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式辐射吊顶系统制冷量曲线预测模型研究
1
作者 陈炳韬 王成 乔俊宇 《日用电器》 2024年第6期86-92,共7页
本文以开式辐射吊顶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制冷量的预测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经实验验证的模型对开式辐射吊顶在各个影响因子水平下的制冷量进行模拟并收集模拟数据作为回归资料。以ASHRAE标准中闭式辐射吊顶的制冷量性能曲线其为基础... 本文以开式辐射吊顶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制冷量的预测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经实验验证的模型对开式辐射吊顶在各个影响因子水平下的制冷量进行模拟并收集模拟数据作为回归资料。以ASHRAE标准中闭式辐射吊顶的制冷量性能曲线其为基础并对曲线中的系数C和指数n加以修正作为开式辐射吊顶的制冷量性能预测曲线。利用SPSS软件对回归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得到可以广泛应用于工程中的开式辐射吊顶制冷量性能曲线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式辐射吊顶 制冷量 回归分析 预测模型性
下载PDF
开放式辐射吊顶开口型式对制冷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乔俊宇 毕晨 +1 位作者 王成 金梧凤 《绿色科技》 2023年第6期239-243,248,共6页
由于制冷量的不足,辐射吊顶系统的应用受到限制,开放式安装有助于提高辐射吊顶系统的制冷量。为此,研究中确定了影响开放式辐射吊顶系统制冷量的2个影响因子:辐射板面积比τ1、辐射板湿外周比τ2。使用仿真模型研究了开放式辐射吊顶的... 由于制冷量的不足,辐射吊顶系统的应用受到限制,开放式安装有助于提高辐射吊顶系统的制冷量。为此,研究中确定了影响开放式辐射吊顶系统制冷量的2个影响因子:辐射板面积比τ1、辐射板湿外周比τ2。使用仿真模型研究了开放式辐射吊顶的制冷量在辐射板不同开口型式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τ1为0.65时,辐射板单位面积制冷量达到最大,其相较于τ1为0.2和0.8时分别增大了13.6%~19.6%和4.3%~7.1%;当τ2为2.5时制冷量达到最大,τ2为2.5时相较于τ2为1时制冷量增大了14.1%~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吊顶 开放式安装 制冷量 开口型式
下载PDF
开放式辐射吊顶制冷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乔俊宇 毕晨 +1 位作者 王成 金梧凤 《日用电器》 2023年第4期77-83,共7页
由于优秀的节能性和热舒适性,辐射吊顶供冷系统(CRCP)在近年来逐渐受到行业的重视。目前,对CRCP的制冷量评估一般为封闭式CRCP,很少有关于开放式CRCP制冷量评估的研究,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开放式安装对提高CRCP系统制冷量的可行性,实验... 由于优秀的节能性和热舒适性,辐射吊顶供冷系统(CRCP)在近年来逐渐受到行业的重视。目前,对CRCP的制冷量评估一般为封闭式CRCP,很少有关于开放式CRCP制冷量评估的研究,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开放式安装对提高CRCP系统制冷量的可行性,实验研究表明:当开放式CRCP系统的辐射板面积为房间面积的75%时,相较于封闭式系统,其单位面积的制冷量增大了(49.4~64.4)%,总制冷量增大了(12~2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吊顶 开放式安装 制冷量 封闭式安装
下载PDF
深基坑土钉支护数值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乔俊宇 徐国元 《江西有色金属》 2005年第4期21-24,共4页
基于FLAC3D的基本原理及其求解过程,对深基坑工程土钉墙支护做了数值模拟,对不同土钉长度、倾角的4种支护方案进行了对比选择。对所选支护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对深基坑土钉墙支护设计及合理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深基坑 土钉 FLAC3D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5
作者 乔俊宇 《中国科技信息》 2015年第17期121-121,125,共2页
分析了地层岩性特征、岩体应力分布、水、地形地貌特征、坡形、外部动力荷载(如爆破荷载)、工程活动、时间和风化的影响等对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而深入了解层状岩质边坡岩体稳定性和变形失稳的破坏机理,为井巷工程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分析 层状岩质 地层岩性特征 岩体应力分布 岩体稳定性 地貌特征 爆破荷载 动力荷载
下载PDF
铝土矿松软泥岩巷道垮冒区支护技术研究
6
作者 乔俊宇 《城市建筑》 2015年第18期232-232,共1页
本文分析研究了贵州某铝土矿松软泥岩巷道变形破坏规律和垮冒机理,阐述了注浆与 U 型钢支架在巷道支护中的机理和作用.通过工程实践表明,该支护技术方案解决了铝土矿松软泥岩巷道垮冒区支护技术难题.
关键词 泥岩 巷道 垮冒 支护 研究
下载PDF
铝土矿山软岩巷道支护技术及应用
7
作者 乔俊宇 《低碳世界》 2015年第16期99-100,共2页
阐述了软岩的工程特性、软岩巷道工程支护原理及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特点。针对兴县奥家湾铝土矿软岩巷道支护难的问题,提出几种软岩巷道支护方式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软岩 软岩巷道 支护
下载PDF
内循环贴附射流对玻璃幕墙辐射不对称影响研究
8
作者 王泽通 毕晨 +1 位作者 乔俊宇 金梧凤 《新余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5-43,共9页
针对玻璃幕墙辐射不对称展开研究,采用内循环贴附射流加热玻璃幕墙内表面的方法减缓辐射不对称。通过实验及模拟分析了内循环贴附射流对不对称辐射温度的影响,并提出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的射流策略。结果表明,在室外温度为-20℃、距玻璃... 针对玻璃幕墙辐射不对称展开研究,采用内循环贴附射流加热玻璃幕墙内表面的方法减缓辐射不对称。通过实验及模拟分析了内循环贴附射流对不对称辐射温度的影响,并提出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的射流策略。结果表明,在室外温度为-20℃、距玻璃幕墙1.75 m以内区域不对称辐射温度大于限值10 K时,通过调节内循环贴附射流送风参数可改善这一情况。基于人体舒适度限值要求,讨论和分析了射流角度和风速对辐射不对称温度的影响,得到安装距离为100 mm、200 mm时射流角度与最小射流速度耦合的数学模型,为内循环贴附射流系统智能运行策略的建立提供了关键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贴附射流 不对称辐射温度 幕墙内表面温度 运行策略
下载PDF
基于 MOFs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乔俊宇 李秀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40,共14页
碳纳米管(CNTs)作为纳米材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自其诞生以来就成为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金属有机框架(MOFs)凭借其独特的多孔结构,近年来在各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研究前沿之一。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对具有不同功能特性材... 碳纳米管(CNTs)作为纳米材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自其诞生以来就成为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金属有机框架(MOFs)凭借其独特的多孔结构,近年来在各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研究前沿之一。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对具有不同功能特性材料的复合技术研究,已经成为解决材料应用领域中关键问题的主要方法。而碳纳米管和金属有机框架作为目前材料领域两类十分重要的纳米材料,通过复合技术将碳纳米管的高导电特性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高比表面积、丰富孔道分布特性相结合是研究与应用的必然趋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和碳纳米管的主要复合形式和制备方法,整理了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锂电池、催化、吸附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两种材料性能的协同提升方面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并指出CNTs与MOFs材料的复合以及CNTs的生长分布具有很高的随机性,对其实现进一步控制是未来的技术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金属有机框架 复合材料 原位生长
下载PDF
基于MIL⁃53(Al)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乔俊宇 张峰 +1 位作者 张雅男 李秀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8-614,共7页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53(Al),制备出多孔碳原位生长碳纳米管(CNTs)的碳复合材料(C‑MIL‑53(Al)和C‑Co@MIL‑53(Al))。得益于MIL‑53(Al)和CNTs的复合结构以及CoF2的形成,C‑Co@MIL‑53(Al)复合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时,在0.5 A·g^(...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53(Al),制备出多孔碳原位生长碳纳米管(CNTs)的碳复合材料(C‑MIL‑53(Al)和C‑Co@MIL‑53(Al))。得益于MIL‑53(Al)和CNTs的复合结构以及CoF2的形成,C‑Co@MIL‑53(Al)复合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时,在0.5 A·g^(-1)电流密度下展现出了高比电容(240.1 F·g^(-1)),并且经过2000次充放电循环后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碳纳米管 双溶剂 超级电容器 原位生长
下载PDF
基于Maxwell的永磁同步电机短路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乔俊宇 曲娜 鹿昭勋 《科技资讯》 2018年第12期124-125,共2页
针对缺少成熟电动机分析方法的情况,文章建立了基于Maxwell的永磁同步电动机二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得到电机在正常工作和匝间短路故障情况下的电磁场分布和相关性能曲线。得到了不同条件下,反电势三次谐波含量随匝间短路程度的加剧... 针对缺少成熟电动机分析方法的情况,文章建立了基于Maxwell的永磁同步电动机二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得到电机在正常工作和匝间短路故障情况下的电磁场分布和相关性能曲线。得到了不同条件下,反电势三次谐波含量随匝间短路程度的加剧而减少等结论,为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绕组早期匝间短路故障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匝间短路 故障诊断 永磁同步电机 MAXWEL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