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深度对小麦蔗糖转化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于淙超 刘义国 林琪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0期11-14,共4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深度下小麦蔗糖含量及其有关酶活性,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条件下,灌浆期间旗叶蔗糖含量及磷酸蔗糖还原酶(SPS)活性、籽粒蔗糖含量和酸性转化酶(AI)活性均高于普通耕作处理。在各不同深度秸秆还田处理...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深度下小麦蔗糖含量及其有关酶活性,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条件下,灌浆期间旗叶蔗糖含量及磷酸蔗糖还原酶(SPS)活性、籽粒蔗糖含量和酸性转化酶(AI)活性均高于普通耕作处理。在各不同深度秸秆还田处理中,15 cm深度秸秆处理在灌浆前期上述指标均有较高的表现,而花后21天左右则低于还田25 cm处理,灌浆后期下降幅度较大;而穗下节间蔗糖含量还田25 cm处理在花后7天左右超过其他处理,因而蔗糖滞留量较高。在秸秆还田25 cm处理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达到最高,其穗数也最多,而穗粒数与15 cm还田处理差异不显著,千粒质量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深度 小麦 蔗糖 产量
下载PDF
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3
2
作者 刘义国 刘永红 +3 位作者 刘洪军 商健 于淙超 林琪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3期131-135,共5页
为了确定适宜的小麦秸秆还田量,通过设置不同的秸秆还田量处理,研究其对后茬麦田的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湿度,对表层(60cm)以上湿度的影响最大。同时秸秆覆盖能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 为了确定适宜的小麦秸秆还田量,通过设置不同的秸秆还田量处理,研究其对后茬麦田的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湿度,对表层(60cm)以上湿度的影响最大。同时秸秆覆盖能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增加,随覆盖量的增加其增加幅度加大,秸秆覆盖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加大,更好地保护了土壤的物理结构。秸秆还田量7500kg/hm2处理与秸秆(麦秸)还田量6000kg/hm2的处理对土壤的增效作用差别不大。秸秆覆盖处理提高了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随秸秆还田用量增加产量有不同幅度的增加,以6000kg/hm2处理产量最高。综合研究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以小麦秸秆覆盖6000kg/hm2为比较适宜的秸秆覆盖还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 理化性状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对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义国 刘永红 +1 位作者 刘洪军 于淙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5期8424-842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旗叶衰老的影响,阐明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的抗旱性差异。[方法]3种种植方式分别为垄作、沟作和畦作。小麦衰老相关指标分别为叶绿素含量、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旗叶衰老的影响,阐明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的抗旱性差异。[方法]3种种植方式分别为垄作、沟作和畦作。小麦衰老相关指标分别为叶绿素含量、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垄作小麦生育后期旗叶的衰老速度减缓,叶绿素降解速度变慢,抗氧化酶类SOD、CAT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具有较好的抗旱性。沟作小麦与畦麦相比虽也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但与垄麦相比,旗叶衰老速度更快。[结论]3种种植方式的抗旱能力依次为:垄作>沟作>畦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垄作 沟作 畦作 旗叶 衰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