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卒中样起病的酒精中毒性Wernicke脑病1例报告
1
作者 张芸玲 廖雅丽 +2 位作者 李春玲 王丽玲 于源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0-500,共1页
关键词 WERNICKE脑病 酒精中毒性 卒中样起病 韦尼克脑病 临床比较
下载PDF
硬脊膜外出血1例报告
2
作者 廖雅丽 于源东 李春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28-328,共1页
关键词 硬脊膜外出血 神经纤维瘤 手术疗法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于源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3期396-39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3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人6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不同观察者hs-CRP表...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3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人6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不同观察者hs-CRP表达水平,对比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hs-CRP水平。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分组,对比分析不同组别间hs-CRP水平,分析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表达水平为(7.87±3.94)mg/L,组间对比发现,急性脑梗死组的hs-CR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斑块形成组患者的hsCRP表达水平最高,达到(12.40±3.57)mg/L,与IMT正常组、内膜增厚组相比显著升高,且内膜增厚组患者的hs-CRP水平与IMT正常组相比也显著升高;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hs-CRP表达水平为(14.63±3.41)mg/L,与稳定斑块组患者相比显著升高。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同时hs-CRP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其稳定性程度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关性
下载PDF
山楂总黄酮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源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2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山楂总黄酮(HFs)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5组,各组按规定预防给药15d后,按照Longa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入栓线外其余相同,缺血2h后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3h、24... 目的研究山楂总黄酮(HFs)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5组,各组按规定预防给药15d后,按照Longa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入栓线外其余相同,缺血2h后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3h、24h进行神经行为评分;再灌注24h后断头取梗死侧大脑皮质匀浆,测定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活性。结果山楂总黄酮各剂量组再灌注3h、24h神经行为评分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与I/R组比较,再灌注24h后,山楂总黄酮各剂量组缺血梗死侧大脑皮质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活性也明显低于I/R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山楂总黄酮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脑组织中SOD和CAT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及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总黄酮 脑缺血再灌注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脉压对脑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王蓉 徐金刚 于源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3期259-260,共2页
目的探讨脉压对脑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0例伴有高血压的脑梗死病人进行血压测量,并计算出脉压(PP)。根据PP将病人分为两组,即PP<60mmHg组(A组)与PP≥60mmHg组(B组),观察病人入院及发病30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A组的... 目的探讨脉压对脑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0例伴有高血压的脑梗死病人进行血压测量,并计算出脉压(PP)。根据PP将病人分为两组,即PP<60mmHg组(A组)与PP≥60mmHg组(B组),观察病人入院及发病30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A组的高血压病人与B组比较,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6.3±5.2)分、(16.6±4.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0d时,分别为(12.1±4.0)分、(14.3±3.6)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病人脉压增大对脑梗死预后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压 脑梗死 高血压病
下载PDF
脑梗死后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王蓉 于源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4期365-366,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脑梗死后痴呆的早期治疗和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102例脑梗死病人在住院期间行临床和智能评估、头颅MRI检查,并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龄、男性、文化程度低、高血压、糖尿病、病灶数目多...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脑梗死后痴呆的早期治疗和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102例脑梗死病人在住院期间行临床和智能评估、头颅MRI检查,并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龄、男性、文化程度低、高血压、糖尿病、病灶数目多、体积大、左半球或双侧半球病变为脑梗死后痴呆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后痴呆是由多因素决定的,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对早期治疗和预防痴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痴呆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崔晓朋 于源东 权成峰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3期59-61,共3页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及治疗,探讨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以200例脑梗死组及200例非脑血管病组为研究对象,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程度;将非脑血管病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及治疗,探讨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以200例脑梗死组及200例非脑血管病组为研究对象,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程度;将非脑血管病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阿司匹林及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另一组单用阿司匹林(对照组)治疗,1年后复查颈部血管超声,对比治疗前后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同时观察1年中两组干预治疗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在脑梗死组为70%,非脑血管病组为28%;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在脑梗死组22%,非脑血管病组为6%,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与非脑血管病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1);经干预治疗后在治疗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内部回声增强;对照组中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变化不明显;1年中治疗组中脑梗死的发生率为8.7%(2/23),对照组为37.5%(9/24),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密切,对其进行干预性治疗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