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鞍桥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栾长青 唐益群 云正文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90-194,共5页
马鞍桥金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点,矿化范围大、形态较规则、工业矿体分布较局限,矿石品位较低,金矿床受区域性大断裂一侧的脆-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化产于剪切带中较低序次脆性破裂面中,深部含矿热流体主要是同生水、大气降水和少量岩浆... 马鞍桥金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点,矿化范围大、形态较规则、工业矿体分布较局限,矿石品位较低,金矿床受区域性大断裂一侧的脆-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化产于剪切带中较低序次脆性破裂面中,深部含矿热流体主要是同生水、大气降水和少量岩浆水,多数金属硫化物的形成具有多期性,而金的成矿主要为一期,二者不具明显的相关关系。马鞍桥金矿为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微细浸染型金矿,成因上属于多来源地下热水渗滤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桥金矿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陕西省
下载PDF
陆相沉积古气候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庞军刚 云正文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3年第7期54-56,162,共3页
古气候影响了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物及沉积矿产的形成,在古地理的恢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古气候分析方法众多,主要讨论了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球化学、古地磁、地球物理等方法,并指出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应... 古气候影响了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物及沉积矿产的形成,在古地理的恢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古气候分析方法众多,主要讨论了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球化学、古地磁、地球物理等方法,并指出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应注意这些先进方法与传统的地质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沉积 古气候 矿物岩石学 古生物 地球化学 古地磁 地球物理
下载PDF
环江—刘峁塬地区长8_1储层物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陈文龙 张庆洲 +3 位作者 云正文 严婷 张彬 杨军侠 《地下水》 2013年第5期164-167,共4页
环江—刘峁塬区长8储层砂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储层发育粒间孔隙、粒内溶孔、晶间孔及微裂缝等多种孔隙类型,其中以剩余粒间孔隙最为发育,孔隙结构总体上属于细小孔隙微细喉道。储层物性相... 环江—刘峁塬区长8储层砂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储层发育粒间孔隙、粒内溶孔、晶间孔及微裂缝等多种孔隙类型,其中以剩余粒间孔隙最为发育,孔隙结构总体上属于细小孔隙微细喉道。储层物性相对较差,总体属于属典型的超低渗(致密)油藏,但在大面积低渗背景下存在相对高渗区域。研究表明,沉积环境、骨架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成岩演化作用是影响区内长8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江-刘峁塬地区 长81储层 物性 沉积环境 成岩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长10_1段储层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辛红刚 张振红 +1 位作者 云正文 刘晓英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8-594,共7页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采用定量计算方法,对安塞油田长101段储层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区长101段储层砂体成分主要以长石砂岩为主,储层砂岩处于中成岩B期,早期的压实作用、多种矿物胶结作用是造...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采用定量计算方法,对安塞油田长101段储层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区长101段储层砂体成分主要以长石砂岩为主,储层砂岩处于中成岩B期,早期的压实作用、多种矿物胶结作用是造成物性变差的2个重要成岩作用,而溶蚀作用,特别是浊沸石、长石的溶蚀是储层物性变好的重要成岩控制因素。结合成岩作用类型及定量表征将该区成岩相划分为5种类型,成岩相控制了高渗储层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成岩作用 成岩相
原文传递
准东地区阜康凹陷南部中下侏罗统沉积特征与沉积演化模式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丹丹 吉鸿杰 +6 位作者 陶辉飞 云正文 王琪 郑建京 马晓峰 韩元红 马东旭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93-2106,共14页
准东地区侏罗系既是重要的储集层也是主要的烃源层,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位于阜康凹陷南部的甘河子剖面出露连续完整的中—下侏罗统,通过对甘河子剖面精细地分层观察描述,并以岩石的类型及其组合、沉积构造、颜色和粒度概率累计曲线等... 准东地区侏罗系既是重要的储集层也是主要的烃源层,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位于阜康凹陷南部的甘河子剖面出露连续完整的中—下侏罗统,通过对甘河子剖面精细地分层观察描述,并以岩石的类型及其组合、沉积构造、颜色和粒度概率累计曲线等实测资料为依据,对研究区中—下侏罗统的沉积相进行了划分,认为八道湾组下部为曲流河相,中部发育滨浅湖亚相,上部以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为主;三工河组下部发育辫状河相,上部主要为滨浅湖沉积;西山窑组主要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2种沉积相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区为曲流河—湖泊—三角洲—湖泊—辫状河—湖泊—辫状河—曲流河相结合的沉积演化模式。研究区古水流资料显示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沉积期的古流向多在SSW向—SW向之间,结合沉积相的相序变化规律,表明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属于克拉美丽山前沉积体系,该时期博格达山地区为水下沉积;西山窑组古流向的优势方位为NW向、NWW向,推测该时期研究区东部和东南部的物源已经存在,北三台地区及博格达山东部地区可能发生初步抬升,阜康凹陷南部地区沉积构造格局较早侏罗世发生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甘河子地区 中—下侏罗统 沉积相 古流向 演化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