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梯田对侵蚀地形指标的影响——以黄土丘陵第2副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乔冰洁 杨勤科 +2 位作者 王春梅 庞国伟 黎恩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4-193,共10页
[目的]探究人工地形(梯田)对地形指标的影响,分析修建梯田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为土壤侵蚀评价中梯田措施因子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获取纸坊沟流域高精度DEM数据,通过模拟原始坡面数据和构建水平梯田数据... [目的]探究人工地形(梯田)对地形指标的影响,分析修建梯田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为土壤侵蚀评价中梯田措施因子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获取纸坊沟流域高精度DEM数据,通过模拟原始坡面数据和构建水平梯田数据,并对这些数据提取坡度、坡长、坡度坡长因子、单位汇水面积和地形湿度指数,分析了这些因子的变化情况,认识梯田对侵蚀地形的影响。[结果](1)梯田的修建使得坡度减缓、坡长截断、LS因子变小,随着梯田面积占比的增加,坡度、坡长、LS因子均呈减小趋势;梯田区,坡度、坡长、LS因子大致沿等高线呈条带状分布,非梯田区,坡度、坡长、LS因子从分水线向下逐渐增加,到沟底又逐渐变缓。(2)梯田的修建使得单位汇水面积减小、地形湿度指数变大;单位汇水面积的空间格局与坡长比较类似,较高部位单位汇水面积较小、低洼部位较大;梯田区地形湿度指数与坡度有相反的空间分布格局,非梯田区地形湿度指数与单位汇水面积类似。(3)微观尺度上,坡长、LS因子、单位汇水面积以及地形湿度指数均沿田面坡降方向呈增加趋势,在修建梯田或维护梯田时,应尽量保持田面水平或有微小反坡。(4)根据梯田对LS因子的影响,研究区梯田的工程措施因子值可取0.26~0.37。[结论]修建梯田对黄土高原丘陵地区水土保持有较大贡献,可为黄土高原丘陵区修建梯田和土壤侵蚀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 高分辨率DEM 地形因子 单位汇水面积 地形湿度指数
下载PDF
提高马铃薯开花结实率的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静 杨小华 +2 位作者 乔冰洁 徐宝连 王佃强 《中国种业》 2023年第8期7-11,共5页
马铃薯开花结实率低是影响马铃薯杂交育种的重要因素。通过查阅文献,综合分析马铃薯开花结实率低的原因,马铃薯本身开花习性是决定因素,另外还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田间管理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马铃薯的开花结实率。在分析原因的基... 马铃薯开花结实率低是影响马铃薯杂交育种的重要因素。通过查阅文献,综合分析马铃薯开花结实率低的原因,马铃薯本身开花习性是决定因素,另外还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田间管理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马铃薯的开花结实率。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提高马铃薯开花结实率工作上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植物激素调节、优化杂交技术、人工诱导技术、温室杂交。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马铃薯的开花率和结实率,但也存在着不易操作、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等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还是需要不断探索杂交方法,改善杂交技术,探究能提高马铃薯开花结实率的新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开花率 结实率
下载PDF
鲁西南地区秋马铃薯与鲜食玉米间作比例的探索
3
作者 杨小华 乔冰洁 +4 位作者 廖勇 吴静 宋春林 蒋飞 徐宝连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54-57,共4页
鲁西南马铃薯种植户一般采用普通玉米和秋马铃薯间作行数比例为1∶1,不利于农事机械操作,劳动强度较大。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采用鲜食玉米代替普通玉米,并进行了鲜食玉米和秋马铃薯的4种间作比例试验:鲜食玉米和马铃薯种植行数间作比例分... 鲁西南马铃薯种植户一般采用普通玉米和秋马铃薯间作行数比例为1∶1,不利于农事机械操作,劳动强度较大。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采用鲜食玉米代替普通玉米,并进行了鲜食玉米和秋马铃薯的4种间作比例试验:鲜食玉米和马铃薯种植行数间作比例分别为1∶1、1∶2、1∶3和1∶4,期间调查鲜食玉米商品穗性状、商品穗率、产量、产值,以及早期马铃薯株高、叶片数和收获期马铃薯产量产值,以更好地探索出两作物的最佳间作比例。通过试验发现:最佳的间作比例为鲜食玉米∶马铃薯=1∶2,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的投入;且在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产值情况下,鲜食玉米商品穗率高,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大,最终达到节本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鲜食玉米 间作
下载PDF
青藏高原坡度坡长因子(LS)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黎恩丹 杨勤科 +3 位作者 庞国伟 王春梅 杨丽娟 乔冰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139,共7页
地形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但目前关于青藏高原地形因子的分布格局和影响因素有待研究。基于1弧秒分辨率的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高程数据,计算坡度、坡长、LS因子(slope length and steepness factors,LS),结合... 地形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但目前关于青藏高原地形因子的分布格局和影响因素有待研究。基于1弧秒分辨率的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高程数据,计算坡度、坡长、LS因子(slope length and steepness factors,LS),结合高程积分和Hack剖面等,对青藏高原LS因子的分布格局、统计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坡度、坡长和LS因子这3个地形指标,均表现出高原内部小、四周高山大的格局,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坡度均值分别为6.55°和14.3°,坡长均值分别为122.9,172.2 m,LS均值分别为4.8和12.7;(2)青藏高原LS因子整体受坡度影响,但高原边缘陡峭地区LS因子主要受坡长影响;(3)青藏高原6条主要河流的Hack剖面都呈上凸形态,该地区地貌演化整体上处于幼年期;(4)青藏高原LS因子的分布特征与土壤侵蚀类型及其组合有对应关系:周边地区的高值对应冰川侵蚀—水蚀,西北部的低值对应水力—冻融侵蚀和风蚀,东南部边缘向高原内部过渡地区的较高值对应水力—重力侵蚀。通过分析LS因子的分布格局和统计特征,可为土壤侵蚀学评价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对于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物质迁移转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地形 坡度 坡长 敏感性分析 LS因子
下载PDF
马铃薯-玉米间作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乔冰洁 杨小华 +1 位作者 吴静 徐宝连 《中国马铃薯》 2021年第5期463-468,共6页
间作是中国常见的栽培模式,可高效利用水肥光热及土地资源,促进植物养分利用优势的形成,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实际生产情况,中国各地形成多种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模式。通过查阅文献,综合分析马铃薯-... 间作是中国常见的栽培模式,可高效利用水肥光热及土地资源,促进植物养分利用优势的形成,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实际生产情况,中国各地形成多种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模式。通过查阅文献,综合分析马铃薯-玉米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发现间作模式较单作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品质、水分利用率,减轻马铃薯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率。分析马铃薯-玉米间作模式的生态效益,发现间作模式可促进马铃薯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增加土壤微生物含量、酶活性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质量。但目前马铃薯-玉米间作模式也存在一定缺陷,即机械化水平低、马铃薯较玉米处于竞争弱势地位。未来发展中,应采用多点试验、系统评价的方法,探究适合间作系统的马铃薯品种和马铃薯机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玉米 间作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下载PDF
鲁西南地区减少化肥用量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商品薯率和干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静 杨小华 +1 位作者 徐宝连 乔冰洁 《中国马铃薯》 2021年第3期244-249,共6页
以‘荷兰15’为供试马铃薯品种,试验采用L9(34)正交设计,设氮肥(N)、磷肥(P2O5)、钾肥(K2O)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通过对产量、商品薯率和干物质含量的分析,得出马铃薯获得目标产量时的最少肥料用量。结果表明,... 以‘荷兰15’为供试马铃薯品种,试验采用L9(34)正交设计,设氮肥(N)、磷肥(P2O5)、钾肥(K2O)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通过对产量、商品薯率和干物质含量的分析,得出马铃薯获得目标产量时的最少肥料用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减肥处理7,具体施肥量为尿素21 kg/667m2,重过磷酸钙22 kg/667m2,硫酸钾98 kg/667m2,该组合处理下马铃薯产量是3490 kg/667m2,比对照减产1.22%,但化肥用量比对照减少34.7%,商品薯率达到96.7%,高于对照处理,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处理7的马铃薯干物质含量最高,达到17.23%。通过L9(34)正交试验分析得出,马铃薯获得目标产量时施肥水平的最优组合为尿素56 kg/667m2,重过磷酸钙22 kg/667m2,硫酸钾98 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化肥 块茎产量 商品薯率 干物质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