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淀山湖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通量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于听雷 高歌 +3 位作者 王席 邢逸潇 熊国华 王东启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10期145-150,共6页
底泥营养盐释放对淀山湖湖区造成的内源污染不容忽视。采用室外采样和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对春夏两季淀山湖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释放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氨氮、硝态氮、可溶磷的的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692.79~315.82 mg/(m^2*h)、-1... 底泥营养盐释放对淀山湖湖区造成的内源污染不容忽视。采用室外采样和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对春夏两季淀山湖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释放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氨氮、硝态氮、可溶磷的的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692.79~315.82 mg/(m^2*h)、-19.04~5.29 mg/(m^2*h)和-1.35~2.31 mg/(m^2*h),平均值分别为76.65 mg/(m^2*h)、-3.29 mg/(m^2*h)和0.64 mg/(m^2*h)。夏季三者变化范围分别为-74.15~91.91 mg/(m^2*h)、-70.71 mg/(m^2*h)~8.65 mg/(m^2*h)和-10.02~18.86 mg/(m^2*h),平均值为4.85mg/(m^2*h)、-42.16 mg/(m^2*h)和9.47 mg/(m^2*h)。淀山湖区春夏两季总氮(TN)、总磷(TP)的交换总量分别为-1 769.22 t,1 539.40 t,淀山湖底泥可以有效去除上覆水体氮负荷,但却是水体磷的释放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沉积物-水界面 交换通量
下载PDF
中亚地区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研究的数据挖掘 被引量:5
2
作者 于听雷 张学珍 郑景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62-576,共15页
中亚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廊道,气候变率时空差异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该地区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研究备受关注。文章参照世界数据中心古气候资料共享网收录文献的关键词,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该地区过去2... 中亚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廊道,气候变率时空差异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该地区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研究备受关注。文章参照世界数据中心古气候资料共享网收录文献的关键词,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该地区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研究文献;并结合中亚自然资源图集的政区、湖泊、山脉等地名信息,构建了面向该类文献的数据挖掘技术;据此提取了研究区(点)、时间、代用资料与研究结果等信息,分析了其间该地区冷暖与干湿变化研究的主要进展。主要结论有:1)中亚地区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的已有研究重点为局地温度、降水/干湿变化重建与冷暖、干湿、湖泊水位等的阶段性差异分析,其中尤以干湿相关研究居多;所用代用资料主要有树轮(占44.2%)、湖泊沉积物(占41.9%)、冰芯(占9.3%)等,其中湖泊沉积物、冰芯、石笋可覆盖整个2000年,而最长的树轮仅覆盖过去1100年,且多数集中在1700年之后;研究区集中分布于西天山及帕米尔高原、巴尔喀什湖、咸海及周边地区;研究时段虽覆盖整个2000年,但高分辨率重建工作主要集中于16世纪之后。2)中亚地区公元1~3世纪末、15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气候相对寒冷,5世纪中期~9世纪末、12世纪中期~14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以后气候总体温暖,但在1230年前后和1680年前后也分别出现过显著转冷和回暖;20世纪后期的温暖程度可能与其前千年的最暖时段相当。西天山、帕米尔和咸海三地干湿的百年尺度阶段变化并不同步;其中在百年以上尺度,咸海及周边地区公元1~5世纪、10~12世纪中期相对偏干,5世纪~9世纪、12世纪后期~15世纪中期相对偏湿,此后缓慢转干持续至今;而在年代际尺度上,西天山和帕米尔山地降水自1980年起曾显著增加,但至2000年以后又显著转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过去2000年 气候变化 数据挖掘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