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征--对十七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概括的一种解读 |
习裕军
张娟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
2008 |
4
|
|
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价值取向探析 |
习裕军
张娟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3
|
政党的社会功能:构建和谐社会之视角 |
习裕军
|
《求实》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4
|
社会生态视阈中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 |
习裕军
宋国春
|
《实事求是》
|
2012 |
1
|
|
5
|
公共危机管理语境中的我国政府能力评析——以汶川抗震救灾危机管理为例 |
习裕军
刘昆福
|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6
|
从委内瑞拉政变看政治合法性危机与合法性维护——改革中的国家政治合法性实证分析 |
习裕军
|
《求实》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7
|
长三角区域文化的承接与发展 |
习裕军
|
《科学发展》
CAS
|
2014 |
1
|
|
8
|
论“八个坚持”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秉持与践行 |
习裕军
|
《实事求是》
|
2014 |
3
|
|
9
|
社会生态视阈中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对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基本内容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
习裕军
宋国春
|
《柴达木开发研究》
|
2011 |
1
|
|
10
|
城乡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兼评十八大报告城乡融合发展战略 |
习裕军
|
《柴达木开发研究》
|
2013 |
1
|
|
11
|
从“建设”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征的彰显——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
习裕军
张娟
|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2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治文化因素分析 |
习裕军
刘昆福
|
《实事求是》
|
2007 |
0 |
|
13
|
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述评 |
习裕军
蒋建新
|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14
|
从建设到发展:实践演进与特征彰显——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
习裕军
|
《前沿》
CSSCI
|
2008 |
0 |
|
15
|
现代政治文明的目标取向 |
习裕军
|
《甘肃理论学刊》
|
2006 |
0 |
|
16
|
从政治文明的两面性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界限” |
习裕军
|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7
|
对历史经验的多角度认识——学习十六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经验的体会 |
习裕军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8
|
政治合法性理论研究在西方:一个文献综述 |
张娟
习裕军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4
|
|
19
|
挑战与回应:意识形态危机与主流意识形态的重塑 |
张娟
习裕军
|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20
|
协商民主的兴起与合法性理论的重建 |
张娟
习裕军
|
《湖北社会科学》
|
2007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