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有效追问,使课堂灵动而深邃
被引量:1
- 1
-
-
作者
于卓琳
-
机构
山东省青岛二中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1,共3页
-
文摘
教学是师生合作性与生成性的活动,也是通过师生对话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的过程。近三十多年语文教学生涯里,笔者始终倡导设置应用性、启发性、激励性问题建构课堂,以有效追问推进课堂,让学生在一系列问题的探究中,完成文本解读并内化为能力。
-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课堂教学中的“虚假”现象透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于卓琳
-
机构
山东省青岛二中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9,共3页
-
文摘
今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实施年,与此同时,语文课程改革走过十年,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即将颁布。如何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是本刊目前和今后着力探讨的内容,欢迎读者朋友们结合《纲要》精神,就"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新课程十年的变化"中的某一点,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观点要新,内容要实,1500字左右。投稿信箱是:ywjsxln@163.com。
-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透析
艺术性
科学性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课堂教学要打假——来自青年教师新秀观摩课的思考
被引量:1
- 3
-
-
作者
于卓琳
-
机构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
-
出处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0年第9期57-58,共2页
-
-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观摩课
虚假现象
分析
观摩教学
-
分类号
G424.25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追问式”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特色
被引量:1
- 4
-
-
作者
于卓琳
-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
-
出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8年第2期36-36,共1页
-
文摘
“追问式”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即围绕教学总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将系列问题与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进行整合,巧妙穿插,进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追问,以形成严密而有节奏的课堂教学流程。“追求式”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科知识系统性原则、情感驱动原则、诱思探究原则。
-
关键词
“追问式”教学艺术
教学方法
设计原则
问题形式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I207.22
-
-
题名从经验型备课到研究型备课
- 5
-
-
作者
于卓琳
-
机构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
-
出处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2年第5期38-38,共1页
-
文摘
无论是有多年经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踏上讲坛的教学新兵,无论他们是讲新课还是熟课,无疑都十分重视备课环节.
-
关键词
经验型备课
研究型备课
课堂教学
-
分类号
G42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G62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文学作品阅读的体认与重构
- 6
-
-
作者
于卓琳
-
机构
山东青岛二中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09年第6期25-26,共2页
-
文摘
笔者在引导学生欣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有的同学体会了诗人表达离别之情的潇洒飘逸后心犹不足,又再三思味,进而推想,诗人对归国是否有些许的向往?离别是伤感的,但回到母亲的怀抱又是欣喜的,正是这两种情感的交织,使诗的格调于伤感中显轻灵潇洒。这种理解引起大部分学生的共鸣,许多学生引征徐志摩的另一首诗《再见吧,康桥》,甚至从网上查资料,予以佐证。
-
关键词
文学作品阅读
《再别康桥》
体认
引导学生
离别之情
徐志摩
诗人
潇洒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I207.25
-
-
题名课堂活跃如何定位
- 7
-
-
作者
于卓琳
-
机构
青岛市第二中学
-
出处
《山东教育》
2009年第6期23-23,共1页
-
文摘
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重视人的个性的最好体现。因此,我们呼吁通过完善课堂,观照学生的个性体验,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要创造健康和谐的“生态环境”,必须实现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已经战了共识。
-
关键词
课堂气氛
学生创造性思维
人的个性
个性体验
生态环境
教学民主
师生关系
和谐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关于课堂活跃的定位问题
- 8
-
-
作者
于卓琳
-
机构
青岛二中
-
出处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3期6-7,共2页
-
文摘
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重视人的个性的最好体现。因此,我们呼吁通过完善课堂,关照学生的个性体验,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要创造健康和谐的“生态环境”,必须实现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已经成了共识。然而民主并不等于教师撒手不管,放纵学生,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相互借鉴与批判,以求得思维碰撞和心灵沟通。
-
关键词
课堂气氛
定位问题
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民主
人的个性
个性体验
生态环境
师生关系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40-03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假若你是某某某”
- 9
-
-
作者
于卓琳
-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
-
出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0年第3期105-106,共2页
-
文摘
换位思考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它遵循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思维空间。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它有利于老师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给教学带来了活力和生机。但换位思考有个“度”,这个“度”就是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及认知规律等。
-
关键词
换住思考
教材内容
认知结构
个性体验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海湾,梦想起航的地方
- 10
-
-
作者
于卓琳
-
机构
大连海湾高级中学
-
出处
《中学课程资源》
2017年第6期3-3,共1页
-
文摘
大连有一个普兰店区。
普兰店区有一所海湾高中,这里是无数莘莘学子魂牵梦绕的地方。
-
关键词
海湾
梦想
普兰店
-
分类号
G639.2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例说批判性解读文学作品
- 11
-
-
作者
于卓琳
-
机构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5年第2X期54 2-54,2,共2页
-
文摘
对《再别康桥》,大部分教师只是引导学生体味徐志摩离别伤感之情的飘逸潇洒,但有的同学却追问:这样独特的情感表达风格是否根源于"离别康桥伤感和回归祖国的向往的情感的交织",才使诗歌的格调于飘逸轻灵里充满淡淡的伤感?这种充满个性色彩的解读,立刻引发同学的兴趣。我鼓励学生:个体化的理解是一种批评性解读,这恰是文学作品阅读的魅力;但任何观点都要有力佐证,于是他们便到图书馆到网上查寻资料……
-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回归祖国
徐志摩
康桥
批评性
性解
《再别康桥》
文本意义
生活情境
个性色彩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当嫩叶遇到秋霜——“心罚”之刍议
- 12
-
-
作者
于卓琳
-
机构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
-
出处
《班主任》
2009年第4期18-19,共2页
-
文摘
据电视台“传奇故事”报道:山西大同一位15岁的打工族孩子用自杀来表示对老师的报复。起因是班主任因他学习不好,怕给班级拉分,便反复动员他转学。这位外来打工族的子女,为了使老师不再这样伤害其他同学,最终以自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抗议。
-
关键词
“心罚”
传奇故事
打工族
电视台
班主任
老师
自杀
孩子
-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I247.8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不要总拿“规范”说事
- 13
-
-
作者
于卓琳
-
机构
山东省青岛二中
-
出处
《班主任》
2010年第4期23-23,共1页
-
文摘
经常听到一些班主任抱怨学生不听话,抱怨工作苦不堪言,甚至抱怨自己命不好,遇到了这样的班级、这样的学生……
-
关键词
抱怨
班主任
学生
班级
-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教学方法拒绝一成不变
- 14
-
-
作者
于卓琳
-
出处
《宁夏教育》
2010年第2期80-80,共1页
-
文摘
用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启发引领教学,无可厚非。但要将某一种方法上升为普适的模式进而规范教学的做法却不恰当。教学方法乃至模式,是始创者吸取了古今中外先进的理论和经验,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形成的相对恒定的教学思路。但是,它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东西,一旦被置于“权威”的地位,必然离固步自封不远,而一旦被规范为“模式”,则离僵化越来越近。
-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教学思路
教学实践
-
分类号
G424.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G42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