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枸杞酵素发酵的代谢产物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郭红莲 邢紫娟 +1 位作者 余巧银 乔博鑫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55,共8页
以枸杞为原料,天然发酵下,对枸杞酵素的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pH值、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不断下降,可滴定酸逐渐上升,还原糖先升后降。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技术分析鉴定出64种风味物质... 以枸杞为原料,天然发酵下,对枸杞酵素的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pH值、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不断下降,可滴定酸逐渐上升,还原糖先升后降。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技术分析鉴定出64种风味物质,其中包括20种酯类、9种醛类、6种酮类、23种醇类、3种酸类、3种芳香杂环类。枸杞酵素具有较强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酚含量达到1.926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酵素 理化指标 风味物质 抗氧化性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枸杞过程中理化指标及风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5
2
作者 乔博鑫 邢紫娟 郭红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12,共7页
本文以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组合发酵枸杞,研究其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并分析了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及风味物质成分的变化。以发酵后产品的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了乳酸菌发酵枸杞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以保加利亚乳酸菌与嗜热链球菌(1∶1)... 本文以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组合发酵枸杞,研究其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并分析了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及风味物质成分的变化。以发酵后产品的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了乳酸菌发酵枸杞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以保加利亚乳酸菌与嗜热链球菌(1∶1)组合发酵,料液比8∶1 g/100 mL、接种量4%、发酵时间24 h,此时成品的感官评分81分。乳酸菌发酵枸杞过程中可滴定酸逐渐上升,pH及还原糖含量不断下降,活菌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技术从发酵后的枸杞液中分离出63种挥发物质,主要包括12种酯类、16种醛类、15种酮类、13种醇类、4种酸类、3种芳香杂环类,其中新增加了41种挥发性物质。发酵24 h后,醛类、酮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对含量呈降低趋势,酯类、酸类及芳香杂环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对含量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乳酸菌发酵 发酵工艺 生理指标 风味物质
下载PDF
拮抗酵母BS-316抑菌成分分离与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乔博鑫 郭红莲 +2 位作者 邹欣欣 邢紫娟 余巧银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50,共5页
以拮抗酵母菌BS-316为试材,研究酵母菌及其培养液对灰霉菌的抑菌性,用柱层析的方法对酵母培养液进一步分离纯化,并测定了粗提纯组分对灰霉菌的抑菌性。结果表明,酵母菌及其培养液对灰霉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酵母菌悬液对灰霉菌的抑菌... 以拮抗酵母菌BS-316为试材,研究酵母菌及其培养液对灰霉菌的抑菌性,用柱层析的方法对酵母培养液进一步分离纯化,并测定了粗提纯组分对灰霉菌的抑菌性。结果表明,酵母菌及其培养液对灰霉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酵母菌悬液对灰霉菌的抑菌性高于酵母培养液;酵母培养液经粗提取后,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粗提纯组分对灰霉菌的抑制作用高于培养原液;活体试验中,粗提纯组分对番茄果实灰霉病的扩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病斑直径显著小于酵母培养液处理(P<0.05)。表明拮抗酵母菌BS-316除了细胞抑菌外,还可能产生了某些抑菌物质存在于培养液中,并且经纯化后可能用于果实灰霉病的防治保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酵母菌 酵母培养液 灰霉菌 抑菌成分
下载PDF
基于历史负荷的配电网量测数据关联清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乔博鑫 章坚民 《信息与电脑》 2018年第8期70-71,75,共3页
笔者针对模拟产生的日负荷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负荷数据关联清洗方法,通过历史负荷数据得到其正常数据的上下限估值,并进一步对清洗对象进行比对分析,定位异常数据,进而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来得到关联度最高的一条负荷曲线来对异常... 笔者针对模拟产生的日负荷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负荷数据关联清洗方法,通过历史负荷数据得到其正常数据的上下限估值,并进一步对清洗对象进行比对分析,定位异常数据,进而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来得到关联度最高的一条负荷曲线来对异常数据进行替换处理,从而完成对异常数据的清洗。经分析表明,笔者提出的方法可靠性高、可用性好且响应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发生器 异常数据 历史负荷 关联清洗
下载PDF
拮抗酵母对西兰花黑斑病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余巧银 郭红莲 +1 位作者 邢紫娟 乔博鑫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6,74,共8页
黑斑病是西兰花最常见的采后病害,利用不同浓度拮抗酵母菌悬液可抑制黑斑病,但抑菌效果及对西兰花品质影响尚不清楚。离体试验结果表明,在105~108浓度范围内,随酵母菌悬液浓度增加,黑斑病菌受抑制效果越明显。108 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 黑斑病是西兰花最常见的采后病害,利用不同浓度拮抗酵母菌悬液可抑制黑斑病,但抑菌效果及对西兰花品质影响尚不清楚。离体试验结果表明,在105~108浓度范围内,随酵母菌悬液浓度增加,黑斑病菌受抑制效果越明显。108 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对病原菌菌落生长抑制率最高,为87.9%,对病原菌孢子24 h后的萌发和芽管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0.97%,84.05%。活体试验结果表明,西兰花接种105 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后,无论是单独存在还是和病原菌同时存在,都能在西兰花伤口处快速繁殖。108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处理7 d后西兰花的病斑直径和发病率分别为4.70 mm和21.27%,效果明显好于较低浓度酵母菌处理的西兰花。不同浓度拮抗酵母菌悬液可有效保持西兰花贮藏期间叶绿素、Vc和可溶性糖含量,减缓PPO酶活性升高的趋势,并维持POD酶活性,而108 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处理的各项指标优于其他处理组,其保鲜效果最好。因此,拮抗酵母菌可抑制黑斑病菌生长和繁殖,以108 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效果为最好,对西兰花PPO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外,对花球其它生理活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酵母 西兰花 黑斑病 生理品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