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人工鱼礁投放后的不同底质对底栖游泳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实验以海区中央投放的构件礁划分半径为20、400和600 m 3个样带,采用地笼与摄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于2017年6月和8月、2018年6月(2次)、2019年6月和7月在小竹山岛人工...为探究人工鱼礁投放后的不同底质对底栖游泳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实验以海区中央投放的构件礁划分半径为20、400和600 m 3个样带,采用地笼与摄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于2017年6月和8月、2018年6月(2次)、2019年6月和7月在小竹山岛人工鱼礁区进行了6个航次的调查。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主坐标分析(PCoA)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分析群落时空组成变化,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AM)研究环境因子对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IRI和PCoA测定结果显示,地笼主要捕获日本蟳、海燕、大泷六线鱼、许氏平及其他梭形鱼类;摄像主要捕获海燕等棘皮类、葛氏长臂虾、纹缟虾虎鱼、六丝钝尾虾虎鱼、钟馗虾虎鱼及矛尾刺虾虎鱼。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两种采样方法在200和400 m样带的CPUE均较高,与600 m样带有显著差异,但年份间无显著差异。GAM模型显示,CPUE随投礁年份和底质类型的复杂度增加而增加,与构件礁及石块礁底质呈正相关,且受盐度及温度影响。多样性指数在样带、年际间无显著差异,GAM模型显示,其在地笼渔获物的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摄像,并受盐度、透明度影响,但与底质类型无关。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底质对底栖游泳生物的影响,证明了地笼与摄像结合调查方法的互补性,为多种鱼礁底质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为探究人工鱼礁投放后的不同底质对底栖游泳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实验以海区中央投放的构件礁划分半径为20、400和600 m 3个样带,采用地笼与摄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于2017年6月和8月、2018年6月(2次)、2019年6月和7月在小竹山岛人工鱼礁区进行了6个航次的调查。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主坐标分析(PCoA)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分析群落时空组成变化,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AM)研究环境因子对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IRI和PCoA测定结果显示,地笼主要捕获日本蟳、海燕、大泷六线鱼、许氏平及其他梭形鱼类;摄像主要捕获海燕等棘皮类、葛氏长臂虾、纹缟虾虎鱼、六丝钝尾虾虎鱼、钟馗虾虎鱼及矛尾刺虾虎鱼。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两种采样方法在200和400 m样带的CPUE均较高,与600 m样带有显著差异,但年份间无显著差异。GAM模型显示,CPUE随投礁年份和底质类型的复杂度增加而增加,与构件礁及石块礁底质呈正相关,且受盐度及温度影响。多样性指数在样带、年际间无显著差异,GAM模型显示,其在地笼渔获物的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摄像,并受盐度、透明度影响,但与底质类型无关。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底质对底栖游泳生物的影响,证明了地笼与摄像结合调查方法的互补性,为多种鱼礁底质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