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儋州古盐田的独特遗产价值与保护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云翃 李迪华 《中国文化遗产》 2015年第4期72-78,共7页
海南儋州古盐田高度契合当地自然条件,开辟于宋代,是我国最早的海盐日晒实例。研究利用地理研究方法与历史研究方法梳理历史文献与相关研究,探讨古盐田的特殊性。研究表明,历史与自然不可复制的偶然性赋子儋州古盐田独特价值,它不仅属... 海南儋州古盐田高度契合当地自然条件,开辟于宋代,是我国最早的海盐日晒实例。研究利用地理研究方法与历史研究方法梳理历史文献与相关研究,探讨古盐田的特殊性。研究表明,历史与自然不可复制的偶然性赋子儋州古盐田独特价值,它不仅属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的文化景观类别,同时是与活态工艺相统一的复合型文化遗产。当今古盐田面临城市化的诸多威胁,不仅物质遗产保护未达到应有标准,更令人堪忧的是盐民与盐田的联系正逐步瓦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业景观 文化遗产 遗产价值 儋州
下载PDF
社区花园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与碳中和举措——以深圳市南山社区共建花园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祝明建 童路琳 +2 位作者 尚媛 易澳 云翃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0-99,共10页
以深圳市南山社区花园为例,探讨城市社区花园响应“双碳”战略和“共建共治共享”政策的方式与效果。基于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公众参与,南山社区花园运用了以下手段:1)共建:多层次公众参与、合作建设;2)共治:使用“互联网+”思维,线上... 以深圳市南山社区花园为例,探讨城市社区花园响应“双碳”战略和“共建共治共享”政策的方式与效果。基于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公众参与,南山社区花园运用了以下手段:1)共建:多层次公众参与、合作建设;2)共治:使用“互联网+”思维,线上线下综合维护;3)共享:建设承载多重活动功能、低碳可持续的公共空间。项目回访证明曾经的社区“失落空间”转变为了温暖的城市空间。研究表明,城市社区花园作为一种多功能景观空间,能够兼顾民众当下真实需求的功能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从生活端助力“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花园 碳中和 共建共治共享 多利益主体
下载PDF
废墟景观的当代美学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谢梦云 云翃 《美术大观》 2021年第10期131-135,共5页
文化自信的美丽中国建设呼唤中国特色的伦理价值体系和审美方式,富有历史价值的废墟是重要媒介。本文结合遗产研究与文史研究,在厘清废墟景观的价值基础上,对废墟景观进行审美分析,为废墟复魅。研究认为废墟的美学意义源于三方面:距离... 文化自信的美丽中国建设呼唤中国特色的伦理价值体系和审美方式,富有历史价值的废墟是重要媒介。本文结合遗产研究与文史研究,在厘清废墟景观的价值基础上,对废墟景观进行审美分析,为废墟复魅。研究认为废墟的美学意义源于三方面:距离感、实用性、崇高感。废墟所饱含的文化价值从古至今始终萦绕着人文关怀,体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废墟因历史的崇高而美。在当今“文化自信”的号召下,废墟更起到凝聚国人家国情怀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墟景观 文化自信 景观美学 遗产保护
下载PDF
基于实践主义的生态设计实验方法——以广州市海珠湿地改造项目为例
4
作者 郑庆之 云翃 林浩文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1期66-87,共22页
探索有效的生态设计方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但生态研究与景观设计的生态实践之间仍存在脱节现象。本研究以实践主义的设计实验为核心方法,融合经验主义、实证主义、浪漫主义的技术方法,提出了利用实践进行学习、以做促研的半先验... 探索有效的生态设计方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但生态研究与景观设计的生态实践之间仍存在脱节现象。本研究以实践主义的设计实验为核心方法,融合经验主义、实证主义、浪漫主义的技术方法,提出了利用实践进行学习、以做促研的半先验式生态设计框架。框架涵盖原型设定、设计实验与监测调整三个步骤。本研究将该框架应用于广州市海珠湿地的改造实践中,在梳理了形态原型的基础上,提出垛基百果林湿地系统、增益水稻田系统、鸟岛、高潮位栖息地、和低维护韧性水系5个设计实验,并设定了相应的设计假设和监测调整评估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由原型设定、设计实验和监测调整三个步骤组成的生态设计实践方法展现了将生态研究与生态实践相结合、指导生态设计优化、增强人类世生态系统韧性的潜力。虽然上述湿地改造项目已初步呈现生态效益和社会福祉,但该设计框架的有效性仍需进一步跟踪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生态系统 城市湿地 实践主义 原型设定 设计实验 监测调整
原文传递
文化景观动态变化视角下的遗产村落保护再生途径 被引量:18
5
作者 云翃 林浩文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98,107,共9页
我国遗产村落规划的主流理念是"保护第一,利用第二",但实践中往往与村民的发展诉求产生矛盾。如何营造让村民持续居住的活态遗产村落是当前的实践难点。本文以文献研究的方式,从文化景观视角梳理了遗产村落"作为日常场所... 我国遗产村落规划的主流理念是"保护第一,利用第二",但实践中往往与村民的发展诉求产生矛盾。如何营造让村民持续居住的活态遗产村落是当前的实践难点。本文以文献研究的方式,从文化景观视角梳理了遗产村落"作为日常场所"和"作为文化遗产"的差别,指出遗产村落是动态变化的活态遗产;基于国际遗产保护的相关研究,以及对日本街区保护型社区营造案例的实际考察,提出遗产村落保护再生途径。笔者认为过于泛化的静态保护方式在长效上有损于遗产村落的真实性与人地关系,指出:(1)遗产村落的保护目标应转变为维护人地关系;(2)遗产村落保护再生的实践主体应转变为本土社区;(3)遗产村落的形态意象应转变为演化的乡土风格;(4)遗产村落保护再生的实践手段应转变为动态反馈的多次局部设计优化。本研究旨在为我国的活态遗产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遗产保护 活态遗产方法 遗产村落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基于多利益主体协同博弈的乡村振兴模式——以河北宽城柏木塘村旅游共建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郑昌辉 云翃 +1 位作者 王志芳 魏丹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25,共7页
乡村旅游开发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带来了政府、企业、村民等多利益主体的博弈。整合多利益主体的诉求异同,平衡多利益主体的责权关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基于柏木塘村的实践发现,通过工作平台协调各主体利益、通过共同参与凝聚各主... 乡村旅游开发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带来了政府、企业、村民等多利益主体的博弈。整合多利益主体的诉求异同,平衡多利益主体的责权关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基于柏木塘村的实践发现,通过工作平台协调各主体利益、通过共同参与凝聚各主体认同、通过传承地方技艺及强化地方记忆来稳固地方特色及丰富场所精神是旅游型乡村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项目在设计、建设与运营等方面达到了多方认同与长效共赢的效果,其空间整治与旅游开发模式具有探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利益主体 协同博弈 乡村振兴 旅游开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