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猛禽类15种鸟类线粒体tRNA基因序列及二级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翔 孙毅 +4 位作者 袁晓东 汤敏谦 王黎 于业飞 李庆伟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1-419,共9页
利用PCR方法扩增 13个猛禽类物种线粒体基因组中 3个主要的tRNA基因簇 :IQM (tRNAIle tRNAGln tRNAMet)、WANCY (tRNATrp tRNAAla tRNAAsn tRNACys tRNATyr)和HSL (tRNAHis tRNASer(AGY) tRNALeu(CUN) ) ,测序后结合GenBank已登陆的游... 利用PCR方法扩增 13个猛禽类物种线粒体基因组中 3个主要的tRNA基因簇 :IQM (tRNAIle tRNAGln tRNAMet)、WANCY (tRNATrp tRNAAla tRNAAsn tRNACys tRNATyr)和HSL (tRNAHis tRNASer(AGY) tRNALeu(CUN) ) ,测序后结合GenBank已登陆的游隼和普通相应序列探讨猛禽类共 15种鸟类的分子系统进化。 3个目的片段长度分别为2 12~ 2 14bp、35 3~ 36 2bp、2 0 5~ 2 0 8bp ,通过比较这些tRNA基因序列和二级结构差异 ,发现可变核苷酸位点占47% ,这些变异中 6 7%出现在环区 ,且存在插入和 (或 )缺失。茎区相对保守 ,其中一些变异如双链的互补性碱基突变、G U配对等对于维系tRNA二级结构的稳定性非常重要。以夜鹰为外群分别构建了 15个猛禽类物种共 11个线粒体tRNA基因全序列和茎区序列的NJ树和MP树 ,其中基于全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支具有较高的自引导值 ,因此该数据集所反映的猛禽类系统发育关系可能更接近真实水平。系统发育分析显示 ,隼形目鹰科更接近于鸱科而不是隼科 ,而草科的分类地位也与传统的形态学和DNA DNA杂交数据的结论存在分歧。比较物种间tRNA基因二级结构发现 ,部分tRNA基因中的核苷酸插入和缺失特征在科水平具有共同衍征 ,提示这些特征对于猛禽类科间系统发育关系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猛禽类 tRNA基因簇 二级结构 系统发育
下载PDF
雀科9种鸟类11个线粒体tRNA基因序列及二级结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翔 孙毅 +2 位作者 王黎 于业飞 李庆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80-84,共5页
利用PCR方法对雀科9种鸟类11个线粒体基因组中3个主要的tRNA基因簇,即IQM(tRNAIle-tRNAGln-tRNAMet),WANCY(tRNATrp-tRNAAla-tRNAAsn-tRNACys-tRNATyr)和HSL(tRNAHis-tRNASer(AGY)-tRNALeu(CUN))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这些tRNA基因序列中... 利用PCR方法对雀科9种鸟类11个线粒体基因组中3个主要的tRNA基因簇,即IQM(tRNAIle-tRNAGln-tRNAMet),WANCY(tRNATrp-tRNAAla-tRNAAsn-tRNACys-tRNATyr)和HSL(tRNAHis-tRNASer(AGY)-tRNALeu(CUN))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这些tRNA基因序列中可变核苷酸位点占15%,其中59%出现在环区,且存在插入核苷酸;茎区相对保守,其中一些变异如双链的互补性碱基突变,G-U配对等对于维系tRNA二级结构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利用11个线粒体tRNA基因全序列,以鹌鹑为外群构建了雀科9种鸟类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黄雀与其它物种关系较远;亚科中灰头与雀亚科关系最近,而小与三道眉草比较特化,这与根据二级结构特征得出的结论相吻合.利用茎区序列构建的NJ树在亚科物种的分类地位上存在分歧,可能是由于核苷酸数目较少,信息量小,在解决近缘物种间的分类地位时受到限制.结合线粒体tRNA基因二级结构特征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初步认为线粒体tRNA基因二级结构特征对于推断雀科属间的分类地位具有较高的置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基因 tRNA基因簇 二级结构 系统发育 雀科 二级结构 基因序列
下载PDF
中白鹭在东北首次发现 被引量:1
3
作者 于业飞 王小平 +3 位作者 吴超 何巧玲 王黎 李建立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7-167,共1页
关键词 中白鹭 中国东北 发现
下载PDF
保护生态环境 关爱神秘的蛇岛老铁山 被引量:1
4
作者 于业飞 《辽宁经济》 2008年第8期55-55,共1页
位于辽宁旅顺口西北方的渤海中,有一个没被大多数人所认识的蛇岛蝮蛇和候鸟的家园——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岛面积仅0.73平方公里,又名小龙山,在这里蕴藏着众多的未解之谜,正被人们探索和发现。
关键词 保护生态环境 蛇岛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神秘 关爱 旅顺口 辽宁
下载PDF
辽宁首次发现赤颈鸫
5
作者 于业飞 袁明宏 +1 位作者 王黎 李建立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6-146,共1页
关键词 赤颈鸫 辽宁
下载PDF
辽宁老铁山雀形目鸟类秋季迁徙初探 被引量:6
6
作者 杜敏 于业飞 +3 位作者 王小平 林希震 吴超 王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9,共6页
2000-2004年秋在辽宁旅顺老铁山自然保护区,通过鸟类环志和直接观察的方法,对该地区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秋季迁徙规律进行了研究。5年共环志11040只雀形目鸟类,发现8种保护区新记录种。结果表明,鸟类迁徙高峰大都集中在10... 2000-2004年秋在辽宁旅顺老铁山自然保护区,通过鸟类环志和直接观察的方法,对该地区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秋季迁徙规律进行了研究。5年共环志11040只雀形目鸟类,发现8种保护区新记录种。结果表明,鸟类迁徙高峰大都集中在10月中下旬;气候条件与鸟类迁徙关系密切;不同年份优势种及种群数量均不同;鸟类的迁徙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集群现象,但不同种类迁徙的种群大小又有差别;2004年雀形目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都明显少于前4年,略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铁山 雀形目 鸟类 迁徙
下载PDF
蛇岛蝮蛇(Gloydius shedaoensis Zhao)种群分布格局对捕食率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建立 孙立新 +7 位作者 王小平 毕恒涛 王立平 吴超 于业飞 曲南希 林希震 扬传久 《蛇志》 2007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蛇岛蝮蛇的种群动态,深入探讨全岛的种群密度和分布格局对捕食率的影响。方法结合蛇岛蝮蛇种群数量调查,对全岛所有区域的各种生境蝮蛇数量进行标记统计,每1~2天进行一个沟溪全面踏查,分别记录春秋两季不同区域、不同生... 目的进一步了解蛇岛蝮蛇的种群动态,深入探讨全岛的种群密度和分布格局对捕食率的影响。方法结合蛇岛蝮蛇种群数量调查,对全岛所有区域的各种生境蝮蛇数量进行标记统计,每1~2天进行一个沟溪全面踏查,分别记录春秋两季不同区域、不同生境的蛇岛蝮蛇不同年龄组的分布数量和捕食状况,进行比较。结果2005~2006年蛇岛蝮蛇种群密度为0.0278条/m2,春秋两季是候鸟迁徙和捕食高峰时期,灌木林是蛇岛蝮蛇捕食栖息的主要场所,占全部种群的63.38%,其次是稀树草地27.04%,乔木林和裸地分别为5.86%、3.72%。蛇岛蝮蛇春季捕食持续时间短,捕食率10.92%,秋季捕食持续时间长,捕食率为8.61%。结论应密切关注候鸟迁徙的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岛蝮蛇 种群密度 分布格局 捕食率
下载PDF
鸮形目两种鸟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毅 马飞 +6 位作者 肖冰 郑俊杰 袁晓东 汤敏谦 王黎 于业飞 李庆伟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7-536,共10页
利用Long-PCR和PrimerWalking结合克隆测序法对短耳鸮和长耳鸮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短耳鸮mtDNA序列全长为18858bp,长耳鸮mtDNA全长为18493bp,其中短耳鸮mtDNA是目前已知最长的鸟类线粒体基因组.两种鹗类的基因组结... 利用Long-PCR和PrimerWalking结合克隆测序法对短耳鸮和长耳鸮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短耳鸮mtDNA序列全长为18858bp,长耳鸮mtDNA全长为18493bp,其中短耳鸮mtDNA是目前已知最长的鸟类线粒体基因组.两种鹗类的基因组结构和基因排列顺序与家鸡相同,无假控制区,在ND3基因174位点都存在一个额外插入的胞苷酸(C).控制区序列异常增大是造成这两种鸟类mtDNA增大的主要原因,短耳鸮控制区长度为3288bp,长耳鸮为2926bp,这是目前已知的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中仅次于盲鳗的最大的控制区.在其控制区3'端存在大量的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发现这两种鸮类的重复序列和Mt5调控元件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且能形成多重的茎环二级结构,这表明该重复序列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影响线粒体基因组的复制或转录表达,从而使相应物种具有更大的选择优势,以适应环境和生存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基因组 鸟类 控制区 串联重复序列 DNA 脊椎动物 调控元件 序列测定 转录表达 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