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胡运洁 于筠琛 +1 位作者 李永兴 候文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882-884,共3页
正常情况下约75%的人在2岁时卵圆孔可完全闭合,若>3岁卵圆孔仍未发生闭合即为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约25%的人患有PFO,是目前为止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发现PFO可导致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例如... 正常情况下约75%的人在2岁时卵圆孔可完全闭合,若>3岁卵圆孔仍未发生闭合即为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约25%的人患有PFO,是目前为止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发现PFO可导致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例如偏头痛、遗传性家族性中风、房间隔膨出瘤、栓塞性脑卒中、Chiari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减压病、隐源性中风、低氧血症、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偏头痛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胡运洁 李永兴 +1 位作者 于筠琛 侯文明 《心脏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723-726,共4页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接受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目前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被国内外广泛接受的治疗患有右室流出道(RVOT)功能障碍的新方法。现临床主要应用Melody瓣膜、Sapien瓣膜和...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接受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目前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被国内外广泛接受的治疗患有右室流出道(RVOT)功能障碍的新方法。现临床主要应用Melody瓣膜、Sapien瓣膜和Venus-P瓣膜,依据RVOT直径大小选用不同的瓣膜。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支架断裂、感染性心内膜炎、冠状动脉及主动脉狭窄、瓣膜栓塞、肺动脉阻塞等。现就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的现状及未来展望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肺动脉瓣植入 右室流出道障碍 肺动脉瓣 未来展望
下载PDF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在丁苯酞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于筠琛 朱玉莹 +3 位作者 段晨曦 李永兴 李子军 侯文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296,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心肌细胞(H9C2)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丁苯酞预处理组(I/R+NBP组)。通过氧气... 目的观察丁苯酞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心肌细胞(H9C2)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丁苯酞预处理组(I/R+NBP组)。通过氧气剥夺以及无糖培养基的更换模拟6 h缺血4 h复灌心肌缺血模型。通过细胞计数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药物浓度细胞活性,探索丁苯酞的最佳药物浓度;比色法检测各组乳酸脱氢酶(LDH)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核糖核酸(mRNA)水平的表达。多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丁苯酞的最佳用药浓度为100μmol/L;I/R组MDA、LDH的表达量高于Sham组[(172.03±14.99)nmol/L比(38.98±6.49)nmol/L、(195.04±14.50)%比(100.00±0.00)%,t=14.106、11.354,P<0.05];I/R组IL-1β、TNF-α的表达量高于Sham组(22.36±2.71比1.00±0.00、6.20±0.31比1.00±0.00,t=13.660、28.874,P<0.05);I/R组PI3K、p-Akt的表达量也高于Sham组(0.61±0.34比0.34±0.01、0.95±0.04比0.36±0.04,t=13.487、18.3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R+NBP组MDA、LDH的表达量低于I/R组[(56.98±4.79)nmol/L比(172.03±14.99)nmol/L、(140.34±4.44)%比(195.04±14.50)%,t=12.661、7.890,P<0.05];I/R+NBP组IL-1β、TNF-α的表达量低于I/R组(6.66±0.60比22.36±2.71、1.76±0.11比6.20±0.31,t=9.798、23.3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R+NBP组PI3K、p-Akt的表达量高于I/R组(1.00±0.05比0.61±0.34、1.27±0.04比0.95±0.04,t=11.440、10.4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可以通过减少细胞损伤、抑制氧化及炎性反应进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该过程可能有PI3K/Akt通路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丁苯酞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原文传递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H9C2心肌细胞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李子军 单靖华 +4 位作者 刘宝堂 于筠琛 赵进 李磊 侯文明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61-163,209,共4页
目的为了探讨H9C2心肌细胞缺血低氧后恢复再灌注细胞活性与时间的关系,为后期研究内源性抗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机制提供数据参考和实验前提。方法将相近代数的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CON组)、缺血缺氧组(I组)(分别缺血缺氧4.... 目的为了探讨H9C2心肌细胞缺血低氧后恢复再灌注细胞活性与时间的关系,为后期研究内源性抗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机制提供数据参考和实验前提。方法将相近代数的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CON组)、缺血缺氧组(I组)(分别缺血缺氧4.0h,8.0h,12.0h,16.0h,20.0h)、I/R组(分别灌注0.5h,1.0h,1.5h,2.0h,3.0h,4.0h),使用CCK8试剂对各组的H9C2心肌细胞进行孵育,利用分光光度仪检测各组H9C2心肌细胞的活性。结果 I组H9C2心肌细胞与CON组比较,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4,P<0.05);I/R组的细胞活性在再灌注后1.0h内逐渐降低,在1.0h H9C2心肌细胞活性达到最低值,以后随时间的推移细胞活性逐渐增强(n=4,P<0.05)。结论缺血16.0h复灌1.0h时,H9C2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最显著,为后期的实验模型的建立和分子保护机制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CCK8 细胞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