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氧丝皮芯结构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肖建文 徐樑华 +3 位作者 廉信淑 孔令强 刘长清 于湧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7-119,147,共4页
在使用PAN.F(聚丙烯腈原丝)为前躯体制备PAN.CF(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过程中,经过预氧化反应生成的PAN.OF(聚丙烯腈基氧化纤维,俗称预氧丝)是其非常重要的中间过程,PAN.OF的皮芯结构直接影响着PAN.CF的力学性能。借助超薄切片机、电子显... 在使用PAN.F(聚丙烯腈原丝)为前躯体制备PAN.CF(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过程中,经过预氧化反应生成的PAN.OF(聚丙烯腈基氧化纤维,俗称预氧丝)是其非常重要的中间过程,PAN.OF的皮芯结构直接影响着PAN.CF的力学性能。借助超薄切片机、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材料试验机等表征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PAN.OF的皮芯结构对PAN.CF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认为:通过原丝的细旦化和预氧化过程条件的优化可以有效控制或消除PAN.OF的皮芯结构,得到抗拉强度5600MPa以上,弹性模量290GPa以上的碳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原丝 氧化纤维(或预氧丝) 皮芯结构 碳纤维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热固性碳纤维预浸料用环氧类基体树脂 被引量:7
2
作者 马晓坤 杨晓峰 +4 位作者 姜婧 张东杰 于湧涛 徐永田 石大川 《弹性体》 CAS 2013年第3期83-88,共6页
综述了碳纤维预浸料用环氧树脂体系,介绍了国内外环氧树脂及其固化体系的发展现状;从碳纤维预浸料对基体树脂的要求,对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选择以及如何在树脂调配工艺上防止环氧树脂的爆聚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概述。
关键词 环氧树脂 预浸料 固化体系 结合性
下载PDF
水热合成Fe_2O_3/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季红梅 于湧涛 +2 位作者 王露 王静 杨刚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55-59,共5页
利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Fe2O3/石墨烯(RGO)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导电性能良好的石墨烯网络起到连接导电性能极差的Fe2O3和集流体的作用.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180℃下得到的Fe2O3/RGO具有良好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在不同倍率充放电过程中,... 利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Fe2O3/石墨烯(RGO)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导电性能良好的石墨烯网络起到连接导电性能极差的Fe2O3和集流体的作用.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180℃下得到的Fe2O3/RGO具有良好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在不同倍率充放电过程中,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023.6mAh/g(电流密度为40mA/g),电流密度增加到800mA/g时,放电比容量维持在406.6mAh/g,大于石墨的理论放电比容量~372mAh/g.在其他较高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均保持基本不变.该Fe2O3/RGO有望成为高容量、低成本、低毒性的新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O3 石墨烯 负极材料
下载PDF
高压釜成型过程中弯曲力矩对EFPI光纤传感器测试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崔善子 于涌涛 +2 位作者 罗靖 逢坂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62,共5页
 为了确定复合材料热压釜成型过程中弯曲力矩对EFPI光纤传感器测试性能的影响,制作了将光纤传感器埋入FRP层合板中间层的试验片,并对试验片进行三点弯曲试验,得到了弯曲力矩与传感器输出应变的对应关系。用显微镜观察层合板的截面,确...  为了确定复合材料热压釜成型过程中弯曲力矩对EFPI光纤传感器测试性能的影响,制作了将光纤传感器埋入FRP层合板中间层的试验片,并对试验片进行三点弯曲试验,得到了弯曲力矩与传感器输出应变的对应关系。用显微镜观察层合板的截面,确定光纤传感器的埋入位置。对传感器的埋入位置偏离层合板中间层的试验片,运用有限元应变解析法计算了其应变值。结果表明,光纤传感器的埋入位置偏离层合板的中间层时,传感器的输出应变值大于解析值,说明弯曲力矩会影响光纤传感器的测试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力矩 光纤传感器 应变
下载PDF
3,4-二羟基苯甲醛合成藜芦醛的研究
5
作者 刘宇 刘长清 +2 位作者 于湧涛 刘绍岩 方键 《化工科技》 CAS 2013年第4期23-26,共4页
以3,4-二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在碱性作用下进行完全甲基化反应,合成藜芦醛,并对影响产品收率及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反应温度为80℃;n(硫酸二甲酯)∶n(氢氧化钠)∶n(3,4-二羟基苯甲醛)=2.15∶2.2∶1;反应时间3h,合成的藜芦醛产品收率达到... 以3,4-二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在碱性作用下进行完全甲基化反应,合成藜芦醛,并对影响产品收率及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反应温度为80℃;n(硫酸二甲酯)∶n(氢氧化钠)∶n(3,4-二羟基苯甲醛)=2.15∶2.2∶1;反应时间3h,合成的藜芦醛产品收率达到97%以上,纯度9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二羟基苯甲醛 藜芦醛 合成
下载PDF
聚丙烯腈原丝生产过程中理论纤度的控制
6
作者 方静 于涌涛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05年第6期42-43,共2页
介绍了一种理论纤度的计算方法,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即可直接得出纤维的纤度值。研究表明:原丝纤度与纺丝原液中总固质量分数等7项因素有关,纺1k原丝时,理论计算公式系数为5.653;纺3k原丝时,理论计算公式系数为9.680。在工艺控制过程中,可... 介绍了一种理论纤度的计算方法,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即可直接得出纤维的纤度值。研究表明:原丝纤度与纺丝原液中总固质量分数等7项因素有关,纺1k原丝时,理论计算公式系数为5.653;纺3k原丝时,理论计算公式系数为9.680。在工艺控制过程中,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来实现对纤维纤度的控制调节,方法简便易行,对原丝生产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原丝 纤度 理论计算:碳纤维
下载PDF
国内氨纶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良飞 王冬梅 +3 位作者 金敏善 于湧涛 齐志军 赵久军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06年第5期37-39,45,共4页
简要介绍了氨纶的生产方法及技术发展趋势。对我国氨纶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氨纶生产已完成了规模膨胀的结论,提出今后我国氨纶生产的发展重点应集中到产品结构调整、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向。
关键词 氨纶 技术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三乙酰丙酮钒催化乙烯/1-己烯和乙烯/1,3-丁二烯共聚合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于湧涛 王立新 +1 位作者 李艳薇 李连鹏 《弹性体》 CAS 2017年第1期50-55,共6页
采用三乙酰丙酮钒-倍半乙基铝[V(acac)_3-Et_3Al_2Cl_3]催化体系,研究了乙烯/1-己烯和乙烯/1,3-丁二烯共聚合行为;同时利用核磁共振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流变仪等对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V(acac)_3-Et_3Al_2Cl_3催化... 采用三乙酰丙酮钒-倍半乙基铝[V(acac)_3-Et_3Al_2Cl_3]催化体系,研究了乙烯/1-己烯和乙烯/1,3-丁二烯共聚合行为;同时利用核磁共振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流变仪等对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V(acac)_3-Et_3Al_2Cl_3催化乙烯/1-己烯得到的共聚物中1-己烯都是以被乙烯单元所隔离的形式而存在,铝钒物质的量比为50时该催化体系达到最高催化活性。V(acac)_3-Et_3Al_2Cl_3催化乙烯/1,3-丁二烯的共聚合得到的共聚物为嵌段共聚物,二烯烃以反式-1,4方式插入共聚物链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系催化剂 乙烯共聚合 结构和性能
下载PDF
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碳热还原法制备Sn/C薄膜锂电池负极材料 被引量:3
9
作者 冯圣雅 于湧涛 +1 位作者 王瑶 王海鹰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15年第4期35-38,共4页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与碳热还原相结合,制备了具有较高容量和较好循环性能的Sn/C无纺布纤维膜。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表征Sn/C纤维的形貌和结构。样品首次循环得到较高的充放电容量,分别为1 329.8和808.6 mA·h/g。循环4...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与碳热还原相结合,制备了具有较高容量和较好循环性能的Sn/C无纺布纤维膜。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表征Sn/C纤维的形貌和结构。样品首次循环得到较高的充放电容量,分别为1 329.8和808.6 mA·h/g。循环40圈以后,充电容量仍保持在743 mA·h/g,为第二圈充电容量的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Sn/C电极 纳米纤维
原文传递
热分析方法测试铁基非晶薄带居里温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湧涛 李红 冯圣雅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16年第6期29-32,共4页
研究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膨胀法(DIL)测试铁基非晶薄带居里转变温度的方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采用合适的试验条件,两种检测方法都可以获得明显的居里转变信号。其中居里转变过程在DSC曲线上出现抖动现象,在DI... 研究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膨胀法(DIL)测试铁基非晶薄带居里转变温度的方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采用合适的试验条件,两种检测方法都可以获得明显的居里转变信号。其中居里转变过程在DSC曲线上出现抖动现象,在DIL曲线上出现了反常膨胀即收缩,对比两条测量曲线发现DIL曲线收缩段的终止点对应DSC法测量的居里转变温度。研究还表明,DSC法测试居里温度需要较高的升温速度,升温速度大于10K/min才可以观察到居里转变信号,而热膨胀法则适合采用较小的升温速度,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改变升温速度对DSC法和DIL法检测结果影响都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里温度 差示扫描量热仪 热膨胀 升温速度 铁基非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