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因子在脑出血继续出血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亓传洁 褚晓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6-118,共3页
关键词 脑出血患者 继续出血 凝血因子 HEMORRHAGE 治疗方 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神经功能缺失 血肿增大
下载PDF
大鼠持续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付学军 褚晓凡 +2 位作者 亓传洁 马可夫 郑肖芬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目的本实验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在持续脑缺血后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54只,随机分为分成假手术组和手术组。手术组又按缺血时间(3、6、12、24及48h)分为5个亚组。假手术组和每亚组各9只大鼠。采用颈内动脉线栓加环扎法复... 目的本实验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在持续脑缺血后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54只,随机分为分成假手术组和手术组。手术组又按缺血时间(3、6、12、24及48h)分为5个亚组。假手术组和每亚组各9只大鼠。采用颈内动脉线栓加环扎法复制大鼠持续脑缺血模型,相应时间点灌注取脑,常规固定包埋切片,HE和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结果随着持续脑缺血时间的延长,中心区神经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缺血边缘区凋亡的神经细胞数量逐渐增多,而星形胶质细胞在12h达到最低点之后,数量逐渐增多,并呈空泡状改变。结论在持续缺血12h之后,缺血中心区与半暗带区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变化不一致,在半暗带其数量逐渐增多,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后的不同阶段,其作用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脑缺血 分布 大鼠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内皮细胞对不同缺血时间的耐受性(英文)
3
作者 褚晓凡 付学军 +3 位作者 亓传洁 马可夫 肖学长 彭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1期162-164,i0004,共4页
背景:脑缺血后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决定缺血时间窗和出血转化的重要因素。目的:动态观察缺血再灌注内皮细胞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了解内皮细胞对不同缺血时间的耐受性。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内... 背景:脑缺血后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决定缺血时间窗和出血转化的重要因素。目的:动态观察缺血再灌注内皮细胞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了解内皮细胞对不同缺血时间的耐受性。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1998-03/1999-03在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实验动物室完成。选择SD大鼠53只,随机分为9组:①假手术组5只。②缺血3 h 组6只。③缺血3 h再灌3 h组6只。④缺血6 h组6只。⑤缺血6 h再灌3 h组6 R。⑥缺血12 h组6只。⑦缺血12 h再灌3h组6只。⑧缺血24 h组6只。⑨缺血24 h再灌3 h 6只。方法:采用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冠状面按A, B,C,D,E 5等分切脑,取C片脑组织TIC染色定位边缘区。取D片常规脱水、透明、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取B片缺血周围区和中心区脑组织,经固定包埋,半薄切片,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缺血时间点内皮细胞的变化和出血性梗死发生的时间。②电镜下观察不同缺血时间点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③电镜下观察紧密连接开放时间。④电镜下观察不同缺血时间点胶质细胞足突层空泡化程度。结果:53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光镜下:缺血3 h即可见神经毡疏松, 小血管周围水肿,缺血12 h再灌3 h可见缺血中心区小动脉破裂出血。电镜下:缺血3 h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核肿胀,胞浆内胞饮增加,足突层空泡化呈+;缺血3 h再灌3 h中心区足突层空泡化呈艹,边缘区呈卅;缺血6 h再灌3 h可见内皮紧密连接开放,足突层空泡化呈卅; 缺血12 h再灌3 h后胞饮明显减少,线粒体肿胀也少见,但紧密连接开放增加,足突层空泡化呈卅-(?)。结论:内皮细胞在缺血3 h即可发生明显的结构变化,缺血6 h可见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缺血12 h后可发生出血性转化,出血转化多发生于再灌注后的缺血中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内皮 细胞/超微结构
下载PDF
局灶脑缺血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可能不同死亡途径探讨
4
作者 付学军 褚晓凡 +2 位作者 邹良玉 亓传洁 饶宜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3-627,共5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电镜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局灶脑缺血中心区和边缘区细胞死亡形态学变化特征,探讨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存在的不同死亡途径。方法 7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假手术组6只;(2)电镜对照组2只;(3)免疫组化组30... 目的本研究采用电镜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局灶脑缺血中心区和边缘区细胞死亡形态学变化特征,探讨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存在的不同死亡途径。方法 7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假手术组6只;(2)电镜对照组2只;(3)免疫组化组30只;(4)电镜实验组10只。3、4组大鼠分别于缺血3h、6h、12h、24h、48h取脑,假手术组和对照组为术后24h取脑。HE染色,GFAP和TUNEL染色,GFAP、TUNEL双标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观察上述指标表达情况。结果随缺血时间延长,电镜下可见缺血中心区星形胶质细胞明显肿胀,缺血12h星形胶质细胞核膜破溃,染色质漏出。而神经元电子密度增高,细胞核变形、固缩。缺血24h可见凋亡小体。缺血边缘区各时间点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呈明显的不一致性。免疫组化显示缺血3h中心区及边缘区均可见TUNEL阳性细胞,以边缘区为主,随缺血时间延长边缘区阳性细胞渐增多,中心区TUNEL阳性细胞递减,缺血24h后中心区罕见阳性细胞。缺血6h中心区GFAP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缺血12h中心区罕见阳性细胞,缺血24h后边缘区可见大量GFAP阳性细胞与中心区形成明显的阴阳分界线。GFAP和TUNEL双标染色各时间点均未见双标阳性细胞。结论凋亡可能是神经元细胞的主要死亡途径。而星形胶质细胞缺血后未见GFAP和TUNEL双标染色阳性细胞,可能是沿胀亡的途径走向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死亡途径 凋亡 胀亡
下载PDF
双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致去皮层综合征一例
5
作者 褚晓凡 马可夫 +2 位作者 亓传洁 付学军 李刚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11期824-825,共2页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54岁,因'左侧肢体无力15 h,反复抽搐伴意识不清3 h',于2005-08-01急转我院,急诊科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患者早上7∶ 00起床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伴头痛、恶心、呕吐.在当地...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54岁,因'左侧肢体无力15 h,反复抽搐伴意识不清3 h',于2005-08-01急转我院,急诊科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患者早上7∶ 00起床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伴头痛、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经扩容、脑保护治疗后,左侧肢体无力有所好转.当日下午19∶ 00患者突然意识不清,反复抽搐数十次,均表现为下肢强直,上肢屈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大脑中动脉 去皮层综合征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内皮细胞缺血耐受性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褚晓凡 付学军 +3 位作者 亓传洁 马可夫 肖学长 彭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775-778,共4页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了解内皮细胞对不同缺血时间的耐受性。方法SD大鼠53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冠状面按A、B、C、D、E5等分...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了解内皮细胞对不同缺血时间的耐受性。方法SD大鼠53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冠状面按A、B、C、D、E5等分切脑,取C片脑组织TTC染色定位边缘区。取D片常规脱水、透明、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B片取缺血周围区和中心区脑组织,经固定包埋,半薄切片1μm,超薄切片。JEOL100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光镜下:缺血3h可见神经毡疏松,小血管周围水肿,缺血12h再灌注3h可见缺血中心区小动脉破裂出血。电镜下:缺血3h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核肿胀,胞浆内胞饮增加,星形胶质足突层空泡化呈+;缺血3h再灌注3h中心区足突层空泡化呈(++),边缘区呈(+++);缺血6h再灌注3h可见内皮紧密连接开放,足突层空泡化呈(+++);缺血12h再灌注3h后胞饮明显减少,线粒体肿胀也少见,但紧密连接开放增加,足突层空泡化呈(+++ ̄++++)。结论内皮细胞在缺血3h即可发生明显的结构变化,缺血6h可见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缺血12h后可发生出血性转化,出血转化多发生于再灌注后的缺血中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耐受性 内皮细胞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胀亡―持续性局灶脑缺血星形胶质细胞的死亡方式 被引量:7
7
作者 付学军 褚晓凡 亓传洁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979-982,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持续性局灶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的死亡方式。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化组、免疫组化对照组、电镜实验组和电镜实验对照组。采用颈内动脉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持续性局灶脑缺血...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持续性局灶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的死亡方式。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化组、免疫组化对照组、电镜实验组和电镜实验对照组。采用颈内动脉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持续性局灶脑缺血模型。免疫组化组和电镜实验组大鼠按照缺血时间(3h、6h、12h、24h、48h)平均随机分为5个亚组。对照组为术后24h取脑。免疫组化标本采用HE染色及TUNEL-GFAP双染。电镜标本在中心区、边缘区分别取材、染色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脑缺血中心区及边缘区星形胶质细胞逐渐出现核肿胀、染色质分散、边聚、空泡变,核膜破溃,染色质溢出。随着缺血时间延长,中心区GFAP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直至基本消失。缺血边缘区则可见到GFAP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TUNEL-GFAP双染未见阳性细胞。结论持续局灶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未见凋亡,推测胀亡是星形胶质细胞主要的死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星形胶质细胞 胀亡
原文传递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褚晓凡 李卓星 +2 位作者 付学军 亓传洁 李刚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832-835,共4页
目的对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病因进行总结。方法回顾4例经MRI证实的脊髓硬膜外血肿患者的资料,其中2例进行了脊髓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和病理学检查。结果4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伴明显的胸背部疼痛,截瘫和尿潴留等... 目的对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病因进行总结。方法回顾4例经MRI证实的脊髓硬膜外血肿患者的资料,其中2例进行了脊髓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和病理学检查。结果4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伴明显的胸背部疼痛,截瘫和尿潴留等脊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腰穿脑脊液检查结果正常。急性期MRI检查均可见受压节段脊髓硬膜外呈条形或梭形异常信号影,T1W等信号,T2W稍高信号,高信号中间杂小斑片状低信号。病理学结果为1例肉芽肿合并血肿,1例血管畸形合并血肿。2例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迅速恢复,2周后出院。未手术患者3~4周后出院。结论胸背部剧烈疼痛、单侧和双下肢截瘫、尿便障碍、影像学改变是诊断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主要依据。脑脊液正常对诊断常有帮助。手术治疗可缩短病程和减少复发,也是病因检查的最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 临床表现 MRI 病理
原文传递
脊髓硬膜外肉芽肿合并出血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褚晓凡 付学军 +2 位作者 李卓星 亓传洁 李刚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脊髓硬膜外 并出血 肉芽肿 患者入院 下肢肌力 双下肢无力 腹部绞痛 医院治疗 剧烈疼痛 大便失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