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波波场分离的τ-p频域变换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明羽 刘江平 +2 位作者 金聪 王京 郭美丽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6-231,254,共7页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近年逐渐发展,但多波记录中各种波场混杂交叠,处理和利用这些信息较困难,所以需要对地震记录中的各类波形进行分离处理。使用有限差分波动方程数值模型进行时间域τ-p变换与频率域τ-p变换的对比,采用了不同模型...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近年逐渐发展,但多波记录中各种波场混杂交叠,处理和利用这些信息较困难,所以需要对地震记录中的各类波形进行分离处理。使用有限差分波动方程数值模型进行时间域τ-p变换与频率域τ-p变换的对比,采用了不同模型进行多波波场分离尝试并对τ-p变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参数比较。证实了频率域中τ-p变换算法在提高计算速度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保持τ-p域形态收敛和能量聚集,有效地将t-x域内的复杂波形分离开来并进行波形提取;加高斯窗边界处理可以抑制τ-p变换中出现的端点效应和截断效应,但对于记录数据恢复有影响;延伸外加边界加窗及反加窗可以保证边界能量恢复效果,减少实际信息损失,取得更好的波场分离效果;同时讨论了τ-p变换过程中需要根据记录确定范围的参数,对这些参数的范围选取原则以及影响因素作出了比较和分析,为后续处理及其他研究者的使用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域 Τ-P变换 波场分离 最小平方解 影响参数
下载PDF
隧道环境下频率域声波全波形反演优化方法对比
2
作者 于明羽 吴遵红 +3 位作者 谭凯 彭代诚 熊绚兮 刘江平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1年第1期1-13,共13页
隧道地震超前探测方法是获取隧道前方复杂地质体结构的重要手段,对隧道工程的安全建设和灾害防治极为重要。针对目前隧道地震超前探测方法获取掌子面前方地质体结构和物性精度不足的问题,本研究将高分辨率的频率域声波全波形反演方法应... 隧道地震超前探测方法是获取隧道前方复杂地质体结构的重要手段,对隧道工程的安全建设和灾害防治极为重要。针对目前隧道地震超前探测方法获取掌子面前方地质体结构和物性精度不足的问题,本研究将高分辨率的频率域声波全波形反演方法应用于隧道超前探测,并讨论了最速下降法(STD)、截断牛顿法(TRN)以及l-BFGS三种主要反演优化方法在隧道全波形反演中的迭代收敛速度、反演精度和计算效率,以期获取综合效果较好的隧道空间掌子面前方高分辨率成像全波形反演优化方法。通过对比得出,l-BFGS优化方法在反演精度、反演速度中存在明显优势,更适合隧道环境下的频率域全波形反演成像,这一结果可为全波形反演方法在隧道超前探测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超前探测 全波形反演方法 最速下降法 截断牛顿法 l-BFGS方法
下载PDF
沥青面层松散探地雷达波场响应特征研究
3
作者 郭士礼 蔡文才 +2 位作者 田朋飞 岳光华 于明羽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0-1627,共8页
沥青混凝土材料松散是常见的道路面层典型病害,会引发路面网裂、坑槽等早期病害,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依据沥青混凝土的多相、离散和随机分布统计特征,应用量化约束多相离散随机介质建模方法,构建了不同空隙率的沥青混凝土材料松... 沥青混凝土材料松散是常见的道路面层典型病害,会引发路面网裂、坑槽等早期病害,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依据沥青混凝土的多相、离散和随机分布统计特征,应用量化约束多相离散随机介质建模方法,构建了不同空隙率的沥青混凝土材料松散病害模型并进行探地雷达正演模拟,研究松散对应的探地雷达波场特征及其直观诊断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层状均匀介质模型相比,多相离散随机介质模型可以更准确的描述沥青混凝土材料松散病害的真实状态,其数值模拟结果更符合实测雷达数据;沥青混凝土材料松散程度越大,介质非均匀性越明显,其对应的探地雷达波振幅越强,波形越杂乱,区域振幅曲线变化越剧烈,两侧的绕射波越明显.根据探地雷达的波形杂乱程度、振幅强度和变化剧烈程度,能够更直观、准确的定位沥青混凝土材料松散区域,定性对比沥青混凝土的松散程度,为采取针对性的处治修复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沥青混凝土 松散 波场响应特征
原文传递
从反射地震剖面认识龙门山断裂带彭灌杂岩深部结构 被引量:8
4
作者 于明羽 于常青 +4 位作者 瞿辰 王琪 曾祥芝 田镇瑜 郑晓杰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37-1748,共12页
彭灌杂岩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是龙门山区域地质构造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一条穿过彭灌杂岩中部的深地震反射剖面进行分析解释,描述该区域彭灌杂岩深部结构特征及形成机制.地震反射剖面分析表明彭灌杂岩在纵深上存在分层结构,且彭灌杂... 彭灌杂岩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是龙门山区域地质构造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一条穿过彭灌杂岩中部的深地震反射剖面进行分析解释,描述该区域彭灌杂岩深部结构特征及形成机制.地震反射剖面分析表明彭灌杂岩在纵深上存在分层结构,且彭灌杂岩存在底界面,在该区域表现出无根特征,参考岩体层倾向推断原岩应来自现位置西北方向更深部;同时剖面能量图上映秀-北川深部断裂位置发育在彭灌杂岩体不同分层间隙,未破坏彭灌杂岩主岩体深部结构,彭灌杂岩体浅部的断层发育与龙门山地表断裂系统一致,表明彭灌杂岩成岩时间早于龙门山构造运动;综合岩性及成岩时间推断彭灌杂岩源于现有位置的西北方向大陆基底,由印支期板块运动中松潘陆块基底物质多期次上涌形成,并在喜山运动期受到西北方向应力推覆隆起到达目前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灌杂岩 龙门山断裂带 深地震反射剖面 构造运动 构造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