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发病危险因素、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治疗研究进展
1
作者 乔文伟 黄亚晓 +3 位作者 胡世娇 何新雨 曾小娟 张锦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12-114,F0003,共4页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是中青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病因,临床表现以胸部不适最常见,病理生理特征是冠状动脉内自发形成壁内血肿和/或内膜撕裂导致动脉壁分离形成假腔。SCAD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病危险因素包括系统性动脉疾...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是中青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病因,临床表现以胸部不适最常见,病理生理特征是冠状动脉内自发形成壁内血肿和/或内膜撕裂导致动脉壁分离形成假腔。SCAD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病危险因素包括系统性动脉疾病(如纤维肌发育不良)、躯体性应激(如等长运动)和心理性应激(如焦虑、抑郁)、性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基因突变与遗传等。临床上可借助影像学检查来识别SCAD,包括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其中ICA是SCAD诊断的“金标准”。SCAD常见的治疗措施有药物保守治疗(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其他治疗方案(机械支持治疗、心脏移植、心脏康复),预后较好,但需长期随访与监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夹层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在多柔比星诱导心脏毒性中的意义
2
作者 黄亚晓 何新雨 +3 位作者 曾小娟 胡世娇 乔文伟 张锦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860-864,共5页
晚期肿瘤病人的生命周期因新药的出现不断延长,同时,抗肿瘤药物所致的毒副作用也受到重视。多柔比星(DOX)作为强大的广谱抗肿瘤药物虽极大地延长了肿瘤病人的生存周期,但其诱导的剂量相关性的心脏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NOD样受体蛋白3(... 晚期肿瘤病人的生命周期因新药的出现不断延长,同时,抗肿瘤药物所致的毒副作用也受到重视。多柔比星(DOX)作为强大的广谱抗肿瘤药物虽极大地延长了肿瘤病人的生存周期,但其诱导的剂量相关性的心脏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在DOX诱导的心脏毒性(DIC)的炎症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且一些炎症小体抑制剂还可减轻DIC。该文根据近5年的最新进展,围绕NLRP3炎症小体参与DIC的作用及机制等做一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NOD样受体蛋白3 心脏毒性
下载PDF
MR-proADM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前景
3
作者 胡世娇 何新雨 +3 位作者 曾小娟 黄亚晓 乔文伟 张锦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381-1384,共4页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mid-regional pro-adrenomedullin,MR-proADM)是最早是在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瘤中发现的,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它还可以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等细胞或组织合成,而其受体广泛分布于外周组织(肺、肾、胰...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mid-regional pro-adrenomedullin,MR-proADM)是最早是在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瘤中发现的,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它还可以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等细胞或组织合成,而其受体广泛分布于外周组织(肺、肾、胰腺、肝、脾、甲状腺、皮肤、胎盘、生殖、泌尿生殖和胃肠道)、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中,除了舒张血管、降压、利尿、排钠作用外,还具有抗凋亡、抗氧化应激、抑制心肌细胞的肥大、增生和心肌成纤维细胞中胶原蛋白产生的抑制作用等多种保护作用[1]。在基于人群的KORAF4研究中表明,MR-proADM血液水平与人群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密切相关[2],指南中指出应用生物标志物筛查心力衰竭(心衰,HF)高危人群并加以干预,可极大程度的预防和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3],尽管利钠肽系统在心衰的诊断和预后价值已广泛普及,但导致脑钠肽升高的非心衰疾病如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AF)和败血症等影响了其诊断心衰的特异性,可补充钠肽系统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重点介绍肾上腺髓质素原前体中段肽在心衰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张血管 心脏瓣膜病 肾上腺髓质 血管平滑肌细胞 嗜铬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下载PDF
Piezo1通道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何新雨 黄亚晓 +3 位作者 曾小娟 胡世娇 乔文伟 张锦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275-1278,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血管壁脂质沉积导致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2],与内皮细胞(EC)、平滑肌细胞(SMC)和炎症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3]。EC作为血液循环和血管壁之间的接口,位于动脉壁的内层...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血管壁脂质沉积导致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2],与内皮细胞(EC)、平滑肌细胞(SMC)和炎症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3]。EC作为血液循环和血管壁之间的接口,位于动脉壁的内层,其活化是AS发生的首要步骤,由多种因素触发,包括各种化学和机械刺激,如脂质沉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多糖、剪切和拉伸等机械力[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沉积 慢性炎症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细胞 血液循环 机械刺激 平滑肌细胞 动脉壁
下载PDF
胰腺炎后胰岛功能不全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乔文伟 赵振林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第4期303-306,共4页
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各种类型的胰腺炎都会不同程度对胰岛功能产生影响,而且对患者的糖代谢产生短期或长期的影响,但是长期以来临床上重视不够,本文就胰腺炎后导致的胰岛功能不全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分析,
关键词 胰岛功能 胰腺炎治疗 糖代谢 慢性胰腺炎 酒精性胰腺炎 内分泌功能不全 坏死性胰腺炎 急性轻型胰腺炎 空腹血糖 胰腺内分泌
下载PDF
残粒胆固醇的代谢过程、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及其相关靶向生物制剂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曾小娟 黄亚晓 +3 位作者 何新雨 胡世娇 乔文伟 张锦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9期99-102,共4页
残粒胆固醇指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经脂蛋白酯酶分解代谢后形成的残粒中包含的胆固醇,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被认为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患者的残余心血管风险之一。载脂蛋白CⅢ(ApoC-Ⅲ)和血管生成素样蛋... 残粒胆固醇指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经脂蛋白酯酶分解代谢后形成的残粒中包含的胆固醇,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被认为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患者的残余心血管风险之一。载脂蛋白CⅢ(ApoC-Ⅲ)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是脂质代谢过程中关键的调节因子,通过抑制脂蛋白酯酶的活性及肝脏对残粒胆固醇的摄取,引起残粒胆固醇水平升高。临床应用靶向抑制ApoC-Ⅲ和ANGPTL3功能的抗体、反义寡核苷酸、小干扰RNA生物制剂具有良好的降脂疗效,在降低残粒胆固醇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残余风险防控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粒胆固醇 甘油三酯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载脂蛋白CⅢ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 小干扰RNA 反义寡聚核苷酸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胡世娇 何新雨 +3 位作者 曾小娟 黄亚晓 乔文伟 张锦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7期83-86,共4页
认知功能障碍指思维判断、语言和记忆等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他汀类药物对认知功能的作用为有利或中性。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增加脑血流灌注、增加脑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等机制实现其保护作用。他汀类药物对认知功能有可逆性的不良作用,... 认知功能障碍指思维判断、语言和记忆等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他汀类药物对认知功能的作用为有利或中性。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增加脑血流灌注、增加脑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等机制实现其保护作用。他汀类药物对认知功能有可逆性的不良作用,其机制与神经突触的可塑性下降和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障碍 胆固醇代谢
下载PDF
辣椒素受体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进展
8
作者 何新雨 马茜钰 +4 位作者 黄亚晓 曾小娟 胡世娇 乔文伟 张锦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8期745-751,共7页
辣椒素,植物辣椒中的一类辣味成分,通过激活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又称辣椒素受体,在心血管疾病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调节作用是利是弊,在国内外各个研究中并未得到一致的结... 辣椒素,植物辣椒中的一类辣味成分,通过激活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又称辣椒素受体,在心血管疾病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调节作用是利是弊,在国内外各个研究中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深入探索与挖掘TRPV1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及潜在作用靶点,有助于为辣椒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因此本文主要综述了辣椒素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受体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下载PDF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肿瘤研究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韶嵘(综述) 高兴春 +2 位作者 陈芳妮 乔文伟 米亚静(审校)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7期1216-1218,共3页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例),2015年这一数字达到400万。恶性肿瘤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机体免疫系统等在...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例),2015年这一数字达到400万。恶性肿瘤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机体免疫系统等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引发的,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还不能完全阐明其具体机制。此外,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放、化疗及手术治疗,但对于放、化疗均不耐受或已经处于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仍然没有一种有效且具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这些导致恶性肿瘤患者的治愈率不高且预后极差。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迅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人员开创性地将其应用到肿瘤的研究中,探索复杂的肿瘤表型与基因功能间的关系,为肿瘤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恶性肿瘤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