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义和团运动期间的毓贤等“仇教”官员
被引量:2
- 1
-
-
作者
于伯铭
冯士钵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8年第2期92-96,共5页
-
文摘
十九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对我国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严重的民族危机迫使国内各阶级阶层都要对此表明自己的态度,采取相应的行动。当时,“仇教”是反帝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除了农民和其他下层劳动群众积极参加外,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也以不同的方式投入了这一斗争,甚至清王朝中的一部分官员也被卷入了这一斗争洪流。在这类官员中,毓贤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过去一些著述,对毓贤及当时清王朝中其他一些“仇教”官员在处理教案和义和团运动中的表现评价过于苛刻,本文想就此问题发表些不成熟意见,请同志们指正。
-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帝国主义侵略
清王朝
毓贤
民族危机
官员
中国人民
袁世凯
清政府
十九世纪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简论裕谦与定镇抗战
- 2
-
-
作者
于伯铭
冯士钵
-
出处
《史学月刊》
1984年第2期57-62,44,共7页
-
文摘
1841年浙江定(海)镇(海)抗战,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屈指可数的几次主要战役之一。裕谦当时作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主持这次战事。定镇抗战由于种种原因而失利,但裕谦在外敌入侵面前,表现的坚决御敌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却是值得尊敬和怀念的。
-
关键词
鸦片战争
裕谦
爱国主义精神
主要战役
林则徐
保守派
总督
海疆
布政使
道光
-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大沽保卫战与僧格林沁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冯士钵
于伯铭
-
机构
<历史教学>编辑部
-
出处
《中州学刊》
1985年第2期119-124,共6页
-
文摘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侵略军在沙俄和美国的支持下,于咸丰八年——十年(1958—1860年)曾先后三次进犯天津大沽海口。守卫大沽的清军爱国官兵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对进犯的侵略军进行了“顽强而且固执”的抵抗,众多爱国官兵为维护民族的尊严血染疆场。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大沽保卫战未能取得最后胜利。侵略者“在付出很大损失的代价”并体会了“血是浓于水”的味道后,才得以踏上中国的土地。侵略军在大沽遭到的打击,是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在以前曾经领教过”的。
-
关键词
僧格林沁
保卫战
清军
咸丰
战役
海口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敌舰
英法侵略军
岸炮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道光朝的财政拮据及“开源节流”措施浅探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冯士钵
于伯铭
-
机构
<历史教学>编辑部
上海七一中学
-
出处
《中州学刊》
1986年第5期119-123,共5页
-
文摘
道光在位的三十年中(1821—1850年),由于政治、军事、自然灾害等众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财政上的拮据。道光为了改变这种拮据局面,采取了不少措施,进行“开源节流”,其结果虽然没有使财政拮据状况有大的改变,但所采取的一些措施,有其积极的一面。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进行些初步探讨,请同志们予以指正。 一 道光一朝每年财政收入大致是:“地丁杂税银三千三百三十四万八千三十四两,监课税银七百四十七万五千八百七十九两,关税银四百三十五万二千二百零八两,通共四千五百十七万六千一百二十一两”。但自道光继位后每年也没有按上述数字收足,“
-
关键词
道光朝
财政拮据
浅探
回疆
招商
军需
财政收入
军费
淮北
地丁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论道光在鸦片战争中的几个问题
- 5
-
-
作者
冯士钵
于伯铭
-
出处
《中州学刊》
1983年第4期104-109,共6页
-
文摘
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嘉庆次子,庙号宣宗,年号道光,1820—1850年在位。在位的三十年中遇到了棘手的鸦片问题,爆发了英国入侵的鸦片战争,并经他批准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使独立的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对道光在鸦片战争的功过是非,不少中国近代史著述中均有评述,但一些问题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想就道光在鸦片战争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不成熟意见,希望同志们给予指正。
-
关键词
道光
《鸦片战争》
林则徐
论道
侵略战争
几个问题
奕经
裕谦
宣宗
定海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鸦片战争中的琦善
- 6
-
-
作者
冯士钵
于伯铭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4年第2期99-105,共7页
-
文摘
鸦片战争中,在如何对待英国侵略的问题上,清王朝中存在着一个“主和派”,其政治态度影响着鸦片战争的全过程,而琦善和穆彰阿正是鸦片战争前期主和派中的代表人物。“逆夷之敢于猖獗,沿海兵将之敢于逃窜,实由琦善于逆夷入寇之始,首示以弱,惰我军心,助彼毒焰。……”荫善和穆彰阿在鸦片战争中扮演了极为可耻的角色,“道光末五口通商之约穆一人实专主之”。由于他们的地位和权势。对当时清王朝政策的决定和执行,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琦善,满洲正黄旗人。祖恩格得理尔,世袭一等候爵。父成德,热河都统,袭侯爵。琦善由荫生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以员外郎用分刑部,十三年补官。以后升降有序,任巡抚、总督等职。道光十六年(1836年)擢为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十八年,
-
关键词
鸦片战争前
琦善
穆彰阿
林则徐
主和派
清王朝
直隶总督
十三年
道光朝
英国侵略者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浅论义和团的分散性
- 7
-
-
作者
冯士钵
于伯铭
-
机构
<历史教学>编辑部
上海七一中学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2年第6期112-116,共5页
-
文摘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来势迅猛,发展很快,但失败的也异常神速。其原因之一,在于领导这个运动的义和团组织,在整个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分散性。一、分散性的表现1、初期斗争的分散性义和团运动是从反教会斗争开始的。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江西、湖南等地区就出现了教案,以后一直不断发生。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空前深化,一场群众性的反帝风暴,也就从反教会斗争中揭开序幕。
-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中国近代史
六十年代
反教
甲午战争
清政府
民族危机
宗教迷信
爱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道光的力求节俭与敦澄吏治选贤用人
- 8
-
-
作者
冯士钵
于伯铭
-
出处
《北方论丛》
1985年第3期109-112,共4页
-
文摘
嘉庆年间爆发的白莲教和天理教起义给予清王朝钧打击是沉重的。1820年旻宁继位时,阶级矛盾尖锐,财政拮据,吏治败坏,再加上鸦片泛滥以及其它隐藏的危机,清王朝的统治已呈现急速衰败的局面。
-
关键词
吏治败坏
用人
节俭
道光
嘉庆年间
阶级矛盾
清王朝
白莲教
-
分类号
K248.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有关义和团粮需来源的几个问题
- 9
-
-
作者
冯士钵
于伯铭
-
出处
《北方论丛》
1983年第4期85-89,共5页
-
文摘
在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中,关于义和团的后勤供应、粮需来源问题,有关论述、文章不多。而这个问题又同义和团的发展、壮大、失败以及一些义和团的变化等许多问题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民以食为天”。“兵无主则乱,无饷则乱,二者俱无,何以能久”。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些不成熟的意见,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
关键词
义和团
后勤供应
来源问题
间接关系
运动史
-
分类号
K256.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清末的谘议局
被引量:2
- 10
-
-
作者
于伯铭
冯士钵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1983年第1期153-157,145,共6页
-
文摘
清政府面对日益高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洪流,于一九○五年打出了“预备立宪”的招牌。但迟至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十日(1907年10月30日),清廷始下达“著各省速设谘议局谕”。然而,由于章程尚未公布,因此,应者寥寥。光绪三十四年六月十日(1908年7月8日),清政府颁发《谘议局章程》八章一一五条。并“著督抚限一年内办齐谕”。稍后,继颁“
-
关键词
立宪派
清政府
资政院
督抚
议员
国会请愿
谘议局
清末
预备立宪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育人的摇篮 教师的知音
- 11
-
-
作者
于伯铭
-
机构
上海七一中学
-
出处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8-49,共2页
-
文摘
《历史教学》创刊40周年了。40年来,她不仅成为培育史学新人成长的摇蓝,也成为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的知音。我与《历史教学》联系的时间并不长。1979年6月7日,《历史教学》编辑部的编辑同志到上海组稿,我当时为市历史中心组成员,参加了由市教育局林德芳同志主持的组稿座谈会。会上,编辑同志在列举了“文革”后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的种种困难情况后说,为了恢复历史教学的作用和地位,《历史教学》
-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师
文科班
师资队伍素质
德芳
教材分析
智力优势
参考资料
锅炉间
内容结构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道光不同于投降派
- 12
-
-
作者
于伯铭
-
机构
上海市七一中学
-
出处
《探索与争鸣》
2004年第3期18-21,共4页
-
-
关键词
历史人物评价
历史事实
清朝
道光帝
禁烟运动
鸦片战争
抗战态度
-
分类号
K25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中国史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 13
-
-
作者
于伯铭
-
出处
《历史教学问题》
1986年第5期37-40,共4页
-
文摘
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形式.在中学中国历史课程中,涉及甚广.谈些粗浅看法,以资学界批评指正.一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爱国主义内容,突出体现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文明古国.第一,"悠久"是"古"的时间概念.追溯到祖国历史开始的文化遗存,目前是170万年之前,跨入第一个阶级社会的时间,是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则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进入人类社会第三个历史阶段——封建社会.这系列的爱国主义概念教育,
-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史
历史阶段
公元前
历史范畴
相结合
中国革命
中国古代史
历史发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分类号
G63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图表运用
- 14
-
-
作者
于伯铭
-
出处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4-47,共4页
-
文摘
中学历史学习内容,包括古今中外,由于历史学科课时不足,这就必须充分利用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各种教学方法中,合理运用历史图表,不失为简而可行的一种教学手段,有助于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完成教学任务。史学研究中,列表述史,历来为史家所重视。近代学者继承了以表述史的传统,又拓展了表历的运用范围。工具表,如:历史年表、大事年表;复习表,如:各类线索表解;展览表等等。史著用表,国内外学者普遍采用。王桐会的《中国史》一卷有一百三十多张表;邓之诚的《中华二千年史》几乎全部是表历;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用表。国外学者井上清的《日本史》,海·穆·恩的《世界史》。
-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历史图
教学手段
中国近代社会
鸦片战争
图表
教学任务
史学研究
线索表
运用范围
-
分类号
G63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