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西沙必利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33
1
作者 云晓静 王东梅 +1 位作者 白玉焕 敬长春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719-1722,共4页
目的:研究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西沙必利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接受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27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观察组使用艾司奥... 目的:研究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西沙必利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接受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27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观察组使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西沙必利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17及IL-23水平、内镜分级积分和临床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7及IL-2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镜分级积分与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内镜分级评分,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从而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西沙必利 反流性食管炎
下载PDF
食管颗粒细胞瘤1例并国内文献复习
2
作者 云晓静 白玉焕 敬长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18期1167-1170,共4页
背景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是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具有潜在的恶性.虽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内镜和超声内镜下有其独特的表现.病例简介患者因上腹部疼痛20 d就诊,腹部查体无阳性体征.胃镜显示距门齿39 cm食管右侧壁有一0.5... 背景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是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具有潜在的恶性.虽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内镜和超声内镜下有其独特的表现.病例简介患者因上腹部疼痛20 d就诊,腹部查体无阳性体征.胃镜显示距门齿39 cm食管右侧壁有一0.5 cm×0.7 cm黏膜下隆起,表面呈淡黄色,光滑,活检钳触之质硬,活动.超声内镜:病灶处呈稍高回声改变,起源于黏膜下层.行黏膜下肿瘤剥离治疗后标本送检证实为食管颗粒细胞瘤.结论食管颗粒细胞瘤临床少见,但该病在内镜及病理学上有特异性表现.因食管颗粒细胞瘤有潜在恶性,应积极进行内镜下切除治疗,对于恶性病变或侵及肌层、病变范围大者仍需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瘤 食管 诊断
下载PDF
胃窦多发炎性纤维性息肉1例报道 被引量:1
3
作者 云晓静 敬长春 +2 位作者 白玉焕 王东梅 王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421-1422,共2页
炎性纤维性息肉(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IFP)是一种少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消化道良性肿瘤样病变,多为单发,多发者罕见。现对1例确诊的胃窦多发IFP进行报道,系统复习该病的诊治。
关键词 炎性纤维性息肉 诊断 攀圳诊断
下载PDF
难扩性食管狭窄扩张治疗三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商西丹 赵新华 +2 位作者 敬长春 杨茂梧 云晓静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45-445,共1页
例1男,19岁,16年前因误服烧碱液致食管灼伤,行结肠代食管术,术后吻合口狭窄,一直进食奶粉、米汁等流质,至2003年行第2次手术矫正吻合口狭窄,术后半年可进食固体食物,后又因进食阻挡感行球囊扩张,效果差,口服半流质至2008年11... 例1男,19岁,16年前因误服烧碱液致食管灼伤,行结肠代食管术,术后吻合口狭窄,一直进食奶粉、米汁等流质,至2003年行第2次手术矫正吻合口狭窄,术后半年可进食固体食物,后又因进食阻挡感行球囊扩张,效果差,口服半流质至2008年11月份,因不能进饮食来我院。进镜18cm见食管明显狭窄,超细导丝不能进入,随后采用自服超细软导丝方法进行扩张治疗,即患者本人手持超细软导丝,使其经口随吞咽动作咽下,边咽边向下送超细软导丝,当进入狭窄段即刻分别以萨氏扩张器(9mm、11mm、12.8mm)沿导丝扩张5~10min,行扩张治疗。本例至今先后在我院间断行此方法扩张治疗18余次,未出现明显不适,仅出现少量出血,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扩张 症状 临床治疗 口服半流质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脏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之慧 云晓静 杨茂梧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3期133-136,共4页
恶性黑色素瘤是由皮肤等器官黑色素细胞产生的肿瘤,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常见发生部位为皮肤、眼部、肛周等,少数可发生于鼻腔、鼻窦、口腔、喉部、脑脊膜、胆囊、消化道、骨、肺、肾上腺等,原发于肝脏的恶性黑色素瘤临床极为罕见。原... 恶性黑色素瘤是由皮肤等器官黑色素细胞产生的肿瘤,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常见发生部位为皮肤、眼部、肛周等,少数可发生于鼻腔、鼻窦、口腔、喉部、脑脊膜、胆囊、消化道、骨、肺、肾上腺等,原发于肝脏的恶性黑色素瘤临床极为罕见。原发性黑色素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大、黄疸、消瘦、肝区叩击痛等,表现特异性不强,其诊断需借助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支持,并结合临床排除其他部位恶性黑色素瘤生长可能。在治疗方面,目前国内外肝脏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单发或肿瘤体积相对较小的个体可考虑积极手术治疗,多发及体积较大者可行放射及化学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但一般情况下,原发性黑色素瘤预后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诊治进展
原文传递
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君 冯如青 +1 位作者 都芳鹃 云晓静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年第10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8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均有出血前用药史,呕血53例,仅黑便5例,消化性溃疡43...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8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均有出血前用药史,呕血53例,仅黑便5例,消化性溃疡43例,急性糜烂性胃炎5例,胃癌3例,食管癌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例,其他3例。仅1例手术后并发肺栓塞死亡,其余均内科综合治疗出血停止后出院。结论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与非甾体抗炎药有关,以消化性溃疡多见,急性胃黏膜损害及肿瘤亦占相当比例,内科综合治疗效果好,积极预防有望减少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非甾体抗炎药
原文传递
联合检测胃蛋白酶原(Ⅰ、Ⅱ)、胃蛋白酶原比值、癌胚抗原、幽门螺旋杆菌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翟薇 赵维波 +2 位作者 侯英辉 云晓静 齐有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2期26-26,28,共2页
分析研究联合检测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比值、癌胚抗原、幽门螺旋杆菌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胃镜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41例早期胃癌患者与59例胃癌前病变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联合... 分析研究联合检测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比值、癌胚抗原、幽门螺旋杆菌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胃镜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41例早期胃癌患者与59例胃癌前病变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联合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对比幽门螺杆菌感染为阳性的概率、胃蛋白酶原Ⅱ水平、血清癌胚抗原水平,早期胃癌组患者高于胃癌前病变组(P<0.05);对比胃蛋白酶原Ⅰ水平,早期胃癌组患者低于胃癌前病变组(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胃蛋白酶原Ⅰ水平明显低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胃蛋白酶原Ⅱ水平明显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P<0.05)。结论:联合检测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比值、癌胚抗原、幽门螺旋杆菌对于早期胃癌与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给予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癌胚抗原 幽门螺旋杆菌 胃癌
下载PDF
水滴石穿 水到渠成——谈小学英语作文的系统训练
8
作者 云晓静 《珠江教育论坛》 2018年第2期72-73,共2页
六年级学生面临着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抄、背、默成了教师和学生获得高分作文的法宝,这和我们的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英语教师要从三年级开始,对学生的字母、单词、句子及作文,不断引导和加强,学生才能学会自主地写有内容、有思想的英... 六年级学生面临着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抄、背、默成了教师和学生获得高分作文的法宝,这和我们的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英语教师要从三年级开始,对学生的字母、单词、句子及作文,不断引导和加强,学生才能学会自主地写有内容、有思想的英语作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年级 英语作文 系统训练 循序渐进 积少成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