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术中破裂7例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6
1
作者 于金录 许侃 +2 位作者 王宏磊 杨钟熙 罗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28-730,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术中发生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2004年7月至2008年7月期间161例动脉瘤在接受栓塞治疗过程中7例动脉瘤再次发生破裂。通过对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破裂的处理,分析动脉瘤破裂的原因、预防及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术中发生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2004年7月至2008年7月期间161例动脉瘤在接受栓塞治疗过程中7例动脉瘤再次发生破裂。通过对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破裂的处理,分析动脉瘤破裂的原因、预防及治疗。结果术中再破裂的发生率占动脉瘤介入治疗的4.3%,1例破裂由导丝引起,5例发生于弹簧圈栓塞过程中,1例由弹簧圈过度填塞引起。6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结论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出血与手术操作、动脉瘤形态及术中血压波动有关。一旦发生术中破裂,应继续对动脉瘤进行填塞,处理得当,多数术中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 术中破裂
下载PDF
脊髓脊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合并脑积水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于金录 张伟涛 +2 位作者 鹿明 杨偲 黄海燕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8-58,共1页
1对象与方法我科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脊髓脊膜膨出(MMC)及脑膜脑膨出(MEC)合并脑积水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60个月,平均12个月。均经MRI确诊,其中后枕部MEC;合并脑积水2例,颈部MMC合并脑积水5例,腰骶部MMC合并脑积水... 1对象与方法我科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脊髓脊膜膨出(MMC)及脑膜脑膨出(MEC)合并脑积水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60个月,平均12个月。均经MRI确诊,其中后枕部MEC;合并脑积水2例,颈部MMC合并脑积水5例,腰骶部MMC合并脑积水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脊髓脊膜膨出 脑膜膨出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CTA辅助下烟雾病出血累及基底节区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于金录 王宏磊 +3 位作者 许侃 朱万安 王柏 罗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48-649,共2页
关键词 基底节区出血 烟雾病 显微外科治疗 CTA 高血压脑出血 侧枝循环 临床特征 豆纹动脉
下载PDF
3D-DSA辅助下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于金录 罗祺 +2 位作者 王宏磊 李超 许侃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3-484,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治疗 前交通动脉瘤 3D-DSA 血管内栓塞治疗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生长方向 颅内动脉瘤 手术夹闭
下载PDF
72例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显微外科治疗
5
作者 于金录 王宏磊 +2 位作者 许侃 王柏 罗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3-364,共2页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显微外科治疗结果。方法2003年12月~2007年12月期间,共采用显微外科夹闭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病例72例,观察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情况,总结临床经验。结果术后随访1年,发病至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显微外科治疗结果。方法2003年12月~2007年12月期间,共采用显微外科夹闭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病例72例,观察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情况,总结临床经验。结果术后随访1年,发病至手术时间<14d的33例中,21例(63.6%)彻底恢复、12例(36.4%)部分恢复;不完全麻痹22例中,18例(81.8%)完全恢复、4例(18.2%)得到改善;而术前完全动眼神经麻痹的50例中,仅12例(24.0%)彻底恢复、33例(66.0%)部分恢复。结论积极地、早期地治疗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多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显微外科治疗 动脉瘤性 后交通 恢复情况 临床经验 术后随访 手术时间
下载PDF
伴周边水肿的未破裂动静脉畸形表现为颅内肿瘤2例
6
作者 于金录 王宏磊 +2 位作者 许侃 王柏 罗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2-952,共1页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颅内肿瘤 水肿 未破裂 破裂出血 神经外科 吉林大学 影像表现
下载PDF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对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术后意识障碍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郑旭 张博 +3 位作者 刘建鹏 张伟涛 于金录 杨洪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9-143,共5页
目的: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STC)后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情况,探讨其在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TMIH)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手术治疗的TMIH患者57例,其中行STC患者39例,行常规开颅手术18例,排除1个月内死亡、失联和占位病变等患者... 目的: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STC)后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情况,探讨其在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TMIH)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手术治疗的TMIH患者57例,其中行STC患者39例,行常规开颅手术18例,排除1个月内死亡、失联和占位病变等患者,分别随机选取STC组10例和对照组(常规开颅组)10例。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及Wilcoxon秩和检验对术前和术后24h、1周及1个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综合术后时间因素及术式因素进行分析,术后不同时间点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延长,GCS评分呈逐步升高趋势。不同术式间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术式对GCS评分整体恢复趋势相同,但在不同时间点GCS评分因术式不同存在差异。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GCS评分变化率,与对照组比较,术后24h和术后1周时STC组GCS评分变化率明显升高(P<0.01),而术后1个月时GCS评分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颅手术比较,STC对术后7d内TMIH患者意识障碍的恢复作用明显,而对术后1个月患者意识障碍的恢复无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大骨瓣减压 外伤性多发颅内血肿 意识障碍 重复检测方差分析 Wilcoxon秩和检验
下载PDF
CTA与2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岩 赵刚 +5 位作者 罗祺 王宏磊 于洪泉 徐宁 于金录 李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6-587,共2页
目的探讨CTA与2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治疗及临床应用方面的各自优势。方法将67例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CTA及DSA检查结果与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的最终结果进行对比,评价CTA及DSA在动脉瘤的检出率、三维形态与空间关系的显示能力。... 目的探讨CTA与2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治疗及临床应用方面的各自优势。方法将67例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CTA及DSA检查结果与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的最终结果进行对比,评价CTA及DSA在动脉瘤的检出率、三维形态与空间关系的显示能力。结果67例疑似患者有53例经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证实为动脉瘤,发现动脉瘤69个。CTA检查准确性为98.6%,敏感性为98.1%,特异性为92.9%,DSA检查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7.1%,96.2%,92.9%。CTA对检出78.3%的动脉瘤可准确清楚地显示其三维形态及空间关系,而DSA仅为58.8%。结论CTA与2D-DSA在动脉瘤检出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CTA对动脉瘤三维形态及空间结构的显示要明显优于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DSA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12例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复发的临床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0
9
作者 武中成 徐宁 +3 位作者 刘海玉 于金录 王柏 王宏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71-1372,共2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很高,尤其中老年患者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占大多数,血管内栓塞治疗目前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1,2〕。但其远期效果存在一定复发率,如何避免或减少其复发率及复发后如何进一步处理已... 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很高,尤其中老年患者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占大多数,血管内栓塞治疗目前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1,2〕。但其远期效果存在一定复发率,如何避免或减少其复发率及复发后如何进一步处理已成为许多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随访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122例,其中栓塞后复发患者12例(9.84%),年龄60~7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复发
下载PDF
23例急性期老年脑出血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超 于金录 +2 位作者 邬巍 鲁质成 黄海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24-1425,共2页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治疗 开颅手术治疗
下载PDF
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蕴潜 赵刚 +2 位作者 洪新雨 于金录 吴新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377-378,共2页
目的总结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经验。方法179例垂体腺瘤均经CT或MRI确诊,并在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结果全切150例,次全切除21例,近全切除8例,无死亡。术后病人症状均改善。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 目的总结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经验。方法179例垂体腺瘤均经CT或MRI确诊,并在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结果全切150例,次全切除21例,近全切除8例,无死亡。术后病人症状均改善。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经蝶窦入路
下载PDF
颅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报道 被引量:7
12
作者 曲丽梅 于金录 +1 位作者 马洪喜 王银萍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1-242,共2页
0引言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GCRG)是一种少见的非肿瘤性良性病变,但是具有局部侵袭性,影像学表现容易误诊为肿瘤。
关键词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颅骨
下载PDF
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分型与手术入路选择 被引量:4
13
作者 邱吉庆 许海洋 +5 位作者 于洪泉 刘兴吉 王海峰 李嘉辉 于金录 赵刚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296-298,共3页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诊断、分型与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6年12月收治的56例颅底脊索瘤病人的临床资料。临床主要表现为脑神经损害36例,运动障碍27例,鼻咽部症状10例。根据肿瘤起源和发展方向,分为鞍区型18例,颅中窝...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诊断、分型与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6年12月收治的56例颅底脊索瘤病人的临床资料。临床主要表现为脑神经损害36例,运动障碍27例,鼻咽部症状10例。根据肿瘤起源和发展方向,分为鞍区型18例,颅中窝型10例,颅后窝型17例,鼻(口)咽型6例,混合型5例。共行61次手术,其中经枕下远外侧3次,乙状窦后12次,乙状窦前6次,前方颅底8次,鼻蝶13次,颞下硬膜外5次,侧裂14次;肿瘤未能全切除者术后辅以放疗。结果术后MR证实肿瘤全切除37例(66.1%),次全或大部切除19例(33.9%)。死亡2例(3.6%),其中因感染死于术后2周1例,长期昏迷死于术后6个月1例。发生脑脊液漏2例,出现新的脑神经损害1例,偏瘫1例。随访45例,其中9例因肿瘤复发分别死于术后2~5年。结论①多数颅底脊索瘤术前可确诊,但需与侵袭性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鼻咽癌、软骨性肿瘤及颅颈段神经鞘瘤鉴别。②采用螺旋CT三维颅底和血管重建技术有助于了解骨质破坏程度和颅底大血管与肿瘤的关系,降低手术风险度。③临床分型有助于选择手术入路,有时需采用联合入路。④术后放疗可达到缓解症状,延长存活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颅底 诊断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晓波 李虹彦 +4 位作者 于金录 张丹峰 王俊民 任忠慧 刘东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35-1237,共3页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建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SAH+尼莫地平组静脉内应用尼莫地平,观察对比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及电镜结果。结果SAH+尼莫地平组随着尼莫地平的应...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建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SAH+尼莫地平组静脉内应用尼莫地平,观察对比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及电镜结果。结果SAH+尼莫地平组随着尼莫地平的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逐渐好转、血液流变学得到改善、透射电镜见基底动脉病理改变较SAH组减轻。结论SAH后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对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春燕 张义 +3 位作者 王丽娟 赵燕颖 于金录 张舵舵 《吉林中医药》 2005年第4期53-54,共2页
观察大豆异黄酮(soybeanisoflavone,S.I.)对培养的Wistar大鼠心室肌细胞自发性搏动及动作电位的影响。将0.78~6.25μg/mlS.I分别加入到培养4~8d的Wistar大鼠心室肌细胞的培养瓶中,依次记录加药前、后心肌细胞群落的自发性搏动及动作... 观察大豆异黄酮(soybeanisoflavone,S.I.)对培养的Wistar大鼠心室肌细胞自发性搏动及动作电位的影响。将0.78~6.25μg/mlS.I分别加入到培养4~8d的Wistar大鼠心室肌细胞的培养瓶中,依次记录加药前、后心肌细胞群落的自发性搏动及动作电位参数的变化。结果:大豆异黄酮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自发性搏动及动作电位参数,该作用可被Ca2+80μg/ml与肾上腺素10μg/ml所反转。结论:大豆异黄酮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心肌细胞 动作电位 钙通道
下载PDF
球囊闭塞试验在颅内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永迁 王伟 +1 位作者 于金录 罗祺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188-189,共2页
球囊闭塞试验(BOT)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评估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代偿的方法,其广泛应用于颅内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治疗。现总结相关文献,对BOT操作方法、评价指标及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巨大 颈内动脉 球囊闭塞试验
下载PDF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8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刚 张显峰 +3 位作者 徐保锋 黄海燕 于金录 许海洋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292-295,共4页
目的评价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3月~2006年10月间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的8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手术指征与方法。结果8例... 目的评价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3月~2006年10月间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的8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手术指征与方法。结果8例均为单发病变。除1例术后3个月MRI显示仍有病变残余和再次少量出血外,其余7例经术中镜下观察和术后随访MRI证实为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3例,同术前2例,加重3例。随访10~49个月,1例仍未恢复至术前状态,余病例均未见复发。结论合理掌握手术指征,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浩 于金录 许侃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501-5503,共3页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是一种位于颈内动脉床突段上段非分叉处、前壁或侧壁、宽颈、壁薄、较脆的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的0.3% ~1%,占颈内动脉瘤的0.9% ~6.5%,由于动脉瘤在术中可见呈鲜红色、血泡样,故称为BBA[1~3].BBA小而无...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是一种位于颈内动脉床突段上段非分叉处、前壁或侧壁、宽颈、壁薄、较脆的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的0.3% ~1%,占颈内动脉瘤的0.9% ~6.5%,由于动脉瘤在术中可见呈鲜红色、血泡样,故称为BBA[1~3].BBA小而无颈,极容易破裂出血,且普通造影检查诊断困难,治疗棘手,术后易再次破裂出血等,本文对颈内动脉床突段BBA病因、形态学特征、诊断及手术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血泡样动脉瘤
下载PDF
颅后窝骨减压寰枕筋膜松解术治疗Chiari畸形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超 于金录 +2 位作者 杨偲 鹿明 黄海燕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56-556,共1页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又称Arnold-Chiari畸形(以下简称Chiari畸形),目前主要以枕下减压术治疗,但其术后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较多。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1月-2008年6月以颅后窝骨减压寰枕筋膜松解术治疗Chiari畸形23例...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又称Arnold-Chiari畸形(以下简称Chiari畸形),目前主要以枕下减压术治疗,但其术后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较多。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1月-2008年6月以颅后窝骨减压寰枕筋膜松解术治疗Chiari畸形23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NOLD-CHIARI畸形 骨减压 颅后窝
下载PDF
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鹿明 李超 +2 位作者 杨偲 于金录 罗祺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28期4909-4910,共2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和特点。方法:27例患者均行CTA或DSA检查,明确诊断为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其中动脉瘤直径在15mm以上的2例,5~10mm17例,5mm以下8例。Hunt-HessⅠ~Ⅱ级16例,Hunt-HessⅢ~Ⅳ级11例,... 目的:分析和总结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和特点。方法:27例患者均行CTA或DSA检查,明确诊断为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其中动脉瘤直径在15mm以上的2例,5~10mm17例,5mm以下8例。Hunt-HessⅠ~Ⅱ级16例,Hunt-HessⅢ~Ⅳ级11例,2例术前出现动脉瘤破裂死亡,2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2例动脉瘤比较复杂,行单纯支架治疗,2例术中出现严重血管痉挛未行栓塞治疗,其余均成功填塞。结果:21例患者全部栓塞成功,其中14例致密栓塞,3例近致密栓塞,4例大部分栓塞。GOS评分5分11例,4分5例,3分5例,2分4例,1分2例。术后16例有效造影随访6~9个月,14例致密栓塞的患者动脉瘤无复发,2例只放置支架的患者动脉瘤仍然存在,准备2期随诊DSA,再外科介入治疗,另6例电话随访未发现异常,1例失随访。结论: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介入治疗为目前首选方法,并发症相对少,治疗效果良好,患者致残致死率低,但是同时存在潜在风险,如出现痉挛、缺血,则后果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动脉瘤 血管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