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胶质瘤治疗后影像学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乜全民 郭品 +3 位作者 郭烈美 李骁雄 葛建伟 邱永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476-478,共3页
目前,恶性胶质瘤标准的治疗方案为手术后替莫唑胺同步放疗联合辅助化疗,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药物也被用于胶质瘤的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改善了病人预后;但是恶性胶质瘤仍会复发,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需要正确评价,其中影... 目前,恶性胶质瘤标准的治疗方案为手术后替莫唑胺同步放疗联合辅助化疗,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药物也被用于胶质瘤的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改善了病人预后;但是恶性胶质瘤仍会复发,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需要正确评价,其中影像学检查是最直观的评价方法。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影像学评价标准是Macdonald标准,随着假性进展和假性反应的发现,国外相应制定了新的RANO标准。本文就恶性胶质瘤治疗后的影像学评估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恶性 假性进展 假性反应 磁共振成像 疗效评价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与胶质瘤的放、化疗抵抗 被引量:6
2
作者 乜全民 毛青 +1 位作者 邱永明 林盈盈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76-378,共3页
当前手术不可能彻底治愈恶性胶质瘤,因此辅助治疗就非常重要,目前最为成熟、应用最多的是放疗和化疗,化疗和放疗的本质是造成DNA的损伤,导致细胞死亡或凋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然而,一方面,任何细胞在DNA遭受损伤后都会启动一定的修复... 当前手术不可能彻底治愈恶性胶质瘤,因此辅助治疗就非常重要,目前最为成熟、应用最多的是放疗和化疗,化疗和放疗的本质是造成DNA的损伤,导致细胞死亡或凋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然而,一方面,任何细胞在DNA遭受损伤后都会启动一定的修复机制,使细胞免于死亡;另一方面,不同的细胞其DNA修复的能力存在着差异,正常细胞DNA修复能力略强于肿瘤细胞.DNA修复靶向治疗的实质是扩大这种DNA修复能力的差距,加强对肿瘤细胞的损伤,从而提高治疗的效能.本文就DNA损伤修复靶向治疗胶质瘤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修复 胶质瘤 放疗 化疗
下载PDF
脑胶质瘤病的诊断与治疗(附6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乜全民 阙双林 +4 位作者 郭烈美 郭品 兰津 葛建伟 邱永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7期388-390,共3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6例脑胶质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单病灶全切除术2例、2个病灶全切除术1例、病灶全切除术1例、单病灶大部分切除术1例、神经导航活检术1例。术后辅以替莫唑...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6例脑胶质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单病灶全切除术2例、2个病灶全切除术1例、病灶全切除术1例、单病灶大部分切除术1例、神经导航活检术1例。术后辅以替莫唑胺化疗合并全脑放疗2例、全脑放疗2例、洛莫司汀+甲基苄肼+长春新碱化疗合并全脑放疗1例、替莫唑胺化疗1例。结果本组5例为星形细胞瘤,1例为少突-星形细胞瘤;WHO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1例;1例第一次手术后为Ⅱ级,第二次手术后为Ⅲ级。治疗后症状有明显缓解3例,无改善2例,加重1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总生存期9-28个月,平均17.5个月。结论脑胶质瘤病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MRI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脑胶质瘤病患者预后较差,手术切除肿瘤并辅以放、化疗可能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病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早期妊娠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与治疗(附4例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韩瑛 乜全民 邱永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0-381,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妊娠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4例早期妊娠合并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例早期妊娠合并CVST患者的年龄为22~28岁。临床表现均为头痛,1例伴有癫痫发作。查体可见视乳头水肿。... 目的 探讨早期妊娠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4例早期妊娠合并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例早期妊娠合并CVST患者的年龄为22~28岁。临床表现均为头痛,1例伴有癫痫发作。查体可见视乳头水肿。本组患者头颅MRI和MRV示上矢状窦血栓1例,上矢状窦和左侧横窦血栓1例,左侧横窦和乙状窦血栓2例。本组患者均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例联合应用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治疗后,2例治愈,2例好转。结论 早期妊娠合并CVST易误诊,MRI和MRV检查有助于诊断,主要治疗方法为低分子肝素抗凝和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MRI MRV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经鼻蝶向鞍底两侧扩大切除侵入海绵窦的垂体腺瘤20例报告
5
作者 许鹏 相寿长 +3 位作者 付廷刚 惠志强 宋杰 乜全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鼻蝶向鞍底两侧扩大切除侵入海绵窦的垂体腺瘤的可行性。方法经单鼻孔显露蝶窦腹侧壁,蝶窦腹侧壁充分咬除,进入蝶窦,去除蝶窦黏膜和蝶窦隔,显露鞍底,鞍底开窗,放射状切开鞍底硬膜,切除鞍内肿瘤组织后,将牵开器的中心部分... 目的探讨采用经鼻蝶向鞍底两侧扩大切除侵入海绵窦的垂体腺瘤的可行性。方法经单鼻孔显露蝶窦腹侧壁,蝶窦腹侧壁充分咬除,进入蝶窦,去除蝶窦黏膜和蝶窦隔,显露鞍底,鞍底开窗,放射状切开鞍底硬膜,切除鞍内肿瘤组织后,将牵开器的中心部分指向所侵入的海绵窦方向,咬骨钳咬除或磨钻磨除海绵窦腹侧骨质,显露海绵窦腹侧硬脑膜,自鞍底硬膜切开部分向外侧切开海绵窦腹侧硬脑膜,显露并切除海绵窦内部分肿瘤。结果肿瘤全部切除18例,次全切除2例。术中出现2例脑脊液漏,应用明胶海绵鞍内及蝶窦内填塞,术后无脑脊液漏。术后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12例,一过性电解质紊乱6例,均在1周内恢复正常。术后出院半个月后出现2例脑脊液鼻漏,行腰穿置管引流1周治愈。18例随访3~36个月,平均20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采用经鼻蝶向鞍底两侧扩大切除侵入海绵窦的垂体腺瘤显露满意,切除彻底,无明显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蝶 向鞍底两侧扩大 垂体腺瘤 海绵窦
下载PDF
层析征在预测脑出血血肿稳定性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惠培泉 乜全民 +4 位作者 宋磊 秦时强 王增武 陈冰 庞春晓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所示的层析征在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稳定性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2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中男100例,女121例;平均年龄60岁。动态观察...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所示的层析征在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稳定性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2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中男100例,女121例;平均年龄60岁。动态观察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复查CT所示的亚高密度区的变化,亚高密度区逐渐明显增大(出现层析征),优先选择穿刺引流术治疗。未出现层析征患者优先选择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采用t、Mann-Whitney U、χ^(2)检验,比较出现层析征和未出现层析征患者临床资料、血肿稳定性和预后的差异。结果入院后72 h内出现层析征患者154例,未出现层析征患者67例。未出现层析征与出现层析征患者入院时年龄、饮酒史、合并高血压病者所占比例、收缩压GCS评分、首次CT扫描显示的血肿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现层析征患者中血肿稳定143例、预后良好者135例,未出现层析征患者分别为51例、4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196、12.983,均P<0.001)。结论层析征可独立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稳定性及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脑出血 血肿稳定 预后 预测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并发颈内动脉血栓形成、脑梗死、脑疝一例 被引量:6
7
作者 乜全民 相寿长 +1 位作者 许鹏 付廷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1943-1943,共1页
患者男,28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2h于2011年5月22日收入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既往身体健康。体格检查:神志清,双眼向右侧凝视,
关键词 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肾病综合征 脑梗死 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 并发 脑疝 肢体活动 身体健康
原文传递
自发性小脑出血94例报告 被引量:12
8
作者 乜全民 张世明 +5 位作者 王中 周幽心 崔岗 李向东 徐峰 周岱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38-739,共2页
自发性小脑出血(spontaneous cerebellar hemorrhage,SCH)具有与大脑半球出血不同的特点,其病因较多,诊断与治疗较为复杂。现将我院2001年1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SCH94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自发性小脑出血 HEMORRHAGE 大脑半球出血
原文传递
恶性胶质瘤放疗敏感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乜全民 郭品 +2 位作者 郭烈美 兰津 邱永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67-1069,共3页
放疗是恶性胶质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恶性胶质瘤具有显著的辐射抗性,虽然经过标准的放疗方案,恶性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仍差,绝大多数肿瘤在放疗野内仍会复发和进展。《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中推荐的标准... 放疗是恶性胶质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恶性胶质瘤具有显著的辐射抗性,虽然经过标准的放疗方案,恶性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仍差,绝大多数肿瘤在放疗野内仍会复发和进展。《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中推荐的标准放疗剂量为60Gy.研究表明增加肿瘤照射剂量并不能获益。因此,靶向胶质瘤放疗的发展方向在于研究其辐射抗性的机制,提高放疗敏感性,同时尽可能减轻或避免正常组织的损伤。目前研究较多的与放疗敏感性相关的靶点主要有:DNA损伤应答、胶质瘤干细胞、氧环境、细胞信号通路、凋亡、微小RNA(miRNAs)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放疗敏感性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乜全民 张世明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0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溶酶体相关蛋白随损伤时间表达的规律,检测自噬体、溶酶体的变化。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损伤周边区(皮质)自噬溶酶体相关蛋白Beclin 1、c...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溶酶体相关蛋白随损伤时间表达的规律,检测自噬体、溶酶体的变化。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损伤周边区(皮质)自噬溶酶体相关蛋白Beclin 1、cathepsin B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内自噬体的形成和溶酶体的激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4 h Beclin 1阳性细胞增加(P<0.01),24 h达高峰,5 d仍有较多阳性细胞(P<0.0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h cathepsin B阳性细胞增加(P<0.01),12h达高峰,5 d仍有较多阳性细胞(P<0.01)。透射电镜显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 h即可见到损伤周边区神经细胞内自噬体形成、溶酶体增多,12~24 h最为明显,持续到5 d。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表现为自噬溶酶体相关蛋白Beclin 1、cathepsin B阳性细胞数随损伤时间而变化,以及缺血半暗带内自噬体的形成和溶酶体的激活。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激活自噬溶酶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BECLIN I CATHEPSIN B
原文传递
不同型号Sofia导管在脑动脉血栓直接抽吸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伟 乜全民 +2 位作者 郭晖 王增武 宋仁兴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型号Sofia导管在脑动脉血栓直接抽吸术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应用Sofia导管行脑动脉血栓直接抽吸术的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基底动脉取栓患者(36例)和大脑中动...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型号Sofia导管在脑动脉血栓直接抽吸术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应用Sofia导管行脑动脉血栓直接抽吸术的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基底动脉取栓患者(36例)和大脑中动脉M1段及颈内动脉取栓患者(40例)分别分为5F Sofia导管组及6F Sofia导管组,分别对比分析2组患者应用不同型号导管的脑动脉再通成功率、血栓逃逸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预后、术后脑出血率及术后死亡率,并通过t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不同型号导管组相关资料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应用5F Sofia导管在大脑中动脉M1段及颈内动脉取栓的血栓逃逸率为20.00%(3/15),应用6F Sofia导管的血栓逃逸率为4.00%(1/2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脑动脉再通成功率、术后脑出血率、NIHSS评分差值及良好预后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应用5F Sofia导管在基底动脉取栓组中脑动脉再通成功率为86.36%(19/22),高于6F Sofia导管脑动脉再通成功率[50.00%(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因6F Sofia导管再通失败采用补救措施,导致再通时间延长,良好预后率明显低于5F Sofia导管[35.71%(5/14)vs 72.73%(1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术后脑出血率、血栓逃逸率和术后死亡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脑中动脉M1段及颈内动脉闭塞首选6F Sofia导管,基底动脉闭塞首选5F Sofia导管,正确选择Sofia导管型号可降低血栓逃逸率,提高脑动脉再通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直接抽吸技术 脑动脉 再通 Sofia导管
原文传递
腰大池持续引流71例分析
12
作者 乜全民 张世明 +1 位作者 刘晓勇 徐亮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8期4450-4450,共1页
目的:分析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脑脊液漏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腰大池持续引流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脑脊液漏效果明显。结论:行腰大... 目的:分析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脑脊液漏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腰大池持续引流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脑脊液漏效果明显。结论: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对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脑脊液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部 引流术/方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外科学 脑出血/外科学 脑脊液鼻漏/外科学
原文传递
血清AEP水平检测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霖 乜全民 +3 位作者 杨溪 钱中润 林盈盈 邱永明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天冬酰胺内肽酶水平检测对于脑胶质瘤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次诊断的脑胶质瘤患者74例及正常对照患者30例,于治疗前提取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AEP浓度。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来推测血清天冬酰胺内肽酶水平在脑胶质瘤... 目的探讨血清天冬酰胺内肽酶水平检测对于脑胶质瘤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次诊断的脑胶质瘤患者74例及正常对照患者30例,于治疗前提取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AEP浓度。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来推测血清天冬酰胺内肽酶水平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对照组与胶质瘤组、低级别与高级别胶质瘤组、对照组与低级别胶质瘤组、对照组与高级别胶质瘤组血清AEP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AEP诊断脑胶质瘤组和正常对照组时,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为0.946,临界值161.08ng/ml,敏感度85.1%,特异度93.3%。血清AEP水平的高低是脑胶质瘤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为80.18(95Vo可信区间为16.66~385.80)。结论血清AEP水平可作为诊断脑胶质瘤的肿瘤标志物,对于胶质瘤的诊断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胶质瘤临床诊断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酰胺内肽酶 胶质瘤 肿瘤标志物
原文传递
新型立体定向仪辅助下经额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14
作者 惠培泉 宋磊 +5 位作者 王增武 秦时强 王毅 郭晖 曲秉坤 乜全民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40-1246,共7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新型立体定向仪辅助下经额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在一次性新型立体定向仪辅助下经额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现回顾性... 目的探讨一次性新型立体定向仪辅助下经额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在一次性新型立体定向仪辅助下经额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现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穿刺平面在基底平面上5.0~6.5 cm,穿刺角度为10~14°,穿刺深度为9.0~11.5 cm。出血后6 h以内手术患者15例,术中血肿清除率约为25%;出血后6~24 h手术患者40例,术中血肿清除率约为20%;出血后1~3 d手术患者5例,术中血肿清除率高达30%。术后首次CT复查显示引流管位置理想51例、过深2例、过浅1例、位置偏下2例、位置偏上2例、位置偏内1例、位置偏外1例。术后第3天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9.880±3.998)分]较术前[(6.240±3.159)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显示痊愈良好20例(33.3%)、轻残28例(46.7%)、重残7例(11.7%)、植物生存3例(5.0%)、死亡2例(3.3%)。结论一次性新型立体定向仪设计合理,定位准确,在其辅助下经额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简单易行,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一次性新型立体定向仪 经额穿刺引流术
原文传递
后循环血管形态改变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临床预后的影响
15
作者 李伟 乜全民 +2 位作者 王增武 郭晖 秦时强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5期320-325,共6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血管形态改变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VBAO)患者机械取栓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因AVBAO行机械取栓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椎基底动脉形态分为血管形态改变... 目的探讨后循环血管形态改变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VBAO)患者机械取栓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因AVBAO行机械取栓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椎基底动脉形态分为血管形态改变组(42例)和血管形态正常组(32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手术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计量资料的差异,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良习惯、疾病史和预后等计数资料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到取栓时间、术前NIHSS评分、吸烟、饮酒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管形态改变组高血压病比例[71.43%(30/42)vs3.50%(12/32)]、糖尿病比例[69.05%(29/42)vs31.25%(10/32)]明显高于血管形态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2);血管形态正常组心源性疾病比例较血管形态改变组明显高[93.75%(30/32)vs50.00%(2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脑动脉再通成功率、血栓逃逸发生率、术后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血管形态正常组比较,血管形态改变组患者手术时间长[(82.14±16.97)minvs(68.28±14.57)min],NIHSS评分差值[(14.12±3.75)分vs(9.56±3.52)分]、术后死亡率[38.10%(16/42)vs15.63%(5/32)]、术中替罗非班的使用率[61.90%(26/42)vs3.13%(1/32)]及支架置入比例[57.14%(24/42)vs0(0)]均较高,术后90 d良好预后比例较低[11.90%(5/42)vs34.38%(11/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697,P<0.001;t=5.317,P<0.001;P=0.040;P<0.001;P<0.001;P=0.025)。结论后循环血管形态改变增加了手术复杂性,导致手术时间延长,脑组织长时间缺血缺氧致不可逆损伤,与AVBAO机械取栓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 血管形态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 机械取栓 临床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