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包小华 赵婉华 +2 位作者 乔向亮 张静 隗杰 《疑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00-101,共2页
结核性胸膜炎易导致包裹性胸腔积液,使病情迁延.我院在抗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1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 尿激酶治疗 胸腔注射 疗效观察 结核性胸膜炎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动脉-动脉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晨峰血压与颈动脉溃疡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程伟 包艳娥 +3 位作者 聂莉 李婉秋 乔向亮 程晓玲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8期603-607,共5页
目的在动脉-动脉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探讨晨峰高血压与颈动脉溃疡斑块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组120例经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 CISS)分型诊断为动脉-动脉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利用24h动态... 目的在动脉-动脉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探讨晨峰高血压与颈动脉溃疡斑块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组120例经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 CISS)分型诊断为动脉-动脉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利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以及颈动脉彩超分别监测晨峰血压及颈动脉溃疡斑块。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晨峰血压与颈动脉溃疡斑块的相关性。结果 12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6±12.8)岁,女性占36.8%。晨峰高血压组(n=48)溃疡斑块的检出率与无晨峰高血压组(n=7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31.3%vs30.6%,P=0.84)。进一步将溃疡斑块按照检出部位(出现在卒中病灶同侧颈动脉或对侧颈动脉)进行分类发现,晨峰高血压组病灶同侧溃疡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晨峰高血压组(27.1%vs19.4%,P=0.008)。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之后,晨峰高血压与病灶同侧溃疡斑块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ddsratio,OR):1.4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09~4.22)];进一步校正其他危险因素之后,两者相关性仍存在(OR1.23;95%CI1.02~3.46)。结论在动脉-动脉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晨峰高血压与卒中病灶同侧颈动脉溃疡斑块的检出率具有相关性,提示过高的晨峰血压可能是颈动脉溃疡斑块脱落导致动脉-动脉栓塞型缺血性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晨峰血压 颈动脉溃疡斑块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联合用药对急性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脑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聂莉 乔向亮 +1 位作者 胡环环 许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4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例急性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入院后均给予吸氧、降低颅内压、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平衡、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例急性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入院后均给予吸氧、降低颅内压、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平衡、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2.4mg纳洛酮配入250mL生理盐水静滴,1次/d,连续14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30mL醒脑静注射液配入250mL生理盐水静滴,1次/d,连续14d。对入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3个月进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和美国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记录患者意识觉醒时间;测量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颅内压值。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GCS评分均降低,NIHSS评分均增高,血清NSE、hs-CRP水平、颅内压值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明显升高,NIHSS评分明显降低,血清NSE、hsCRP水平、颅内压值明显降低,意识觉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可保护急性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脑功能,明显改善患者意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醒脑静 急性脑卒中 意识障碍 颅内压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炎症因子和Hcy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聂莉 乔向亮 +2 位作者 胡苏华 胡环环 许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4期52-54,共3页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炎症因子和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07—2015-11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对照组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炎症因子和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07—2015-11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对照组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均于治疗前后对血清细胞炎症因子及Hcy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联合组hs-CRP、IL-6、IL-8等细胞炎症因子水平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与对照组的70.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其血清hs-CRP、IL-6、IL-8等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清Hcy水平均明显下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脑梗死 血清 细胞炎症因子
下载PDF
脑室出血96例临床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胡苏华 武衡 +2 位作者 赵婉华 乔向亮 刘爱群 《中原医刊》 2007年第21期13-15,共3页
目的 总结原发性及继发性脑室出血治疗经验,并探讨其适宜治疗方法。方法 对96例原发性及继发性脑室出血病人,分别采用单纯内科治疗(A组)、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B组)、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及尿激酶注入并冲洗治疗(C组)及行上述B、C... 目的 总结原发性及继发性脑室出血治疗经验,并探讨其适宜治疗方法。方法 对96例原发性及继发性脑室出血病人,分别采用单纯内科治疗(A组)、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B组)、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及尿激酶注入并冲洗治疗(C组)及行上述B、C两组治疗相结合(D组)的方法,观察其疾病转归、脑积水、颅内感染及再出血的发生率、积血清除时间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C组较A、B组积血清除时间缩短、脑积水发生率减低(P〈0.05);D组较A、B组有效率提高、积血清除时间缩短、脑积水发生率减低(P〈0.05),较A组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 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冲洗治疗及侧脑室穿刺引流冲洗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内科治疗及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且以侧脑室穿刺冲洗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 脑脊液置换 治疗
下载PDF
单用头孢他定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院外感染疗效评价
6
作者 包小华 赵婉华 +1 位作者 乔向亮 张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23期3127-3128,共2页
目的 探讨单用头孢他定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院外感染的疗效。方法 以前瞻性随机分组方式将 6 0例该病患者分为头孢他定组和抗生素联合用药组 ,各 30例 ,并作平行对照。结果 显示头孢他定组总有效率 90 % ,明显高于联合用药组... 目的 探讨单用头孢他定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院外感染的疗效。方法 以前瞻性随机分组方式将 6 0例该病患者分为头孢他定组和抗生素联合用药组 ,各 30例 ,并作平行对照。结果 显示头孢他定组总有效率 90 % ,明显高于联合用药组 (70 % ) ,P <0 .0 5。另外 ,联合用药组在皮疹、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方面发生率明显高于前者。结论 头孢他定是可靠的第一线的经验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他定 联合用药 抗生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非出血性CT高密度病灶一例
7
作者 吴磊 许辉 +2 位作者 程晓玲 乔向亮 金玉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9期583-585,共3页
患者男性,69岁,因反应迟钝伴小便失禁5d于2014年6月7日收入本院。患者于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应迟钝表现,家人反映其理解力差,答非所问,言语重复,且伴有小便失禁2次:今日患者再次出现小便失禁,家人遂将其送人我院,急诊行头颅C... 患者男性,69岁,因反应迟钝伴小便失禁5d于2014年6月7日收入本院。患者于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应迟钝表现,家人反映其理解力差,答非所问,言语重复,且伴有小便失禁2次:今日患者再次出现小便失禁,家人遂将其送人我院,急诊行头颅CT显示“脑梗死”,以“多发性脑梗死”收入本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CT 颈内动脉狭窄 置入术后 出血性 多发性脑梗死 病灶 密度 支架
下载PDF
替罗非班可减少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 被引量:6
8
作者 彭伟 汪慧 乔向亮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使用替罗非班是否可减少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40例脑梗死溶栓后低出血风险的患者,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51例静脉溶栓后使用替罗非班为暴露组,89例静脉溶栓后未使用替罗非班为非暴露组。比... 目的:探讨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使用替罗非班是否可减少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40例脑梗死溶栓后低出血风险的患者,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51例静脉溶栓后使用替罗非班为暴露组,89例静脉溶栓后未使用替罗非班为非暴露组。比较2组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早期症状改善率、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及发病90d预后的差异。结果:暴露组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非暴露组(P=0.011),早期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非暴露组(P<0.001),2组患者出血转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0),暴露组90d预后显著好于非暴露组(P=0.037)。结论:对于溶栓后低出血风险脑梗死患者,使用替罗非班可减少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能促进早期症状恢复并改善长期预后,不增加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疾病进展 溶栓治疗 替罗非班
下载PDF
以昏迷为首发症状的心肌梗死1例
9
作者 彭伟 乔向亮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3年第6期384-384,共1页
患者女,58岁,因“突发意识不清2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平时血压多在160/100 mm-Hg,未口服降压药,否认糖尿病及脑卒中病史.门诊查末梢手指血糖8.2 mmol/L,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急诊科以“昏迷原因待查”收入神经内科.入院体检:BP ... 患者女,58岁,因“突发意识不清2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平时血压多在160/100 mm-Hg,未口服降压药,否认糖尿病及脑卒中病史.门诊查末梢手指血糖8.2 mmol/L,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急诊科以“昏迷原因待查”收入神经内科.入院体检:BP 116/70 mmHg,浅昏迷,颈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存在;压迫眶上神经双侧肢体均有自主活动,双侧腱反射等低,双侧巴氏征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心肌梗死
下载PDF
侧支循环与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疗效及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苏华 彭伟 +2 位作者 许辉 吕育玲 乔向亮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11期541-543,577,共4页
目的:研究侧支循环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治疗疗效及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级评估患者的侧支循环状态,并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侧支循环不良组,根据NIHSS评分判定疗效,以90 d的mR... 目的:研究侧支循环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治疗疗效及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级评估患者的侧支循环状态,并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侧支循环不良组,根据NIHSS评分判定疗效,以90 d的mRS评分判定临床转归并分为转归良好(0~2分)和转归不良(3~5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侧支循环对机械取栓治疗临床转归的影响。结果: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侧支循环不良组基线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5 d NIHSS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4);31例患者中临床转归良好17例,转归不良14例,基线NIHSS评分(P=0.044)和侧支循环评分(P=0.021)是临床转归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侧支循环良好者更易获得神经功能改善,侧支循环评分及基线NIHSS评分与临床转归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循环 急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
下载PDF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神经生理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许辉 吴磊 +2 位作者 金玉华 胡苏华 乔向亮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障碍患者(MDD)睡眠期电生理活动的特点。方法:对36例MDD患者(MDD组)以及36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NC组)进行全夜多导睡眠监测(PSG);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障碍患者(MDD)睡眠期电生理活动的特点。方法:对36例MDD患者(MDD组)以及36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NC组)进行全夜多导睡眠监测(PSG);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入组者的抑郁程度和睡眠质量。结果:与NC组比较,MDD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显著降低,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睡眠潜伏期、入睡后清醒时间显著延长,觉醒指数显著增加(P均<0.001);非快速眼球运动(NREM)睡眠中的N1%显著增加、N3%显著减少(P均<0.05);MDD组N2期中睡眠纺锤波的个数和密度显著降低(P均<0.01);PSQI评分与睡眠纺锤波的个数及密度呈负相关(r=-0.30,r=-0.26,P均<0.05);HAMD-17评分与睡眠纺锤波的密度呈负相关(r=-0.25,P<0.05),与PSQI呈正相关(r=0.76,P<0.001)。结论:MDD患者睡眠结构紊乱,睡眠质量下降;且睡眠纺锤波变化可能是MDD的特征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多导睡眠监测 睡眠质量 睡眠纺锤波
下载PDF
开颅手术及微创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雄 乔向亮 赵婉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4-185,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穿刺术 开颅手术 微创手术
下载PDF
DSA血流动力学异常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苏华 周璇 +1 位作者 许辉 乔向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影像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动脉瘤组、出血对照组、一般对照组。根据DSA影像结果,对3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进行评分和对比分析。结果 3组患... 目的探讨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影像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动脉瘤组、出血对照组、一般对照组。根据DSA影像结果,对3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进行评分和对比分析。结果 3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评分高于出血对照组及一般对照组(P<0.01)。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更易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颅内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结构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进展性脑梗死的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伟 汪慧 乔向亮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12期745-747,共3页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查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查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200例患者中有35例(17.5%)发展为进展性脑梗死。单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02)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淋巴细胞计数(P=0.010)和淋巴细胞百分比(P=0.011)是进展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02)是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中心粒细胞百分比对预测进展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为0.668(P=0.002),最佳界值为70.5%,敏感性为74.3%,特异性为53.3%。结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是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对脑梗死进展加重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进展性脑梗死 中性粒细胞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复方丹参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乔向亮 赵婉华 +2 位作者 隗洁 包小华 贺雄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14-15,共2页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共选2000年~2003年95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1.7%(P<0.01),第21d 平均血肿体积分别为12.78±5...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共选2000年~2003年95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1.7%(P<0.01),第21d 平均血肿体积分别为12.78±5.02 ml 和19.23±6.15 ml,t=3.982,P<0.05,治疗组血肿明显吸收。结论复方丹参液具有较好的改善循环作用,促进血肿吸收,减少肿水肿形成,改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丹参
原文传递
颈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对比分析
16
作者 乔向亮 赵婉华 +2 位作者 包小华 贺雄 程晓玲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注射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时机。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6月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成 A 和 B 二组,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5 d,3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二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结果治疗后15 d 神经功...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注射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时机。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6月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成 A 和 B 二组,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5 d,3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二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结果治疗后15 d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 组12.3±4.89,B 组15.23±3.01,t=2.50,P<0.05;治疗后3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A 组2.67±3.14,B 组6.67±3.18,t=5.78,P<0.001。3月临床疗效:治愈率 A 组50%,B 组13.3%,X^2=9.31,P<0.001;显效率A组93.3%,B 组56.67%,X^2=10.07,P<0.01。结论进展性脑梗死加重后3~24 h 颈动脉内多次注射尿激酶治疗,能迅速阻止病情的发展,改善预后,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颈动脉 注射 尿激酶 治疗
原文传递
CT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尿激酶引流19例临床研究
17
作者 乔向亮 张振建 +1 位作者 赵婉华 贺雄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224-226,共3页
我院内二科1998年3月至1999年6月间。运用“CT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尿激酶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9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关键词 CT立体定向 颅内血肿清除术 尿激酶引流 临床研究 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原文传递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死亡危险因素分析(附70例报告)
18
作者 乔向亮 赵婉华 贺雄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34-35,共2页
我院1997~2001年底,共手术治疗重症脑出血病人70例。为了探讨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我们回顾性调查分析术前及术后,各种因素与转归的关系,以判断病情,研究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报告如下。
关键词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适应证 手术时机 手术方式 死亡 危险因素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许辉 吴磊 +2 位作者 金玉华 胡苏华 乔向亮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383-385,共3页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6例经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重度OSAHS的患者...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6例经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重度OSAHS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CPAP治疗,在治疗前后行PSG,测定血清hs—CRP、NSE水平,并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在CPAP治疗前,血清hs—CRP、NSE水平与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r=-0.412和r=-0.582,P均〈0.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均呈负相关(r=-0.517和r=-0.592,P〈0.001),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均呈正相关(r=0.497和r=0.495,P均〈0.001);MoCA评分与AHI呈负相关(r=-0.524,P〈0.001),与LSaO2呈正相关(r=0.483,P〈0.001);血清hs—CRP水平与NSE水平呈正相关(r=0.461,P〈0.001)。经CPAP治疗3个月后,重度OSAHS患者的血清hs—CRP、NSE水平、MoCA评分、AHI、LSaO2均呈下降趋势,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重度OSAHS患者血清hs—CRP、NSE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CPAP治疗可以明显减轻重度OSAHS患者的炎症反应、脑损伤和病情,改善其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超敏C反应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原文传递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治疗60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苏华 胡环环 +2 位作者 程晓玲 姜华 乔向亮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438-440,共3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常见的突发疾病,自发性SAH约85%是由于动脉瘤破裂所致,可从病史、脑脊液、头部CT等中得到诊断,应用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可以明确SAH的病因、动脉瘤的部位及大小,并选择适当的治...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常见的突发疾病,自发性SAH约85%是由于动脉瘤破裂所致,可从病史、脑脊液、头部CT等中得到诊断,应用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可以明确SAH的病因、动脉瘤的部位及大小,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即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或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我院神经内科自2008-02-2012-12共完成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6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