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脑损伤患者330例伤情特点 结局危险因素及并发症探析
1
作者 乞绍岚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17期2645-2646,共2页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的一般伤情特点,并对结局危险因素及常见并发症进行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3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伤情特点,汇总患者导致危险并发症的因素,分析治疗方法和对策。结果回顾分析33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的一般伤情特点,并对结局危险因素及常见并发症进行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3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伤情特点,汇总患者导致危险并发症的因素,分析治疗方法和对策。结果回顾分析33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伤情特点主要有:外力导致颅骨、脑膜、脑血管和脑组织发生机械性变形,出现昏迷或意识障碍,以及脑缺血和脑血肿等症状。经过治疗,因严重并发症导致23例死亡,其他患者经过积极对症治疗,病情有一定好转,并得到稳定。结论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要关注其伤情,针对伤情进行危险结局风险的评估,确保采取措施,提高患者的预后。同时,对颅脑损伤的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也是必要的,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危险因素 伤情特点 应对措施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75例外科治疗临床观察
2
作者 乞绍岚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26期3429-3430,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7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外科治疗,其中直切口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22例(小骨窗开颅组),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27例(去骨瓣开颅组),微创血肿清除术26例(微创组)。所有患...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7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外科治疗,其中直切口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22例(小骨窗开颅组),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27例(去骨瓣开颅组),微创血肿清除术26例(微创组)。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个月~3个月,采用Kamafsky行为能力评分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外科治疗后,75例患者死亡7例,病死率为9.33%。68例存活患者均随访1个月~3个月,3组患者3个月后Kamafsky评分均高于1个月后评分,3个月评分与1个月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3组评分提高幅度差异不大。结论根据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出血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术式的选择应以个体化为主,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外科治疗 适应证 疗效
下载PDF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评价
3
作者 乞绍岚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20期2648-2649,共2页
目的评价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结果 52例患者双侧引流37例,单侧引流1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患者症状均逐渐缓解,其中42例血肿彻底消失,10例血肿部分消失,... 目的评价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结果 52例患者双侧引流37例,单侧引流1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患者症状均逐渐缓解,其中42例血肿彻底消失,10例血肿部分消失,经保守治疗后,3周~7周血肿完全消失。4例患者症状复发,2例接受保守治疗后治愈,1例接受开颅手术后血肿消除,病症痊愈。无张力性气颅,并发气颅3例自行吸收,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操作简易,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穿刺引流术 不良反应疗效
下载PDF
侧脑室穿刺Paine点改良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乞绍岚 张晓东 +3 位作者 李扩 鲍刚 徐高峰 李瑞春 《华西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研究改良Paine点侧脑室额角穿刺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利用MRI模型的构建,模拟改良Paine点穿刺侧脑室额角。测量穿刺距离、角度及其对Broca语言功能区和尾状核的影响。改良Paine点(Pm点)比Paine点高1cm,更加远离Broca语言功能... 目的研究改良Paine点侧脑室额角穿刺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利用MRI模型的构建,模拟改良Paine点穿刺侧脑室额角。测量穿刺距离、角度及其对Broca语言功能区和尾状核的影响。改良Paine点(Pm点)比Paine点高1cm,更加远离Broca语言功能区,穿刺时需要与轴面夹角20°向下,可以越过尾状核头从侧脑室额角上壁进入脑室;与矢状面夹角约70°向下、冠状面夹角约20°向后穿刺。从皮层计算进针4.0~5.5cm可进入侧脑室额角。结果同期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应用Pm点穿刺成功,术后无语言功能障碍,复查头颅CT无穿刺道及尾状核头出血现象。结论 Pm点法定位方法简便准确,能避免Broca语言功能区和尾状核头部的损伤,有一定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脑室穿刺 解剖 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