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江苏省马山马灯舞生存现状及文化变迁探究
- 1
-
-
作者
于延呈
滕彦佼
陈妍
-
机构
江南大学
-
出处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0期90-92,共3页
-
基金
2020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身体哲学视域下的舞蹈身体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SJA0874
2022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首届高校美育精品课程“舞蹈美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2023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一般项目“新媒体视域下大运河江南段‘非遗’舞蹈的创作与推广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XZ2023157。
-
文摘
目的:文章旨在深入探究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山马灯舞当前的生存状态及其所经历的文化变迁,以期为保护与传承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方法:文章采用田野调查法,通过实地走访、观察马山马灯舞的表演实践,与传承人及当地群众深入交流,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现有研究成果,分析马山马灯舞的历史渊源、舞蹈特色、传承方式及文化变迁。结果:马山马灯舞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其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传承人也面临老龄化、后继乏人的困境。尽管如此,马山马灯舞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仍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通过与现代元素结合,不断创新表演形式和内容,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结论:马山马灯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面临生存挑战,也迎来了发展机遇。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非遗”,政府、社会各界以及传承人需要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教育普及等方式,推动马山马灯舞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
关键词
马山马灯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存现状
文化变迁
传承
-
分类号
J722.2
[艺术—舞蹈]
-
-
题名无锡马山“非遗”舞蹈马灯舞研究
- 2
-
-
作者
于延呈
陈妍
马俊杰
-
机构
江南大学
-
出处
《艺术科技》
2023年第23期4-6,共3页
-
基金
2020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身体哲学视域下的舞蹈身体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SJA0874
2022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首届高校美育精品课程“舞蹈美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2023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一般项目“新媒体视域下大运河江南段‘非遗’舞蹈的创作与推广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XZ2023157。
-
文摘
目的:无锡马山“非遗”舞蹈马灯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体现了历史的功勋不会磨灭、光辉灿烂的中华英雄精神永存人间的主题。方法:文章基于田野考察实况创作了《马山传承英雄史,马灯铸造英雄魂》这部短视频作品,以实现对“非遗”舞蹈马灯舞的活态传承实践,同时实现“再创造”这一终极目标,使优秀“非遗”舞蹈以“新”的姿态重新焕发光芒,进而真正实现“非遗”之价值。结果:文章从三个部分阐述与分析无锡马山“非遗”舞蹈马灯舞。第一部分概述无锡马山成陆历史,探究当地历史文化的风格与特点,为马灯舞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阐述马灯舞的基本面貌,通过主要角色、舞蹈结构、典型动作等方面展现出马灯舞的风格性与独特性。第三部分积极探索马灯舞的传承发展路径,首先论述马灯舞内容与形式上的创造性转化,探究该舞蹈舞台呈现的方式,其次论述马灯舞推广媒介的创新性发展,探究传统艺术的当代价值。结论:对无锡马山“非遗”舞蹈马灯舞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大胆实践是在坚守文化之根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不仅对“非遗”舞蹈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还丰富了“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
关键词
马山
“非遗”
舞蹈
马灯舞
-
分类号
J722
[艺术—舞蹈]
-
-
题名江苏省非遗舞蹈“渔篮花鼓”身体中的地方感
- 3
-
-
作者
马俊杰
于延呈
施仲岳
陈妍
-
机构
江南大学
-
出处
《美化生活》
2023年第31期64-66,共3页
-
-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