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联合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余喆 辛春艳 +4 位作者 杨铁虹 乔友备 王超丽 唐恬 吴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0期38-42,共5页
药物分析是一门重要的药学专业课程,在新药研发、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临床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分析教学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理论的有力补充。长期以来,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教学资... 药物分析是一门重要的药学专业课程,在新药研发、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临床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分析教学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理论的有力补充。长期以来,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教学资源及课程时长有限等问题,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笔者提出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模式。本文以液质联用仪为例,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将虚拟仿真技术与仪器实物教学有效衔接,弥补现实教学的不足,大大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虚拟仿真 混合式教学 虚实结合
下载PDF
药物分析的教学体会和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乔友备 吴红 +3 位作者 杨铁虹 赵燕 范黎 谭光国 《基础医学教育》 2015年第2期114-116,共3页
药物分析是我国高等教育药学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结合教学经历,介绍了教学体会和心得,主要从抓住知识主线、注重知识总结归纳、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的体会,简要说明了药物... 药物分析是我国高等教育药学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结合教学经历,介绍了教学体会和心得,主要从抓住知识主线、注重知识总结归纳、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的体会,简要说明了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建议,可以为同行教师讲解和药学学生学习药物分析起到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分析 教学体会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新模式 被引量:10
3
作者 谭光国 吴红 +3 位作者 杨铁虹 赵燕 范黎 乔友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0-202,共3页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在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教学中构建验证性实验和自主设计性实验专题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内容新体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和高效的师生沟通平台,建立注重过程的、客观的多元化实验考核体系。这有...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在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教学中构建验证性实验和自主设计性实验专题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内容新体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和高效的师生沟通平台,建立注重过程的、客观的多元化实验考核体系。这有利于激发学员对药物分析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实际效率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药物分析实验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叶酸介导的聚乙二醇-聚苹果酸-喜树碱聚合物前药的制备和性质初探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伟 段晓 +2 位作者 范黎 乔友备 吴红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合成生物基大分子聚苹果酸(PMLA),制备叶酸介导的喜树碱-聚苹果酸聚合物前药FA-PEG-PMLA-CPT,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和细胞毒性。方法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合成PMLA,将(FA-)PEG、CPT分别以酰胺键、酯键连接到PMLA骨架上,制备得到聚合物前... 目的合成生物基大分子聚苹果酸(PMLA),制备叶酸介导的喜树碱-聚苹果酸聚合物前药FA-PEG-PMLA-CPT,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和细胞毒性。方法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合成PMLA,将(FA-)PEG、CPT分别以酰胺键、酯键连接到PMLA骨架上,制备得到聚合物前药FA-PEG-PMLA-CPT。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表征PMLA及聚合物药物的结构,动态透析法模拟体外释药特性,采用Hela细胞研究聚合物药物体系的内摄作用和细胞毒性。结果成功制备了药物载体PMLA和聚合物前药FA-PEG-PMLA-CPT;FA-PEG-PMLA-CPT具有一定的缓释性,但是无明显的pH值响应特性;FA-PEG-PMLA-CPT有效地提高了CPT的细胞内摄作用,细胞毒性明显高于CPT。结论聚合物前药FA-PEG-PMLA-CPT是一种潜在的靶向性给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前药 喜树碱 叶酸 主动靶向
下载PDF
Seminar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谭光国 吴红 +4 位作者 王玉琨 杨铁虹 赵燕 范黎 乔友备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第7期94-95,共2页
探讨Seminar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Seminar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促进了师生之间交流,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 探讨Seminar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Seminar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促进了师生之间交流,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NAR教学模式 药物分析 教学改革 药学教育
下载PDF
基于β-聚苹果酸衍生物的两种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6
作者 李伟 段晓 +2 位作者 范黎 乔友备 吴红 《纳米科技》 2014年第4期24-32,共9页
合成聚苹果酸苄基酯(PMLABz)和聚苹果酸(PMLA),在此基础上构建两种不同类型的聚合物胶柬,通过合成PMLABz、PMLA、聚乙二醇-聚苹果酸-喜树碱-I(P1)和聚乙二醇-聚苹果酸-喜树碱-II(P2),利用动态透析法制备P1、P2胶柬,并进行... 合成聚苹果酸苄基酯(PMLABz)和聚苹果酸(PMLA),在此基础上构建两种不同类型的聚合物胶柬,通过合成PMLABz、PMLA、聚乙二醇-聚苹果酸-喜树碱-I(P1)和聚乙二醇-聚苹果酸-喜树碱-II(P2),利用动态透析法制备P1、P2胶柬,并进行表征、筛选。为了进一步增强胶束细胞的内摄作用和特定肿瘤细胞的靶向性,用靶向分子叶酸修饰胶柬,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成功制备药物载体PMLABz、PMLA及共聚物P1、P2,其中,P1是接枝共聚物,能够自组装成平均直径100nm星型胶束(载药量:11.2%,粒径:97.2±4.6nm,zeta电位:-18.5mV);P2是嵌段共聚物,能够自组装成平均直径75nm的平头型胶束(载药量:20.5%,粒径:76.4±3.8nm,zeta电位:-16.4mv);P1、P2胶柬形态圆整,粒径均匀,因此,P1、P2胶柬是一种潜在的自组装给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苹果酸 喜树碱 聚合物胶束 自组装给药系统
下载PDF
PMLA-PEG-TAT纳米接枝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松岩 崔明凤 +5 位作者 周青 乔友备 吴娟 桑广泽 王玉琨 吴红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合成药物载体聚苹果酸(PMLA),制备纳米接枝物PMLA-Hyd-PEG5000/PEG2000-TAT/Doxorubicin(DOX),研究PEG对穿膜肽的保护作用及入胞特性。方法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合成PMLA,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PEG5000)和PEG2000-TAT分别通过... 目的合成药物载体聚苹果酸(PMLA),制备纳米接枝物PMLA-Hyd-PEG5000/PEG2000-TAT/Doxorubicin(DOX),研究PEG对穿膜肽的保护作用及入胞特性。方法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合成PMLA,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PEG5000)和PEG2000-TAT分别通过腙键和酰胺键与PMLA相连。阿霉素(DOX)作为模型药物,通过酰胺键与PMLA相连。采用Hela细胞研究纳米接枝物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内摄作用。结果成功制备了药物载体PMLA和纳米接枝物PMLA-Hyd-PEG5000/PEG2000-TAT/DOX,筛选出当TAT含量为0.3%(TAT与PMLA的摩尔比,mol/mol)可发挥很好地穿膜入胞作用,PEG5000含量为3.2%(PEG与PMLA的摩尔比,mol/mol,下同)时对0.3%TAT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激光共聚焦实验(CLSM)验证了MTT实验结果。结论一定量PEG5000对TAT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为后续去保护后,TAT发挥高效入胞作用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 聚乙二醇 聚苹果酸 纳米接枝物
下载PDF
新型生物材料聚(β-苹果酸-co-β-羟基丁酸酯)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崔明凤 郭松岩 +3 位作者 周青 乔友备 范黎 吴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28,共5页
以苯甲酸四乙铵为引发剂,引发β-苹果酸苄基内酯(MLABe)和β-丁内酯(BL)开环共聚,得到聚(β-苹果酸苄基酯-co-β-羟基丁酸酯)(P(MLABe-co-BL))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 H-NMR)、核磁共振碳谱(13 CNMR)和红外光谱(FT-IR)表征,表明合... 以苯甲酸四乙铵为引发剂,引发β-苹果酸苄基内酯(MLABe)和β-丁内酯(BL)开环共聚,得到聚(β-苹果酸苄基酯-co-β-羟基丁酸酯)(P(MLABe-co-BL))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 H-NMR)、核磁共振碳谱(13 CNMR)和红外光谱(FT-IR)表征,表明合成了聚合物单体MLABe和聚-β-羟基丁酸酯(PHB),为共聚奠定了基础。共聚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单体含量不同,聚合物组成有明显差别,分子量都在104以上。MLABe的竞聚率比BL的大,因此加入BL的比率越多,聚合时间就越长。MLABe和BL的比例为75/25(物质的量比),聚合时间短且共聚产物分子量适中,分布宽度窄。微观聚合机理表明MLABe和BL的比例为50/50(物质的量比)时,聚合过程酯交换剧烈,趋向于无规共聚。P(MLABe-co-BL)氢化苄基后得到两亲性共聚物聚(β-苹果酸-co-β-羟基丁酸酯)(P(MLA-coBL)),该共聚物改善了PMLA用作药物载体降解快、负电性大的缺点,有望在生物医用材料等方面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苹果酸苄基内酯 β-羟基丁酸酯 共聚物
下载PDF
包载rhBMP-2和SDF-1的双层纳米微球的构建及体外释药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沈鹏 乔友备 +4 位作者 马瑞 张瑞 马文瑞 张少锋 吴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构建搭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 BMP-2)的双层纳米微球缓释系统,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壳聚糖(PLA/CS)双层纳米微球,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制备参数;动态光... 目的:构建搭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 BMP-2)的双层纳米微球缓释系统,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壳聚糖(PLA/CS)双层纳米微球,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制备参数;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纳米微球的粒径,电镜观察纳米微球的形态;在乳化过程中将rh BMP-2和SDF-1依次加入纳米微球中,计算其包封率和载药量,透析袋扩散法检测其体外缓释效果。结果:制备的双层纳米微球外形圆整,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542.33±14.38)nm,微球之间无粘连。rh BMP-2包封率为(82.41±1.05)%,载药量为(24.67±0.43)ng/mg;SDF-1包封率为(75.58±0.84)%,载药量为(22.63±0.41)ng/mg。药物释放持续至少30 d,呈"双相释放"。第30天时累计释放的rh BMP-2和SDF-1分别为72.85%和91.01%。结论:成功制备了包裹SDF-1和rh BMP-2的双层载药微球,形态良好,包封率较高,体外缓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PLA) 壳聚糖(CS)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 BMP-2)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 药物控释
下载PDF
微课助力下的药物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吴红 杨铁虹 +2 位作者 谭光国 范黎 乔友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4期124-127,共4页
微课因具有内容精炼、学习目标明确等特点而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翻转课堂即反转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教学理念。"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在高校已经开始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 微课因具有内容精炼、学习目标明确等特点而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翻转课堂即反转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教学理念。"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在高校已经开始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微课"和"翻转课堂"概念和特点的分析,辅以实例,探讨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我国大学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以促进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 教学设计 药物分析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聚苹果酸-阿霉素/多烯紫杉醇纳米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余喆 周青 +3 位作者 乔友备 郭松岩 张雨 吴红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69-373,共5页
目的以聚苹果酸(PMLA)为载体,同时连接阿霉素(DOX)与多烯紫杉醇(DTX)制备纳米共聚物(PMLA-DOX/DTX),研究其体外释药及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一锅煮"法同时连接DOX与DTX,HPLC法测定并计算载药率,动态透析法模拟体内释... 目的以聚苹果酸(PMLA)为载体,同时连接阿霉素(DOX)与多烯紫杉醇(DTX)制备纳米共聚物(PMLA-DOX/DTX),研究其体外释药及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一锅煮"法同时连接DOX与DTX,HPLC法测定并计算载药率,动态透析法模拟体内释药,采用MDA-MB-231细胞筛选2种药物不同比例的协同效果,考察游离药物与纳米共聚物的细胞毒性和细胞摄取作用。结果 PMLA-DOX/DTX中DOX的载药率为21.5%±1.2%,DTX的载药率为11.03%±1.51%。共聚物体外释药稳定,无突释现象。细胞实验中2种药物在给药总质量浓度相同时,DOX与DTX摩尔比为10∶1时协同效果良好;MDA-MB-231细胞对纳米共聚物的摄取多于游离药物。结论 PMLA作为药物载体,同时递送化疗药物DOX与DTX,载药率高,可实现协同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苹果酸 阿霉素 多烯紫杉醇 联合用药 协同作用
下载PDF
芬太尼口颊片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京亚 桑广泽 +3 位作者 乔友备 贺欣 余喆 吴红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052-2055,共4页
目的:建立比格犬体内枸橼酸芬太尼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并进行芬太尼口颊片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取6只比格犬给予芬太尼口颊片1片(675μg/片,含服),分别于给药后2、5、10、15、30、45、60、90、120、240、360、480、720 min取静脉血1 mL,... 目的:建立比格犬体内枸橼酸芬太尼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并进行芬太尼口颊片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取6只比格犬给予芬太尼口颊片1片(675μg/片,含服),分别于给药后2、5、10、15、30、45、60、90、120、240、360、480、720 min取静脉血1 mL,经甲醇沉淀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C18,流动相为甲醇-0.02%甲酸水溶液(95:5,v/v),流速为0.5 mL/min,进样量为5μL,柱温为30℃;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检测离子为枸橼酸芬太尼质荷比(m/z)337.1→1 88.0、卡马西平(内标)m/z 237.1→194.1],测定枸橼酸芬太尼的血药浓度,并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枸橼酸芬太尼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325.0 ng/mL(r=0.998),精密度试验的日内RSD<5%(n=6),日间RSD<6%(n=3);平均回收率为(94.65±6.32)%^(99.21±3.24)%(n=6);基质效应的RSD<15%(n=6),稳定性试验的RE在±6.2%内(n=3)。芬太尼口颊片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参数tmax为(32.5±6.1)min,t1/2为(211.8±47.4)min,cmax为(40.3±1.9)ng/mL,CLz/F为(0.006±0.001)L/(min·kg),AUC0-720min为(7 564.0±1 576.7)ng·min/mL(n=6)。结论:本方法简便、可行、准确。芬太尼口颊片在比格犬体内具有良好的速释、缓释双相释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口颊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比格犬 血药浓度 药动学
下载PDF
聚苹果酸-羟喜树碱前药的合成和性质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乔友备 张海涛 +5 位作者 李飞 李伟 段晓 成冲 陶阳春 吴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7期3253-3258,共6页
目的:化学全合成聚苹果酸(poly(β-malic acid),PMLA),将其作为高分子药物载体,制备聚苹果酸-羟喜树碱前药(PMLA-HCPT)。研究其体外释药特点和体外细胞毒性。方法: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全合成PMLA,通过酰胺键键合羟基喜树碱(... 目的:化学全合成聚苹果酸(poly(β-malic acid),PMLA),将其作为高分子药物载体,制备聚苹果酸-羟喜树碱前药(PMLA-HCPT)。研究其体外释药特点和体外细胞毒性。方法: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全合成PMLA,通过酰胺键键合羟基喜树碱(HCPT)。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表征该前药的结构,利用体外动态透析的方法模拟体外释药特点,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pH值聚合物药物中前喜树碱的释药特性。采用人卵巢癌HO-8910细胞系研究该前药的体外毒性。结果:①经核磁共振表征PMLA-HCPT前药合成完成。②在pH 5.6、pH 6.8及pH 7.4的PBS缓冲体系16 h中,羟喜树碱药物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6.8%,47.2%和18.1%,证实PMLA-HCPT中羟喜树碱的释放具有pH依赖性。③细胞实验证实PMLA-HCPT的细胞毒性和游离的HCPT相比没有降低。结论:PMLA是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材料,PMLA-HCPT有望成为具有pH敏感性的聚合物前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药物 聚苹果酸 羟喜树碱 药物转运系统
原文传递
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复合膜体内外促创面愈合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成冲 范黎 +5 位作者 李飞 陶阳春 乔友备 李伟 段晓 吴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3期2418-2421,共4页
目的:制备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复合膜,研究其促创面愈合作用。方法:壳聚糖溶液和魔芋葡甘露聚糖溶液混合后冷冻干燥制成复合膜。扫描电镜观察膜的形态和孔径,并研究比较膜的吸水率,水蒸气透过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体外降解率。建... 目的:制备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复合膜,研究其促创面愈合作用。方法:壳聚糖溶液和魔芋葡甘露聚糖溶液混合后冷冻干燥制成复合膜。扫描电镜观察膜的形态和孔径,并研究比较膜的吸水率,水蒸气透过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体外降解率。建立大鼠皮肤损伤模型,敷以复合膜治疗,比较创面愈合率,观察创面组织染色结果,评价复合膜的促创面愈合作用。结果: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复合膜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壳聚糖复合魔芋葡甘露聚糖后,膜的吸水率、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提高,体外降解加速,水蒸气透过率改善。愈合实验表明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膜具有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结论: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复合膜制备工艺简单,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具有成为创伤敷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魔芋葡甘露聚糖 创伤敷料 创面愈合
原文传递
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苹果酸苄基酯载药胶束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段晓 李伟 +2 位作者 乔友备 范黎 吴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4期2625-2628,2621,共5页
目的:为构建聚合物胶束药物运载体系,制备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苹果酸苄基酯载药胶束并测定其性质。方法: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重氮化、环化后经开环聚合得到聚苹果酸苄基酯。氨基聚乙二醇通过酰胺键连接到β-聚苹果酸苄基酯上形成两亲... 目的:为构建聚合物胶束药物运载体系,制备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苹果酸苄基酯载药胶束并测定其性质。方法: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重氮化、环化后经开环聚合得到聚苹果酸苄基酯。氨基聚乙二醇通过酰胺键连接到β-聚苹果酸苄基酯上形成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喜树碱做药物模型制备载药胶束。动态光散射法测定胶束粒径、评价胶束稳定性,高效液相法测定喜树碱载药率和包封率,芘荧光法与动态光散射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结果:喜树碱包封率72%,载药率6%,临界胶束浓度为40μg.mL-1。随着聚苹果酸苄基酯分子量减小,胶束稳定性增强。结论:聚乙二醇-聚苹果酸苄基酯在疏水链/亲水链分子量比值为2-4时在水中可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可作为性能优良的聚合物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苹果酸苄基酯 聚乙二醇 药物载体 胶束
原文传递
正交试验法优选PP1脂质体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东旭 乔友备 +1 位作者 吴红 周健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20期3822-3825,3834,共5页
目的:制备PP1脂质体,筛选最优处方。方法:用薄膜水化法制备PP1脂质体,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PP1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选取药脂比、胆固醇磷脂比、温度和水化时间为因素,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优配方。结果:用薄膜水法制备... 目的:制备PP1脂质体,筛选最优处方。方法:用薄膜水化法制备PP1脂质体,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PP1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选取药脂比、胆固醇磷脂比、温度和水化时间为因素,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优配方。结果:用薄膜水法制备的PP1脂质体的最优处方的组成为:药脂比为1:10,胆固醇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比为1:8,温度为40℃,水化时间为3 min。平均包封率为(63.27±3.32)%。PP1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57.73±9.74)nm,Zeta电位为(-4.74±0.44)m V。结论: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出的PP1脂质体包封率高,形态和粒径均匀,重现性好,为研究其在眼部的缓释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1 脂质体 薄膜水化法
原文传递
电荷翻转型聚苹果酸纳米接枝物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17
作者 周青 乔友备 +3 位作者 郭松岩 崔明凤 王玉琨 吴红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45-649,共5页
目的制备p H-敏感、电荷翻转型聚苹果酸纳米接枝物(多柔比星聚苹果酸-聚乙烯亚胺-2,3-二甲基马来酸酐,DOX/PMLA-PEI-DMA),研究其电荷翻转特性、体外释药、细胞内摄作用以及体外细胞毒性。方法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合成β-聚苹果酸,将聚乙... 目的制备p H-敏感、电荷翻转型聚苹果酸纳米接枝物(多柔比星聚苹果酸-聚乙烯亚胺-2,3-二甲基马来酸酐,DOX/PMLA-PEI-DMA),研究其电荷翻转特性、体外释药、细胞内摄作用以及体外细胞毒性。方法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合成β-聚苹果酸,将聚乙烯亚胺、多柔比星以酰胺键连接到β-聚苹果酸骨架上,电荷保护基团2,3-二甲基马来酸酐通过羟基乙胺连接到β-聚苹果酸上,制备得到纳米接枝物多柔比星聚苹果酸-聚乙烯亚胺-2,3-二甲基马来酸酐。核磁共振光谱表征β-聚苹果酸及纳米接枝物的结构,动态透析法模拟体外释药特性,贝克曼粒度分析仪测定不同p H条件下纳米接枝物的Zeta电位,采用Huh7细胞研究纳米接枝物的内摄作用和细胞毒性。结果成功制备药物载体β-聚苹果酸和纳米接枝物多柔比星聚苹果酸-聚乙烯亚胺-2,3-二甲基马来酸酐;证实多柔比星聚苹果酸-聚乙烯亚胺-2,3-二甲基马来酸酐具有p H-敏感、电荷翻转特性,且其药物的释放具有p H依赖性;多柔比星聚苹果酸-聚乙烯亚胺-2,3-二甲基马来酸酐能够有效地提高多柔比星的细胞内摄作用,细胞毒性实验证实其具有很好的抗肿瘤能力。结论纳米接枝物多柔比星聚苹果酸-聚乙烯亚胺-2,3-二甲基马来酸酐是一种潜在的p H响应型靶向给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接枝物 聚苹果酸 电荷翻转 PH敏感 多柔比星
原文传递
聚苹果酸-聚乙二醇-叶酸纳米共聚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的研究
18
作者 陶阳春 李飞 +5 位作者 范黎 成冲 乔友备 李伟 段晓 吴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21期4019-4022,4061,共5页
目的:制备聚苹果酸-聚乙二醇-叶酸(PMLA-PEG-FA)纳米共聚物,为构建多功能靶向药物转运系统提供前期工作。方法:配体叶酸(FA)通过α-羟基-ω-醛基聚乙二醇(HO-PEG-CHO)以腙键连接在经过水合肼修饰的聚苹果酸的主链上。核磁共振光谱表征... 目的:制备聚苹果酸-聚乙二醇-叶酸(PMLA-PEG-FA)纳米共聚物,为构建多功能靶向药物转运系统提供前期工作。方法:配体叶酸(FA)通过α-羟基-ω-醛基聚乙二醇(HO-PEG-CHO)以腙键连接在经过水合肼修饰的聚苹果酸的主链上。核磁共振光谱表征纳米共聚物的结构,动态透析法研究腙键响应不同pH值的断键特性,监测不同pH值共聚物中叶酸的稳定性。并采用SM-CC-7721人体肝癌细胞测定该纳米共聚物的细胞毒性。结果:1、经核磁共振表征PMLA-PEG-FA共聚物合成完成。2、在pH5.5、pH6.5及pH7.4的PBS缓冲体系中,6h后配体叶酸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8.1%,85.3%和41.6%。3、MTT实验证实PMLA-PEG-FA无毒性。结论:PMLA-PEG-FA有望成为智能靶向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苹果酸 腙键 纳米共聚物 主动靶向 PH响应
原文传递
聚苹果酸合成新方法及其聚苹果酸苄基酯用作药物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雨 乔友备 +2 位作者 周青 余喆 吴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0期1849-1853,共5页
目的:优化β-聚苹果酸(PMLA)的合成路线,制备部分氢化的聚苹果酸苄基酯(PMLABz),为构建载药纳米胶束提供两亲性聚合物载体。方法:分别以L-天冬氨酸和L-苹果酸为原料,合成单体β-苄氧羰基-β-丙内酯,再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制备PMLABz,最... 目的:优化β-聚苹果酸(PMLA)的合成路线,制备部分氢化的聚苹果酸苄基酯(PMLABz),为构建载药纳米胶束提供两亲性聚合物载体。方法:分别以L-天冬氨酸和L-苹果酸为原料,合成单体β-苄氧羰基-β-丙内酯,再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制备PMLABz,最终氢化制备PMLA。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材料的性质进行表征,L929成纤维细胞测定聚合物的细胞毒性,透析法制备部分氢化的聚苹果酸苄基酯空白胶束。结果:通过优化反应条件,以L-苹果酸为原料合成关键中间体β-苄氧羰基-β-丙内酯的终产率为31.5%,对比文献报道的L-天冬氨酸合成路线,产率提高近7倍。X-RD结果表明以L-苹果酸为原料制备的PMLABz有明显的衍射峰,结晶度高,熔点随之升高,MTT实验证实PMLABz无毒性。部分氢化的PMLABz可在水中自组装成一定粒径的胶束,氢化77%的PMLABz可得到粒径均匀、形态良好的纳米胶束。结论:分别以L-天冬氨酸和L-苹果酸为原料合成聚苹果酸,优化合成路线,提高终产率,得到了新晶型PMLABz,并通过部分氢化PMLABz制备两亲性聚合物进而得到纳米胶束,为后期纳米释药体系研究提供优良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苹果酸苄基酯 阴离子开环聚合 聚苹果酸 纳米胶束
原文传递
曲妥珠单抗修饰的阿霉素免疫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江峰 陈江浩 +3 位作者 杨铁虹 范黎 乔友备 吴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1期4022-4028,共7页
目的:制备表面键合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TMAB)的阿霉素免疫脂质(Doxorubicin-loadedimmunoliposome,DOX-IML),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将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阿霉素、DSPE-MPEG2000以一定比例混合,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阿... 目的:制备表面键合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TMAB)的阿霉素免疫脂质(Doxorubicin-loadedimmunoliposome,DOX-IML),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将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阿霉素、DSPE-MPEG2000以一定比例混合,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阿霉素脂质体,将聚乙二醇衍生物(1,2-Distearoyl-sn-glycero-3-phosphoethanolamine-N-[succinimidyl(polyethylene glycol)-3400]、DSPE-PEG3400-NHS)连接到TMAB;再与阿霉素脂质体连接得到DOX-IML。研究不同浓度的TMAB对DOX-IML入胞能力及细胞毒性的影响;测定免疫脂质体的包封率、载药率、粒径、电荷及稳定性等性质;动态透析法模拟体外释药特性,激光共聚焦观察免疫脂质体对AU565细胞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MTT法研究DOX-IML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结果:成功制备了表面键合TMAB的阿霉素免疫脂质体,配体载入率分别是53%、75.5%、84%;每毫克DOX-IML中抗体的含量分别是37、83、108μg·mg-1;阿霉素的包封率为76.85%、载药量为8.03%;粒径131.8nm;表面电荷-27mV。抗体含量83μg·mg-1的DOX-IML组的细胞存活率最低,细胞内荧光强度最高,且该免疫脂质体稳定性良好,具有一定缓释作用。DOX-IML具有较强的特异性靶向作用,其入胞能力和细胞毒性均高于阿霉素脂质体。结论:DOX-IML具有较强的特异性靶向作用,其入胞能力和细胞毒性均高于阿霉素脂质体,抗体含量适中时其入胞能力和细胞毒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免疫脂质体 曲妥珠单抗 靶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