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于昕冉 冯兵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3期86-90,94,共6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联合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心肌损伤分为合并心肌损伤组40例、未合并心肌损伤组60例,另选取同期90例健...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联合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心肌损伤分为合并心肌损伤组40例、未合并心肌损伤组60例,另选取同期9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MHR、HMGB1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脓毒症患者合并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HR、HMGB1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未合并心肌损伤组、合并心肌损伤组血清MHR、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合并心肌损伤组高于未合并心肌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心肌损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未合并心肌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NT-proBNP、cTnI、IL-6、TNF-α是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HR与HMGB1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价值高于MHR、HMGB1单独预测(P<0.05)。结论MHR、HMGB1在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两者联用可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依据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制订针对性措施并实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脓毒症 心肌损伤
下载PDF
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判别标准与方法问题——兼论蒙山巨砾堆积堤之成因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乃昂 戴霜 +4 位作者 张律吕 余莺潇 于昕冉 田璐 尹丽颖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89-1297,共9页
判断中国东部中低山地冰川作用遗迹的真伪,只能通过科学实践检验和学术争鸣加以解决。利用实地考察所测数据资料,证明山东蒙山确无第四纪冰川遗迹。包括蒙山在内的山东中低山丘陵,迄今为止没有发现符合判别标准的末次冰期冰川地貌三要... 判断中国东部中低山地冰川作用遗迹的真伪,只能通过科学实践检验和学术争鸣加以解决。利用实地考察所测数据资料,证明山东蒙山确无第四纪冰川遗迹。包括蒙山在内的山东中低山丘陵,迄今为止没有发现符合判别标准的末次冰期冰川地貌三要素组合。蒙山兰溪峡谷的谷形指数(0.07~0.24)与世界各地真正的冰川槽谷不符,被当作冰川证据的蒙山兰溪峡谷谷壁擦痕和拦马墙巨砾堆积堤砾石擦痕,不具有作为冰川地貌证据的唯一性或专属性,而是砾石沿河谷滚动、拖拽摩擦和撞击的结果。不连续、不对称分布于兰溪下游凹岸的拦马墙巨砾堆积堤,沿流向延伸或呈流线构造,具有平行主流的平顶、陡坡砾石堆和立石等景观,砾石的圆度、分选和砾组构造均指向泥石流堆积堤或特大洪水巨石边滩。它可能是1668年7月25日郯城大地震保存下来的群发性灾害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地貌 三要素组合 非冰蚀擦痕 巨砾堆积堤 山洪泥石流 蒙山
下载PDF
山东中低山丘陵古冰川遗迹质疑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乃昂 张律吕 +2 位作者 余莺潇 于昕冉 田璐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近年来,有关山东中低山丘陵"古冰川遗迹"时有报道,使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再起纷争。为作澄清,通过实地考察对业已报道的"古冰川遗迹"进行质疑,指出其列举的"冰碛垄""古冰斗"&qu... 近年来,有关山东中低山丘陵"古冰川遗迹"时有报道,使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再起纷争。为作澄清,通过实地考察对业已报道的"古冰川遗迹"进行质疑,指出其列举的"冰碛垄""古冰斗""擦痕""颤痕"等不符合冰川地貌证据的专有属性和判别标准,冰期划分和雪线重建不符合科学发现与科学事实确证所需的充分条件,即不满足"将古论今"、地貌组合三要素系统配套、成因-环境一致性的判别原则和方法。因此认为,山东中低山丘陵不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部分学者提出"低海拔型古冰川"的论断,是基于例外主义的泛冰川论,必然会引致"雪球地球"事件进而颠覆第四纪为灵生纪的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冰川论 例外主义 冰川地貌 冰期划分 雪线重建
下载PDF
渐趋完善的第四纪冰川研究范式——记第四届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讨会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乃昂 赵井东 +2 位作者 余莺潇 于昕冉 张文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9-1038,共10页
冰川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第四纪冰川研究在地球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7年8月,第四届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讨会在兰州成功举办。与会专家认为,地貌学与沉积地层学的结合以及测年技术的发展,使中国第四纪冰期划分研究取得... 冰川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第四纪冰川研究在地球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7年8月,第四届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讨会在兰州成功举办。与会专家认为,地貌学与沉积地层学的结合以及测年技术的发展,使中国第四纪冰期划分研究取得长足进展,不仅建立了80万年以来可与M IS进行比对的中国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演化序列,还推动了中国第四纪环境变化研究的深入。通过研讨和交流,绝大多数专家认为中国东部中低山地某些疑似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完全可以用非冰川成因予以解释,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加强岩石地貌、气候地貌和外动力地貌过程的综合研究,尤其需要加强诸如颤痕等微观冰蚀地貌的分类、形成机制和环境意义研究。适时指出泛冰川论的缺陷和不足是本领域科学家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进一步开展具备科学事实、科学理论和科学观念的研究,从而完善中国第四纪冰川理论。建议国家级学会组织编制第四纪冰川遗迹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加强全国高校自然地理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培训工作,同时加大冰川学、地貌学的科学普及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冰川 环境变化 范式 冰川地貌 颤痕 技术规范
下载PDF
蒙山“冰川遗迹”辨识中的逻辑谬误分析--以“山东蒙山冰川遗迹的类型、特征和年代”一文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王乃昂 于昕冉 +2 位作者 庄立超 张文佳 郭子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5-569,共15页
第四纪冰川研究主要根据观察到的地貌学、沉积学特征和年代学结果,通过缜密的逻辑推理判断其成因、时代和环境意义。蒙山"冰川遗迹"的辨识是建立在不适当或错误的证据上,雪线重建和冰期划分是不能成立的;所谓第四纪冰川遗迹,... 第四纪冰川研究主要根据观察到的地貌学、沉积学特征和年代学结果,通过缜密的逻辑推理判断其成因、时代和环境意义。蒙山"冰川遗迹"的辨识是建立在不适当或错误的证据上,雪线重建和冰期划分是不能成立的;所谓第四纪冰川遗迹,完全可以用非冰川成因予以解释。通过对蒙山堆积和侵蚀地貌的调查,笔者等得知:①拦马墙砾石堆积堤不连续、不对称分布于兰溪下游凹岸,具有立石和叠石景观,砾石组构、叠瓦构造、底泥层和不规则擦痕等表明,拦马墙天然堤为泥石流堆积;②兰溪是典型的V形谷,其基岩谷壁没有擦面和颤痕,非冰蚀擦痕是砾石沿河谷滚动、拖拽摩擦和撞击的结果,主要是泥石流成因;③已报道的蒙山"颤痕",不符合颤痕的定义和形成机制,是无效的冰川遗迹证据。本文初步提出了微观尺度新月形冰蚀地貌的分类方案,并统一称为颤痕。"山东蒙山冰川遗迹的类型、特征和年代"一文存在多处逻辑错误,我们以之为例,主要讨论了该文6个方面的逻辑缪误及其产生的非理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山 冰川遗迹 逻辑谬误 泥石流堆积 泥石流擦痕 颤痕分类
下载PDF
近60a甘肃省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于昕冉 王乃昂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50,共8页
基于甘肃省26个气象观测站1955-2015年平均气温、平均风速、相对湿度及日照时数等累年逐月数据,运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及综合舒适指数,分析了甘肃省气候舒适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 a来,甘肃省的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及... 基于甘肃省26个气象观测站1955-2015年平均气温、平均风速、相对湿度及日照时数等累年逐月数据,运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及综合舒适指数,分析了甘肃省气候舒适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 a来,甘肃省的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及着衣指数的变化均朝着更宜旅游的方向发展;全省综合舒适指数共上升3.8,春、秋两季气候舒适性增强,夏季舒适性减弱;全省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及着衣指数的变化规律具有空间差异性;除敦煌外,各地年综合舒适指数均为上升,且舒适度变幅随纬度升高表现出微弱的降低趋势;不同季节的综合舒适指数变化具有不同的空间特征;全省气候舒适度各等级的持续天数均发生变化,其中舒适等级增加13 d,不舒适等级减少14 d,适游期延长,不适游期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气候舒适度 综合舒适指数 时空变化 甘肃省
下载PDF
ICU围术期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姜晓东 于昕冉 于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20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围术期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 65例ICU围术期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试验组(34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比较两组患者用药...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围术期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 65例ICU围术期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试验组(34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10 min、6 h、12 h、撤机前1 h、撤机时及撤机后10 min的Ramsay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自主呼吸情况,并比较两组镇静前、镇静6、12 h的Riker镇静-躁动(S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10 min、撤机后10 min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用药后6、12 h的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撤机前1 h、撤机时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3、7.17、14.31、18.33, P<0.05)。镇静前、镇静6 h,两组患者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12 h,试验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10 min、6、12 h、撤机前1 h自主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撤机前1 h、撤机时心率、自主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围术期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方面效果良好,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机械通气 镇静
下载PDF
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积水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兵 于昕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0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积水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术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积水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术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积水并接受PCNL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和术中各项因素,评估患者术后并发SIRS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120例患者中,38例术后发生SIRS,发生率为31.67%。所有发生SIRS的患者均未进一步发展为多器官功能不全,无肾盂、肾盏撕裂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尿培养结果、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肾功能不全、结石数目、有无术后残石、有无鹿角形肾结石、术中灌注压力、有无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手术史、手术时间均为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积水患者PCNL术后发生SIRS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前尿培养阳性、肾功能不全、鹿角形肾结石、术中灌注压力≥20 kPa、有ESWL手术史、手术时间>90 min均为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积水患者PCNL术后发生SIRS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积水患者PCNL术后发生SIRS的影响因素较多,在治疗过程中,应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SIRS的发生率,对提高PCNL治疗的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 肾积水 经皮肾镜取石术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预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
9
作者 于昕冉 冯兵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793,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CT图像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术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311例NMIBC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配至训练集(218... 目的 探讨基于CT图像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术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311例NMIBC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配至训练集(218例)与验证集(93例)。应用Pyradiomics包提取术前CT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筛选特征并建立Rad评分。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评估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一致性与临床实用性,并和EORTC复发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基于LASSO回归模型,研究共筛选出5个影像组学特征,并建立Rad评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分期、组织学分级与Rad评分是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根据以上因素建立Rad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的预测一致性良好,并且其AUC值(训练集0.762、验证集0.828)和临床实用性均高于EORTC复发评分(训练集0.702、验证集0.763)。根据该模型可将全组患者分为3个复发风险组,5年复发率分别为15.6%、45.2%和89.6%(P<0.001)。Rad复发分级可以在EORTC低、中、高危组中区分具有不同复发风险的人群(P均<0.05)。结论 基于CT图像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能够准确预测NMIBC患者的TURBT术后复发风险,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决策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复发
原文传递
全科护理意识在基层医院综合护理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10
作者 王园园 于昕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0132-0134,共3页
对在基层医院综合护理中应用全科护理意识后产生的效果展开探究。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相应护理的共130例病患作对象探究,分组上用随机分组法,共两组,其一是对照组(65例,行常规护理),其二是实验组(65例,行全科护... 对在基层医院综合护理中应用全科护理意识后产生的效果展开探究。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相应护理的共130例病患作对象探究,分组上用随机分组法,共两组,其一是对照组(65例,行常规护理),其二是实验组(65例,行全科护理)。对两组病患接受相应护理后产生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较好,且满意度较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其治疗有效率较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基层医院综合护理工作中应用好全科护理意识,能够对患者满意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有效提升其现有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护理意识 基层医院 综合护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地下水动态和经验模型的巴丹吉林沙漠潜水蒸发量级——以苏木吉林湖区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文佳 王乃昂 +2 位作者 于昕冉 牛震敏 赵力强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5-1222,共8页
为确定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湖区潜水蒸发对地下水排泄的贡献量级,以沙漠腹地的苏木吉林湖区为研究区,使用高分辨率影像、DEM和实测的地下水埋深提取了研究区湖泊水面、不同类型植被区及不同地下水埋深区的范围,基于地下水动态信息法和潜水... 为确定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湖区潜水蒸发对地下水排泄的贡献量级,以沙漠腹地的苏木吉林湖区为研究区,使用高分辨率影像、DEM和实测的地下水埋深提取了研究区湖泊水面、不同类型植被区及不同地下水埋深区的范围,基于地下水动态信息法和潜水蒸发经验模型分别计算了植被覆盖区和裸地的潜水蒸发量。结果表明:(1)同时期内芦苇观测点潜水蒸发量大于芨芨草-白刺观测点,且两者分别在生长中期、前期达到峰值。(2)同等大气蒸发条件下,苏木吉林湖区有植被覆盖的潜水蒸发总量比无植被覆盖条件下多16%~18%,仅使用裸地潜水蒸发经验模型计算会产生较大误差。(3)苏木吉林湖区潜水蒸发总量占湖区地下水排泄总量的11.3%~13.2%,证明潜水蒸发是巴丹吉林沙漠湖区水量平衡研究中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蒸发 蒸发临界深度 滨湖植被 地下水动态信息法 地下水排泄 巴丹吉林沙漠
原文传递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对浅层沙含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震敏 王乃昂 +3 位作者 温鹏辉 苏贤保 于昕冉 张文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2-152,共11页
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是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自然景观,对其形成机制尚未形成共识。已有研究发现沙层含水量偏高的现象可能在高大沙山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其水分来源的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通过对沙漠腹地3个湖盆内气象要素和浅层... 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是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自然景观,对其形成机制尚未形成共识。已有研究发现沙层含水量偏高的现象可能在高大沙山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其水分来源的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通过对沙漠腹地3个湖盆内气象要素和浅层沙含水量时空分布的对比,结合前人对水同位素和水分运移规律的研究,发现湖泊的存在大大增加了湖盆内空气相对湿度和浅层沙含水量的变化幅度,并影响了浅层沙含水量随高度的分布特征;相关分析表明,控制有湖湖盆浅层沙含水量变化的主导过程是气温升降引起的水分损失与补充,而干湖盆浅层沙水分补给主要来自风的平流输送。尽管沙丘分层含水量的长期定量观测仍有待开展,但现有证据表明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沙层含水量偏高的现象很可能是湖泊蒸发的水汽以土壤吸附水汽或凝结水等形式逐渐运移至沙层内而形成,是湖泊-沙山体系长期共存、形成局地水汽平衡的结果。这为沙层水分来源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沙漠腹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湖泊 沙山 相对湿度 土壤含水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