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生态美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47
1
作者 于婉华 《今传媒》 2018年第12期151-152,共2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人民对美好生活越是向往,越需要优质的生态产品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生态美育借助外部环境的力量,通过加强对生态美欣赏能力的培育,增强人们保护自然、积极维护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人民对美好生活越是向往,越需要优质的生态产品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生态美育借助外部环境的力量,通过加强对生态美欣赏能力的培育,增强人们保护自然、积极维护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积极弘扬生态美育,对于解决生态问题,建立可持续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育 生态文明建设 重要意义
下载PDF
试析习近平人才思想对高校人才培育的启示 被引量:35
2
作者 于婉华 《戏剧之家》 2019年第28期127-128,共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坚实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总结社会发展特点,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人才思想。习近平人才思想为高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坚实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总结社会发展特点,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人才思想。习近平人才思想为高校人才培育提供理论指导,高校对人才进行培育要注重对人才思想政治信念的坚定培养、注重传播理论知识,同时加强对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尊重人才多元性、注重人才多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思想 高校 人才培育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创新研究——以社会工作为视角 被引量:18
3
作者 于婉华 《戏剧之家》 2019年第36期148-149,共2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的联系逐渐紧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以互联网为交流载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遇见了新挑战,迎来了新机遇。社会工作是一门社会科学,在对象、方法、理念方...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的联系逐渐紧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以互联网为交流载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遇见了新挑战,迎来了新机遇。社会工作是一门社会科学,在对象、方法、理念方面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实践都有所契合。以社会工作为视角探讨思想道德教育创新,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方法融入教育实践,为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研究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工作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下载PDF
农林高校生态美育途径构建的研究
4
作者 夏夏 于婉华 +2 位作者 王志萍 张钟杰 孙秀雯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第14期36-38,共3页
本文基于若干所农林高校生态美育融入现状专项调研的基础,将调查问卷的若干信息总结归纳为六大类问题,并指出了加强生态美育理念认知势在必行,尝试从根本前提、重要环节、建设核心即农林高校、任课教师、高校学生三个维度给出了生态美... 本文基于若干所农林高校生态美育融入现状专项调研的基础,将调查问卷的若干信息总结归纳为六大类问题,并指出了加强生态美育理念认知势在必行,尝试从根本前提、重要环节、建设核心即农林高校、任课教师、高校学生三个维度给出了生态美育融入途径构建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高校 生态美育 途径构建
下载PDF
试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41
5
作者 于婉华 《神州》 2018年第28期236-237,共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国情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随着国情的变化不断发生转变.从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国情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随着国情的变化不断发生转变.从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中国共产党立足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主要矛盾问题上的不断反思,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各方面所取得成果的肯定,也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一步发展战略的重要现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历史意义
下载PDF
新时代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相关措施及意义 被引量:41
6
作者 于婉华 张美红 《汉字文化》 2019年第14期150-151,共2页
新时代全球各领域联系逐渐紧密,各国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强。文化的交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文明的进步,而文化安全的维护则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所面临的文化威胁,提出... 新时代全球各领域联系逐渐紧密,各国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强。文化的交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文明的进步,而文化安全的维护则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所面临的文化威胁,提出了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保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要手段,以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为基础的重要措施以保证我国的文化安全。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在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文化安全 措施及意义
原文传递
试论“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实现 被引量:40
7
作者 于婉华 《汉字文化》 2019年第8期101-102,139,共3页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顺应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时代发展而提出的重要举措。文化的传播是经济交流的必要准备,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过程既是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也是沿线国家文化沟通与交流的...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顺应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时代发展而提出的重要举措。文化的传播是经济交流的必要准备,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过程既是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也是沿线国家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一带一路"政策是彰显中华民族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方式,通过与欧亚各国经济的交流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对我国文化自信的加强以及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民族文化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浅析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启示——基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分析 被引量:37
8
作者 于婉华 《汉字文化》 2019年第12期127-129,共3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重要论述,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阐述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就是实践、实践在检验真理中的重要作用等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复杂多元的文化相互交融渗透,以及信息...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重要论述,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阐述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就是实践、实践在检验真理中的重要作用等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复杂多元的文化相互交融渗透,以及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型传播方式使得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面临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提纲》中蕴含的科学的实践观对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培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民族精神培育者培育过程提供重要的理论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实践 民族精神
原文传递
试析团体辅导在农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30
9
作者 于婉华 《汉字文化》 2019年第10期130-131,共2页
高校是加强年青一代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而农林类高校以理工科见长,人文氛围相对匮乏,加强农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团体辅导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方法,团体辅导与教育的融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是加强年青一代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而农林类高校以理工科见长,人文氛围相对匮乏,加强农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团体辅导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方法,团体辅导与教育的融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符合农林高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从而使其达到最优效果。高校教育者应该努力探寻团体辅导与农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辅导 农林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原文传递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婉华 《汉字文化》 2020年第16期185-186,共2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新媒体平台发展相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二者的融合使教育工作呈现延展性高、素材来源丰富以及教育环境面临多元价值导向影响的新特征。新媒体视角下的教育模式能够充分使用与整合碎片化时间、提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新媒体平台发展相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二者的融合使教育工作呈现延展性高、素材来源丰富以及教育环境面临多元价值导向影响的新特征。新媒体视角下的教育模式能够充分使用与整合碎片化时间、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场景,进而加强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新媒体视角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始终注重加强教育者的专业素养、促进高校参与构建新媒体平台、加强社会合力以优化网络资源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 思想政治 教育
原文传递
试析《论十大关系》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婉华 《汉字文化》 2020年第12期143-144,共2页
构建良好的民族关系在我国社会建设进程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毛主席在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中的论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同时也为多民族地区方针政策的制定... 构建良好的民族关系在我国社会建设进程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毛主席在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中的论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同时也为多民族地区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在全球化进程日趋明显的新时代重新解读《论十大关系》为当代新环境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巩固与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十大关系》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 启示
原文传递
“三大改造”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制度和经济基础 被引量:52
12
作者 孙建华 于婉华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76,109,共7页
没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就没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三大改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没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就没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三大改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进行的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我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利过渡,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等,由此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三大改造'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础,使之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改造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制度 经济基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