并用代谢组学的方法来研究了NAFLD差异代谢物的变化规律,为NAFLD的诊治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