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禾豆间距对间作豌豆“氮阻遏”减缓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赵财 柴强 +1 位作者 乔寅英 王建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69-1176,共8页
针对禾豆间作协同利用化学氮肥和豆科固氮潜力调控依据薄弱问题,以河西走廊区主导间作模式玉米/豌豆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禾豆间作间距为15 cm、30 cm和45 cm空间结构对间作豌豆氮阻遏减缓效应的影响,以期为禾豆间作种植模式优化... 针对禾豆间作协同利用化学氮肥和豆科固氮潜力调控依据薄弱问题,以河西走廊区主导间作模式玉米/豌豆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禾豆间作间距为15 cm、30 cm和45 cm空间结构对间作豌豆氮阻遏减缓效应的影响,以期为禾豆间作种植模式优化空间结构、减缓氮阻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2013和2014两年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豌豆有效根瘤个数和根瘤重均有显著提高,根瘤数提高幅度达0~500%,其中间距为30 cm时,豌豆的根瘤数和瘤重达最大。以根瘤数和根瘤重计算的氮阻遏消减效应(Ca)均为正值,施氮条件下,玉米与豌豆间距为30 cm处理的氮阻遏消减效应显著高于15 cm和45 cm间距处理,2013年和2014年以根瘤数计算的Ca值分别达78.70%和161.21%,说明间作相对于单作都具有减缓氮阻遏的作用。而在此期豌豆的营养竞争比率(CRpm)大于1,豌豆相对于玉米具有较强的种间竞争能力。禾豆间作可显著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以间距为30 cm的间作处理最高,2013年和2014年两年平均较间距为15 cm和45 cm空间结构的间作模式分别提高21.90%和21.88%。说明优化空间结构可有效增加间作豌豆的结瘤数和瘤重,增强氮阻遏减缓效应,调控禾豆间作系统氮素吸收利用,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豌豆间作 空间结构 间作作物间距 氮阻遏 根瘤 氮素利用效率 营养竞争比率
下载PDF
带型及施氮水平对玉米间作豌豆群体光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乔寅英 柴强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3-38,43,共7页
【目的】针对绿洲灌区优化间作群体受光结构缺乏理论依据,间作增产技术依据不足等问题,旨在为构建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间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间作豌豆为研究对象,在不施氮、传统施氮量减施1/3、传统施氮量和3∶4带型(3... 【目的】针对绿洲灌区优化间作群体受光结构缺乏理论依据,间作增产技术依据不足等问题,旨在为构建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间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间作豌豆为研究对象,在不施氮、传统施氮量减施1/3、传统施氮量和3∶4带型(3行玉米∶4行豌豆)、2∶4带型(2行玉米∶4行豌豆)配置下,研究了玉米间作豌豆群体内的光分布及消光特征.【结果】在整个生育期,与单作相比,间作有利于群体内的光分布,间作底层光强高于单作,豌豆高25.7%~156.7%,玉米高50%~316.2%.间作底部的透光率也高于单作,豌豆高51.2%~55.9%,玉米高236.9%~237.8%.豌豆上部第2层光强间作比单作高32.4%~103.0%,玉米高1.1%~39.5%.随施氮量的增加底层透光率降低,3∶4和2∶4传统施氮间作处理较减施1/3氮肥和不施氮间作模式冠层底部光强低,且3∶4间作处理的受光结构优于2∶4间作处理.【结论】玉米/豌豆间作为3∶4带型,施肥量为450kg/hm2是最适宜试区玉米/豌豆间作群体光照结构的模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豌豆 间作 光分布 带型 透光率 施氮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