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年中国CHINET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212
1
作者 习慧明 徐英春 +26 位作者 朱德妹 汪复 倪语星 孙景勇 孙自镛 简翠 胡云建 艾效曼 张泓 李万华 贾蓓 黄文祥 王传清 王爱敏 魏莲花 吴玲 卓超 苏丹虹 张朝霞 季萍 徐元宏 熊自忠 沈继录 单斌 杜艳 俞云松 杨青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8-104,共7页
目的了解2010年中国不同地区14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14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不动杆菌属共5 523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4 949株,按照统一方案,在各监测点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按照CLSI 2... 目的了解2010年中国不同地区14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14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不动杆菌属共5 523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4 949株,按照统一方案,在各监测点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按照CLSI 2010年版标准判读,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耐药率最低,分别为33.6%和35.4%。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2.1%和63.6%,对其他监测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达56.2%以上。不同医院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其中以ICU分离菌耐药率最高,急诊次之,内科最低。门诊与住院患者分离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8.3%/50.8%和62.3%/63.8%,且住院患者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门诊患者(米诺环素除外)。全国14所教学医院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多重耐药(MDR)及泛耐药(PDR)鲍曼不动杆菌分别达55.0%(2 720/4 949)和21.4%(1 058/4 949)。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往年相比,呈上升趋势,尤以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升高显著。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仍呈上升趋势。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仍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不同医院、不同科室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监测 抗菌药
下载PDF
59例人体血液及静脉导管培养葡萄球菌阳性病历污染率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习慧明 杨文航 +2 位作者 刘文静 徐英春 姚彬 《中国护理管理》 2011年第2期14-16,共3页
目的:调查研究对于血液或静脉导管培养葡萄球菌阳性、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及其报警时间与葡萄球菌感染之间的关联,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血液和静脉导管培养葡萄球菌阳性的59例住院病历进行系统回... 目的:调查研究对于血液或静脉导管培养葡萄球菌阳性、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及其报警时间与葡萄球菌感染之间的关联,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血液和静脉导管培养葡萄球菌阳性的59例住院病历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血液及静脉导管培养葡萄球菌阳性,有7例(污染菌)未给予抗生素治疗,其余52例(污染菌和致病菌)都使用了抗生素,且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污染菌与病原菌的报警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污染菌报警时间长于病原菌。结论:葡萄球菌在血培养中的假阳性率比较高,尤其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因此采血培养标本时应严格规范操作以减少其污染,其阳性结果也应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来判断是否为污染菌,以避免临床上不必要抗生素的滥用,从而也可防止葡萄球菌的高耐药率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报警时间 污染率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特布他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Th1/Th2因子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康庆鑫 焦深山 +2 位作者 熊政 习慧明 江训盛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4期75-79,共5页
目的探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特布他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Th1/Th2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目的探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特布他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Th1/Th2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研究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Th1/Th2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TNF-α、IFN-γ水平均高于治疗前,IL-6、IL-10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TNF-α、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6、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CT、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FEV1均大于治疗前,FEV1/FVC均高治疗前,且研究组FVC、FEV1均大于对照组,FEV1/FV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APTT、TT、PT均长于治疗前,且研究组FBG水平低于对照组,APTT、TT、PT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布他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症指标、凝血指标、肺功能及Th1/Th2因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舒巴坦 特布他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 Th1/Th2因子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与临床治疗 被引量:10
4
作者 习慧明 姚彬 徐英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95-1997,共3页
鲍氏不动杆菌(ABA)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主要发生在病情严重的住院患者,如肺炎、菌血症、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脑膜炎、导管相关性感染等,为非发酵糖的革兰阴性杆菌。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表面,由于其... 鲍氏不动杆菌(ABA)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主要发生在病情严重的住院患者,如肺炎、菌血症、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脑膜炎、导管相关性感染等,为非发酵糖的革兰阴性杆菌。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表面,由于其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因此可在环境中长期存活。根据美国医院感染监测数据(NNIS)和中国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监测资料显示,ABA在医院感染中占第4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 鲍氏不动杆菌 流行病学 耐药机制 治疗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及血培养阳性时间对严重败血症早期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3
5
作者 叶晓涛 习慧明 +1 位作者 张旭 许瑞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075-4077,共3页
目的评估降钙素原(PCT)及血培养阳性时间(TTP)对严重败血症患者早期预后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监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77例血培养阳性严重败血症患者临床资料和细菌分布;比较PCT和TTP的ROC曲线特性。结果严重败血症患者感染的病原... 目的评估降钙素原(PCT)及血培养阳性时间(TTP)对严重败血症患者早期预后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监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77例血培养阳性严重败血症患者临床资料和细菌分布;比较PCT和TTP的ROC曲线特性。结果严重败血症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占74.0%,其中大肠埃希菌占36.3%;死亡组与生存组PCT的中位数分别为20.04ng/ml和5.15ng/ml,死亡组与生存组TTP的中位数分别为10.50h和12.91h,PCT和TTP在死亡组与生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对应生存组PCT和TTP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70和0.727,95%置信区间为0.790~0.950和0.598~0.856,最优截断点为5.25ng/ml和9.1h,灵敏度为88.5%和65.4%,特异度为76.5%和74.5%。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引起败血症最主要病原菌;PCT早期预测严重败血症患者死亡危险性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且优于TTP;血浆PCT检测联合TTP评估严重败血症患者预后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败血症 血培养阳性时间 ROC曲线
原文传递
ICU 66例血流感染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姚彬 习慧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721-4723,共3页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提供帮助,从而降低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医院2009-2011年ICU 66例血流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其危险因...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提供帮助,从而降低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医院2009-2011年ICU 66例血流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其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疗与预防措施。结果 66例血流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7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2株占45.7%,革兰阳性菌28株占40.0%,真菌10株占14.3%;其中较常见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酵母菌属、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5.7%、12.9%、12.9%、10.0%、8.6%、8.6%;血流感染多预后不良,且死亡率高,达60.6%;慢性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及抗菌药物的滥用等是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3年ICU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基本持平,在革兰阴性菌中以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而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严格无菌操作、细致的导管护理、加强血培养监测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血流感染 病原菌
原文传递
麦冬皂苷D对脂多糖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7
作者 康庆鑫 焦深山 +3 位作者 熊政 习慧明 江训盛 张子龙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744-1748,共5页
目的 探讨麦冬皂苷D调节白细胞介素-6(IL-6)/Janus激酶2(JAK2)/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A549 ATⅡ细胞均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LPS组、LPS+麦冬皂苷D组、LPS+麦冬皂苷... 目的 探讨麦冬皂苷D调节白细胞介素-6(IL-6)/Janus激酶2(JAK2)/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A549 ATⅡ细胞均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LPS组、LPS+麦冬皂苷D组、LPS+麦冬皂苷D+colivelin(JAK2/STAT3信号激活药)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建立损伤模型的同时以麦冬皂苷D和colivelin分组处理。以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与凋亡情况;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IL-6/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LPS组、LPS+麦冬皂苷D组、LPS+麦冬皂苷D+colivelin组的A54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2±0.73)%、(52.43±4.14)%、(1.67±0.52)%和(47.94±3.43)%,IL-6蛋白水平分别为0.14±0.03、0.49±0.05、0.17±0.04和0.45±0.06,p-JAK2/JAK2蛋白水平分别为0.17±0.04、0.64±0.08、0.19±0.06和0.61±0.07,p-STAT3/STAT3蛋白水平分别为0.20±0.06、0.69±0.10、0.22±0.07和0.65±0.09;ATⅡ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01±0.69)%、(55.16±3.94)%、(2.35±0.71)%和(50.28±3.78)%,IL-6蛋白水平分别为0.11±0.03、0.87±0.13、0.19±0.04和0.84±0.12,p-JAK2/JAK2蛋白水平分别为0.13±0.04、0.56±0.08、0.15±0.03和0.53±0.07,p-STAT3/STAT3蛋白水平分别为0.30±0.08、0.79±0.14、0.33±0.09和0.75±0.13。上述指标:对照组、LPS+麦冬皂苷D组与LPS组比较,LPS+麦冬皂苷D+colivelin组与LPS+麦冬皂苷D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麦冬皂苷D可通过抑制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而降低LPS诱导的炎症与氧化应激水平,最终减轻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皂苷D 白细胞介素-6/Janus激酶2/转录激活因子3 脂多糖 肺泡上皮细胞 凋亡
原文传递
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症反应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董必文 习慧明 张艳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8期41-45,共5页
目的:探究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症反应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南昌市第三医院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目的:探究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症反应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南昌市第三医院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炎症反应项目[血清及痰液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17(IL-17)]及肺通气功能[残气量(RV)、残气量/肺总量(RV/TL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结果:观察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炎症反应项目及肺通气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及12周后观察组的炎症反应项目及RV、RV/T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EV_(1)%pred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及肺通气功能,因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炎症反应 肺通气功能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姚彬 徐英春 +5 位作者 王瑶 张琪 习慧明 柳爱青 张委 汪涓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66-2168,共3页
目的通过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基因型分布和传播途径,为有效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级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分离自住院患者痰标本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212株... 目的通过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基因型分布和传播途径,为有效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级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分离自住院患者痰标本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212株;采用PFGE和MLST方法对其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149株获得PFGE可分析结果,184株获得MLST可分析性结果。结果经PFGE方法获得的结果显示,B型菌株为优势菌株,102株占68.46%,B型菌株中的67株分布在ICU;MLST分型结果显示,ST195占优势(32.6%),其次为ST208(23.4%)和ST643(17.9%),并发现15株新的ST克隆株型别(8.2%)。结论 PFGE是区域内分析细菌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中院内流行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自于ICU;MLST是全球范围内比对细菌克隆菌株差异的好工具,全球鲍氏不动杆菌的克隆菌株分布差异较大,新的克隆菌株不断出现,提示其变异和演变的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基因型分析 碳青霉烯类耐药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位点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OXA型碳青霉烯酶的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彬 徐英春 +5 位作者 王瑶 张琪 习慧明 柳爱青 张委 汪涓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11-2413,2422,共4页
目的检测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中OXA型碳青霉烯酶,探讨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分离自住院患者痰液标本,经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鉴定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采用限制... 目的检测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中OXA型碳青霉烯酶,探讨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分离自住院患者痰液标本,经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鉴定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技术方法进行鉴定,并使用多重PCR方法检测OXA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 212株鲍氏不动杆菌中200株鉴定为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其对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均耐药,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达98.37%;200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均表达OXA-51,其中OXA-23-like基因155株;155株OXA-23阳性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104株分离自ICU住院患者,占67.10%。结论表达OXA-23-like型碳青霉烯酶是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形势严峻,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耐碳青霉烯类 碳青霉烯酶
原文传递
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3种分子分型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彬 徐英春 +5 位作者 王瑶 张琪 习慧明 柳爱青 张委 汪涓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725-2730,共6页
目的通过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3种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对比研究,了解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3种方法在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复合体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通过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3种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对比研究,了解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3种方法在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复合体的流行病学调查中的优缺点和分辨率。方法收集某三级医院2011-2012年分离自痰标本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复合体212株,采用PFGE、MLST和MLVA方法对其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运用Simpson相关系数(Simpson's index of diversity)和Wallace coefficient,对3种方法的分辨率和同质性进行比较。结果 21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复合体,其中149株获得PFGE可分析结果,200株获得MLST可分析结果,205株获得MLVA可分析性结果;PFGE结果显示,B型菌株为优势菌株(102株,占68.46%)。MLST分型结果显示,ST195占优势(60株,占30%),其次为ST208(43株,占21.5%)和ST643(33株,占16.5%)。MLVA分型结果显示,D型菌株占优势(151株,占73.66%),其次为N型菌株(8株,占3.9%),K、M、T、W型菌株并列第三(均为4株,各占1.95%)。优势菌株主要分布在ICU。PFGE、MLST、MLVA的Simpson相关系数(D值)分别为0.46、0.76、0.94。MLVA与MLST的Wallace coefficient值略高为0.76。结论 PFGE是区域内分析克隆时间和空间分布的重要工具,本研究中院内流行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自于ICU;MLST可全球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抵抗菌株,以及新变异菌株的流行病学研究;MLVA数据可用于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相互交换、整合与分析。MLVA的分辨率较高,MLVA与MLST的同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位点序列分析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彬 习慧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084-4086,共3页
目的调查医院ICU流行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同源性,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海淀医院2011年11月ICU住院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4株,按《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用全自动微... 目的调查医院ICU流行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同源性,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海淀医院2011年11月ICU住院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4株,按《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PCR扩增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型,分析其同源性。结果 4株鲍氏不动杆菌中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2株敏感、2株中度敏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2株敏感、2株耐药)、阿米卡星(1株敏感、3株耐药)稍敏感外,对其他各种抗菌药物均耐药;4株菌株均携带blaOXA-23-like和blaOXA-51-like基因;PFGE电泳结果显示,4株鲍氏不动杆菌分为A(A1、A2、A3)和B型,其中A型为主要的流行株。结论鲍氏不动杆菌为多药耐药菌株;产碳青霉烯酶OXA-23是该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同一克隆株在同一病房内传播致交叉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性 碳青霉烯酶 同源性
原文传递
美泊利单抗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江训盛 周娜 +5 位作者 董必文 张艳霞 康庆鑫 习慧明 戴玲丽 焦深山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4,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美泊利单抗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ISI 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MEDLINE、VIP、CNKI等数据库,收集美泊利单抗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 目的系统评价美泊利单抗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ISI 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MEDLINE、VIP、CNKI等数据库,收集美泊利单抗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10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和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资料。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9个RCT,2 27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期间哮喘急性发作率降低[RR=0.67,95%CI(0.53,0.85),P=0.000 9],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减少[MD=–0.22,95%CI(–0.29,–0.15),P<0.000 01],痰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减少[MD=–6.37,95%CI(–9.68,–3.06),P<0.000 2],哮喘相关生活质量(ACQ)总分提高的患者比例也明显增加。两组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RR=0.90,95%CI(0.71,1.14),P=0.39];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美泊利单抗优于安慰剂[RR=0.45,95%CI(0.23,0.89),P=0.02];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美泊利单抗与安慰剂治疗相当[RR=0.95,95%CI(0.40,2.22),P=0.90]。对于能否改善肺功能,美泊利单抗可能有一定作用,但目前观察到的效果不明显。结论美泊利单抗在哮喘治疗中可降低哮喘患者血液及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减轻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率,提高生活质量,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泊利单抗 抗白细胞介素5 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