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司奧美拉唑联合康复新液对胃溃疡出血患者胃溃疡黏膜愈合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1
作者 周素芹 周爱军 +1 位作者 李桂芹 乔海国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05-408,427,共5页
目的探讨艾司奧美拉唑联合康复新液对胃溃疡出血患者的溃疡黏膜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涟水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胃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艾司奧美拉唑联合康复新液对胃溃疡出血患者的溃疡黏膜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涟水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胃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总疗程为4周。分析两组的短期止血效果、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胃小凹和微血管形态改善情况、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和止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胃镜下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胃小凹形态均有改善,且观察组A型和B型胃小凹占比以及微血管网规则者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分析显示,观察组的胶原纤维沉积面积、Ⅰ型/Ⅲ型胶原蛋白比值、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艾司奧美拉唑联合康复新液治疗胃溃疡出血的效果确切,其短期止血效果和溃疡愈合情况均明显优于艾司奧美拉唑单药治疗,并且能明显改善胃小凹和微血管形态,提高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奧美拉唑 康复新液 胃溃疡出血 愈合质量
下载PDF
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乔海国 张昶 +1 位作者 庄一林 王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32-1335,共4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dendritic fibromyxolipoma,DF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DFML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39~67岁,平均54岁。多发生于颈项部... 目的探讨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dendritic fibromyxolipoma,DF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DFML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39~67岁,平均54岁。多发生于颈项部和肩背部,表现为皮下缓慢性生长的无痛性肿块,直径1~6 cm,平均3.6 cm。肿瘤周界清晰或有菲薄包膜,切面呈灰黄至灰白色,黏液样。镜下见肿瘤由增生的小梭形至星状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多少不等的成熟脂肪细胞和黏液样基质组成,细胞之间可见绳索样或纤细的胶原纤维,肿瘤内偶可见丛状小血管,间质内含有少量散在的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标记小梭形和星状纤维母细胞样细胞表达vimentin、CD34和BCL-2,其中标记vimentin和CD34可清晰显示树突状的胞质突起。结论 DFML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的特殊亚型脂肪瘤,与梭形细胞脂肪瘤关系密切,可能属于梭形细胞脂肪瘤的黏液样变型。其需与其他黏液样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组织发生及p63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昶 刘海燕 +1 位作者 乔海国 吴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43-1245,共3页
目的探讨p63在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emangioma,SH)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SH的组织起源、病理形态学特征、诊断。方法对12例SH作回顾性研究,其中9例行p63、SPB、TTF-1、EMA、CKpan、vimentin、SMA、CgA、Syn和CD34等免疫组化EnVis... 目的探讨p63在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emangioma,SH)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SH的组织起源、病理形态学特征、诊断。方法对12例SH作回顾性研究,其中9例行p63、SPB、TTF-1、EMA、CKpan、vimentin、SMA、CgA、Syn和CD34等免疫组化EnVision法标记。结果 SH组织主要表现为实性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和硬化区等四种结构。瘤细胞主要由立方形和多角形或圆形两种肿瘤细胞组成。免疫组化示8例SH乳头状表面及实性区腺腔样或裂隙样结构衬覆的立方形细胞肿瘤表达p63,所有肿瘤细胞同时表达TTF-1和EMA,立方形肿瘤细胞表达SPB,多角形或圆形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仅1例多角形或圆形肿瘤细胞CgA局灶性,Syn弱阳性。结论 p63阳性的立方形肿瘤细胞可能是多潜能的原始呼吸道上皮细胞,它具有多方向分化的能力。p63免疫标记对SH的诊断可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P63 组织发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乔海国 张昶 +1 位作者 周爱军 庄一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834-83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理组织学形态、胃镜下表现与血清学检测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65例CAG和135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C)的临床病理资料、血清学检测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予以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理组织学形态、胃镜下表现与血清学检测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65例CAG和135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C)的临床病理资料、血清学检测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予以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CAG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餐后明显,同时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状,持续数天或数月不等。胃镜直视下特征表现为胃黏膜变薄,皱襞变浅或消失,色苍白而平滑,透过变薄的黏膜可见黏膜下小血管;长期严重的病例,还可见胃黏膜(多在幽门部)呈细颗粒状,甚至形成息肉。组织学特点比较复杂,其特征性所见是胃黏膜固有腺体(主要是胃窦的幽门腺和胃体的胃底腺)萎缩、以致消失,上皮再生、增生与化生,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淋巴小结形成,黏膜肌层增生等。血清学检测显示血清胃蛋白酶原(PG)-I及胃泌素-17(G-17)均明显低于CNAC患者,72.3%的CAG患者中Hp阳性伴血清胃蛋白酶原PG-I/PG-II比值(PGR)明显降低。结论 CAG是临床常见的胃癌癌前状态,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则为重要的癌前病变;对其确诊主要依靠胃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联合检测血清PG和G-17水平可用于大规模人群的普查,以及对患者的随访和预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病理学特点 血清学检测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乔海国 张昶 庄一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4-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9例ESS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免疫组化检测及随访。结果患者年龄39~64岁,中位46.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及子宫...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9例ESS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免疫组化检测及随访。结果患者年龄39~64岁,中位46.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及子宫增大/占位。肿瘤直径2.3~11 cm,平均4.6 cm。光镜下8例呈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 grade endometrialstromal sarcoma,LGESS),均由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细胞构成,细胞密集,异型性不明显,呈不规则舌状或岛状浸润肌层,并伴较多薄壁螺旋小血管;1例为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high 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undifferentiated endometrial sarcoma,HGESS/UES),肿瘤细胞直接替代子宫肌层,具有明显的细胞异型性,无LGESS常见的螺旋小血管。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肿瘤细胞CD10、vimentin均阳性,PR、ER大部分阳性,SMA和desmin及h-Caldesmon为极少数局灶阳性,S-100、CD34均阴性。术后随访7例(平均53个月),只有1例HGESS/UES死亡。结论 ESS是女性生殖道很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恶性度相差很大。确诊主要依靠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综合分析。诊断时要与子宫内膜间质结节、平滑肌肿瘤、低分化癌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1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病理分析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3
6
作者 乔海国 张昶 张秀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23期143-,共1页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收集分析我院1991年10月至2003年2月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15例,复习其临床资料及病理记录,复查全部HE切片,光镜观察,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易与乳腺癌和其他一些...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收集分析我院1991年10月至2003年2月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15例,复习其临床资料及病理记录,复查全部HE切片,光镜观察,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易与乳腺癌和其他一些乳腺炎性疾病相混淆。为更有利于临床实践,可将其病理形态分为浆细胞肉芽肿型及导管扩张型。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较少见的非细菌性炎症,常见于绝经前后的中年经产妇,有自限性,手术清除病灶预后好。在临床与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时,极易误诊为乳腺癌,故熟知其病理特点与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症 浆细胞性乳腺炎
下载PDF
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与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华香 乔海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1期3047-3048,305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亚群水平与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来该院就诊的萎缩性胃炎76例(萎缩性胃炎组)、胃癌44例(胃癌组)、健康体检50例(健康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均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 目的探讨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亚群水平与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来该院就诊的萎缩性胃炎76例(萎缩性胃炎组)、胃癌44例(胃癌组)、健康体检50例(健康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均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水平,探讨血清中PG亚群水平和萎缩性胃炎之间的关系。结果三组患者的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血清PGⅡ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阳性检出限的判定为当PGⅠ≤80μg/L时,检出萎缩性胃炎的灵敏度最高位;当PGⅠ/PGⅡ≤6时萎缩性胃炎阳性检出情况较好。结论血清中PGⅠ和PGⅠ/PGⅡ水平下降,其与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有着密切联系,这一血清检验学指标为正确诊断萎缩性胃炎提供重要的血清学依据,对临床中及早筛查胃癌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胃蛋白酶原亚群Ⅰ 胃蛋白酶原亚群Ⅱ
下载PDF
套细胞淋巴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宋红杰 乔海国 周游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0例MCL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10例中男性7例,女性3例,均为中老年人。肿瘤组织表现为淋巴结基本结构不同程...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0例MCL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10例中男性7例,女性3例,均为中老年人。肿瘤组织表现为淋巴结基本结构不同程度消失,呈弥漫性或套层性(含有生发中心)或模糊不清的结节性方式增生,可见散在"星空"现象,细胞间小血管清晰可见及伴透明变性轻度硬化。经典(普通)MCL最多见,主要由形态较单一的小至中等大核形不规则的中心细胞样B细胞构成,可呈套区、结节和弥漫性生长,是小B淋巴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一种。免疫组化显示10例肿瘤细胞CD20、CD79α、Pax-5、bcl-2、cyclinD1和SOX11均(+),9例CD5(+);Ki-67阳性率为20%~50%。随访3例存活<3年,3例存活3~5年,1例存活>5年(87个月),另3例在随访中。结论 MCL是一类比较少见的兼有惰性及具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差特点的B细胞性淋巴瘤。以老年男性发病为主(男女之比>2∶1),最常累及淋巴结,临床分期高,预后差。熟悉该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和免疫学表型有助于与其他恶性淋巴瘤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涎腺皮脂腺淋巴腺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9
作者 乔海国 张昶 振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6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皮脂腺腺瘤皮脂腺淋巴腺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4微米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组织学上主要由无间变的皮脂腺细胞形成不规则的巢状或排列成腺样结构,并见大小不等的导... 目的探讨皮脂腺腺瘤皮脂腺淋巴腺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4微米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组织学上主要由无间变的皮脂腺细胞形成不规则的巢状或排列成腺样结构,并见大小不等的导管,间质为淋巴细胞,并可形成淋巴滤泡。肿瘤与周围组织之间有清楚界限,偶可形成囊状。结论涎腺皮脂腺淋巴腺瘤是十分少见的肿瘤,临床行为完全属于良性,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故与皮脂腺淋巴腺癌鉴别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皮脂腺淋巴腺瘤
下载PDF
皮肤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乔海国 张昶 庄一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局限于皮肤的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皮肤病变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伊红染色(HE)及免疫组化(S-100,CD68,Lys,Mac387,CD31,CD1a,ⅩⅢa因子和CD34)染色,光镜观察,分析其病理学特... 目的探讨完全局限于皮肤的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皮肤病变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伊红染色(HE)及免疫组化(S-100,CD68,Lys,Mac387,CD31,CD1a,ⅩⅢa因子和CD34)染色,光镜观察,分析其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结果组织学上病变主要在皮肤真皮层,低倍镜下见深蓝染区域与淡粉染区域相间(重要诊断提示性背景病变);在炎症背景中有纤维分割;细胞组成见大量的单核或多核的组织细胞及散在的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浸润,同时巨噬性组织细胞内可见吞噬的小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显示巨噬性组织细胞S-100强(+),CD68和Lys(+),Mac387(+),CD31(+),不表达CD1a、ⅩⅢa因子和CD34。病理诊断:皮肤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术后随访5年,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完全局限于皮肤的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是很少见的非肿瘤性疾病,临床行为属于良性/潜在恶性,易被误诊为淋巴网织系统恶性肿瘤。明确诊断主要依靠其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观察
11
作者 乔海国 张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4期67-68,共2页
目的报道一例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对手术切除的肾脏及其肿瘤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6岁。右肾下极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位于肾脏实质,界限清楚,向邻近肾脏实... 目的报道一例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对手术切除的肾脏及其肿瘤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6岁。右肾下极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位于肾脏实质,界限清楚,向邻近肾脏实质推挤状生长,无浸润。大小约为12.5cm×9.5cm×8.0cm;组织学上主要由单核或多核的上皮样细胞构成,特别是当肿瘤显示不典型的特征时很容易与有些肿瘤混淆。免疫组化显示瘤组织vimetin、SMA、HH35、HMB45、Melan-A、CD68、CD117均阳性。结论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十分少见的肿瘤,临床行为属于潜在恶性,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潜在恶性 免疫组化鉴别诊断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的胃镜特征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爱军 陈桂明 乔海国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8年第10期1676-1677,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胃镜特征与临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4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表现。结果24例早期食管癌患者胃镜表现:病变直径1.0cm以内,表面粗糙、混浊,血管纹理模糊4例;黏膜潮红充血,小片状糜烂,周围境界清楚...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胃镜特征与临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4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表现。结果24例早期食管癌患者胃镜表现:病变直径1.0cm以内,表面粗糙、混浊,血管纹理模糊4例;黏膜潮红充血,小片状糜烂,周围境界清楚,触之易出血3例;黏膜局灶性不规则斑块状糜烂或浅表溃疡形成5例;黏膜轻度隆起,表面光滑或糜烂,与周围颜色稍异10例(其中息肉样变1例);黏膜局灶性虫蚀样改变,稍有凹陷,白苔覆盖,注水冲洗后病变部潮红或渗血,边界不规则多较清楚2例。病理报告:小细胞癌1例、腺癌1例(贲门部)、高级别上皮内瘤样变9例、低分化腺癌1例、鳞癌12例。结论内镜下早期食管癌主要表现为黏膜色泽的改变,黏膜增厚粗糙以及浅表隆起、浅表凹陷等形态改变。对可疑病灶多点活检(至少4—5块)是提高早期食管癌检出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胃镜检查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不典型富于细胞型Neurothekeoma 1例
13
作者 齐洪亮 李红 +1 位作者 乔海国 朱伦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0-472,共3页
富于细胞型Neurothekeoma(cellular neurothekeoma,CNTK)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其中不典型CNTK的报道尤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不典型CNTK。患者女,30岁,前臂皮下肿块半年,手术切除送检。标本检查:附皮肤肿块1.6 cm×1.5 cm×... 富于细胞型Neurothekeoma(cellular neurothekeoma,CNTK)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其中不典型CNTK的报道尤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不典型CNTK。患者女,30岁,前臂皮下肿块半年,手术切除送检。标本检查:附皮肤肿块1.6 cm×1.5 cm×1.1 cm,切面灰白色半透明状,质地中等。镜下观察:肿瘤细胞主要位于真皮层内,呈上皮样至梭形,排列成巢团状或束状,呈浸润性生长,高倍镜下,部分瘤细胞具有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约5个/10 HPF),Ki-67阳性指数约10%。免疫组织化学:CD63(NK1/C3)、MiTF、CD10、CD56、平滑肌肌动蛋白均阳性,CD68弱阳性,广谱细胞角蛋白、S-100蛋白、CD34、HMB45均阴性,诊断为不典型CNTK。随访:术后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不典型CNTK为文献报道的罕见良性肿瘤,形态学上类似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生长 高倍镜 阳性指数 瘤细胞 皮下肿块 皮肤肿块 肿瘤复发 真皮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