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失速状态下压气机静子通道内的三维流动 被引量:5
1
作者 于贤君 刘宝杰 +1 位作者 张志博 赵斌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6,共4页
本文综合运用体式激光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和油流显示技术研究了近失速状态下压气机静子通道内部的复杂三维流动,建立了静叶通道内部三维流动结构模型,并分析了典型流动结构的产生、发展和演化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近失速状态,近叶通道出... 本文综合运用体式激光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和油流显示技术研究了近失速状态下压气机静子通道内部的复杂三维流动,建立了静叶通道内部三维流动结构模型,并分析了典型流动结构的产生、发展和演化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近失速状态,近叶通道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分离区—吸力面近机匣角区分离(7%~50%弦长,闭式分离)和吸力面近轮毂角区分离(50%弦长以后,开式分离),以及一些复杂的流向旋涡流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区分离 体式激光粒子图像测速 油流显示 压气机
下载PDF
前缘形状对可控扩散叶型性能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宝杰 袁春香 于贤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90-897,共8页
采用改进的形状函数变换技术(CST)造型方法对一个可控扩散叶型(CDA)的前缘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叶片前缘与叶身连接之间的曲率连续,消除了设计状态下叶片前缘速度尖峰,使得叶片的气动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利用不同的形状函数生成不同的... 采用改进的形状函数变换技术(CST)造型方法对一个可控扩散叶型(CDA)的前缘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叶片前缘与叶身连接之间的曲率连续,消除了设计状态下叶片前缘速度尖峰,使得叶片的气动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利用不同的形状函数生成不同的曲率连续前缘,叶型的最小损失相同,可用攻角范围的差别却很大。研究表明,这是由于前缘速度尖峰在非设计工况下的发展变化过程不同造成的。过强的前缘尖峰会导致附面层迅速增厚甚至提前转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T造型方法 可控扩散叶型(CDA) 前缘形状 可用攻角范围
下载PDF
变循环发动机前可调面积涵道引射器的通流计算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宝杰 贾少锋 于贤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89-1698,共10页
为了实现变循环涡扇发动机压缩系统的快速一体化气动设计,研究了变循环特征部件在一体化通流计算中的实现途径,针对其中的关键部件前可调面积涵道引射器(前VABI),结合其工作机理和流线曲率法通流计算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通流模拟的思... 为了实现变循环涡扇发动机压缩系统的快速一体化气动设计,研究了变循环特征部件在一体化通流计算中的实现途径,针对其中的关键部件前可调面积涵道引射器(前VABI),结合其工作机理和流线曲率法通流计算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通流模拟的思路,发展了不同应用条件下的计算方法,并基于汇流环管流动模型对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行了校验。计算结果显示,在不发生流动堵塞的情况下,前VABI的轴向调节和俯仰调节方式对变循环压缩系统中第一、二外涵道匹配工作特性的影响较小,匹配流量的最大误差小于0.2%,在计算中采用俯仰调节可以准确地模拟轴向调节时的真实特性。在通流计算中,当第一外涵道气流总压高于第二外涵道较多(核心机驱动风扇级增压比大)时,前VABI尾缘的通流计算站应该合理设置,以避免计算模型对流通能力的附加限制。前VABI的通流计算方法对第一、二外涵道流量匹配特性的计算误差小于1%(与CFD结果相比),能够满足变循环压缩系统初始方案设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VABI 通流计算 流线曲率法 变循环 一体化设计
下载PDF
变循环压缩系统涵道流动计算模型及模式转换倒流判据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宝杰 王若玉 +3 位作者 梁彩云 于贤君 王靖凯 安广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76-1984,共9页
为了研究双外涵变循环压缩系统的涵道流动匹配规律,发展了涵道流动的计算模型,对压缩系统模式转换过程中外涵道倒流问题的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压缩系统的倒流判断准则,并基于简化计算模型和全三维计算结果对倒流判... 为了研究双外涵变循环压缩系统的涵道流动匹配规律,发展了涵道流动的计算模型,对压缩系统模式转换过程中外涵道倒流问题的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压缩系统的倒流判断准则,并基于简化计算模型和全三维计算结果对倒流判据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一定的压缩系统匹配状态,存在一个决定涵道匹配状态的临界核心机驱动风扇级(Core Driven Fan Stage,CDFS)总压比,当CDFS的实际工作压比高于临界压比时,压缩系统第二外涵道将发生倒流,反之则系统不倒流。复杂涵道系统内的流动损失和堵塞等特性对临界CDFS总压比有显著影响,为了准确判断压缩系统的匹配状态,需要对其进行精确模化。基于简化模型得到的压缩系统倒流临界线可以推广至全三维状态,提出的倒流判断准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循环发动机 压缩系统 涵道模型 倒流 匹配
下载PDF
4级重复级低速模拟压气机的试验与计算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宝杰 张帅 于贤君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64,共9页
低速模拟试验技术为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设计体系的发展完善以及关键技术验证提供了重要手段。为了验证和完善低速模拟试验技术,对1台模拟某高压压气机后面级的4级重复级低速大尺寸压气机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并利用小尺寸高精度5孔... 低速模拟试验技术为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设计体系的发展完善以及关键技术验证提供了重要手段。为了验证和完善低速模拟试验技术,对1台模拟某高压压气机后面级的4级重复级低速大尺寸压气机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并利用小尺寸高精度5孔气动探针获得了详细的转静子出口流场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该4级压气机实现了典型的重复级流动,较好地模拟了高速原型的流动特征,随着流量系数的减小,静子尾迹均匀增厚,未出现角区失速,流场组织合理。基于试验数据对常用的CFD软件进行校验,表明CFX、Numeca和Turbo在叶片落后角、转子叶尖泄漏和静子损失等方面模拟存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级重复级 低速模拟 流场测量 数值模拟 高压压气机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串列叶片气动设计及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宝杰 于贤君 +3 位作者 安广丰 陶源 周安宇 李丽丽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50,共1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风扇/压气机的负荷水平,对串列叶片进行了研究。采用理论方法分析了串列叶片相对于常规叶片的负荷优势区间,并利用低速大尺寸压气机试验台进行了对比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当负荷系数大于0.46时,串列叶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为了进一步提高风扇/压气机的负荷水平,对串列叶片进行了研究。采用理论方法分析了串列叶片相对于常规叶片的负荷优势区间,并利用低速大尺寸压气机试验台进行了对比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当负荷系数大于0.46时,串列叶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可以将负荷系数为0.46作为串列叶片优势区间的临界点。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亚声速和超声速串列叶型前后排的相互影响机制,总结了串列叶型流动控制原则和优化设计思路,给出了典型亚声速和超声速叶型的优化设计结果。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亚声速和超声速串列叶型设计点损失分别减少了6%和20%,可用攻角范围分别拓宽了2°和0.5°。完成了负荷系数为0.4的双级风扇串列叶片出口级方案设计论证。结果表明:与常规方案相比,在常用转速范围内,串列叶片方案的压比明显提高,中低转速堵塞流量和等熵效率也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叶型 串列叶片 高负荷 压气机/风扇设计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级间引气对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和流场影响的低速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宝杰 庄昕伟 +3 位作者 安广丰 于贤君 孟德君 苗雨露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1-148,共8页
为了研究级间引气对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和流场的影响机理,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四级低速大尺寸压气机实验台,在二级静子出口进行周向槽引气,采用分别保持引气位置上游流量不变和引气位置下游流量不变两种比较方式,针对不同引气流量大... 为了研究级间引气对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和流场的影响机理,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四级低速大尺寸压气机实验台,在二级静子出口进行周向槽引气,采用分别保持引气位置上游流量不变和引气位置下游流量不变两种比较方式,针对不同引气流量大小对压气机性能和内部流场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级间引气会影响压气机压升特性和失速裕度,影响程度与引气量大小有关。级间引气对引气位置上游转子流场的影响表现在上游压气机工况的变化上,上游转子流场的展向分配并不受到引气的影响。引气位置下游受到引气和上游压气机工况变化的共同影响,且引气量越大,影响程度越大。此外,级间引气可以改善下游叶片叶尖区域的流动环境,增强叶尖处流通能力,提高下游压气机失速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轴流压气机 级间引气 径向掺混 流场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双外涵压缩系统中部件匹配规律的分析(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宝杰 贾少锋 于贤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6-298,共13页
多重外涵道和面积可调阀门使得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DBE)的压缩部件(风扇、核心机驱动风扇级和高压压气机)之间的气动关联变得复杂。合理地匹配各压缩部件是DBE压缩系统设计的一个首要任务。为了探索DBE压缩系统的设计准则,利用通用的一... 多重外涵道和面积可调阀门使得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DBE)的压缩部件(风扇、核心机驱动风扇级和高压压气机)之间的气动关联变得复杂。合理地匹配各压缩部件是DBE压缩系统设计的一个首要任务。为了探索DBE压缩系统的设计准则,利用通用的一体化通流计算程序对一个定制设计的DBE压缩系统的部件匹配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基准匹配状态和两个节流过程(第一外涵道节流和第二外涵道节流)中各部件的匹配状态。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双外涵压缩系统,通流计算结果表明,在基准匹配状态下,核心机驱动风扇级(CDFS)和高压压气机(HPC)的展向不匹配使得压缩系统的总压比下降了2%、效率降低了0.002。第一外涵道节流会显著改变HPC进口级的匹配状态,而对后面级和CDFS的影响不大。第二外涵道节流改变了CDFS的进口流动剖面,使得CDFS的稳定工作范围减小,而对HPC的匹配状态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外涵发动机 一体化通流方法 部件匹配 节流
下载PDF
压气机角区失速预测模型的改进与实验验证
9
作者 刘宝杰 邱迎 +1 位作者 于贤君 安广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7-536,共10页
角区分离普遍存在于压气机中,随着负荷的提升,角区分离可能发展为角区失速,导致流动的堵塞与损失显著增大。前人基于二维叶栅,提出了预测叶片角区失速的模型,但这些模型并没有考虑到真实压气机环境中流动的强三维性。本文在现有模型基础... 角区分离普遍存在于压气机中,随着负荷的提升,角区分离可能发展为角区失速,导致流动的堵塞与损失显著增大。前人基于二维叶栅,提出了预测叶片角区失速的模型,但这些模型并没有考虑到真实压气机环境中流动的强三维性。本文在现有模型基础上,一方面对其进行改进,以考虑压气机中流动具有强三维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利用低速压气机实验台上获得的大量实验数据对现有模型和改进后的模型进行校验。结果表明:在真实压气机中,现有的准则不再可行;而基于改进后的模型,存在一个临界参数D=0.405±0.02,能够准确判断静子根部角区分离和角区失速;另外,改进后的参数D与静子根部端区流动影响范围内的堵塞和损失存在很强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区分离 角区失速 角区失速预测模型 轴流压气机
下载PDF
低速模拟设计技术在大小叶片压气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德君 于贤君 刘宝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63-1974,共12页
针对一个用于高压压气机出口级的高负荷大小叶片压气机进行了四级重复级试验台低速模拟设计研究,探讨了高负荷情况下重复级特征不明显的亚声速级压气机的低速模拟设计方法,以及考虑大叶片和小叶片气动耦合的低速模拟设计方法。研究过程... 针对一个用于高压压气机出口级的高负荷大小叶片压气机进行了四级重复级试验台低速模拟设计研究,探讨了高负荷情况下重复级特征不明显的亚声速级压气机的低速模拟设计方法,以及考虑大叶片和小叶片气动耦合的低速模拟设计方法。研究过程中,通过调整静子叶片的稠度和弯角,采用静子叶片更大程度的几何不相似保证了模拟级转子的低速模拟设计达到高低速转换标准,并保证在不同工况下转静子的匹配关系不发生改变。此外,通过确保大叶片和小叶片叶表无量纲速度相似,并适当调整小叶片的安装角,成功模拟了高速环境下大/小叶片之间的气动耦合效应。三维数值验算结果表明,低速模拟设计得到的设计和非设计工况内部流场和压气机特性都与高速原型具有较好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声速叶型 大小叶片压气机 低速模拟 数值分析 压气机
下载PDF
可调串列静子特性及其对风扇性能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于贤君 杨溟羽 +1 位作者 安广丰 刘宝杰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706,共10页
为了探究可调串列静子相对于常规可调静子的优势机理和流量调节极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中低转速下某两级风扇在常规静子可调和串列静子可调两种情况下的变角度性能。结果表明:静子出口气流角决定下级转子部件流量,开大串列静子前... 为了探究可调串列静子相对于常规可调静子的优势机理和流量调节极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中低转速下某两级风扇在常规静子可调和串列静子可调两种情况下的变角度性能。结果表明:静子出口气流角决定下级转子部件流量,开大串列静子前叶可以提高静子部件流量,风扇整体流量由转静子部件流量共同限制;对中间级,调节常规静子会引起进出口几何角变化不匹配,改为串列可调后,在实现相同的出口几何角下,调节合适的串列前叶角度会大大减小静子损失,同时增大流通能力;对出口级,串列可调可以在保证风扇出口流动方向的前提下,调节串列前叶实现更高流通能力和更小损失;通过各级导叶静子匹配调节,与常规方案相比,串列方案的效率0.84以上的最大流量边界提高了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调节 多级风扇 可调串列静子 静子匹配调节
原文传递
可变弯度导叶缝道优化设计及分析
12
作者 尉洋 刘宝杰 于贤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1-289,共9页
为满足先进航空发动机对进口导叶的需求,对可变弯度导叶缝道形式进行优化设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工况条件下不同缝道形式可变弯度导叶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计算结果表明新型可变弯度导叶总压损失更小,可承受更大的来流马赫数... 为满足先进航空发动机对进口导叶的需求,对可变弯度导叶缝道形式进行优化设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工况条件下不同缝道形式可变弯度导叶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计算结果表明新型可变弯度导叶总压损失更小,可承受更大的来流马赫数和后叶转角,同时攻角特性也不同。良好的缝道形式使得出口射流的大小和方向更加合理,进而抑制后叶吸力面附面层的发展,较小的前缘曲率则可以有效降低后叶前缘的压力系数。新型可变弯度导叶的性能更优,可用工作范围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可变弯度导叶 缝道形式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下载PDF
端壁移动对悬臂静子气动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安广丰 范竹 +1 位作者 于贤君 刘宝杰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204,共12页
为了探究端壁移动对悬臂静子性能的影响,对轮毂移动与否、轮毂移动速度大小以及移动轮毂情况下间隙大小对某一低速轴流压气机悬臂静子内部流动及压气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端壁移动速度的增加或者端壁移动情况下... 为了探究端壁移动对悬臂静子性能的影响,对轮毂移动与否、轮毂移动速度大小以及移动轮毂情况下间隙大小对某一低速轴流压气机悬臂静子内部流动及压气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端壁移动速度的增加或者端壁移动情况下叶根间隙的减小,静子近轮毂区域的流动堵塞/流动损失减小、压气机性能得到提升,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端壁移动情况下二次流的消失以及参与掺混的泄漏流流量的减小;端壁移动也会影响静子进口流场,进而影响转子的特性,但相对于对静子特性的影响,转子特性的变化幅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壁移动 悬臂静子 气动性能 泄漏流 轴流压气机
原文传递
考虑设计裕度的Smith图扩展应用探索研究
14
作者 于贤君 张琦 +1 位作者 安广丰 刘宝杰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90-2398,共9页
编写一维设计程序,并引入E参数作为裕度评估参数,完成了对亚音可压非重复级范围内一维设计方案设计点特性的计算,得到在裕度层面有所扩展的Smith图。结合Smith图,分析了各一维设计参数对裕度的影响。将该程序及Smith图应用至某九级压气... 编写一维设计程序,并引入E参数作为裕度评估参数,完成了对亚音可压非重复级范围内一维设计方案设计点特性的计算,得到在裕度层面有所扩展的Smith图。结合Smith图,分析了各一维设计参数对裕度的影响。将该程序及Smith图应用至某九级压气机,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及E参数作为裕度参数的合理性,并对该九级压气机E参数的选取进行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ith图 一维设计方案评估 裕度评估 E参数
原文传递
超高负荷串列转子尖部流场结构的实验和数值研究
15
作者 刘宝杰 王高伟 +1 位作者 安广丰 于贤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2-341,共10页
串列转子尖部存在着前/后叶叶尖泄漏流以及前叶尾迹等流动,流动结构较为复杂,准确判断这几股流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分析流场的关键。本文分别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速大尺寸单级压气机试验台设计的一套超高... 串列转子尖部存在着前/后叶叶尖泄漏流以及前叶尾迹等流动,流动结构较为复杂,准确判断这几股流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分析流场的关键。本文分别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速大尺寸单级压气机试验台设计的一套超高负荷串列转子尖部流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本文所研究的高负荷串列转子,无论是在设计点还是近失速点,前叶叶尖泄漏涡在前叶出口时都已经到达前叶压力面附近,随后紧贴后叶吸力面从喉道进入后叶通道,在喉道内顺压梯度的作用下,前叶叶尖泄漏涡的旋涡特性增强,并在后叶通道内将相对较弱的后叶叶尖泄漏涡吞并;相对于常规布局转子,由于在前后叶喉道顺压梯度的作用下,串列转子内叶尖泄漏涡的稳定发展阶段都有所延长,这有利于减小叶尖泄漏涡造成的转子尖部流动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转子 超高负荷压气机 叶尖泄漏流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全可调静子风扇调节特性探索分析
16
作者 安广丰 周瑞 +2 位作者 吴广晗 刘宝杰 于贤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220-3228,共9页
下一代变循环发动机对风扇的流量和压比调节范围提出了非常高的需求,而全可调静子风扇是可能的解决途径之一。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某三级跨音风扇开展了全可调静子的调节特性分析,同时基于应用代理模型加密的单级性能数据库和级叠... 下一代变循环发动机对风扇的流量和压比调节范围提出了非常高的需求,而全可调静子风扇是可能的解决途径之一。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某三级跨音风扇开展了全可调静子的调节特性分析,同时基于应用代理模型加密的单级性能数据库和级叠加方法,发展了一种风扇工作范围快速分析方法,旨在探索全可调静子对于风扇流量、压比调节范围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一体化特性计算方法精度较高,叠加结果与三级联算结果特性线趋势一致,堵塞流量最大误差为0.5%,最高效率最大误差为1%;满足效率和裕度限制的情况下,快速分析方法计算所得风扇高效性能云图表明全可调静子风扇有很宽的流量和压比调节范围,相对流量为80%时,相对压比的调节范围为37%,相对压比为80%时,相对流量的调节范围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可调静子风扇 变循环发动机 代理模型 级叠加方法 调节范围
原文传递
轴流压气机转子尖部三维复杂流动Ⅰ——实验和理论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于贤君 刘宝杰 蒋浩康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7,共10页
在低速大尺寸压气机实验台上,利用体视图像粒子测速(SPIV)技术测量了设计状态和近失速状态转子尖部的三维复杂流动,对典型二次流流动结构的特性及其产生、发展和演化机制做了研究。实验测量覆盖整个转子通道,从测量得到的各阶物理量中... 在低速大尺寸压气机实验台上,利用体视图像粒子测速(SPIV)技术测量了设计状态和近失速状态转子尖部的三维复杂流动,对典型二次流流动结构的特性及其产生、发展和演化机制做了研究。实验测量覆盖整个转子通道,从测量得到的各阶物理量中可以识别出叶尖泄漏涡、角区旋涡、通道涡和进口导叶尾迹等多种二次流流动结构。通过分析各种二次流流动结构造成的流动堵塞和损失发现:在设计状态,叶尖泄漏涡是流动堵塞和损失的主要来源,在转子出口处造成的流动堵塞约为总流量的0.35%;在近失速状态,角区旋涡对流动堵塞和损失的分布起了决定性作用,造成的流动堵塞可以达到总流量的8.5%。最后,借鉴二次流理论对角区旋涡的产生、发展和演化机制做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角区旋涡的发展过程主要由流向速度的展向分布规律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尖泄漏涡 角区旋涡 二次流 体视激光粒子测速 压气机
原文传递
轴流压气机转子尖部三维复杂流动Ⅱ——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于贤君 刘宝杰 蒋浩康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9,共12页
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亚声速压气机转子尖部复杂流动做了数值模拟研究,旨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叶尖间隙和进口总压分布对转子叶尖复杂流动的影响。首先通过对与实验条件相同的转子尖部复杂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校验了数值模拟结果... 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亚声速压气机转子尖部复杂流动做了数值模拟研究,旨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叶尖间隙和进口总压分布对转子叶尖复杂流动的影响。首先通过对与实验条件相同的转子尖部复杂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校验了数值模拟结果,并分析了转子尖部复杂流动速度场、压力场和涡量场分布特性。然后通过改变叶尖间隙尺度和进口总压分布,研究了二者对近叶尖复杂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叶尖间隙小于1%叶片弦长时角区旋涡的发展是导致转子失速的关键;而当叶尖间隙大于2%叶片弦长时叶尖泄漏涡的发展是导致转子失速的关键;改变进口总压分布可以合理地组织转子尖部流动并扩大转子工作裕度。此外,通过观测近叶片吸力面二维涡线的发展趋势可以判断叶尖复杂流动的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尖泄漏涡 角区旋涡 二次流 数值模拟 压气机
原文传递
压气机二维叶型的低速模拟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于贤君 袁现立 +1 位作者 刘宝杰 杜辉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1-728,共8页
针对二维基元的低速模拟做了一些理论分析探讨,初步理清了二维基元低速模拟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并总结必要的设计准则。然后,利用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一个高速压气机叶型的低速模拟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叶表无量纲速度分布相似的低速模拟... 针对二维基元的低速模拟做了一些理论分析探讨,初步理清了二维基元低速模拟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并总结必要的设计准则。然后,利用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一个高速压气机叶型的低速模拟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叶表无量纲速度分布相似的低速模拟设计准则可以获得较好的低速模拟设计结果,低速模拟设计的叶型从设计点到近失速点之间的气流角损失特性与高速原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音叶型 低速模拟 数值分析 压气机
原文传递
亚音叶型前缘形状对附面层参数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于贤君 朱宏伟 刘宝杰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08-2118,共11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圆弧形、椭圆形和曲率连续无吸力峰前缘对叶型附面层发展的影响规律。通过提取不同工况下叶面附面层参数并结合叶表附面层速度型的变化,发现前缘吸力峰对叶型性能的影响本质在于吸力峰影响了附面层的起始发展状...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圆弧形、椭圆形和曲率连续无吸力峰前缘对叶型附面层发展的影响规律。通过提取不同工况下叶面附面层参数并结合叶表附面层速度型的变化,发现前缘吸力峰对叶型性能的影响本质在于吸力峰影响了附面层的起始发展状态。前缘吸力峰扩压参数D_(spike)过强会导致附面层起始发展状态恶化,造成提前转捩,甚至出现分离泡,叶表附面层迅速增厚,叶型损失增大,可用攻角范围减小。研究还表明,所设计的曲率连续无吸力峰前缘在任意工况总可以消除吸力面或压力面近前缘的吸力峰,从而使得叶表附面层的起始状态优于其它前缘叶型,因此气动性能要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型前缘 亚音叶型 附面层 数值分析 压气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