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髓干细胞在修复牙槽骨缺损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吴中明 木合塔尔.霍加 +1 位作者 买布拜木.买买提依明 张晓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为探索牙髓干细胞(DPSCs)在兔牙槽骨缺损再生修复中的成骨效果,为临床上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采用从新西兰幼兔前牙及磨牙牙髓组织中分离DPSCs进行体外培养;16只实验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实验组两组,在动物下颌无牙区牙... 为探索牙髓干细胞(DPSCs)在兔牙槽骨缺损再生修复中的成骨效果,为临床上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采用从新西兰幼兔前牙及磨牙牙髓组织中分离DPSCs进行体外培养;16只实验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实验组两组,在动物下颌无牙区牙槽骨人工制备10 mm×4 mm×4 mm骨缺损,其中空白组骨缺损区填入浸有PBS溶液的0.25 g Bio-oss骨粉,实验组加入1×108/L的DPSCs和0.25 g Bio-oss骨粉;于术后第6周同期处死动物,无菌获取牙槽骨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骨涎蛋白(BSP)。结果显示:光镜下传代培养的细胞与原代培养的细胞形态基本一样,幼兔牙髓细胞具有体外多次传代增殖能力;术后6周,空白组纤维结缔组织较稀疏,牙槽嵴塌陷,唇舌侧牙槽骨凹陷吸收,HE染色可见少量红细胞,未见明显新骨生成,骨涎蛋白免疫组化成弱阳性表现。实验组牙槽骨缺损区愈合良好,牙槽嵴饱满,可见部分未吸收骨粉颗粒,被新生组织包裹,新生组织与骨缺损周围嵌入良好,上附有部分纤维结缔组织,唇舌侧牙槽骨未见明显凹陷,大部分牙槽嵴宽度及高度与邻牙基本相平,骨缺损区质地较韧,HE染色提示炎性渗出明显吸收,可见新生骨组织,骨缺损区周围有大量成骨细胞,骨小梁较空白组致密,骨涎蛋白免疫组化成强阳性表达,与空白组有明显差异。由此可知,牙髓干细胞有向成骨分化能力,促进牙槽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骨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口腔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买布拜木.买买提依明 木合塔尔.霍加 白尔娜.吾守尔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6-608,612,共4页
目的:观察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月种植义齿修复牙列缺损47例患者,共Anthogyr系统94颗种植体。随访3-36个月,均对其在植入后即刻、3个月、6个月、12个月、(〉12)个月拍摄口腔曲面断层片... 目的:观察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月种植义齿修复牙列缺损47例患者,共Anthogyr系统94颗种植体。随访3-36个月,均对其在植入后即刻、3个月、6个月、12个月、(〉12)个月拍摄口腔曲面断层片,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水平,并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种植体不同时间段骨吸收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种植体植入后3个月与6个月之间,6个月与(〉12)个月之间,12个月与(〉12)个月之间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种植体植入6个月时周围骨吸收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牙槽骨 骨吸收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3对兔牙髓干细胞增殖及骨向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晓文 木合塔尔.霍加 +4 位作者 麦麦提依明.哈力克 帕尔哈提.阿布肚热合曼 庄友梅 张晓莉 买布拜木.买买提依明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3,TGF-β3)对体外培养的兔牙髓干细胞(dentalpulpstemceils,DP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解组织块法将兔DPSCs分离培养获得DPSCs,光镜下行形态学观察;将体外培养的...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3,TGF-β3)对体外培养的兔牙髓干细胞(dentalpulpstemceils,DP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解组织块法将兔DPSCs分离培养获得DPSCs,光镜下行形态学观察;将体外培养的第3代DPSCs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20μg/LTGF-β3组、40μg/LTGF-β3组、80tag/LTGF-β3组和100μg/LTGF-β3组,分别加入0、20、40、80、100μg/LTGF-β3;采用MTT法检测5组DPSCsA490值,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成骨细胞标记物骨钙素(osteocalcin,OC)、I型胶原酶(collagenI,Col—I)、骨涎蛋白(bonesialoprotein,BSP)表达情况,采用茜素红染色检测出现矿化结节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兔DPSCs呈集落状生长,在体外有一定克隆形成能力;对照组及20、40、80、100μg/LTGF-β3组兔DPSCsA490值分别为0.34±0.55、0.34±0.19、0.33±0.47、0.334±0.30、0.34±0.47,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0、100μg/LTGF—B3组诱导后第3天出现Col—I阳性表达,第7天开始消失,第5-7天出现BSP阳性表达,第7-14天出现0c阳性表达,第7天出现矿化结节;40μg/LTGF-β3陆组第5-7天均有Col—I阳性表达,第7天出现BSP阳性表达,第14天出现OC阳性表达,第14天出现矿化结节;20μg/L组第7天出现Col—I阳性表达,第14天消失,第14天出现BSP阳性表达,第21天出现OC阳性表达,第21天出现矿化结节;对照组Col-I、BSP和OC均为阴性,未出现矿化结节。结论TGF-β3风对体外培养的兔DPSCs增殖无影响,但对兔DP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3 增殖 骨分化
原文传递
戊巴比妥钠联合利多卡因麻醉在家兔引导骨组织再生实验中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买布拜木.买买提依明 木合塔尔.霍加 +1 位作者 吴中明 张晓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10期974-975,共2页
目的 观察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家兔引导骨组织再生模型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30只新西兰雄性白兔(2.0~2.7kg)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只,对照组给予质量分数3%戊巴比妥钠经耳缘静脉麻醉,观察组给予质量分数3%... 目的 观察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家兔引导骨组织再生模型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30只新西兰雄性白兔(2.0~2.7kg)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只,对照组给予质量分数3%戊巴比妥钠经耳缘静脉麻醉,观察组给予质量分数3%戊巴比妥钠经耳缘静脉联合利多卡因下颌骨术区局部麻醉,观察2组兔心率、呼吸频率、病死率、首次麻醉剂量维持时间和麻醉剂量追加次数。结果 观察组兔首次麻醉剂量维持时间[(47.3±1.4)min]明显长于对照组[(31.7±2.1)min](P〈0.05),心率[(165.4±2.0)次/min]、呼吸频率[(56.1±1.4)次/min]与对照组[(165.7±2.3)次/min、(55.8±0.9)次/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死亡2只(13.33%),麻醉剂量追加1次6只,追加2次7只,观察组无死亡兔,麻醉剂量追加1次13只,追加2次2只,2组麻醉后病死率和麻醉剂量追加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可延长首次麻醉剂量维持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戊巴比妥钠 利多卡因
原文传递
牙髓干细胞在实验兔牙槽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吴中明 木合塔尔.霍加 +1 位作者 买布拜木.买买提依明 张晓莉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70-175,共6页
目的探索牙髓干细胞(DPSC)在兔牙槽骨缺损再生修复中的作用,为临床上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1)从新西兰幼兔(4周)前牙及磨牙牙髓组织中分离DPSC进行体外培养,测定细胞克隆形成率、抗Vimentin、抗CD44免疫组化染色,鉴定D... 目的探索牙髓干细胞(DPSC)在兔牙槽骨缺损再生修复中的作用,为临床上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1)从新西兰幼兔(4周)前牙及磨牙牙髓组织中分离DPSC进行体外培养,测定细胞克隆形成率、抗Vimentin、抗CD44免疫组化染色,鉴定DPSC的增殖能力和多分化潜能的生物学特征。(2)16只实验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实验组两组,每组8只,均在动物下颌无牙区牙槽骨人工制备10 mm×4 mm×4 mm骨缺损区,其中空白组骨缺损区填入浸有PBS溶液的0.25 g Bio-oss骨粉,实验组加入1×108/L的DPSC及0.25 g Bio-oss骨粉;于术后第6周同期处死动物,无菌获取牙槽骨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骨涎蛋白(BSP)。组间图像平均光密度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 (1)原代培养的幼兔牙髓细胞多呈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少数纺锤形或多角形,光镜下传代培养的细胞形态特点与原代培养无明显差异;幼兔牙髓细胞体外多次传代仍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原代和次代克隆,免疫细胞化学对未经诱导的细胞进行表面标志物Vimentin、CD44鉴定,结果均为染色阳性。(2)术后6周,空白组HE染色可见少量红细胞,未见明显新骨生成,见少量成骨细胞;BSP免疫组化成弱阳性表现,图像平均光密度0.192±0.030。实验组HE染色提示炎性渗出明显吸收,可见新生骨组织,骨缺损区周围有大量成骨细胞,骨小梁较空白组致密,BSP免疫组化成强阳性表达,图像平均光密度0.258±0.035,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SC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可促进牙槽骨缺损修复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 干细胞 骨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维吾尔族和汉族成人上颌前牙美学区解剖形态的CBCT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洁 亚尔肯.阿吉 +1 位作者 买布拜木.买买提依明 木合塔尔.霍加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应用CBCT研究测量维吾尔族及汉族正常成人上前牙唇腭侧牙槽突骨壁厚度。方法:选取65名维吾尔族及汉族正常成人CBCT影像资料,测量包括双侧上前牙唇、腭侧颈部釉牙骨质界下4 mm处(L3)、根中1/2处(L4)及根尖处(L5)至唇、腭侧骨壁厚度... 目的:应用CBCT研究测量维吾尔族及汉族正常成人上前牙唇腭侧牙槽突骨壁厚度。方法:选取65名维吾尔族及汉族正常成人CBCT影像资料,测量包括双侧上前牙唇、腭侧颈部釉牙骨质界下4 mm处(L3)、根中1/2处(L4)及根尖处(L5)至唇、腭侧骨壁厚度,每例受测者共测量36个位点。结果:上颌前牙唇、腭侧骨壁均向根方显著增厚,上颌中切牙腭侧L3、L5两民族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侧切牙腭侧L5两民族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尖牙唇侧L4两民族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前牙区唇腭侧骨壁厚度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存在差异,维吾尔族腭侧骨板较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侧骨厚度 锥形束CT(CBCT) 即刻种植
原文传递
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综合序列治疗1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亚尔肯.阿吉 买布拜木.买买提依明 +1 位作者 卡米力江.买买提 木合塔尔.霍加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766-768,共3页
牙源性角化囊肿是发生于颌骨的囊性肿物,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及下颌支部,临床表现为囊肿在颌骨内逐步增大、颌骨膨胀破坏。以前在临床上,手术切除囊肿并拔除波及的患牙意味着治疗的结束。但是,手术造成的大面积骨缺损和牙齿缺失会... 牙源性角化囊肿是发生于颌骨的囊性肿物,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及下颌支部,临床表现为囊肿在颌骨内逐步增大、颌骨膨胀破坏。以前在临床上,手术切除囊肿并拔除波及的患牙意味着治疗的结束。但是,手术造成的大面积骨缺损和牙齿缺失会破坏患者牙列的完整性,降低咀嚼功能,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角化囊肿 种植 综合序列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