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现代化,前卫与“艺屎”(Kitsch)——兼论中国建筑中的社会主义集体创作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水山 《建筑师》 2011年第6期33-38,共6页
本文从西方现代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一些建筑讨论中常用的重要概念——如前卫、艺屎、现代、后现代——的含义与演变,并以中国建筑中的社会主义集体创作为例,阐释了不同的历史观模式对评价历史现象的影响和在西方背景... 本文从西方现代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一些建筑讨论中常用的重要概念——如前卫、艺屎、现代、后现代——的含义与演变,并以中国建筑中的社会主义集体创作为例,阐释了不同的历史观模式对评价历史现象的影响和在西方背景下发展出来的概念在中国建筑的话语体系中应用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卫 艺屎 现代 现代主义 现代化 后现代 集体创作 建筑史艺术理论与批评 历史观模式
下载PDF
建构高技术的荒蛮──盖里新作“体验音乐工程”中的艺术与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于水山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2-76,共5页
本文探讨了盖里新作EIMP中的技术与艺术问题。其中技术问题包括功能分区,材料运用、结构方法和设计过程中的计算机应用;艺术问题包后形象来源,形式的象征意义和EMP在当代建筑艺术实践中的创新之处。某些对于建筑这一职业有基... 本文探讨了盖里新作EIMP中的技术与艺术问题。其中技术问题包括功能分区,材料运用、结构方法和设计过程中的计算机应用;艺术问题包后形象来源,形式的象征意义和EMP在当代建筑艺术实践中的创新之处。某些对于建筑这一职业有基础意义的问题,如当代建筑师的合法职责.也在文中有所涉及。本文认为EMP从不同方面综合反映了当代美国的社会现状,其高度发达的技术被用来为实现一个建筑中的原始形象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建筑艺术 建筑设计
下载PDF
西藏建筑及装饰的发展概说 被引量:9
3
作者 于水山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7-52,共6页
作者根据西藏社会及政治的发展状况对西藏建筑及装饰发展的历史分期,分为四个时期:1.吐蕃王朝以前(7世纪以前);2.吐蕃王朝时期(7~9世纪中叶);3.从“后弘期”开始到格鲁派兴起之前(10世纪末至15世纪);4.黄教格鲁派时期... 作者根据西藏社会及政治的发展状况对西藏建筑及装饰发展的历史分期,分为四个时期:1.吐蕃王朝以前(7世纪以前);2.吐蕃王朝时期(7~9世纪中叶);3.从“后弘期”开始到格鲁派兴起之前(10世纪末至15世纪);4.黄教格鲁派时期(15世纪以后)。并依此思路描述了西藏建筑及装饰发展的大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建筑 装饰 发展历史
原文传递
西藏建筑的色彩世界 被引量:3
4
作者 于水山 《美术观察》 1996年第11期55-56,61,共3页
西藏是一片色彩缤纷的土地。从自然到艺术,到西藏人的观念世界都充满了色彩。天空的颜色是太阳赐予离它最近的民族最美丽的礼物。晴日的蓝色是人眼所能分辩出的最纯净、最透明、最艳丽的蓝色。在有云的天气里,千姿百态的云必定给了西藏... 西藏是一片色彩缤纷的土地。从自然到艺术,到西藏人的观念世界都充满了色彩。天空的颜色是太阳赐予离它最近的民族最美丽的礼物。晴日的蓝色是人眼所能分辩出的最纯净、最透明、最艳丽的蓝色。在有云的天气里,千姿百态的云必定给了西藏人无限丰富的想象力以无边无际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建筑 西藏人 无边无际的空间 萨迦派 蓝色 室内色彩 观念世界 色彩世界 尺度范围 大昭寺
原文传递
保罗·安德鲁访谈界限逾渡与中国·国家·剧院
5
作者 于水山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04年第3期129-131,共3页
时值国家大剧院即将竣工之际,主要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先生在深夜于其下榻的宾馆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于水山的专访(以下分别简称安、于)。以下为部分采访内容。
关键词 国家大剧院 安德鲁 中国 界限 设计师 宾馆
原文传递
从伊东忠太的学术研究看中国建筑史基本叙事结构的成因
6
作者 于水山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5年第1期3-30,共28页
本文通过对日本建筑学者伊东忠太(1867—1954年)的学术生涯与著作的分析,探讨了中国建筑史这一学科领域在其初创时期的知识与政治环境及其对中国建筑史基本叙事结构之形成的影响。作者力图说明,中国建筑早期文献中对唐代及唐以前建筑的... 本文通过对日本建筑学者伊东忠太(1867—1954年)的学术生涯与著作的分析,探讨了中国建筑史这一学科领域在其初创时期的知识与政治环境及其对中国建筑史基本叙事结构之形成的影响。作者力图说明,中国建筑早期文献中对唐代及唐以前建筑的推崇和强调,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在东亚的权力转移的结果,即中国的衰落与日本的崛起。文章通过对伊东氏主要学术著作文本和图像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建筑史》~①与《中国建筑装饰》~②两部专著在写作方法上的不一致——前者用历史学方法而后者用人类学方法——以及这种差异背后所隐含的政治动机。这一差异也反映出日本殖民主义中深层的文化矛盾。而伊东氏的《法隆寺》一书则从学术领域完成了东亚的精神传统从中国向日本的历史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史学史 伊东忠太 东方主义 日本建筑 法隆寺
原文传递
帝国大厦──攀登天国的现代之梦
7
作者 于水山 《北京房地产》 1996年第2期54-55,共2页
帝国大厦──攀登天国的现代之梦于水山圣经旧约中说,初民们力了避免人类分散于世界各地,为传我们人类自身之名,要建一区塔,塔顶通天。上帝耶和华听了之后,心里害怕人类团结之后无事不成,就变乱了人类的语言。通天之塔终于没有造... 帝国大厦──攀登天国的现代之梦于水山圣经旧约中说,初民们力了避免人类分散于世界各地,为传我们人类自身之名,要建一区塔,塔顶通天。上帝耶和华听了之后,心里害怕人类团结之后无事不成,就变乱了人类的语言。通天之塔终于没有造成。但纵观西方建筑的发展,人类攀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大厦 天国 钢结构 建筑施工技术 现代主义 装饰艺术 芝加哥学派 建筑物安全 建筑设备 资本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