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相障碍维持期药物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和网络Meta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孙亚麒 王育梅 +9 位作者 吕仝 王子扬 翟璇 韩露 乔晓岭 苏昱 鲍彦平 闫薇 陆林 王学义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7-536,共10页
目的:评价及比较双相障碍维持期药物治疗策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PubMed、EMBASE、PsycINFO、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19年11月21日前发表的有关双相障碍维持期单药或联合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进... 目的:评价及比较双相障碍维持期药物治疗策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PubMed、EMBASE、PsycINFO、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19年11月21日前发表的有关双相障碍维持期单药或联合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检索,治疗时间至少12周,选取复发患者占总治疗人数的比例作为临床疗效的结局指标。采用频率学框架(frequentists)的网络Meta分析(network meta-analyses,NMA)随机效应模型评估20种双相障碍维持期药物治疗(锂盐、丙咪嗪、锂盐+丙咪嗪、卡马西平、锂盐+卡马西平、丙戊酸盐、拉莫三嗪、氟西汀、奥氮平、阿立哌唑、奥卡西平、喹硫平、锂盐+丙戊酸盐、利培酮长效针剂、拉莫三嗪+丙戊酸盐、阿立哌唑+拉莫三嗪、帕利哌酮、齐拉西酮、鲁拉西酮、喹硫平缓释剂)的临床疗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共同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0篇文献,共计10431例患者,包含20种双相障碍维持期的药物干预方式。临床疗效方面,排序前五位依次为:鲁拉西酮、喹硫平、奥氮平、锂盐+卡马西平和阿立哌唑+丙戊酸盐。锂盐(RR:0.78,95%CI:0.62~0.97)、奥氮平(RR:0.51,95%CI:0.35~0.75)、喹硫平(RR:0.50,95%CI:0.33~0.74)、鲁拉西酮(RR:0.40,95%CI:0.19~0.83)显著优于安慰剂。结论:锂盐、奥氮平、喹硫平和鲁拉西酮单药治疗策略比安慰剂有效,其他单药和联合治疗策略尚有待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药物疗法 网络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强光疗法辅助治疗非季节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翟璇 孙亚麒 +6 位作者 王子扬 王永良 苏昱 乔晓岭 王育梅 孙惠铭 王学义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2年第8期533-538,共6页
目的探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强光疗法(BLT)辅助治疗非季节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33例非季节性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LT组(17例)和暗光... 目的探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强光疗法(BLT)辅助治疗非季节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33例非季节性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LT组(17例)和暗光组(16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清晨分别给予为期2周的BLT辅助治疗和暗光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末两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分;比较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末两组16项抑郁症症状快速自评量表(QIDS-SR16)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2周末临床反应率,并评估治疗起效时间。结果BLT组、暗光组分别有15例、12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BLT组中度抑郁症患者7例,重度抑郁症患者8例;暗光组中度抑郁症患者7例,重度抑郁症患者5例。治疗前BLT组认知障碍因子评分高于暗光组[2.00(1.67,2.00)分比1.33(0.75,1.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77,P<0.01)。治疗第2周末,BLT组HAMD-17总分、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暗光组[(9.40±4.15)分比(13.75±5.61)分、(0.56±0.38)分比(1.00±0.53)分、2.00(1.00,3.00)分比3.00(3.00,4.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LT组认知障碍因子评分的治疗前后变化值高于暗光组[1.31(1.00,1.34)分比0.33(0,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80,P<0.01)。BLT组的临床反应率为8/15,与暗光组的4/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T组治疗平均起效时间为5.14 d,暗光组未发现1周内起效情况。结论BLT辅助治疗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善非季节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并降低疾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强光疗法 疗效 起效时间
原文传递
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面孔表情识别功能及其相关因素
3
作者 孙亚麒 王育梅 +6 位作者 吕仝 翟璇 王子扬 韩露 乔晓岭 苏昱 王学义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1年第5期310-315,共6页
目的探究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面孔表情识别功能损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招募的53例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双相障碍组),以及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的工作人员及陪同或探望患者... 目的探究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面孔表情识别功能损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招募的53例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双相障碍组),以及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的工作人员及陪同或探望患者而与患者无血缘关系的人员(健康对照组)64名,全部被试采用面孔表情识别任务进行评估,比较6种面孔表情(高兴、悲伤、愤怒、恐惧、厌恶和惊讶)识别的准确率和反应时间,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面孔表情识别功能与临床特征(总病程、受教育年限、总发作次数)、杨氏躁狂量表(YM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相关性。结果双相障碍组所有面孔识别准确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高兴:(0.881±0.145)比(0.959±0.848);悲伤:(0.516±0.197)比(0.609±0.166);愤怒:(0.497±0.190)比(0.589±0.179);恐惧:(0.249±0.140)比(0.309±0.133);厌恶:(0.340±0.164)比(0.433±0.160);惊讶:(0.588±0.214)比(0.687±0.160);均P<0.05];所有面孔反应时间均长于健康对照组[高兴:(1819±463)比(1526±412)ms;悲伤:(2635±591)比(2326±461)ms;愤怒:(2628±585)比(2371±442)ms;恐惧:(2723±558)比(2388±483)ms;厌恶:(2666±618)比(2424±470)ms;惊讶:(2557±597)比(2196±543)m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愤怒面孔识别的准确率与总发作次数呈负相关(r=-0.294,P=0.033);惊讶面孔识别准确率与总病程呈正相关(r=0.281,P=0.042),与受教育年限呈正相关(r=0.284,P=0.039);惊讶面孔反应时间与总病程呈正相关(r=0.308,P=0.025),与受教育年限呈负相关(r=-0.273,P=0.048)。悲伤、高兴、恐惧面孔识别的准确率与临床特征及HAMD、YMRS、PSQI评分无相关性(均P>0.05);悲伤、愤怒、高兴、恐惧面孔识别的反应时间与临床特征及HAMD、YMRS、PSQI评分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面孔表情识别功能下降,部分面孔表情识别的准确率与反应时间与总病程、受教育年限、总发作次数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面孔识别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