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前后银屑病局部皮损皮肤镜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特征分析
1
作者 乔嘉熙 夏萍 陈柳青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25-829,共5页
目的利用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分析司库奇尤单抗短期治疗前后银屑病局部皮损的微观形态改变,为银屑病疗效监测提供可靠的微观指标。方法选取2021年7-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接受司库奇尤单抗治疗的19例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 目的利用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分析司库奇尤单抗短期治疗前后银屑病局部皮损的微观形态改变,为银屑病疗效监测提供可靠的微观指标。方法选取2021年7-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接受司库奇尤单抗治疗的19例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在治疗的第0、2、4周使用皮肤镜及RCM对每例患者同一皮损进行检测,并同时进行临床评分,统计分析治疗前后临床评分变化、皮肤镜评分及RCM特征变化情况。结果皮肤镜观察显示,治疗2~4周后,银屑病皮损鲜红色背景逐渐变浅,色素沉着逐渐增加,鳞屑明显减少,点状/球状血管由均匀规则分布变为聚集分布或完全消失。RCM显示,经过2周及4周治疗后,表皮厚度减少,第0、2、4周角质层到真皮乳头层的厚度分别为(76.85±21.08)μm、(56.93±16.58)μm、(52.45±15.76)μm,角化不全减轻或消失,真表皮炎症细胞数量减少或消失,真皮乳头内血管扩张减轻且真皮乳头周围色素环结构逐渐恢复明亮,真皮乳头直径减小,第0、2、4周真皮乳头直径分别为(53.96±4.65)μm、(45.54±5.11)μm、(41.47±4.54)μm。结论银屑病皮损处微观指标的改变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其中RCM下真皮乳头边缘色素环结构的恢复可作为银屑病皮损炎症得到控制的早期观测指标及后期治疗起效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生物制剂 皮肤镜 显微镜检查 共焦 治疗 司库奇尤单抗
原文传递
五倍子酸通过TGF-β/Smads信号通路对人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抑制效应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乔嘉熙 陈瑶 +3 位作者 杜坤 陈柳青 陈金波 魏力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38-1145,共8页
目的研究五倍子酸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增殖、细胞周期、胶原收缩程度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和Mad相关蛋白(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五倍子酸治疗瘢痕疙瘩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22年8-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外科... 目的研究五倍子酸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增殖、细胞周期、胶原收缩程度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和Mad相关蛋白(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五倍子酸治疗瘢痕疙瘩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22年8-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外科获取术中切除的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瘢痕疙瘩组织标本3份,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原代成纤维细胞培养,取第3~8代细胞进行实验。设置低、中、高剂量五倍子酸组(分别用0.025、0.05、0.1 mg/ml五倍子酸干预细胞)及对照组(仅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细胞)。培养24、48、72 h后,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三维培养观察胶原收缩情况。按上述分组培养细胞24 h后,在微分干涉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拍照并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周期变化。使用0.1 mg/ml五倍子酸干预细胞作为实验组(高剂量五倍子酸组),与对照组细胞分别培养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TGF-β1、2、3浓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1、2、3,Smad2、3、4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mRNA相对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五倍子酸剂量增加,镜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逐渐出现胞体缩小、细胞间距变大、萎缩、凋亡细胞增多现象。CCK8结果显示,随五倍子酸剂量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增殖活力变化显著(F组别=78.31,P<0.001;F时间=4.17,P=0.037),其中高剂量五倍子酸组24、48、72 h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三维培养显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各组胶原均发生收缩,但收缩程度不同,对照组胶原明显收缩,各浓度五倍子酸组胶原收缩程度较低;作用24、48、72 h,中、高剂量五倍子酸组胶原收缩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处理24 h后,低、中、高剂量五倍子酸组细胞凋亡率(38.68%±3.05%、41.82%±2.19%、43.56%±3.5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58%±1.56%,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五倍子酸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较低(均P<0.01),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则显著较高(均P<0.05)。ELISA结果显示,高剂量五倍子酸组TGF-β1浓度[(758.58±31.42)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081.30±44.72)pg/ml,t=11.81,P<0.001],TGF-β2浓度[(71.05±7.40)pg/ml]与对照组[(76.43±6.51)p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P=0.317),而TGF-β3浓度[(5.70±3.87)pg/ml]高于对照组[(0.00±0.00)pg/ml,t=2.94,P=0.026]。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五倍子酸组TGF-β1、Smad2、Smad3、Smad4、α-SMA mRNA表达量均较低(均P<0.05),TGF-β3 mRNA表达量较高(t=6.78,P=0.002),而TGF-β2 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t=0.05,P=0.962)。结论五倍子酸可通过改变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周期,抑制其增殖,促进其凋亡,改变细胞形态,从而减少瘢痕形成及挛缩,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Smad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蛋白质类 五倍子酸 TGF-β/Smads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