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研究——以卢秋莹汉译本《我就是要挑战这世界》为例
1
作者 于海苹 邹惠玲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80-82,共3页
从目的论视角,以《The Absolutely True Diary of a Part——Time Indian》的卢秋莹汉译本《我就是要挑战这世界》为例,在阐释翻译目的与译者主体性之间逻辑联系的基础上,探讨翻译目的和目标读者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重点研究译者如何应... 从目的论视角,以《The Absolutely True Diary of a Part——Time Indian》的卢秋莹汉译本《我就是要挑战这世界》为例,在阐释翻译目的与译者主体性之间逻辑联系的基础上,探讨翻译目的和目标读者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重点研究译者如何应用归化策略以及转译、措辞、句式结构调整和虚词具体化等翻译方法,分析译者对源文本的解读和对译本的加工,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翻译目的和目标读者的需求,积极发挥主体性,翻译出优秀的译本,彰显译者的身份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就是要挑战这世界》 目的论 译者主体性 归化策略
下载PDF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圆屋》解读
2
作者 于海苹 邹惠玲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0-34,共5页
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出发,阐释厄德里克《圆屋》中混乱的社会伦理环境,分析其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伦理大环境对主人公印第安男孩乔伦理选择的影响。印第安人饱受司法不公的压迫。例如,乔的母亲遭受白人拉克暴力强奸后,司法不公使乔和... 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出发,阐释厄德里克《圆屋》中混乱的社会伦理环境,分析其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伦理大环境对主人公印第安男孩乔伦理选择的影响。印第安人饱受司法不公的压迫。例如,乔的母亲遭受白人拉克暴力强奸后,司法不公使乔和家人无法借助白人主流制定的印第安法律为母亲伸张正义,导致乔陷入伦理困境。为了走出伦理困境,乔被迫走上杀人复仇的道路。在帮助印第安人探索摆脱伦理困境的伦理出路过程中,厄德里克尝试回顾印第安传统法律。但印第安传统法律维系的伦理秩序与现代美国法律维系的伦理秩序之间存在着新旧伦理冲突,使厄德里克表现出矛盾性的伦理立场,这反映了印第安人摆脱伦理困境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屋》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环境 伦理困境 伦理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