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体投地”源流考 被引量:3
1
作者 于朝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90-93,共4页
"五体投地"最初是古印度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后为佛教沿用。我国的最早记载出现在东汉康孟祥《中本起经》卷下,它的致敬对象一般是佛教修行者,也可以是外道修行者、王者和佛教修行地。历史上它还有"顶礼"、"... "五体投地"最初是古印度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后为佛教沿用。我国的最早记载出现在东汉康孟祥《中本起经》卷下,它的致敬对象一般是佛教修行者,也可以是外道修行者、王者和佛教修行地。历史上它还有"顶礼"、"五轮投地"、"五轮着地"等众多形式。"五体投地"因其音节对称、声韵和谐、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而取代了其他形式,发展到现代,意义范围扩大,多含讽刺或诙谐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体投地” 来源 流变
下载PDF
“香象渡河”源流考 被引量:2
2
作者 于朝兰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85-186,共2页
《汉语大词典》指出,成语"香象渡河"故事出自北凉昙无谶译《优婆塞戒经》,比喻悟道精深,后来也用以比喻评论文字精辟透彻,亦作"香象绝流"。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香象渡河"故事来源于前秦伽跋澄译《... 《汉语大词典》指出,成语"香象渡河"故事出自北凉昙无谶译《优婆塞戒经》,比喻悟道精深,后来也用以比喻评论文字精辟透彻,亦作"香象绝流"。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香象渡河"故事来源于前秦伽跋澄译《鞞婆沙论》卷四,它的最早形式是"香象度河",历史上还有"香象至底"、"渡河香象"、"香象蹴踏"、"香象截流"、"香象绝流"、"香象渡海"等众多形式。"香象渡河"最初用来比喻悟道深刻,宋代以后它的使用范围从佛教扩大到诗文、书画领域,比喻诗文精美透彻,也比喻书画笔法的深刻独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象渡河 来源 流变
下载PDF
从外来词的角度看三国时期佛经汉译的特点
3
作者 于朝兰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28-31,共4页
三国时期佛经翻译者崇尚意译排斥音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外来词汉化过程中的意译化倾向;与此同时,他们在继承东汉时期佛经翻译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创造更准确的词形以适应读者的需要,这使得三国时期汉译佛经中的外来词仍然存在一词多形现... 三国时期佛经翻译者崇尚意译排斥音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外来词汉化过程中的意译化倾向;与此同时,他们在继承东汉时期佛经翻译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创造更准确的词形以适应读者的需要,这使得三国时期汉译佛经中的外来词仍然存在一词多形现象,这种现象表明三国时期汉译佛经中的外来词词形处于"汰选"的"过渡性并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时期 佛经翻译 外来词 特点
下载PDF
莱芜本土作家小说语言的特色研究
4
作者 于朝兰 《百家评论》 2022年第3期76-81,共6页
新世纪以来,出生于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以后的莱芜中青年作家共出版了30余部长篇小说或中短篇小说集,在省级以上纯文学期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重大文学奖项中获奖的中、短篇小说有近70篇。这些作品,不乏有影响力的佳作,除了立意和作品的... 新世纪以来,出生于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以后的莱芜中青年作家共出版了30余部长篇小说或中短篇小说集,在省级以上纯文学期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重大文学奖项中获奖的中、短篇小说有近70篇。这些作品,不乏有影响力的佳作,除了立意和作品的核心价值观不同之外,语言风格独树一帜,在齐鲁文学史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本文以莱芜本土作家的小说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莱芜本土作家小说作品的语言运用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本土作家 小说 语言特色
下载PDF
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浅谈
5
作者 于朝兰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37-37,共1页
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共有地图二百多幅,这些地图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一是疆域图,二是形势图,三是路线图,四是水利图。历史地图的数量之大,足以说明它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历史地图来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我... 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共有地图二百多幅,这些地图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一是疆域图,二是形势图,三是路线图,四是水利图。历史地图的数量之大,足以说明它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历史地图来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我这些年来不断尝试,总结出以下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图 教学中 共有地 形势图 中学历史教学 现行中 历史教科书 路线图 疆域 地位和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