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布取样法测量组织扩张后皮肤表面积 被引量:10
1
作者 于东宁 李健宁 +2 位作者 张国安 李迟 张普柱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3期95-97,i0004,共4页
目的:湿布取样结合数码图像测量软件,探讨一种组织扩张后皮肤表面积的测量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1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科和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科完成。①在扩张器周围,描记待测轮廓。②使用湿润样布紧密贴附于待测轮... 目的:湿布取样结合数码图像测量软件,探讨一种组织扩张后皮肤表面积的测量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1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科和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科完成。①在扩张器周围,描记待测轮廓。②使用湿润样布紧密贴附于待测轮廓皮肤表面取样,多余部分直接剪去或折叠后描记折叠线。③数码相机采集平面样布及预制的标准参照卡片数据后,传输至电脑。④图像测量软件测量、计算面积。⑤标准4kg铅球,分别以软尺测量其大圆周长及湿布取样法测量其表面积;评估湿布取样法的测量误差。⑥额外皮肤扩张面积测量:在待测轮廓周围,描记规则的矩形或梯形,测量其边长和高,计算其面积作为扩张器置入前局部皮肤表面积;重复步骤②~④,湿布法测量实际面积;计算两者的差值记为皮肤额外扩张面积。⑦试计算不同部位扩张器注水量和″额外″扩张面积之比。结果:①采用湿布取样法重复测量的扩张器表面皮肤面积和铅球表面积,其变异系数均小于2%。②与软尺测量大圆周长计算的铅球表面积比较,湿布取样法的测量误差为1.53%。③测量的5个不同部位和容量的扩张器注水量(mL)和“额外”扩张面积(cm2)之比为1.53~5.44。结论:湿布取样法测量组织扩张后皮肤表面积,方法简便、准确、可靠,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扩张器 组织扩展 体表面积
下载PDF
瘢痕面积及其不规则程度的定量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于东宁 张国安 李健宁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486-489,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相对简便、实用的瘢痕面积定量测量方法;并提出瘢痕不规则程度的一种定量描述方法。方法:采用透明投影胶片或半透明硫酸纸取样,描记待测瘢痕的轮廓。分别以数格法(方法A),数码相机/扫描仪再取样(方法A和B)或数码相机直接取样(... 目的:探讨相对简便、实用的瘢痕面积定量测量方法;并提出瘢痕不规则程度的一种定量描述方法。方法:采用透明投影胶片或半透明硫酸纸取样,描记待测瘢痕的轮廓。分别以数格法(方法A),数码相机/扫描仪再取样(方法A和B)或数码相机直接取样(方法D)后结合电脑软件,测量瘢痕轮廓面积;采用方法B所测的瘢痕周长和面积,建立描述瘢痕不规则程度的4种数学模型,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测量瘢痕面积的方法B和C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好;瘢痕不规则程度的测量数据响应性和可靠性较好。结论:①数码相机或扫描仪再取样后定量测量瘢痕面积的方法准确、可靠;②瘢痕轮廓的不规则程度,可用瘢痕面积和周长为参数的数学模型定量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面积 不规则 测量
下载PDF
烧伤患者早期急性疼痛持续时间及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于东宁 陈忠 +1 位作者 李迟 张国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对烧伤患者早期急性疼痛持续时间及其治疗进行临床观察。方法:烧伤科就诊患者,分为冷疗止痛组(非住院患者,组1,n=36)、曲马多缓释片止痛组(住院患者,组2,n=20)和曲马多注射液(住院患者,组3,n=20)三组。分别观察VAS疼痛评分,无需止... 目的:对烧伤患者早期急性疼痛持续时间及其治疗进行临床观察。方法:烧伤科就诊患者,分为冷疗止痛组(非住院患者,组1,n=36)、曲马多缓释片止痛组(住院患者,组2,n=20)和曲马多注射液(住院患者,组3,n=20)三组。分别观察VAS疼痛评分,无需止痛治疗距受伤时间和止痛药物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间隔;并进行分析。结果:组1急性疼痛持续时间为伤后7.1±2.3小时。组2平均给药剂量:200.0±62.9 mg;平均给药次数:2.2±0.8次;平均给药间隔11.2±2.3小时。组3平均给药剂量:295.0±76.0 mg;平均给药次数:3.2±0.9次,平均给药间隔:6.9±1.3小时。各组患者止痛治疗前VAS疼痛评分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烧伤患者早期急性疼痛的持续时间大多在伤后36小时之内;对治疗而言,伤后10小时之内可能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急性疼痛 持续时间 治疗
下载PDF
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治疗烧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迟 于东宁 +2 位作者 覃凤均 陈忠 孙永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52-353,共2页
目的 观察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治疗浅Ⅱ度、深Ⅱ度 烧伤创面、残余创面抗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治疗组清 创 后应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涂于创面的表面,对照组应用1%磺胺嘧啶银霜覆盖创面,共治 疗119例烧伤患者(即222个创... 目的 观察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治疗浅Ⅱ度、深Ⅱ度 烧伤创面、残余创面抗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治疗组清 创 后应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涂于创面的表面,对照组应用1%磺胺嘧啶银霜覆盖创面,共治 疗119例烧伤患者(即222个创面),包括浅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残余小创面及供皮区创面 ,并观察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创面表面细菌培养用药前与用药中的情况以及复方磺胺嘧啶锌 涂膜剂对全身情况的影响。结果 浅Ⅱ度烧伤创面治疗组(10.25±1 .6 9)天完全愈合,对照组(13.15±2.03)天愈合;深Ⅱ度创面治疗组(18.10±2.72)天愈合 ,对照组(21.2±3.64)天愈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前细 菌培养阳性率是38.8%,治疗中降至9.0%;对照组用药前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2.7%,治疗 中降至25.4%;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未出现疼痛、过敏反应 和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治疗烧伤创面可促进上 皮 化、加速创面愈合、有效地防治创面感染,该药应用简便、适用于社区、基层常见的中、小 面积浅度烧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用药 烧伤 感染 药物治疗 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
下载PDF
反复冻融配合超声振荡洗涤制备猪脱细胞真皮基质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国安 宁方刚 +2 位作者 钟京鸣 于东宁 赵南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1期8280-8284,共5页
目的:改进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制备方法,并与传统制备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提供更安全、更廉价的异体皮源。方法:实验于2003-10/2007-03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实验动物为3月龄清洁中华香猪,由北京... 目的:改进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制备方法,并与传统制备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提供更安全、更廉价的异体皮源。方法:实验于2003-10/2007-03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实验动物为3月龄清洁中华香猪,由北京积水潭医院动物室提供。实验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取25kg实验室环境养殖的健康中华香猪,麻醉处死去毛后取躯干部位全层皮肤,仔细剃除毛发,去除脂肪。采用反复冻融,配合超声振荡和化学去污剂处理的复合方法,获得脱细胞猪真皮基质。③实验评估:利用常规病理检查和电子显微镜检查其有无明显细胞碎片残留,测试其机械强度、亲水性和细胞毒性,通过动物埋藏实验确定其组织相容性,并以戊二醛交联的脱细胞异体皮,戊二醛交联的脱细胞猪皮,以及新鲜人皮作对照,结果:①常规病理检查可见真皮结构完整,无明显破坏;上皮细胞清除彻底,无明显细胞碎片残留,电子显微镜检查见脱细胞猪皮的胶原结构完整,未发现破坏痕迹,无明显细胞残留。②各组中脱细胞猪皮基质的极限应力强度和新鲜人皮接近,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戊二醛交联的脱细胞猪皮强度最低,戊二醛交联的脱细胞异体皮的强度最高,且与新鲜人皮相比也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1)。③戊二醛交联的脱细胞异体皮亲水性最强,其余三者相似。④脱细胞猪皮基质浸提液中细胞生长旺盛,7d后脱细胞猪皮基质两次测试相对增殖度值分别为:182,169。按照6级分级标准,脱细胞猪皮基质毒性级别为0级,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⑤脱细胞猪皮基质植入1,3周,边界不清,炎性反应与吸收均不明显,新生血管与成纤维细胞长入,植入12周,植入物与组织融为一体,新生血管与成纤维细胞填充真皮支架。结论:所制备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产品真皮基质完整,细胞毒性低,物理性能与人皮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真皮基质 制备
下载PDF
脱细胞羊皮基质的制备与性能检测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国安 宁方刚 +2 位作者 钟京鸣 于东宁 赵南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7期9421-9426,共6页
目的:制备一种廉价、安全而且来源丰富的生物敷料,以用于烧伤患者微粒皮移植后和削痂后创面的保护。方法:实验于2003-10/2007-03在积水潭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①主要材料:健康山羊5只,纯种新西兰大白兔10只;戊二醛猪皮(清华源兴生物制... 目的:制备一种廉价、安全而且来源丰富的生物敷料,以用于烧伤患者微粒皮移植后和削痂后创面的保护。方法:实验于2003-10/2007-03在积水潭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①主要材料:健康山羊5只,纯种新西兰大白兔10只;戊二醛猪皮(清华源兴生物制品公司);冷冻保存的人皮(志愿者捐献)。②实验方法:山羊麻醉处死,去毛后取全层皮肤,通过反复冻融、配合超声震荡和洗脱液处理,在保证胶原支架完整情况下去除导致皮肤排斥反应的细胞成分,获得脱细胞羊皮基质,冷冻保存。③实验评估:利用常规病理检查和电子显微镜检查其有无明显细胞碎片残留;细菌真菌培养,测试其机械强度、亲水性和细胞毒性,通过动物埋藏实验确定其组织相容性,并与戊二醛交联的脱细胞猪皮以及冷冻保存的人皮作对照。结果:制备的脱细胞羊皮基质,常规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子显微镜检查均未发现表皮和真皮细胞残留;细菌真菌培养呈阴性;为亲液固体,质感柔软有弹性,含水量、极限抗拉强度、应力-应变量、应力松弛特征、蠕变性等物理性能均与冷冻人皮相似,明显优于戊二醛猪皮;细胞毒性0级,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植入兔背部脊柱两侧的肌肉组织内后,能够与组织很好的融合,并诱导细胞和血管长入,组织相容性良好。结论:采用冻融法制备的脱细胞羊皮敷料安全、廉价、来源丰富,达到临床手术应用的保护性生物敷料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皮 真皮基质 生物敷料
下载PDF
MEEK植皮技术在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旭 覃凤均 +7 位作者 陈辉 于东宁 马春旭 杜伟力 陈忠 王浩 沈余明 张国安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MEEK植皮技术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和适应症。方法应用MEEK植皮技术修复的12例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8 h内来院并早期行MEEK植皮手术患者7例,3~7 d由外院转来患者5例。结果本组12例患者全部成... 目的探讨应用MEEK植皮技术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和适应症。方法应用MEEK植皮技术修复的12例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8 h内来院并早期行MEEK植皮手术患者7例,3~7 d由外院转来患者5例。结果本组12例患者全部成活,其中1次MEEK植皮创面完全愈合6例;MEEK植皮成活率〉70%4例,成活率〈50%及成活率〈30%各1例。成活率不佳的主要原因均为感染。结论应用MEEK植皮技术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确实,但有一定适应症,在临床工作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病例施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创面修复 MEEK植皮术
下载PDF
烧伤创面应用生皮素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迟 于东宁 +2 位作者 覃凤均 陈忠 孙永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生皮素(EGF)促进浅度烧伤,刃厚供皮区,残余创面的愈合作用及生皮素对磺胺嘧啶银的抗感染作用影响。方法:治疗组生皮素采用局部喷涂给药的方法,再以1%磺胺嘧啶银霜覆盖创面。对照组应用1%磺胺嘧啶银霜覆盖创面。... 目的:观察生皮素(EGF)促进浅度烧伤,刃厚供皮区,残余创面的愈合作用及生皮素对磺胺嘧啶银的抗感染作用影响。方法:治疗组生皮素采用局部喷涂给药的方法,再以1%磺胺嘧啶银霜覆盖创面。对照组应用1%磺胺嘧啶银霜覆盖创面。共治疗289例烧伤伤员,516个创面,包括浅2度烧伤、深2度烧伤、残余小创面及供皮区创面。肉眼观察创面出现上皮组织时间,浅2度创面用药后8d、深2度创面用药16d创面愈合率比较,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比较,创面表面细菌培养结果对比及生皮素对全身情况的影响。结果:浅2度烧伤和刃厚供皮区创面,应用生皮素创面完全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2~3d。深2度创面创面愈合时间,用药组比对照组提前2~3d。对残余小创面的愈合比较,用药组比对照组提前3~4d。细菌学调查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抗菌作用无显著性的差异。用药伤员未出现疼痛、皮疹、过敏反应和其它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皮素 烧伤 治疗 创面愈合
下载PDF
烧伤面积和深度的诊断 被引量:7
9
作者 李迟 于东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62-264,共3页
关键词 烧伤 面积 深度 诊断
下载PDF
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断层皮片移植修复创伤后四肢重度软组织缺损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琮 周业平 +1 位作者 于东宁 张国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8期88-89,共2页
目的观察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断层皮片移植修复创伤后四肢重度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55例严重创伤导致四肢肌肉、肌腱、神经血管、骨骼等重度组织外露患者进行清创手术,并根据组织血运情况移植人工真皮,14~21天观察人工真皮血管化情况... 目的观察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断层皮片移植修复创伤后四肢重度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55例严重创伤导致四肢肌肉、肌腱、神经血管、骨骼等重度组织外露患者进行清创手术,并根据组织血运情况移植人工真皮,14~21天观察人工真皮血管化情况,人工真皮血管化良好、外露肌腱完全被人工真皮组织覆盖后,于大腿前外侧切取薄层自体皮移植至要供真皮组织上,常规固定包扎。术后3天换药观察植皮成活情况,随访1~3个月,观察肌腱外露创面修复情况及供皮区瘢痕形成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3个月,52例创面完整覆盖,除植皮区有色素沉着外,植皮成活良好、柔软、无明显瘢痕增生,未出现创面破溃,供皮区亦未见明显瘢痕形成,修复后患肢外观及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3例因骨外露坏死范围较大,部分骨组织未能与人工真皮建立血运,无法植皮,后期采用局部转移皮瓣,完全覆盖创面,患者术后皮瓣成活良好,四肢功能未受影响,痊愈出院。结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断层皮片移植修复创伤后四肢重度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良好,供皮区损伤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真皮 皮片移植术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肌瓣或肌皮瓣填塞加创面灌洗治疗外伤性慢性骨髓炎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普柱 覃凤钧 +3 位作者 于东宁 马春旭 苏虹 李迟 《中国医药》 2007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观察手术加创面灌洗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对清创后骨腔大、感染重者用肌瓣或肌皮瓣填塞;骨腔小、感染轻者用筋膜皮瓣串联一个较小的筋膜皮下组织瓣填塞修复;对没有空腔者可直接关闭伤口。术后均给予创面持续灌洗7~14d。... 目的 观察手术加创面灌洗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对清创后骨腔大、感染重者用肌瓣或肌皮瓣填塞;骨腔小、感染轻者用筋膜皮瓣串联一个较小的筋膜皮下组织瓣填塞修复;对没有空腔者可直接关闭伤口。术后均给予创面持续灌洗7~14d。结果 23例骨髓炎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最短3个月,最长2年,仅1例于出院2个月后复发,经全身应用抗生素2周,局部红肿消退出院,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结论 彻底清创,利用各种肌瓣、肌皮瓣及筋膜皮瓣填塞,持续创面灌洗能有效提高慢性骨髓炎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创面灌洗 组织瓣修复
下载PDF
三度烧伤面积≥90%极重度伤员救治经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永华 张明良 +5 位作者 曹大鑫 沈祖尧 张国安 李迟 陈旭 于东宁 《中国医刊》 CAS 2004年第3期38-42,共5页
目的 总结 10例三度烧伤面积≥ 90 %病人抢救经验。方法 选择 1973~ 2 0 0 0年抢救成功的 10例三度烧伤面积≥90 %的病例 ,主要采取以及时正确的补液为主的综合方法复苏 ;中重度吸入性损伤伤员早期行气管切开术 ,保持气道通畅 ;积极... 目的 总结 10例三度烧伤面积≥ 90 %病人抢救经验。方法 选择 1973~ 2 0 0 0年抢救成功的 10例三度烧伤面积≥90 %的病例 ,主要采取以及时正确的补液为主的综合方法复苏 ;中重度吸入性损伤伤员早期行气管切开术 ,保持气道通畅 ;积极扶植机体 ,正确处理创面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必要的消毒隔离制度 ,防治烧伤感染和脏器并发症 ;三度创面处理的原则 :积极有计划地清除坏死组织 ,及时、切实地封闭创面 ,自体皮和异体 (种 )皮结合 ,异体皮开窗嵌皮法和微粒、皮浆移植大张异体 (种 )皮覆盖术 ,以及肠内营养摄入和功能恢复治疗。结果  2 8例病人 10例救治成功 ,2例可以生活自理。结论 及时正确地复苏是抢救的基础 ,切实有效地封闭创面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防治感染与脏器并发症贯穿治疗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救治 休克 切痂 削痂 植皮 气管切开术 微粒皮移植
下载PDF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永华 于东宁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3年第12期718-721,共4页
抗菌药物滥用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临床医师来说,爱护抗菌药物资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最现实而又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本刊特别邀请我国著名烧伤科专家,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孙永华教授就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特点及在临床使... 抗菌药物滥用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临床医师来说,爱护抗菌药物资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最现实而又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本刊特别邀请我国著名烧伤科专家,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孙永华教授就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特点及在临床使用中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药物 合理使用 抗生素 感染性疾病 致病菌 耐药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低氧下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促纤维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康春福 陈斌 +5 位作者 秦泽莲 孙艳 李艳芳 于东宁 安阳 毕洪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9-654,共6页
目的研究常氧和低氧下,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ⅡA sulfonate,STS)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s,KFs)增殖和促纤维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STS治疗瘢痕疙瘩的可能作用。方法原代培养5例KFs,将细胞分组,分别在常氧(... 目的研究常氧和低氧下,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ⅡA sulfonate,STS)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s,KFs)增殖和促纤维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STS治疗瘢痕疙瘩的可能作用。方法原代培养5例KFs,将细胞分组,分别在常氧(21%O2)和低氧(2%O2)下用不同剂量的STS(0、50、100、200、400、800μmol/L)干预48 h,采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同时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不同剂量的STS(0、100、200μmol/L)同样干预48 h,实时定量PCR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骨细胞特异因子2(Periostin)的mRNA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IF-1α、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低氧与常氧下的KFs增殖活力无明显差异;STS在常氧和低氧下明显抑制KFs增殖(P<0.01),其有剂量依赖性,在低氧条件下STS的起效剂量比常氧下的高。低氧能够引起HIF-1α的mRNA和蛋白分别增加0.606(P=0.037)、0.950(P=0.002),VEGF mRNA上调7.256(P=0.043),Periostin mRNA上调6.285(P=0.006),TGF-β1蛋白增加1.641(P=0.011),对ColⅠ和ColⅢ的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常氧下,200μmol/L的STS增加HIF-1α和Periostin的mRNA表达分别为0.750(P=0.015)和8.553(P=0.000),减少TGF-β1、ColⅠ和ColⅢ的mRNA表达分别为0.349(P=0.007)、0.320(P=0.006)、0.453(P=0.015),对TGF-β1蛋白和VEGF mRNA表达影响不明显。低氧48 h,200μmol/L的STS使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减少0.548(P=0.016)、0.984(P=0.001),对TGF-β1 mRNA和蛋白以及ColⅠ、ColⅢ、VEGF、Periostin的mRNA表达影响不明显。结论常氧和低氧下STS对KFs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够影响促纤维化因子的表达,可能作为治疗瘢痕疙瘩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低氧 增殖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菊粉梨汁的研制及其功能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东宁 于基成 +2 位作者 马卉钏 夏晓楠 刘力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0-255,共6页
以梨为原料、菊粉为配料研制了一种高膳食纤维梨汁饮品—菊粉梨汁。通过单因素实验、Box-Behnken(BB)实验和正交实验,结合感官评定的方法优化了菊粉梨汁的最佳配方。采用DPPH法和重量法分别评价、测定了菊粉梨汁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和膳食... 以梨为原料、菊粉为配料研制了一种高膳食纤维梨汁饮品—菊粉梨汁。通过单因素实验、Box-Behnken(BB)实验和正交实验,结合感官评定的方法优化了菊粉梨汁的最佳配方。采用DPPH法和重量法分别评价、测定了菊粉梨汁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和膳食纤维的含量。结果表明,果胶酶添加量为0.05%时可获得较高出汁率。菊粉梨汁的最佳配方为梨汁40%,蔗糖添加量为7.0%,柠檬酸为0.15%,菊粉为2.99%,复合稳定剂为CMC-Na 0.15%,黄原胶0.10%,海藻酸钠0.15%。该菊粉梨汁对自由基清除的IC50为2.64%,膳食纤维含量为4.98%,其抗氧化性和膳食纤维含量均高于不添加菊粉的对照组,说明通过菊粉添加可有效提高果汁饮品中膳食纤维含量和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汁 菊粉 膳食纤维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带血管蒂的邻位动脉穿支轴型皮瓣修复患者面颈部瘢痕畸形的效果 被引量:8
16
作者 于东宁 沈余明 陈欣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48-854,共7页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的邻位动脉穿支轴型皮瓣修复患者面颈部瘢痕畸形的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8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38例面颈部深度烧伤后瘢痕畸形患者,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5~56岁,入院时间为伤后7个月~19年,瘢痕组织松解后创面大小为7...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的邻位动脉穿支轴型皮瓣修复患者面颈部瘢痕畸形的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8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38例面颈部深度烧伤后瘢痕畸形患者,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5~56岁,入院时间为伤后7个月~19年,瘢痕组织松解后创面大小为7.0 cm×4.0 cm^20.0 cm×10.0 cm。19例患者采用上胸部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大小为7.0 cm×5.0 cm^18.0 cm×8.5 cm,其中16例为预扩张皮瓣,3例皮瓣直接使用,胸部置入的扩张器额定容量为300~500 mL,注水扩张1.8~3.1倍;12例患者采用颈横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大小为7.0 cm×4.5 cm^11.0 cm×8.5 cm,其中8例为预扩张皮瓣,4例皮瓣直接使用,锁骨上置入的扩张器额定容量为200~350 mL,注水扩张1.5~2.0倍;7例患者采用预扩张的颞浅动脉额支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大小为5.5 cm×3.8 cm^8.0 cm×5.0 cm,额部置入的扩张器额定容量为150~300 mL,注水扩张1.5~2.0倍。供瓣区直接缝合或行蒂部皮管成形术反转修复。术后统计手术次数、治疗时间,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有无并发症,记录随访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经历1~4次手术,治疗时间为5~11个月。术后所有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个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远端出现轻度血运障碍,经保守换药治疗等处理愈合。2例患者移植的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远端后期存在色素改变,Ⅱ期手术予以切除修复。随访5~18个月,术区外观和功能良好,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带血管蒂的邻位动脉穿支轴型皮瓣直接使用或扩张后修复患者面颈部瘢痕畸形,能够较好解决瘢痕畸形周边正常皮肤缺乏的问题,且术中无须吻合血管,术后外观及功能较好,供瓣区往往可直接缝合,但常需多次手术完成整个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瘢痕 外科皮瓣 穿支动脉
原文传递
锌-金属硫蛋白对大鼠皮肤烫伤创面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于东宁 覃凤均 +1 位作者 孙永华 程时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研究 Wistar 大鼠深Ⅱ度烧伤后皮肤活力的下降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关系。方法以氧耗量、琥珀酸脱氢酶、Schiff's 碱及创面愈合时间为指标,以金属硫蛋白作为保护剂外用于烫伤创面,分别采用空白对照及5×10^(-6)mol/L,1×1... 目的研究 Wistar 大鼠深Ⅱ度烧伤后皮肤活力的下降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关系。方法以氧耗量、琥珀酸脱氢酶、Schiff's 碱及创面愈合时间为指标,以金属硫蛋白作为保护剂外用于烫伤创面,分别采用空白对照及5×10^(-6)mol/L,1×10^(-5) mol/L 两种浓度,测定伤后8,24,48h 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皮肤氧耗量、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下降,Schiffs 碱含量明显升高。应用金属硫蛋白保护后,皮肤活性(氧耗及琥珀酸脱氢酶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同时Schiff's 碱含量下降(P<0.05或 P<0.01),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提前2天。结论烫伤组织损伤与脂质过氧化反应有一定的关系,而金属硫蛋白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脂质过氧化 皮肤活性 金属硫蛋白
原文传递
贻贝粘蛋白治疗瘢痕瘙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于东宁 张国安 顾铭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6期39-41,71,共4页
目的观察贻贝粘蛋白对瘢痕瘙痒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因不同原因所致瘢痕瘙痒、影响生活质量、不能自行缓解、有治疗诉求、智力正常的16例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评估痒感程度评分(VAS)后,使用贻贝粘蛋白喷剂,每次1~2喷,记录起效时间... 目的观察贻贝粘蛋白对瘢痕瘙痒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因不同原因所致瘢痕瘙痒、影响生活质量、不能自行缓解、有治疗诉求、智力正常的16例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评估痒感程度评分(VAS)后,使用贻贝粘蛋白喷剂,每次1~2喷,记录起效时间,后采用按需给药法,分别记录再次瘙痒时间、再次给药时间、痒感评分、起效时间等。结果 16例患者,首次用药前痒感VAS评分3~8分,平均(5.7±1.6)分(平均痒感不适为中度以上);首次用药后痒感VAS评分0~2分,完全缓解者(VAS为0)14例,其余2例用药后VAS评分分别为1、2分。总计267次用药记录中,各次用药前痒感VAS评分为1~10分,平均为(4.6±2.4)分。用药后痒感VAS评分为0~2分,平均为(0.1±0.4)分;其中完全缓解者(VAS为0)227次。用药后止痒起效时间自<1~7 min不等;第1次用药后,平均起效时间为(2.2±1.4)min;其中起效时间≤1 min者8例(记为1 min),起效时间最长者7 min;且随用药次数累积,起效时间无明显改变,用药后痒感缓解程度无明显改变。结论贻贝粘蛋白产品用于瘢痕痒感的治疗,缓解彻底,起效迅速,使用简单,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治疗 贻贝粘蛋白
原文传递
危重烧伤患者脓毒症防治的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东宁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3-474,共2页
创面可以说是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所有"麻烦"的根源.经过数代学者的努力,已形成各种行之有效的创面处理方法,但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关键词 烧伤患者 脓毒症 创面处理方法 防治 危重
原文传递
几种深Ⅱ度烧伤创面处理方法的回顾及改善创面微循环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66
20
作者 孙永华 于东宁 +4 位作者 陈旭 胡骁骅 张国安 阎汝蕴 覃凤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几种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方法,探讨改善创面微循环对创面愈合的意义。方法(1)对于笔者单位烧伤患者的深Ⅱ度创面,应用削痂疗法治疗614例、磨痂疗法治疗32例、清创后异体皮覆盖86例、外用磺胺嘧啶银后创面暴露1836例、外... 目的回顾性分析几种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方法,探讨改善创面微循环对创面愈合的意义。方法(1)对于笔者单位烧伤患者的深Ⅱ度创面,应用削痂疗法治疗614例、磨痂疗法治疗32例、清创后异体皮覆盖86例、外用磺胺嘧啶银后创面暴露1836例、外用中药京万红烫伤膏包扎治疗408例。统计、分析各种疗法的治疗效果。(2)制作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伤后5min内分别由其尾静脉注入等渗盐水(对照组,10只)、巴曲酶(治疗组,10只),创面均外用磺胺嘧啶银。测定两组大鼠伤前及伤后0.5—72.0h的创面皮肤血流灌注单位,计算其伤后14、18d的创面愈合率、收缩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两组大鼠创面愈合后的皮肤毛囊数。结果(1)削痂疗法术后2—3周创面愈合,其中烧伤总面积50%~79%TBSA的患者治愈率94.8%,总面积80%~98%TBSA者治愈率93.4%。磨痂疗法磨痂+异体皮覆盖术后(13.8±2.1)d创面愈合,无瘢痕形成。清创后异体皮覆盖其中82例患者术后(18.0±2.3)d创面愈合。外用磺胺嘧啶银后暴露其中1658例患者用药后(26.0±3.2)d痂下愈合。外用京万红烫伤膏后包扎患者多有细菌感染,其中下肢创面愈合时间为(26.0±2.8)d。(2)治疗组大鼠伤后2.0—72.0h创面局部血流灌注单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14、18d,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深Ⅱ度烧伤 对照组 治疗组 疗法 异体皮 微循环 改善 暴露 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