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共通与利益共赢之路——以R国W电视项目为例
1
作者 乐鹏举 刘玉照 《政治人类学评论》 2023年第2期26-90,311-318,7,共74页
为了满足非洲村民看电视的迫切需求,携带着中非文化交流美好愿景的援助项目——W数字电视工程成功在非洲落地。区别于意识形态分析和结果导向的文本评估思路,本文基于“利益—规范”双重目标的群体互动分析,尝试深化对国家文化工程在非... 为了满足非洲村民看电视的迫切需求,携带着中非文化交流美好愿景的援助项目——W数字电视工程成功在非洲落地。区别于意识形态分析和结果导向的文本评估思路,本文基于“利益—规范”双重目标的群体互动分析,尝试深化对国家文化工程在非实践的理解。田野观察发现,在W电视项目的发起、运营、准市场化等不同阶段,项目方、中国企业与非洲村民群体三方有着不同的利益和规范侧考量。具体而言,中非双方在项目开启之初便在“文化共通,利益共赢”的双重目标诉求上达成了初步共识。当项目进入运营阶段,非洲村民用户首先感受到的是实物赠予和观感体验上的满足,这使得W电视项目可以迅速积累大量用户,并获得极高的国内、国际声誉。同时,援助节目内容上的“短板”又会阻碍村民用户群体朝着“文化共通”的价值目标演化,最终导致在对待W电视项目的态度上出现了分化。进入准市场化阶段后,国家是否“在场”构成了W电视项目在地化实践的重要制度变量。在理论模型与经验的对话中,文末尝试对该项目后期演化的可能路径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部分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媒企业 数字电视项目 节目运营 非洲村民 利益—规范双重互动
原文传递
认知规范、行动决策与公益后果--基于公益人“价值—利益”双目标的行动分析
2
作者 乐鹏举 《社会发展研究》 2023年第3期222-241,M0007,共21页
本文揭示了公益人双偏好动机差异对流动儿童福利的影响,并区分了可能导致公益供给与受助者需求偏离的行动逻辑:其一,资源引导逻辑下的偏离,即当组织资源短缺、专业积累不足,且对服务对象价值投射较低时,公益人倾向于在资源最大化动机下... 本文揭示了公益人双偏好动机差异对流动儿童福利的影响,并区分了可能导致公益供给与受助者需求偏离的行动逻辑:其一,资源引导逻辑下的偏离,即当组织资源短缺、专业积累不足,且对服务对象价值投射较低时,公益人倾向于在资源最大化动机下提供服务,从而导致服务对象分散化,或是频繁变更服务对象;其二,价值导向逻辑下的偏离,即当资源有限、有一定的专业积累,且公益人对服务特定对象群体有着强烈的价值诉求时,更可能倾向于按照个人的价值偏好提供服务,从而导致偏离受助者的基本需求;其三,专业锁定逻辑下的偏离,即当组织资源条件优越且专业程度极高,但公益人的价值目标相对模糊时,容易造成公益供给的服务对象边界模糊化,或是将专业目标的实现过程视为受助者需求的满足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公益人偏好 “价值—利益”双目标 “供给—需求”偏离
原文传递
制度环境、工作模式与艺术生产——上海A电影厂的艺术兴衰史 被引量:3
3
作者 严俊 乐鹏举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0-158,244,245,共31页
基于贝克尔的"艺术集体行动"理论,本文从宏观制度环境和微观工作模式两个层面探讨了上海A电影厂的艺术生产变化,试图回应艺术社会学的重要议题——社会经济结构与艺术生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国家强力控制的"黄金时... 基于贝克尔的"艺术集体行动"理论,本文从宏观制度环境和微观工作模式两个层面探讨了上海A电影厂的艺术生产变化,试图回应艺术社会学的重要议题——社会经济结构与艺术生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国家强力控制的"黄金时期",稳定的资源保障和艺术惯例共识塑造了共同体内的集体行动,促使创新大量发生;改革后,原有国家支持体系逐步消失,分裂的工作模式导致艺术共同体逐渐瓦解。上海A电影厂在向现代文化产业的转型过程中,艺术创作随之失去特色而流于平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环境 工作模式 艺术惯例 艺术集体行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