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拱桥施工塔架扣索索鞍摩阻系数的计算方法
1
作者 于远志 《西部交通科技》 2024年第3期159-162,共4页
文章从数学微分原理出发,结合施工现场监测数据,推导了拱桥施工塔架扣索索鞍摩阻系数的计算式,并以平南三桥和新圩红水河特大桥为实例依托,通过测定、校验、复验及应用4个步骤证明了计算式的准确性和普适性。
关键词 平南三桥 拱桥塔架 扣索索鞍 滑轮摩阻系数
下载PDF
基于多判据融合的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法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晓娟 刘晓翠 于远志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53-56,共4页
针对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微弱、故障因素众多,选线判据单一,选线成功率不高的情况,本文提出了多判据融合的故障选线方法,该方法能充分利用发生故障时的暂态分量、稳态分量,利用小波变换的奇异性检测理论、零序电流群体比幅比相原理... 针对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微弱、故障因素众多,选线判据单一,选线成功率不高的情况,本文提出了多判据融合的故障选线方法,该方法能充分利用发生故障时的暂态分量、稳态分量,利用小波变换的奇异性检测理论、零序电流群体比幅比相原理及能量法融合来提高选线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小电流接地选线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电流 单相接地故障 多判据融合 故障信息
下载PDF
1.5T磁共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研究
3
作者 于远志 《大医生》 2023年第18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1年1月2023年1月莱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临床初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患者均先以1.5T MR扫描仪进行颅脑检查,常规平扫,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1年1月2023年1月莱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临床初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患者均先以1.5T MR扫描仪进行颅脑检查,常规平扫,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3D TOF)行MR血管成像,随后于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行时间分辨对比增强(CE)MR血管造影。再以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常规摄正侧位像,然后旋转造影采集数据。回顾性调研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资料,评价1.5T MR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图像质量,评价1.5T MR与DSA诊断本病的临床效能。结果基于金标准,CE MR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与准确度高于3D TOF MR血管成像(P<0.05),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 TOF MR与DSA的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图像清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T MR诊断颅内动脉瘤有效可行,其中CE MR血管造影可以获得与DSA相当的图像质量与诊断效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 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机制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青 于远志 《科教导刊》 2018年第32期82-83,共2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育人之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时代命题和战略任务。要探索构建心理认同基础上的践行动力机制、濡化和规训相结合的双向引导机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养成机制,使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育人之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时代命题和战略任务。要探索构建心理认同基础上的践行动力机制、濡化和规训相结合的双向引导机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养成机制,使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机制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与途径探析
5
作者 王青 于远志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第15期7-8,共2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育人之本。新时代高校要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凝心聚魄、强本固基的系统工程,按照大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主体性、时代性、实践性原则,采取多渠道进行宣传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育人之本。新时代高校要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凝心聚魄、强本固基的系统工程,按照大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主体性、时代性、实践性原则,采取多渠道进行宣传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等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原则 途径
下载PDF
让生物科学灵动起来
6
作者 于远志 《中国科技财富》 2014年第9期93-93,共1页
当前我国生物教学教材几经变更,现行的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的是素质教育和教法学法的改进。新课标倡导的是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当前我国生物教学教材几经变更,现行的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的是素质教育和教法学法的改进。新课标倡导的是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科学 实践能力 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 教学教材 素质教育 科学信息 创新精神
下载PDF
大跨径拱桥拱座基础持力层注浆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鸿晟 于远志 《西部交通科技》 2019年第9期137-140,145,共5页
文章以平南三桥工程为例,介绍了该桥北岸拱座地基卵石层注浆设计方案与施工工艺,并通过密实性、均匀性与承载力检验,证明了卵石层注浆的有效性。
关键词 卵石层注浆 软弱地基加固 拱座基础
下载PDF
基于土体强度理论的重力式地锚滑动稳定性研究
8
作者 郑专 魏华 +2 位作者 于远志 夏冬 陈元浩 《公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0-218,共9页
研究从土体强度理论出发,以平南三桥南岸扣索地锚B为实例依托,研究在扣索斜拉荷载持续增大情况下地锚的滑动稳定性。通过MIDAS GTS NX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实地监测试验数据分析和理论推导,阐明了地锚前墙土体的应力变化及分布规律,并... 研究从土体强度理论出发,以平南三桥南岸扣索地锚B为实例依托,研究在扣索斜拉荷载持续增大情况下地锚的滑动稳定性。通过MIDAS GTS NX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实地监测试验数据分析和理论推导,阐明了地锚前墙土体的应力变化及分布规律,并计算了地锚的滑动安全系数。结果表明:(1)随扣索斜拉荷载持续增大,地锚前墙土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剪应力与抗剪强度均沿深度增大;(2)前墙根部位置以上土体在水平监测断面的抗剪强度增大,剪应力减小,但地锚前墙根部位置土体呈现规律与其相反,故地锚前墙根部位置土体最易发生剪切破坏。扣索斜拉荷载持续增大导致地锚滑动安全系数持续劣化减小,故不能单独将实际监测到的地锚累计滑动位移作为评判地锚是否稳定的条件,应结合地锚滑动安全系数进行综合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锚碇 地锚 平南三桥 土体强度 地锚滑动
原文传递
深埋黄土隧道循环进尺施工钢拱架受力及变形动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冯春萌 吴刚刚 +2 位作者 付浪 高嵩 于远志 《公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5-350,共6页
为研究黄土隧道先行导坑初期支护型钢拱架在后行开挖过程中应力及变形动态特征,依托甘肃兰州某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开挖的黄土隧道工程,通过MIDAS GTS NX建立有限元模型,模型还原了实际工况中的隧道各导坑开挖进尺、初期支护类型和支护顺... 为研究黄土隧道先行导坑初期支护型钢拱架在后行开挖过程中应力及变形动态特征,依托甘肃兰州某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开挖的黄土隧道工程,通过MIDAS GTS NX建立有限元模型,模型还原了实际工况中的隧道各导坑开挖进尺、初期支护类型和支护顺序,分析得到了黄土隧道初期支护型钢拱架的受力和位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后行导坑的开挖是导致先行导坑初期支护应力状态和位移发展产生变化的直接原因;已趋于平缓收敛的初期支护应力及位移状态会因后行导坑的施工重新激活,甚至发展幅度更大;隧道进尺开挖施工过程中,上下导坑钢拱架连接处及开挖工况分界处的应力分布具有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隧道 三台阶法 预留核心土
原文传递
16排多层螺旋CT联合磁共振成像对椎体转移瘤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
10
作者 于远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194-197,共4页
探讨在对椎体转移瘤病患实施诊断工作的过程中,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的准确性以及价值。方法 本文记录的研究形式为回顾性分析,分析对象数量为200例,所有分析对象均因疑似椎体转移瘤而被我院收治入院,以便于展开深入诊治... 探讨在对椎体转移瘤病患实施诊断工作的过程中,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的准确性以及价值。方法 本文记录的研究形式为回顾性分析,分析对象数量为200例,所有分析对象均因疑似椎体转移瘤而被我院收治入院,以便于展开深入诊治工作。200例分析对象最早在2017年12月被我院收治,最晚收治时间为2021年12月。对200位分析对象均实施16排多层螺旋CT的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的检查,以手术结果或是以穿刺活检的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CT对分析对象的诊断准确率、磁共振成像对分析对象的诊断情况、二者联合对分析对象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200位分析对象均通过手术形式或是穿刺活检形式实施病理学检查,检查结果显示,188例分析对象确定患有椎体转移瘤。16排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16排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3种方法对200例分析对象的检出率分别统计为:64%、80%、90.5%,3种方法的检出率两两比较的差异经计算,显示均统计学意义,P<0.05。16排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16排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3种方法对椎体转移瘤诊断准确度分别统计为:68%、85%、96.5%,3种方法的准确度两两比较的差异经计算,显示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椎体转移瘤疑似者,在其诊断工作中,可以将16排多层螺旋CT以及磁共振成像联合起来,对病患进行检查,诊断的准确度超过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转移瘤 16排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准确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