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家蚕细胞表达重组蝎毒素蛋白及其杀虫效果分析
1
作者 于少芳 陈琳 +3 位作者 相兴伟 胡小龙 杨锐 吴小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9-455,共7页
用天然毒素蛋白杀灭害虫是农林病虫害防治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利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多角体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与蝎毒素蛋白基因(BmK ITa1)融合表达,SDS-PAGE分析通过融合表达策略构建的含有蝎毒素蛋白基因的重组病毒具有较高... 用天然毒素蛋白杀灭害虫是农林病虫害防治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利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多角体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与蝎毒素蛋白基因(BmK ITa1)融合表达,SDS-PAGE分析通过融合表达策略构建的含有蝎毒素蛋白基因的重组病毒具有较高的蝎毒素蛋白表达水平,重组病毒vBmBac(polh-)PH5B/35B-BmK ITa1.6His,在家蚕BmN细胞内的BmKITa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4、0.2 mg/mL。以家蚕和棉铃虫为供试昆虫,探讨融合蝎毒素蛋白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经口添食含融合蝎毒素蛋白的BmN细胞液对不同龄期家蚕幼虫均具有毒性,尤其对低龄幼虫的毒性较强,蚁蚕添食后的死亡率达80%;给1龄期的家蚕和棉铃虫幼虫经口添食含有不同剂量融合蝎毒素蛋白的BmN细胞破碎液,当添食剂量在2.8μg/头时,家蚕的死亡率即达100%,棉铃虫的死亡率达74%。研究结果提示:BmNPV多角体蛋白编码基因的部分序列与蝎毒素蛋白基因融合表达,可提高蝎毒素蛋白的表达水平,且重组病毒表达的蝎毒素蛋白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在较低剂量下即可对低龄昆虫产生良好的杀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素蛋白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多角体蛋白基因 融合表达 生物活性
下载PDF
提高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重组蛋白表达水平的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少芳 吴小锋 《蚕桑通报》 2010年第3期6-9,共4页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已广泛用于各种重组蛋白的生产。然而,由于各种因素重组蛋白的表达量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水平。提高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成为提高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效率的核心问题。根据目前的研究,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的技术主要...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已广泛用于各种重组蛋白的生产。然而,由于各种因素重组蛋白的表达量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水平。提高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成为提高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效率的核心问题。根据目前的研究,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的技术主要包括抑制目的蛋白降解、合理调控目的基因的转录、优化启动子类型以及利用活体昆虫而非培养细胞,如用家蚕幼虫或蛹进行表达等。这些技术也为家蚕成为更加高效的生物反应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重组蛋白 表达水平
下载PDF
BmNPV多角体蛋白片段引导外源蛋白固定入多角体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曹翠平 于少芳 +4 位作者 郭爱芹 杨锐 相兴伟 陈琳 吴小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2-289,共8页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晚期产生大量多角体,其主要作用是包埋病毒粒子免受外部恶劣环境的影响,为次代感染提供保障。将BmNPV多角体基因分段克隆并与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融合,利用BmNPVPolh+Bac-to-Bac表达系...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晚期产生大量多角体,其主要作用是包埋病毒粒子免受外部恶劣环境的影响,为次代感染提供保障。将BmNPV多角体基因分段克隆并与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融合,利用BmNPVPolh+Bac-to-Bac表达系统构建重组病毒,使多角体蛋白与融合蛋白在BmN细胞内共表达。分析感染细胞和形成的多角体中融合蛋白的含量,研究不同的多角体蛋白片段引导EGFP固定入多角体的效果,结果表明构建的5种重组病毒都能大量表达融合蛋白,每种多角体蛋白片段都能引导EGFP固定入多角体内部,且外源融合蛋白在多角体总蛋白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其中,以多角体蛋白N末端100个氨基酸和完整多角体蛋白序列作为信号固定EGFP的效率最高。这一现象为解决活性蛋白长期保存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对于开发含有毒素蛋白的新型生物杀虫剂和新型疫苗的转运载体也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多角体 多角体蛋白片段 蛋白质固定
下载PDF
昆虫质型多角体病毒与杆状病毒多角体的结构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琳 于少芳 吴小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3-891,共9页
依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分析比较昆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和杆状病毒多角体的结构差异。2种病毒都产生多角体,其中质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的原子结构展现一个错综复杂的三聚体组装,即通过多角体蛋白分子突出的N-端螺旋臂互相连接在一起;杆状病毒... 依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分析比较昆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和杆状病毒多角体的结构差异。2种病毒都产生多角体,其中质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的原子结构展现一个错综复杂的三聚体组装,即通过多角体蛋白分子突出的N-端螺旋臂互相连接在一起;杆状病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晶体相似,蛋白序列的N-末端也是α-螺旋。由此表明这2种病毒的多角体蛋白及其共同结构基础具有同源性。但一些研究表明质型多角体病毒和杆状病毒的多角体基础分子组织形成不同。尽管这2种病毒多角体含有相近的结构单位及共有对称方式,但是多角体分子在结构上差别较大,在晶体内的组装形式也不同,特别是二硫键和N-端区域的区域交叉使杆状病毒多角体的晶体构造稳定坚固,C-端臂使其结构单位相互连接在一起。有研究表明N-末端螺旋突出臂在杆状病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中也具有不同的结构功能,但目前并没有结构方面的证据证明这2种病毒多角体具有共同的进化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角体蛋白 质型多角体病毒 杆状病毒 分子结构 进化起源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ODV囊膜蛋白基因的融合表达及引导外源蛋白进入多角体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相兴伟 陈琳 +2 位作者 于少芳 杨锐 吴小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5-791,共7页
为了探索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包涵体衍生病毒(ODV)囊膜蛋白在病毒粒子包涵入多角体过程中的作用,选择2个ODV囊膜蛋白ODV-E25和ODV-E56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能够表达多角体蛋白的BmNPV Polh+Bac-to-Bac表达系统构建了融合表达E25-E... 为了探索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包涵体衍生病毒(ODV)囊膜蛋白在病毒粒子包涵入多角体过程中的作用,选择2个ODV囊膜蛋白ODV-E25和ODV-E56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能够表达多角体蛋白的BmNPV Polh+Bac-to-Bac表达系统构建了融合表达E25-EGFP和E56-EGFP的重组病毒,在家蚕卵巢培养细胞系(BmN)中进行表达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2种融合蛋白均在BmN细胞中成功表达,并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从感染的BmN细胞中收集纯化多角体,观察到多角体也能激发出绿色荧光,用Western blot方法进一步证实多角体中含有融合蛋白。这一现象表明当囊膜蛋白基因与外源基因融合表达时,外源融合蛋白能够进入多角体内部,推测这2种ODV囊膜蛋白不仅在病毒粒子包涵入多角体的过程中起信号引导作用,并能引导外源目的蛋白进入多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包涵体衍生病毒囊膜蛋白 多角体 蛋白质固定
下载PDF
桑园防虫网对桑叶影响分析
6
作者 王红芬 于少芳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466-469,共4页
桑园防虫网可有效隔离桑树与外界环境中动植物的直接接触,既防止野外昆虫与家蚕微粒子病的交叉感染,减少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又能提高桑叶内在质量与桑叶的清洁度。有利于提高家蚕的食下量与消化率,提高种茧的结茧率、健蛹率以及蚕种繁... 桑园防虫网可有效隔离桑树与外界环境中动植物的直接接触,既防止野外昆虫与家蚕微粒子病的交叉感染,减少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又能提高桑叶内在质量与桑叶的清洁度。有利于提高家蚕的食下量与消化率,提高种茧的结茧率、健蛹率以及蚕种繁育的产质量。针对防虫网的结构与功能、选材合理性和使用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与科学设计,能大大降低生产风险,改变蚕种生产过程只有通过全龄桑叶药物浸渍消毒这个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方法,增强蚕体体质,提高种茧质量。因此种茧饲料桑园采用防虫网覆盖这种简单适用而又有效的防虫技术,在蚕种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粒子病 桑叶质量 饲养成绩 防虫网
下载PDF
TLC7225四路八位D/A转换器的原理与应用
7
作者 于少芳 王飞舟 王时胜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1999年第4期12-17,共6页
介绍了TLC7225 四路八位D/A转换器的功能特点和工作过程及时序,讨论了如何通过编程选择所需的DAC,并利用TLC7225 与单片机MCS- 51 接口产生两路频率和相位可调、幅度可控的正弦波信号-
关键词 D/A转换器 单片机 多通道 TLC7225
下载PDF
春秋兼用四元雄蚕品种菁·云×平28·平30的育成 被引量:2
8
作者 祝新荣 王永强 +3 位作者 孟智启 王红芬 于少芳 邵云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9-677,共9页
以提高雄蚕品种繁育系数为主要选育目标,从现有蚕品种资源中选配具有高产卵量性状的中系斑纹限性杂交原种与强健好养的日系平衡致死系杂交原种,通过四元雄蚕杂交组合的选配与比较筛选,得到繁育系数高、强健好养、茧丝质优的春秋兼用四... 以提高雄蚕品种繁育系数为主要选育目标,从现有蚕品种资源中选配具有高产卵量性状的中系斑纹限性杂交原种与强健好养的日系平衡致死系杂交原种,通过四元雄蚕杂交组合的选配与比较筛选,得到繁育系数高、强健好养、茧丝质优的春秋兼用四元雄蚕杂交组合菁·云×平28·平30。经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农村生产鉴定与杂交种繁育试验,新品种的张种产茧量、张种产值、健蛹率分别为569 kg、2 701元与9702%,分别比对照品种秋·华×平30高43 kg、193元、313百分点;解舒丝长、干茧出丝率分别为7211 m、3401%,分别比对照品种长594 m、高194百分点。经蚕种场繁育试验,菁·云×平28·平30的杂交种克蚁制种量达154张,比对照品种增加21张,增幅达1579%,可有效降低雄蚕种生产成本。2019年4月四元雄蚕品种菁·云×平28·平30通过浙江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连锁平衡致死系 春秋兼用 四元雄蚕品种 菁·云×平28·平30 繁育系数
下载PDF
转录组分析揭示热激诱导家蚕孤雌生殖发生相关的信号通路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金娥 杜鑫 +4 位作者 徐霞 于少芳 姚陆松 何秀玲 王永强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2-311,共10页
为了筛选热激诱导家蚕非减数分裂孤雌生殖(ameiotic parthenogenesis)发生相关的基因和关键信号通路,应用Illumina HiSeq X Ten平台对具有高发生率和高孵化率的孤雌生殖系与低发生率和低孵化率的两性生殖系亲本在热激诱导前后的未受精... 为了筛选热激诱导家蚕非减数分裂孤雌生殖(ameiotic parthenogenesis)发生相关的基因和关键信号通路,应用Illumina HiSeq X Ten平台对具有高发生率和高孵化率的孤雌生殖系与低发生率和低孵化率的两性生殖系亲本在热激诱导前后的未受精卵进行转录组测序和比较分析。热激诱导前后分别鉴定到差异表达基因4 477与6 196个。热激诱导前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卵子发生、绒毛膜、卵壳形成等过程,暗示热激前孤雌生殖系和两性生殖系在发育水平上存在差异。热激诱导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膜组成部分,参与信号转导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多,主要富集在cAMP、PI3K-Akt、MAPK、Ras等信号通路,这些通路与热激响应和减数分裂有关,推测热激可能通过cAMP等信号通路调控减数分裂过程参与孤雌生殖的发生。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复杂的孤雌生殖诱导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热激诱导 孤雌生殖 转录组 信号传导通路 CAMP
下载PDF
适于条桑收获桑树新品种条桑1号的选育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红伶 张彩萍 +6 位作者 胡文君 裘晓云 于少芳 马焕艳 潘美良 沈国新 陈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适于条桑收获的桑树品种是省力化养蚕的基础。利用耐剪伐性能好且具备良好条桑收获生物学性状的桑品种黑叶墨斗作母本,兼具高产、优质、高抗优良品种农桑12号为父本,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育成适于条桑收获的桑树新品种条桑1号。用传统方... 适于条桑收获的桑树品种是省力化养蚕的基础。利用耐剪伐性能好且具备良好条桑收获生物学性状的桑品种黑叶墨斗作母本,兼具高产、优质、高抗优良品种农桑12号为父本,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育成适于条桑收获的桑树新品种条桑1号。用传统方法收获桑叶,条桑1号产量比湖桑32号增产152%,与农桑12号相仿;用条桑方法收获桑叶,条桑1号桑叶产量比湖桑32号增产387%,比农桑12号增产391%。条桑1号条桑育养蚕万蚕产茧层量比湖桑32号增加63%,与农桑12号相仿;养蚕公斤茧用桑量比湖桑32号低70%,与农桑12号相仿。条桑1号表现出耐剪伐性能强的生理学特性,同时具有生长旺盛、发条力强、枝条细长、直立整齐、节间较密、叶片大小适中、秋叶硬化迟等农艺性状,表现出良好的条桑收获特性。条桑1号还具有较好的抗病、抗虫能力,但对桑黑枯型细菌病的抵抗力稍弱。该品种2018年获农业农村部新品种授权,适于在浙江省及其他相似生态条件蚕区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品种 条桑1号 人工杂交 耐剪伐 条桑收获 桑叶产量和品质
下载PDF
不同品种家蚕蚕蛹脂肪酸组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少芳 卢红伶 +2 位作者 陈琳 王红芬 祝新荣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6期1197-1199,1243,共4页
家蚕具有极高的食药用价值,蚕蛹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成分。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技术,对16个家蚕品种的雌雄蚕蛹的脂肪酸含量及成分进行检测。旨在根据目前的家蚕种质资源库,选育高效优质的食药用家... 家蚕具有极高的食药用价值,蚕蛹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成分。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技术,对16个家蚕品种的雌雄蚕蛹的脂肪酸含量及成分进行检测。旨在根据目前的家蚕种质资源库,选育高效优质的食药用家蚕品种。结果显示,家蚕蛹油脂中主要含有6种成分,其相对含量依次为C18∶3亚麻酸>C 18∶1油酸>C16∶0棕榈酸>C18∶2亚油酸>C18∶0硬脂酸>C16∶1棕榈油酸,各脂肪酸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雄蛹的含油率高于雌蛹,但是雌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C18∶3亚麻酸高于雄蛹。其中含油率最高的是平30B品种的雄蛹,而不饱和脂肪酸C18∶3相对含量最高的是限菁A品种的雌蛹。评估不同家蚕品种蚕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对食药用家蚕品种的培育具有指导作用,培育优质食药用家蚕品种,对家蚕的食药用资源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蚕蛹油 亚麻酸 平30B
下载PDF
雄蚕品种“秋·华×平30”的孵化率与雄蚕率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少芳 王红芬 +1 位作者 王永强 祝新荣 《蚕桑通报》 2019年第2期19-22,共4页
针对近年来生产中出现的雄蚕品种“秋·华×平30”杂交种孵化率偏高的情况,以不同叶质全龄饲喂平衡致死系“平30A”、“平30B”单系原种,与常规对交原种“秋·华”交配制成“秋·华×平30A(B)”雄蚕杂交种,并以3种... 针对近年来生产中出现的雄蚕品种“秋·华×平30”杂交种孵化率偏高的情况,以不同叶质全龄饲喂平衡致死系“平30A”、“平30B”单系原种,与常规对交原种“秋·华”交配制成“秋·华×平30A(B)”雄蚕杂交种,并以3种不同蚕种处理方式(不同用种期别)孵化,调查各处理组雄蚕杂交种的孵化率,并观察高孵化率蛾圈蚕儿的发育情况,调查蛾区的结茧率与雄蚕率。结果表明:雄蚕杂交种不同的蚕种处理方式(用种期别)对高孵化率的发生有明显影响,尤其是即时浸酸种与冷藏浸酸种更易发生高孵化率,而越年种很少发生;平衡致死系不同品系对雄蚕杂交种高孵化率的发生存在明显差异;高孵化率卵圈孵出的雌蚕在1~2龄自然死亡,对蚕儿的健康度、结茧率与雄蚕率没有影响,但平衡致死系的致死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蚕杂交种 秋·华×平30 孵化率 雄蚕率 调查
下载PDF
家蚕限性卵色品种的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少芳 王红芬 +2 位作者 邵云华 何克荣 祝新荣 《蚕桑通报》 2021年第3期22-26,33,共6页
本文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模型,通过对20个双限性卵色杂交组合的结茧率、全茧量、茧层量、万蚕产茧量和万蚕产茧层量5个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相关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中系亲... 本文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模型,通过对20个双限性卵色杂交组合的结茧率、全茧量、茧层量、万蚕产茧量和万蚕产茧层量5个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相关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中系亲本有“卵11”“卵13”;日系亲本有“卵82B”“卵虎”。特殊配合力较高的组合有“卵11×卵虎”“卵13×卵82B”“卵17×卵虎”“卵17×卵皓B”。从遗传角度看,全茧量、茧层量、万蚕产茧量的遗传力较高,其主要受基因遗传作用影响,并能稳定遗传给后代。结茧率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方差贡献高,易受环境影响。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获得了部分限性卵色家蚕品种亲本的遗传信息,有助于后期双限性卵色杂交组合的选配与亲本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限性卵色 杂交组合 配合力
下载PDF
“秋·华×平30”雄蚕种饲养要点
14
作者 祝新荣 于少芳 王红芬 《蚕桑通报》 2022年第1期52-54,共3页
雄蚕茧烘折缫折低、出丝率高、单丝纤度细、净度优,有利于缫高品位生丝。“秋·华×平30”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第1对实用化雄蚕品种,200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国内外第1对通过审定的雄蚕品... 雄蚕茧烘折缫折低、出丝率高、单丝纤度细、净度优,有利于缫高品位生丝。“秋·华×平30”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第1对实用化雄蚕品种,200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国内外第1对通过审定的雄蚕品种。该雄蚕品种的育成并推广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大规模生产雄蚕丝的国家。目前该雄蚕品种在全国已累计推广150万张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使用单位的一致好评。为饲养好该雄蚕品种,充分发挥其优良经济性状,现就该品种的饲养要点作一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丝率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雄蚕品种 社会经济效益
下载PDF
新型中介结构层状硫化钨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英 陈接胜 +1 位作者 于少芳 徐如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5-168,共4页
利用钨酸钠与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CTAB)及硫代乙酰胺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中介结构层状硫化钨 WS- L.通过化学及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粉末 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以及热重分析等方法进行表征 .WS- ... 利用钨酸钠与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CTAB)及硫代乙酰胺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中介结构层状硫化钨 WS- L.通过化学及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粉末 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以及热重分析等方法进行表征 .WS- L的化学式为 WS3 .5 · [C16 H33 N( CH3) 3]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介层状结构 硫化钨 介孔材料
下载PDF
秋制雄蚕杂交种“秋·华×平30”的孵化率调查
16
作者 于少芳 王红芬 +1 位作者 邵云华 祝新荣 《蚕桑通报》 2020年第3期20-22,共3页
雄蚕生命力强、叶丝转化率高、茧丝质优。雄蚕杂交种理论孵化率≤50%,孵化的全为雄蚕。雄蚕品种“秋·华×平30”自推广以来,生产上时有孵化率高于50%的情况。本文选用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的秋制“秋·华×平30”雄... 雄蚕生命力强、叶丝转化率高、茧丝质优。雄蚕杂交种理论孵化率≤50%,孵化的全为雄蚕。雄蚕品种“秋·华×平30”自推广以来,生产上时有孵化率高于50%的情况。本文选用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的秋制“秋·华×平30”雄蚕杂交种,采取3种不同活化处理方式孵化,调查各处理雄蚕杂交种的孵化率。结果表明:3种不同处理方式对“秋·华×平30”秋制种的孵化率影响不大,其高孵化率卵圈占比均低于10%;相比之下,即浸种较易发生高孵化率卵圈,而冷浸种和越年种的高孵化率发生概率相对较低。此结果与前期试验的春制“秋·华×平30B”雄蚕种3种活化处理方式的孵化率影响规律大致相同,但春制越年种在3种不同活化处理方式中的高孵化率发生概率明显较低。综合二次试验来看,无论是春制还是秋制,“秋·华×平30”越年种发生高孵化率的概率相对较低,具体原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制 秋·华×平30 活化处理 孵化率 调查
下载PDF
“平30”雌雄蛾不同处理对卵质影响的调查
17
作者 王红芬 于少芳 《蚕桑通报》 2022年第4期28-30,共3页
在平衡致死系“平30”原种生产中,往往由于浸酸及催青等原因造成孵化不齐,或由于大量淘汰迟眠蚕,导致后期雌蛾先行羽化,同时造成雌雄蛾比例严重失调,以致雄蛾一日行多交都无法满足需要,在不得已情况下需要对雌蛾进行冷藏处理。通过对雌... 在平衡致死系“平30”原种生产中,往往由于浸酸及催青等原因造成孵化不齐,或由于大量淘汰迟眠蚕,导致后期雌蛾先行羽化,同时造成雌雄蛾比例严重失调,以致雄蛾一日行多交都无法满足需要,在不得已情况下需要对雌蛾进行冷藏处理。通过对雌蛾进行5℃、10℃2个不同温度及分别冷藏1 d~3 d和雄蛾1日3交及2交后雄蛾经冷藏后于次日再行3交后的雌蛾产卵试验,调查雌雄蛾不同处理对卵质的影响,为蚕种生产提供可行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雄蛾冷藏 雄蛾多交 产卵量 良卵率 不良卵率
下载PDF
生态栽培对油茶生长发育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少芳 刘生有 +1 位作者 陈琳 沈国新 《绿色中国》 2017年第22期50-53,共4页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与乌柏、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我国具有2000多年的油茶栽培种植历史,主产区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油茶油营养价值极高,富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是一种优质健康、保健功能强...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与乌柏、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我国具有2000多年的油茶栽培种植历史,主产区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油茶油营养价值极高,富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是一种优质健康、保健功能强大的食用油。油茶是一种长寿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栽培 油茶 生态环境 生长发育 木本油料树种 木本油料植物 种植历史 长江流域
下载PDF
雄蚕重要优势性状分析
19
作者 于少芳 王红芬 《蚕桑通报》 2019年第4期30-32,共3页
我国蚕桑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同其他国家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一直以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丝生产和出口国,但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压力加大、替代产品发展快速、终端技术突破困难等问题的出现,我国仍... 我国蚕桑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同其他国家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一直以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丝生产和出口国,但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压力加大、替代产品发展快速、终端技术突破困难等问题的出现,我国仍没有跻身世界丝绸强国之列,如何稳定蚕桑产业规模,再次实现蚕桑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蚕桑从业人员面对的最大挑战。针对于此,我国自2006年实施“东桑西移”的战略布局,逐渐将蚕茧主生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国家战略的实施和从业者的努力缓解了蚕桑产业的部分困难,但普通茧丝供大于求、优质茧丝供不应求的问题开始显现。因此增加优质茧丝供给,加大优质茧丝生产品种培育力度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产业 劳动力成本上升 国际竞争压力 终端技术 西部欠发达地区 替代产品 文化交流 战略布局
下载PDF
桑椹菌核病防治用药适期调查和防治方案制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彩萍 于少芳 +3 位作者 刘生有 马焕艳 沈国新 陈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6-225,共10页
针对浙江省果桑种植区桑椹菌核病发生与为害严重的问题,拟通过观察桑花不同发育阶段各器官的形态变化,划分接种感染时期及接种部位,调查感染率及病原侵染部位,据此确定病害的防治适期,并且通过田间防效试验确定2种常用防治药剂的用量和... 针对浙江省果桑种植区桑椹菌核病发生与为害严重的问题,拟通过观察桑花不同发育阶段各器官的形态变化,划分接种感染时期及接种部位,调查感染率及病原侵染部位,据此确定病害的防治适期,并且通过田间防效试验确定2种常用防治药剂的用量和施药次数。在桑树开花及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人工接种病原菌(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发现病原菌侵染桑花的起始时间是初花期,侵染部位是雌花柱头,被感染的桑花柱头完全伸展开,颜色呈乳白色或白色。在桑树开花的不同时期以2种常用防治药物供试,通过不同用药次数和不同用药浓度的组合试验调查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仍然是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有效药剂,2种药剂分别以质量浓度1 mg/L、1.5 mg/L的药液轮流施用3次(每次间隔7 d),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其中第1次施药在花穗形成后到初花期,此时大部分桑花柱头呈半圆形卷曲状、部分开始伸展,颜色介于浅绿色至乳白色之间,但尚未完全成熟。调查施药时间、施药次数和施药浓度对成熟桑椹的果实性状(果长、果横径、千克果实数量、单粒果实质量)影响不明显,而桑果产量则与感病率相关。依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果桑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观察桑花柱头的形态辅助开花物候期来确定桑椹菌核病的防治适期,实施上述组合防治方案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 防治适期 初花期 花柱头 药物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