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成药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的国内文献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于之恒 陈恳 +1 位作者 刘维 翟所迪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29-1035,共7页
目的:了解国内中成药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SinoM ed,检索时限为2001年1月至2017年5月发表于学术期刊的相关文献,纳入考察特发性男性不育患者使用中成药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队列研... 目的:了解国内中成药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SinoM ed,检索时限为2001年1月至2017年5月发表于学术期刊的相关文献,纳入考察特发性男性不育患者使用中成药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及病例系列研究,统计文献发表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07篇文献,其中243篇(79%)为RCT,57篇(19%)为病例系列研究,7篇(2%)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涉及146种学术期刊、51个中成药。文献发表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文献作者来自于29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广东、广西、河南、北京和江苏。纳入研究主要评价了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数量最多的前5位药物分别是五子衍宗丸、复方玄驹胶囊、生精胶囊、黄精赞育胶囊和六味地黄丸,其中涉及五子衍宗丸研究的文献有114篇(37. 13%)。发表文献最多的学术期刊是中国男科学杂志。结论:国内中成药治疗男性不育的研究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地域发展不均衡、样本量少、研究质量低、药师参与度不足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中成药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基于药代动力学方法支持PD-1/PD-L1单抗治疗肿瘤患者的替代剂量方案选择指南》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维 薛钧升 +3 位作者 于之恒 王紫愉 陈镕 周田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1期86-94,共9页
近年来,以定量药理学为基础的模型化与仿真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021年8月,FDA发布了《基于药代动力学方法支持PD-1/PD-L1单抗治疗肿瘤患者的替代剂量方案选择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基于群体... 近年来,以定量药理学为基础的模型化与仿真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021年8月,FDA发布了《基于药代动力学方法支持PD-1/PD-L1单抗治疗肿瘤患者的替代剂量方案选择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基于群体PK(Pop-PK)模型仿真寻找替代方案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标准。本文首先对PD-1/PD-L1单抗的现有临床方案以及该指南的内容进行了总结,随后列举了基于Pop-PK仿真方法辅助替代方案获批的既往实际案例,并进一步分析了该指南用于PD-1/PD-L1单抗替代方案优化的要点,展望其对PD-1/PD-L1单抗临床研发的意义和价值,以期为国内同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药理学 群体PK 模型仿真 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
下载PDF
门诊用药咨询《综合指引》的制定——以生殖相关用药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郑佳杰 杨蕊 +7 位作者 吴紫阳 史莉 王紫愉 于之恒 杜欣 刘芳 郭红英 刘维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年第8期38-41,共4页
目的:提升门诊咨询药师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促进药学服务的同质化和标准化。方法:以生殖相关用药咨询为例建立工作组和流程,通过问卷了解药师开展生殖相关咨询的现状,收集临床问题,基于疾病诊疗特点和咨询情况形成临床问题,参考药... 目的:提升门诊咨询药师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促进药学服务的同质化和标准化。方法:以生殖相关用药咨询为例建立工作组和流程,通过问卷了解药师开展生殖相关咨询的现状,收集临床问题,基于疾病诊疗特点和咨询情况形成临床问题,参考药品说明书和临床指南并结合临床经验,制定标准化指引手册。结果:按照既定流程组成工作组,结合临床证据及专家经验整理成文。结论:从生殖用药咨询问题入手,加强用药咨询与临床科室的合作交流与协作方式,配合临床做好患者用药指导,形成生殖用药相关咨询工作流程和标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 用药咨询 综合指引 药学服务 工作流程
下载PDF
孕晚期口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溶液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4
作者 杨怡珂 于之恒 +4 位作者 顾珣可 曹琳琳 石慧峰 王妍 赵扬玉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共9页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溶液在孕晚期促宫颈成熟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建立前瞻性队列,纳入2022年3月至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服米索前列醇溶液促宫颈成熟的单胎初产患者396例(即口服给药组),其中单独口服用药(oral alo...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溶液在孕晚期促宫颈成熟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建立前瞻性队列,纳入2022年3月至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服米索前列醇溶液促宫颈成熟的单胎初产患者396例(即口服给药组),其中单独口服用药(oral alone,OA)167例作为OA亚组,联合缩宫素/人工破膜229例作为联合口服用药(oral combination,OC)亚组。同时将本院2021年同期阴道应用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患者218例(即阴道给药组)回顾性队列作为对照,其中单独阴道用药(vaginal alone,VA)77例作为VA亚组,联合缩宫素/人工破膜141例作为联合阴道用药(vaginal combination,VC)亚组,通过倾向性评分配对OA与VA亚组(72与73例)、OC与VC亚组(108与103例),比较多组间临床信息、住院时长、引产时限、宫缩过频、临产率、阴道分娩率、24 h分娩率、产程、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孕妇临产和引产失败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口服给药组住院天数、用药至临产时限和用药至阴道分娩时限均小于阴道给药组[(5.4±2.4)与(6.5±2.6)d、(34.2±24.1)与(38.9±25.7)h、(45.8±25.8)与(53.4±27.8)h,t值分别为5.24、2.10及3.39,P值均<0.05]。口服给药组总临产率和阴道分娩率均高于阴道给药组[92.9%(368/396)与83.5%(182/218)、72.2%(286/396)与60.1%(131/218),χ^(2)值分别为13.43和9.50,P值均<0.05]。口服给药组引产失败率、宫缩过频、胎儿窘迫及宫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阴道给药组[2.0%(8/396)与6.9%(15/218)、4.3%(17/396)与17.9%(39/218)、8.8%(35/396)与14.7%(32/218)、1.3%(5/396)与3.7%(8/218),χ^(2)值分别为9.21、31.36、4.93及3.93,P值均<0.05]。OA亚组用药至临产时限和用药至阴道分娩时限均大于VA亚组[(25.8±17.0)与(17.4±10.8)h、(37.2±18.8)与(29.7±13.5)h,t值分别为3.49和2.74,P值均<0.05]。OA与VA亚组临产率、阴道分娩率、24 h内分娩率及引产失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VA亚组宫缩过频发生率大于OA亚组[19.2%(14/73)与4.2%(3/72),χ^(2)=7.89,P=0.005]。VC与OC亚组用药至临产时限和用药至阴道分娩时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均大于单独用药组[VC与VA亚组:(49.7±24.6)与(17.4±10.8)h、(61.6±25.7)与(29.7±13.5)h,t值分别为5.31和5.13;OC与OA亚组:(45.3±26.6)与(25.8±17.0)h、(56.1±27.2)与(37.2±18.8)h,t值分别为10.35和9.78;P值均<0.05];OC亚组临产率、阴道分娩率、24 h内分娩率均大于VC亚组[88.9%(96/108)与77.0%(87/113)、63.0%(68/108)与47.8%(54/113)、10.3%(7/108)与0.0%(0/113),χ^(2)值分别为5.49、5.14及7.56,P值均<0.05];OC亚组宫缩过频发生率低于VC组[4.6%(5/108)与18.6%(21/113),χ^(2)=10.3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口服给药、孕周促进临产(OR值分别为2.18和1.43,95%CI分别为1.24~3.90和1.14~1.79),高龄影响促宫颈成熟过程中的临产(OR=0.90,95%CI:0.82~0.98);口服给药降低引产失败风险(OR=0.37,95%CI:0.14~0.91),而高龄增加引产失败风险(OR=1.21,95%CI:1.05~1.40)。结论口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溶液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与阴道给药相仿,且住院时长更短,发生宫缩过频的风险更小,提示口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溶液给药较为安全,孕晚期促宫颈成熟时可作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成熟 米索前列醇 给药 口服 妊娠末期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催产素用于催引产的临床药理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3
5
作者 于之恒 周田彦 赵扬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8-902,共5页
静脉输注催产素是产科最常见且安全的催引产方式,然而目前其给药方案仍无“金标准”,包括初始输注速率、单次递增速率、递增间隔、持续输注时间和最大输注速率等方面,各国指南中的推荐不尽相同,其主要原因在于催产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尚不... 静脉输注催产素是产科最常见且安全的催引产方式,然而目前其给药方案仍无“金标准”,包括初始输注速率、单次递增速率、递增间隔、持续输注时间和最大输注速率等方面,各国指南中的推荐不尽相同,其主要原因在于催产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尚不透彻,其剂量-暴露-效应的定量关系尚未明确。目前,研究显示,催产素诱发宫缩的机制通路多样,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催产素用于催引产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过程在个体间也存在较大的变异。本文就催产素用于催引产的临床药理学特征进行介绍,同时对影响其临床药效的因素进行总结,以期为催产素临床给药方案的优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产素 催引产 临床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原文传递
妊娠妇女解热镇痛药的合理使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维 于之恒 +2 位作者 张南 梁翠绿 魏瑗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年第1期27-31,共5页
妊娠妇女出现发热时,合理选用解热镇痛药物是一个很重要的临床问题。本文梳理了各类解热镇痛药物的胚胎毒理学和临床药理学信息。对乙酰氨基酚是孕期相对最安全的解热镇痛药物,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在妊娠晚期基本禁用;孕早期和孕中期可以... 妊娠妇女出现发热时,合理选用解热镇痛药物是一个很重要的临床问题。本文梳理了各类解热镇痛药物的胚胎毒理学和临床药理学信息。对乙酰氨基酚是孕期相对最安全的解热镇痛药物,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在妊娠晚期基本禁用;孕早期和孕中期可以酌情使用布洛芬和塞来昔布;孕中晚期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复方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热镇痛药 妊娠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从药代动力学角度看利巴韦林的静脉输注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维 于之恒 +2 位作者 谈志远 吴紫阳 翟所迪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年第2期67-70,共4页
利巴韦林作为一种广谱抗病毒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试行诊疗方案中,被推荐可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后修订版诊疗方案对利巴韦林的推荐用法进行了调整,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和关注。本文旨在对利巴韦林的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 利巴韦林作为一种广谱抗病毒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试行诊疗方案中,被推荐可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后修订版诊疗方案对利巴韦林的推荐用法进行了调整,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和关注。本文旨在对利巴韦林的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特点进行分析整理,从药代动力学角度对利巴韦林的静脉输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巴韦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药代动力学 静脉输注
原文传递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单抗不同给药方案比较
8
作者 刘维 母立峰 +3 位作者 王紫愉 于之恒 翟所迪 曹宝山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年第2期1-7,共7页
目前,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单抗已有不同给药方案获批,在最初获批的按体质量给药方案基础上,增加了固定剂量给药方案和延长给药间隔的方案。本文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经济学评价研究角度,评价不同PD-1/PD-L1... 目前,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单抗已有不同给药方案获批,在最初获批的按体质量给药方案基础上,增加了固定剂量给药方案和延长给药间隔的方案。本文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经济学评价研究角度,评价不同PD-1/PD-L1单抗给药方案的区别。认为延长给药间隔方案后所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有增高,并且有潜在的经济学效益和更优的适宜性,在疫情期间,延长给药间隔的方案更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单抗 固定剂量 延长给药间隔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经济学
原文传递
利巴韦林的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概述 被引量:2
9
作者 谈志远 于之恒 +3 位作者 吴紫阳 刘维 杨丽 赵荣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229-1233,共5页
利巴韦林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在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推荐利巴韦林可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利巴韦林剂量-效应关系的... 利巴韦林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在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推荐利巴韦林可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利巴韦林剂量-效应关系的个体差异大,终末相消除半衰期长,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和个体化给药,笔者对利巴韦林不同人群的药动学、群体药动学及治疗药物监测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治疗与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巴韦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治疗药物监测 个体化给药 群体药动学
原文传递
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药个体差异性指标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紫愉 杜欣 +4 位作者 吴紫阳 于之恒 杨丽 刘维 陈丁丁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9-332,共4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药(EGFR-TKIs)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用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观察到血药浓度及安全性、有效性的个体差异,可能与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相关。因此,本文...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药(EGFR-TKIs)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用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观察到血药浓度及安全性、有效性的个体差异,可能与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相关。因此,本文对临床常用的6种EGFR-TKIs可能相关的药物遗传学指标和药代动力学指标进行整理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药 非小细胞肺癌 药物遗传学 药代动力学 个体差异
原文传递
吉非替尼个体差异指标的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紫阳 于之恒 +1 位作者 王志妍 刘维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8-461,共4页
吉非替尼为第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吉非替尼在标准给药剂量下,不同患者血药浓度、疗效及安全性差异较大,尚未找到特异性指标。因此,本文对... 吉非替尼为第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吉非替尼在标准给药剂量下,不同患者血药浓度、疗效及安全性差异较大,尚未找到特异性指标。因此,本文对考察吉非替尼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及药物遗传学指标的临床研究作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基因多态性 药代动力学 个体差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