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转向节锻件的缺陷及其消除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于沪生 余宁 杨青春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10,共3页
以斯太尔转向节为例,介绍了转向节类锻件在压力机立锻成形工艺中的典型缺陷和消除方法,以及为消除缺陷采用的各种模拟手段。
关键词 转向节 缺陷 模拟 锻件 消除 汽车
下载PDF
汽车转向节成形过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青春 于沪生 余宁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47-53,共7页
本文介绍了用二维有限元程序MAFAP对斯太尔汽车转向节挤压工序变形过程和折叠缺陷的模拟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与模拟实验完全吻合,并给出优化毛坯尺寸设计。该设计已用于实际锻件生产。文中还结合MAFAP程序对塑性成形有限元基... 本文介绍了用二维有限元程序MAFAP对斯太尔汽车转向节挤压工序变形过程和折叠缺陷的模拟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与模拟实验完全吻合,并给出优化毛坯尺寸设计。该设计已用于实际锻件生产。文中还结合MAFAP程序对塑性成形有限元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造工艺 转向节 有限元模拟 汽车
下载PDF
第二国际时期关于工会中立的争论
3
作者 于沪生 《国际共运史研究》 1988年第3期76-94,共19页
第二国际时期西欧各国的社会党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所处的阶级斗争条件是不完全相同的。对于这些党来说,它们的重要斗争阵地,一是议会,二是工会。因此,研究这个时期的工会斗争的历史,对研究第二国际的历史无疑是有帮助的。本文拟结合当... 第二国际时期西欧各国的社会党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所处的阶级斗争条件是不完全相同的。对于这些党来说,它们的重要斗争阵地,一是议会,二是工会。因此,研究这个时期的工会斗争的历史,对研究第二国际的历史无疑是有帮助的。本文拟结合当时国际工人运动的状况,就政党和工会的关系作些初步分析,并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工会 德国社会民主党 第二国际 工会运动 社会主义政党 中立 普列汉诺夫 工会组织 斯图加特代表大会 工团主义
下载PDF
复杂锻件模具设计中的先进方法
4
作者 余宁 于沪生 杨青春 《锻压机械》 1998年第3期55-56,共2页
介绍了利用塑泥模拟及数值模拟手段,合理设计锻造工步及其模具,以达到低成本、短时间设计高精度锻模的目的。
关键词 模型锻造 锻造 锻造模具 锻件 汽车 转向节
下载PDF
关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实施手段的探讨与建议 被引量:1
5
作者 杜祥瑛 赵泽民 +1 位作者 顾向阳 于沪生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1-75,共5页
关键词 法律性政策 行政性手段 可持续发展 产业政策
下载PDF
德国社会民主党1869—1914年历次代表大会简介(续完)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沪生 《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 1983年第1期161-183,共23页
三反社会党人法废除后召开的二十四次代表大会反社会党人法废除后,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从地下状态转到合法的地位。这时,德国社会民主党面临的既是一个胜利的局面,也是一个任务复杂艰巨的局面。
关键词 德国社会民主党 党代表大会 执行委员会 伯恩施坦 机会主义 倍倍尔 李卜克内西 国家社会主义 修正主义者 新时代
下载PDF
卡尔·列金
7
作者 于沪生 《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 1985年第3期110-123,共14页
卡尔·列金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和国际工会运动的右翼领袖之一。从1892年起,他是德国工会总委员会的终身主席。1903年以后,他又先后担任国际工会书记处书记和国际工会联合会主席的职务。 1861年12月1日,列金出生于西普鲁士... 卡尔·列金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和国际工会运动的右翼领袖之一。从1892年起,他是德国工会总委员会的终身主席。1903年以后,他又先后担任国际工会书记处书记和国际工会联合会主席的职务。 1861年12月1日,列金出生于西普鲁士的马林堡。父亲鲁道夫·列金是税务监督员。他家境贫寒,从小失去父母,是在宗教慈善机关开办的孤儿院长大的。1875年10月1日,年满14岁的列金离开孤儿院到托恩市的一位旋工师傅处当学徒。出师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 普鲁士 资产阶级 人法 社会政策 德国社会民主党 国际工会 全德 协议 政治运动
下载PDF
德国社会民主党1869—1914年历次代表大会简介
8
作者 于沪生 《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 1982年第4期162-178,共17页
德国社会民主党自1869年成立到1914年共开过三十七次代表大会。反社会党人法公布前开了九次;反社会党人法公布后开了四次;反社会党人法废除后开了二十四次。德国党的代表大会基本上是每年召开一次。但是,反社会党人法公布后的十二年间。
关键词 党代表大会 德国社会民主党 全德工人联合会 李卜克内西 反社会 倍倍尔 人法 社会主义 拉萨尔派 纲领
下载PDF
关于伯恩施坦的若干历史资料
9
作者 于沪生 《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 1982年第3期165-176,共12页
我们在研究伯恩施坦过程中对几个有关史实作了一些考证,现将查证结果刊登于后,供读者参考。 (一)伯恩施坦和《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回顾》 187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人。
关键词 伯恩施坦 德国社会民主党 社会主义者 马克思恩格斯 施拉姆 倍倍尔 考茨基 新时代 文章 社会主义运动
下载PDF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社会民主党重要报刊介绍
10
作者 于沪生 《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 1981年第2期226-245,共20页
据不完全统计,德国社会民主党自成立以来,陆续创办了上百种报刊,这批报刊对德国党和它领导下的德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只限于向读者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社会民主党部分重要报刊的情况。虽然其中有的报刊在1... 据不完全统计,德国社会民主党自成立以来,陆续创办了上百种报刊,这批报刊对德国党和它领导下的德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只限于向读者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社会民主党部分重要报刊的情况。虽然其中有的报刊在1914年以后还继续出版,但对其活动也只介绍到这一年为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社会民主党 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 新时代 李卜克内西 马克思恩格斯 工人运动 伯恩施坦 倍倍尔 报刊
下载PDF
“修正主义”一词的由来
11
作者 于沪生 《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 1981年第1期203-211,共9页
德、英、法等国文字中的“修正”一词来自拉丁词revidere和revisere。根据西德1963年出版的杜登大词典第七卷(语源词典),它的基本意思是:“经过深入的考察后得出另一种判断”,作为司法用语就是“重判”的意思。因此这个词本身并没有贬义。
关键词 修正主义者 伯恩施坦 社会主义理论 德国社会民主党 马克思主义者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者 党代表大会 十九世纪 唯物主义
下载PDF
再论群众和领袖
12
作者 于沪生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1981年第S1期95-100,共6页
从四面八方传来我们党为反对世界政策和摩洛哥政策而举行集会和示威的消息。人民群众到处都以最大的热情响应我们的号召。这证明,我们是很好地适应了群众的感情和情绪,在政治上表述了这些感情和情绪,给它们提出了口号和指出了方向。对此... 从四面八方传来我们党为反对世界政策和摩洛哥政策而举行集会和示威的消息。人民群众到处都以最大的热情响应我们的号召。这证明,我们是很好地适应了群众的感情和情绪,在政治上表述了这些感情和情绪,给它们提出了口号和指出了方向。对此,目前全党只有一种意见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委员会 摩洛哥危机 社会民主党 世界政策 首创精神 人民群众 党代表大会 官僚主义 领袖 社会民主主义
下载PDF
俄国的悲剧
13
作者 于沪生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1981年第S1期101-108,共8页
自从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谈以来,俄国革命陷入了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布尔什维克在那里遵循的政策是一目了然的:为了争取短暂的喘息,要不惜任何代价取得和平,在此期间,在俄国发展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尽可能实现社会主义意义上的改革,... 自从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谈以来,俄国革命陷入了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布尔什维克在那里遵循的政策是一目了然的:为了争取短暂的喘息,要不惜任何代价取得和平,在此期间,在俄国发展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尽可能实现社会主义意义上的改革,并耐心等待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同时通过俄国的榜样加速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由于俄国的人民群众极端厌战和沙皇政府遗留下的军队的瓦解,继续战争看来不外是使俄国无谓地流血,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什维克 社会主义 俄国革命 帝国主义 德国 无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专政 世界大战 左派社会革命党 布列斯特和约
下载PDF
第二国际史学术讨论会简况
14
作者 于沪生 《世界历史》 1985年第7期60-61,共2页
1985年3月21—25日,在南京举行了第二国际史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所和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共同召开的。全国有关大专院校、中央党校、社会科学院、解放军政治学院等二十多个单位从事国际共... 1985年3月21—25日,在南京举行了第二国际史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所和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共同召开的。全国有关大专院校、中央党校、社会科学院、解放军政治学院等二十多个单位从事国际共运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五十多位同志出席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国际 学术讨论 国际史 国际共运 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 中共中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