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肉能量技术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产后女性骶髂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乔彩娜 吕振 +2 位作者 黄秋晨 李子锋 刘克敏 《中国康复》 2023年第3期178-183,共6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肌肉能量技术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产后女性骶髂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探索骶髂关节功能障碍对产后女性的特殊发病机理及物理治疗策略。方法:选取产后骶髂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干...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肌肉能量技术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产后女性骶髂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探索骶髂关节功能障碍对产后女性的特殊发病机理及物理治疗策略。方法:选取产后骶髂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电疗法及抗阻训练等常规治疗;观察A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和观察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MET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CSE)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3周及6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竖脊肌、臀大肌和股二头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观察A组和观察B组竖脊肌RMS评分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臀大肌和股二头肌RMS评分较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均P<0.05)。治疗6周后,观察A组竖脊肌RMS评分较治疗3周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B组竖脊肌、臀大肌、股二头肌RMS评分较治疗前和治疗3周均增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和观察A组(P<0.05);观察B组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和观察A组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和观察A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A组较治疗3周后升高(P<0.05)。结论:MET联合CSE可改善产后女性骶髂关节功能障碍的疼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增强骶髂关节周围稳定性,提高患病部位相关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功能障碍 肌肉能量技术 稳定性训练 产后
下载PDF
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商鑫飞 乔彩娜 +1 位作者 曹凯 刘克敏 《中国康复》 2022年第10期618-621,共4页
目的:探索自我主动训练联合肌肉能量技术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背屈活动度、静态平衡、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及对踝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仅采用自我主动训练,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索自我主动训练联合肌肉能量技术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背屈活动度、静态平衡、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及对踝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仅采用自我主动训练,观察组采用肌肉能量技术联合自我主动训练,肌肉能量技术训练包含等长收缩后放松、收缩放松、交互抑制、收缩放松拮抗肌收缩、离心性收缩等。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化的坎伯兰踝关节不稳评价量表(CAIT)进行评定,Active Balancer EAB-100平衡仪测量重心移动轨迹总长度(WL)和重心移动范围总面积(CIRCU A),负重弓步试验(WBLT)评估踝关节背屈活动度。结果:治疗6周后,2组CAIT评分及WBLT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均P<0.01),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重心移动轨迹总长度和重心移动范围总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肉能量技术可以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的背屈活动度、静态平衡、姿势控制能力、疼痛及主观不稳定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自我主动训练 肌肉能量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