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体内浓度梯度 被引量:2
1
作者 甄雷 王晓 +7 位作者 缪黄泰 乔世斌 吴星欣 刘百球 刘新民 阙斌 聂绍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4期4473-4480,共8页
背景:体外研究发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梯度能够促进干细胞的迁移和增殖。然而,采用冠状静脉逆行灌注途径能否建立在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梯度尚不明确。目的:评价冠状静脉逆行灌注实验方法的安全性,建立并检测冠状静... 背景:体外研究发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梯度能够促进干细胞的迁移和增殖。然而,采用冠状静脉逆行灌注途径能否建立在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梯度尚不明确。目的:评价冠状静脉逆行灌注实验方法的安全性,建立并检测冠状静脉与局部缺血心肌间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梯度,探讨逆行灌注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梯度存在的时间窗。方法:开胸结扎法建立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1周后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灌注结束后球囊充盈时间分别为0,5,10,15min。解除球囊充盈后即刻处死动物,ELISA法测量血浆和梗死区心肌、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匀浆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浓度,在体评价在不同时间点冠状静脉血液与梗死区心肌以及梗死边缘区心肌之间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梯度。结果与结论:逆行灌注成功率为100%,无死亡、心脏压塞和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灌注后5min和10min,冠状静脉血液与梗死区心肌之间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梗死区心肌浓度明显高于其他2种组织。球囊充盈15min后2组之间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后,球囊充盈的时间为5-10min能在冠状静脉血液与梗死心肌之间建立稳定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梯度,而且在梗死心肌区域浓度最高。此时间窗内灌注干细胞有望增强其移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与生物活性因子 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静脉逆行灌注 生长因子 干细胞 在体 浓度梯度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采用OTW球囊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3
2
作者 甄雷 王晓 +7 位作者 缪黄泰 乔世斌 吴星欣 刘百球 刘新民 阙斌 聂绍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6期451-454,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over-the-wire(0Tw)球囊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杂种犬12只,体重(23.0±1.9)kg,采用开胸直视下完全结扎前降支(LAD)中段建立急性心梗模型。1周后采用OTW球囊将1&#... 目的探讨采用over-the-wire(0Tw)球囊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杂种犬12只,体重(23.0±1.9)kg,采用开胸直视下完全结扎前降支(LAD)中段建立急性心梗模型。1周后采用OTW球囊将1×10^8EGFP标记的MSCs灌注到与LAD平行的前室间静脉(AIV)中段。所有实验动物分别在灌注后1h(n=4)、14d(n=4)、28d(n=4)取材,比较LAD结扎部位缺血心肌和LCX区域非缺血心肌组织中EGFP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成功率为100%(12/12),术中及术后未发生死亡、心包填塞及恶性心律失常。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所有时间点LAD区域内EGFP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LCX区域(均P〈0.05),细胞在LAD区域内的分布也更均匀。结论采用OTW球囊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MSCs安全可行,靶向性高,细胞在缺血心肌内的分布也较为均匀、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室间静脉 细胞移植 冠状静脉逆行灌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Over—the—wire球囊
下载PDF
并发心房颤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乔世斌 王晓 +12 位作者 聂绍平 甄雷 杜昕 吕强 康俊萍 刘新民 胡荣 吴佳慧 黎旭 贾长琪 董建增 刘小慧 马长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11-813,共3页
目的:探讨并发心房颤动(房颤)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近期和远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 893例,根据有无房颤分为无房颤组(A组,3 802例)和并发房颤组(B组,91例),分析房颤对冠心病患者PCI术... 目的:探讨并发心房颤动(房颤)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近期和远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 893例,根据有无房颤分为无房颤组(A组,3 802例)和并发房颤组(B组,91例),分析房颤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住院和随访期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影响。结果:A组与B组院内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随访时间中位数分别为535d、520d,B组MACCE发生率较A组有增高趋势(15.4%∶11.4%),主要为全因死亡率较高(5.7%∶1.7%,P=0.019),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相当。结论:并发房颤的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术后的远期死亡率明显高于无房颤患者,房颤是预测PCI术后远期死亡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周瑞雪 乔世斌 +2 位作者 屈超 时衍同 姜淑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22-1525,共4页
目的分析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轻中度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死亡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日照市人民医院(187例)、山东省立医院(... 目的分析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轻中度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死亡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日照市人民医院(187例)、山东省立医院(122例)和北京安贞医院(91例)诊治的老年心衰合并COPD患者.其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β受体阻滞剂组)200例,依据倾向评分匹配法按照1:1比例选择年龄和心肺功能匹配、未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200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随访截至2019年12月31日.比较两组患者死亡风险.分析影响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因素。结果400例患者中,年龄(72.2±11.7)岁.男性226例(56.5%).匹配后两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体质指数、心功能、肺功能和治疗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年时,β受体阻滞剂组较对照组全因死亡风险(χ^(2)=7.284.P<0.01)、因心衰加重住院风险(χ^(2)=6.782.P<0.01)和因COPD急性加重而住院风险(χ^(2)=6.921.P<0.01)均降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HR=2.142)、糖尿病(HR=1.929).基线第1秒呼出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66.8%(HR=1.114).基线肾小球滤过率<72.0 ml/min(HR=3.572)和随访3年时左心室射血分数<46.4%(HR=2.294)是影响全因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而β受体阻滞剂(HR=0.745)是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老年心衰合并COPD患者的死亡风险和再住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 心力衰竭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死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