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祝泌一百五十二音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1
作者 于上官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57-67,共11页
一百五十二音是韵图《起数诀》的声母标目,与传统韵图的声母标目截然不同,其概念可追溯到邵雍的《声音唱和图》中。经过对比,祝泌一百五十二音格局是在继承邵雍基本格局与用字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唇、舌、牙、齿、喉、半音的顺序对其进... 一百五十二音是韵图《起数诀》的声母标目,与传统韵图的声母标目截然不同,其概念可追溯到邵雍的《声音唱和图》中。经过对比,祝泌一百五十二音格局是在继承邵雍基本格局与用字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唇、舌、牙、齿、喉、半音的顺序对其进行清浊重新分类,包括对发音部位的清浊两分、对送气不送气的清浊两分、对邵雍清浊分类的部分继承、对两种框架结构融合的调整配合等。总的来讲,祝泌在《皇极声音数》中将邵雍一百五十二音格局与三十六字母格局相融合,对一百五十二音的内涵进行了修改。随后,祝泌的韵图创作又对一百五十二音格局进行了修正与应用,即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起数诀》“一百五十二音入卦表”与韵图正文声母用字。一百五十二音格局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揭示了祝泌韵图是邵雍哲学理念与传统韵图相融合的产物,目的在于以语音为中介阐发哲学理念,是“皇极经世”系列韵图中的重要一环,与传统韵图发展路径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雍 祝泌 一百五十二音 三十六字母
下载PDF
河南新乡古固寨方言单字调声学实验研究
2
作者 于上官 《文教资料》 2016年第35期39-40,47,共3页
河南新乡属于晋语区,声调还保存有入声,有五个调类。本文通过实验语音学的办法对河南新乡古固寨方言单字声调进行调查分析,利用实验数据、T值公式及其与五度值的转换得出阴平的调值为34,阳平的调值为52,上声的调值为43,去声的调值为41,... 河南新乡属于晋语区,声调还保存有入声,有五个调类。本文通过实验语音学的办法对河南新乡古固寨方言单字声调进行调查分析,利用实验数据、T值公式及其与五度值的转换得出阴平的调值为34,阳平的调值为52,上声的调值为43,去声的调值为41,并对入声舒化方向进行简单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方言 声调 语音实验
下载PDF
祝泌一百一十二声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3
作者 于上官 《励耘语言学刊》 2020年第2期43-57,共15页
"一百一十二声"首见于邵雍,是数术理念与韵字相结合的韵母系统.祝泌在邵雍理念的基础上将"一百一十二声"与"二百零六韵"相结合,初步构建了全新的"一百一十二声"格局.其后,在初步构建的全新天... "一百一十二声"首见于邵雍,是数术理念与韵字相结合的韵母系统.祝泌在邵雍理念的基础上将"一百一十二声"与"二百零六韵"相结合,初步构建了全新的"一百一十二声"格局.其后,在初步构建的全新天声格局基础之上,祝泌结合传统韵书韵图,撰作了一部特殊的韵图——《起数诀》.这个时期是祝泌"一百一十二声"格局的发展和应用阶段.通过梳理祝泌天声格局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发现,《起数诀》这部韵图是出于应用象数理论的目的而撰作的.这是其与传统韵图差异甚大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泌 一百一十二声 《起数诀》
下载PDF
《七音韵》辨正
4
作者 于上官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20年第4期18-23,共6页
《七音韵》是一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音韵学作品。宋元时期多部韵学作品,如《毛诗叶韵补》《切韵指掌图》《古今韵会举要》《礼部韵略七音三十六母通考》《蒙古字韵》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其成果。《七音韵》已佚,其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 《七音韵》是一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音韵学作品。宋元时期多部韵学作品,如《毛诗叶韵补》《切韵指掌图》《古今韵会举要》《礼部韵略七音三十六母通考》《蒙古字韵》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其成果。《七音韵》已佚,其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音韵学作品,目前还未有定论。通过搜辑和排比相关文献材料,探究韵书、韵图之间传承的逻辑关系,可以发现,《七音韵》是一部与口语比较接近的韵图,且最有可能是郑樵《七音略》所提到的《七音韵鉴》(也称《七音韵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音韵 七音略 七音韵鉴
原文传递
濁上變去的模式、時間與過程——《類篇》重音源流考察之一
5
作者 于上官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9年第2期161-175,共15页
通過梳理《類篇》單字重音源流,发现濁上變去這一音變体现在《類篇》重音字中的具体模式是:發生詞羲混同和產生新的去聲。由於漢語聲調别義的特殊性,濁上變去這一音變現象體現在漢語中的發展模式除了一字兩讀之外,當一個字上去聲别羲時... 通過梳理《類篇》單字重音源流,发现濁上變去這一音變体现在《類篇》重音字中的具体模式是:發生詞羲混同和產生新的去聲。由於漢語聲調别義的特殊性,濁上變去這一音變現象體現在漢語中的發展模式除了一字兩讀之外,當一個字上去聲别羲時,即一字兩詞的情況,濁上變去就會影響詞義的變化,體現爲詞義的混同。這種情況説明濁上變去在文獻中的上去兩讀是字音層面的、不受詞義影響的,具有周遍性和强制性。另外,《類篇》中还有部分重音能夠反映濁上變去發生的時間以及具體過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濁上變去 類篇 重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