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促进钝器伤后家兔腓肠肌生物力学属性恢复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守尧 肖诚 +7 位作者 徐前威 林朋 王云亭 于战歌 王荣国 赵玄冀 蔡蓉蓉 罗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2-427,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阿是穴促进急性钝器伤后家兔腓肠肌生物力学属性恢复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自然愈合组、电针组,制作家兔腓肠肌急性钝器伤模型,电针组给予足三里+阿是穴穴位电刺激(0.4m A,2Hz...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阿是穴促进急性钝器伤后家兔腓肠肌生物力学属性恢复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自然愈合组、电针组,制作家兔腓肠肌急性钝器伤模型,电针组给予足三里+阿是穴穴位电刺激(0.4m A,2Hz,15min),自然愈合组不予针刺治疗,自然愈合。分别于损伤后各时间点(7d、14d、28d、42d)取材、进行腓肠肌的拉伸试验,检测腓肠肌极限载荷、屈服载荷、极限强度、屈服强度、杨氏模量等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自然愈合组比较,在损伤后第28天电针组极限载荷、屈服载荷显著大于自然愈合组(P<0.05),极限强度、屈服强度经治疗后也较自然愈合组更强(P<0.05),基本接近于正常组(P>0.05);杨氏模量是反映腓肠肌刚度性能的重要指标,电针组也明显大于自然愈合组(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阿是穴能够有效促进家兔腓肠肌急性钝器伤后生物力学属性的恢复,损伤后治疗28天时效果最好。其机制可能与电针促进肌纤维再生、微观结构的恢复、促进毛细血管网的重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穴 阿是穴 生物力学 极限载荷 屈服载荷 杨氏模量
下载PDF
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五羟色胺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史榕荇 吴茜 +3 位作者 于战歌 李辉 田旭升 唐学章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2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大脑功能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采用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抑郁模型组、阳性西药组、电针治疗组(以电针刺激百会... 目的:观察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大脑功能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采用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抑郁模型组、阳性西药组、电针治疗组(以电针刺激百会、印堂穴);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内5-HT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内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给予慢性应激刺激后,模型组大鼠海马5-HT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0.01),电针组大鼠海马5-HT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Western-blot印迹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DNF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BDNF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提高海马内5-HT含量及BDNF表达,增强神经可塑性是电针抗抑郁可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电针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电针颈夹脊、腰夹脊为主穴治疗颅鸣6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史榕荇 唐学章 +3 位作者 吴建敏 王旭 于战歌 李辉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评价以颈夹脊、腰夹脊为主穴的穴组对颅鸣症状的治疗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颅鸣患者随机分为2组:电针组31例、前列地尔组31例。电针组采用电针颈夹脊、腰夹脊,头部阿是穴,配合风池、安眠穴治疗,30min/次,隔日1次,4周为1个疗... 目的:评价以颈夹脊、腰夹脊为主穴的穴组对颅鸣症状的治疗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颅鸣患者随机分为2组:电针组31例、前列地尔组31例。电针组采用电针颈夹脊、腰夹脊,头部阿是穴,配合风池、安眠穴治疗,30min/次,隔日1次,4周为1个疗程;西药组注射用前列地尔,2ml:10μg入壶,加250ml氯化钠注射液,1次/d,静脉滴注,7d为1个疗程。采用颅鸣分级评分、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进行疗效评估及对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颅鸣症状均有改善,电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西药组为77.42%。治疗后采用颅鸣分级评分、TCD检查评估,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电针组疗效优于西药组,评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用颈夹脊,腰夹脊加头针为主穴的电针治疗能明显改善颅鸣患者症状,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颅鸣 头针 夹脊穴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针刀干预对大鼠膝内侧副韧带瘢痕组织中胶原含量及形态学的影响
4
作者 董亚威 李石良 +4 位作者 张卫光 白广深 王海龙 金银花 于战歌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29-232,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刀对大鼠膝内侧副韧带(MCL)瘢痕组织模型中胶原含量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15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取3只为正常组,另12只造模,手术横断双侧膝内侧副韧带,造模第4周后,随机取3只处死,取韧带瘢痕组织做组织学观察,示造模成功... 目的:探讨针刀对大鼠膝内侧副韧带(MCL)瘢痕组织模型中胶原含量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15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取3只为正常组,另12只造模,手术横断双侧膝内侧副韧带,造模第4周后,随机取3只处死,取韧带瘢痕组织做组织学观察,示造模成功,剩余9只按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刀组、激素组,针刀组、激素组分别用针刀、激素干预,1周后处死,观察HE、天狼星红、Smad3染色结果。结果:针刀组较模型组炎性细胞、微血管减少,水肿减轻,组织更致密;针刀组较模型组总胶原含量和Smad3均降低(P<0.01),针刀组与模型组Ⅰ、Ⅲ型胶原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针刀治疗可以减少大鼠膝内侧副韧带瘢痕组织模型中的总胶原含量,改善胶原纤维的排列顺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Smad3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膝内侧副韧带 瘢痕 胶原
下载PDF
弄懂眩晕,看病不“晕”
5
作者 李石良 刘乃刚 +2 位作者 于战歌 段玉成 郝丽 《中老年保健》 2017年第2期22-25,共4页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可能就是因为突然的体位变化,例如久坐之后突然站起来、突然转头等,会出现头晕,如果仔细一问,很多人会有”房子转”“墙要倒”“我要跌倒”等描述。这样的情况,就是“眩晕”。
关键词 眩晕 看病 体位变化 突然转头
下载PDF
不同穴组针刺对抑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因子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6
6
作者 史榕荇 丁海涛 +3 位作者 李辉 于战歌 吴建敏 唐学章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4-448,共5页
目的:筛选针刺抗抑郁穴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一组、针刺二组、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大鼠10只同笼饲养外,其余各组大鼠单笼孤养并进行28d的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造模同时... 目的:筛选针刺抗抑郁穴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一组、针刺二组、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大鼠10只同笼饲养外,其余各组大鼠单笼孤养并进行28d的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造模同时,针刺一组取"印堂"穴和"百会"穴,针刺二组选用"印堂""百会""风池""肾俞"穴进行针刺并留针30min,西药组予氟西汀0.18mg/kg灌胃,均每日1次,干预28d。于实验开始前及结束后进行旷场实验,实验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海马5羟色胺(5-HT)、肾上腺皮质醇(CORT)、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次数均显著少于正常组(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一组、针刺二组、西药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次数均提高(P<0.01)。各组大鼠垂体AC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5-HT、血清BDNF水平显著下降,肾上腺CORT水平显著上升(P<0.01);针刺一组、针刺二组、西药组大鼠海马5-HT、血清BDNF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上升,肾上腺CORT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P<0.01)。各治疗组之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刺二组显示出更佳的改善趋势。结论:针刺可有效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自发运动减少,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5-HT、血清BDNF水平,下调肾上腺CORT水平有关,且针刺"百会""印堂""风池""肾俞"显示出疗效最佳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针刺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海马5羟色胺 开野实验
原文传递
颈夹脊、腰夹脊加头针为主穴电针治疗抑郁症3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7
作者 史榕荇 李辉 +3 位作者 于战歌 张丹妹 胡晟 唐学章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291-1293,共3页
目的观察以颈夹脊、腰夹脊、顶中线、额中线为主穴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电针组、西药组各38例。电针组采用电针颈夹脊、腰夹脊、顶中线、额中线,配合双侧风池、安眠治疗,每次30min,隔日1次;西药组口服... 目的观察以颈夹脊、腰夹脊、顶中线、额中线为主穴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电针组、西药组各38例。电针组采用电针颈夹脊、腰夹脊、顶中线、额中线,配合双侧风池、安眠治疗,每次30min,隔日1次;西药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每日20mg。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电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西药组为84.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17、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后电针组HAMD-17、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夹脊、腰夹脊加头针为主穴电针治疗能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及失眠症状,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颈夹脊 腰夹脊 头针 电针
原文传递
针刺印堂百会风池肾俞穴组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史榕荇 李辉 +2 位作者 刘乃刚 于战歌 唐学章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860-1863,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印堂百会风池肾俞穴组治疗抑郁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每组10只。正常组大鼠正常饲养,其余各组大鼠孤养并进行28天的不可预见的慢性应激刺激建立慢性应激性大鼠模型。... 目的探讨针刺印堂百会风池肾俞穴组治疗抑郁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每组10只。正常组大鼠正常饲养,其余各组大鼠孤养并进行28天的不可预见的慢性应激刺激建立慢性应激性大鼠模型。造模同时模型组每日予2 ml生理盐水灌胃;针刺组选用印堂、百会、风池(双侧)、肾俞(双侧)进行针刺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西药组给予氟西汀胶囊0.18 mg/(kg·d)灌胃,每日1次,各组均灌胃28天;正常组正常饲养不灌胃。检测各组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mRNA含量及海马BDNF I-17位点、BDNF I-17 Cp G6位点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REB、BDNF mRNA含量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针刺组和西药组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REB、BDNF mRNA含量增加(P<0.05)。各组大鼠BDNF I-17位点甲基化水平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在BDNF I-17 Cp G6位点上模型组大鼠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其他各组未出现明显差异。结论针刺印堂百会风池肾俞穴组可有效增加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海马内CREB、BDNF mRNA水平,可能是其抗抑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针刺 印堂百会风池肾俞穴组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 基因甲基化
原文传递
中医药对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及肌纤维类型转化中CaN-NFAT及PPAR/PGC-1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崇艺 尹仁芳 +1 位作者 于战歌 王荣国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第1期83-86,共4页
抗疲劳能力下降是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最重要的临床症状之一。骨筋膜室内压增高后Ⅰ型、Ⅱ型骨骼肌肌纤维比例改变是导致肌纤维抗疲劳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CaN-NFAT 和PPAR/PGC-1信号通路与肌纤维类型转化有密切关系。研究证实中医... 抗疲劳能力下降是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最重要的临床症状之一。骨筋膜室内压增高后Ⅰ型、Ⅱ型骨骼肌肌纤维比例改变是导致肌纤维抗疲劳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CaN-NFAT 和PPAR/PGC-1信号通路与肌纤维类型转化有密切关系。研究证实中医药可通过激活 CaN-NFAT 信号通路或抑制PPAR/PGC-1信号通路保护机体组织。因此,为更好的分析上述研究特作此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 肌纤维类型 钙调神经磷酸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