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性死亡配体1通过激活c-JUN/VEGFR2信号通路调节卵巢癌血管生成和转移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雨菲 夏玲芳 +8 位作者 吴勇 周宏宇 陈欣 李浩然 许蜜蝶 亓子豪 王子良 孙会贞 程玺 《癌症》 CAS 2023年第1期21-38,共18页
背景与目的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通过与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相互作用,在免疫检查点应答中发挥作用,但是,PD-L1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探讨了PD-L... 背景与目的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通过与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相互作用,在免疫检查点应答中发挥作用,但是,PD-L1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探讨了PD-L1在卵巢癌进展和转移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对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和卵巢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在PD-L1敲减的卵巢癌细胞中进行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实验。通过免疫沉淀、质谱、染色质免疫沉淀、斑马鱼和小鼠实验,探讨PD-L1在卵巢癌中的具体功能和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体内和体外实验结果表明,PD-L1通过促进血管生成促进卵巢癌的转移和侵袭。在机制上,PD-L1直接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相互作用,并激活FAK/AKT通路,进而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进展,并与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同时,研究发现PD-L1为致癌转录因子c-JUN的下游调控因子,从而使PD-L1在卵巢癌中高表达。此外,实验表明PD-L1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和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apatinib)联合使用可以增强抗血管生成作用,抑制卵巢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PD-L1通过激活c-JUN/VEGFR2信号轴促进卵巢癌的血管生成和转移,PD-L1抑制剂和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使用可能是治疗卵巢癌患的潜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阿帕替尼 C-JUN 转移 卵巢癌 PD-L1 VEGFR2 斑马鱼
下载PDF
人类输卵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8
2
作者 高雯 臧荣余 +5 位作者 王雁 杨丽娜 刘杨 亓子豪 尹胜 杨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1-247,共7页
背景与目的:最近研究表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可能起源于输卵管上皮。本课题通过基因沉默和端粒酶导入技术将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永生化,为以后建立恶性转化细胞系和卵巢癌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分离并培养输卵管上皮细胞,导入p53和pRb ... 背景与目的:最近研究表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可能起源于输卵管上皮。本课题通过基因沉默和端粒酶导入技术将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永生化,为以后建立恶性转化细胞系和卵巢癌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分离并培养输卵管上皮细胞,导入p53和pRb shRNA结合hTERTcDNA,建立p53和pRb基因同时沉默并过表达hTERT的永生化细胞系,并对永生化细胞系进行连续传代、沉默基因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SA-β-gal染色和非停泊生长实验及体内致瘤活性鉴定。结果:我们建立了稳定表达p53、pRbshRNA和hTERT的永生化输卵管上皮细胞系:FTE248116/p53i+pRbi+hTERT及FTE312249/p53i+pRbi+hTERT。结论:可以通过导入端粒酶基因及敲除抑癌基因p53和pRb来建立永生化细胞系,并有望于构建恶性转化细胞系和人类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上皮细胞 P53 PRB HTERT 永生化
下载PDF
树舌灵芝提取物对三阴乳腺癌模型小鼠肿瘤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亓子豪 孟娇 +2 位作者 王子良 孙会贞 杨恭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树舌灵芝提取物在实验动物体内对三阴乳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接种MDAMB-231-HM细胞建立三阴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将20只造模成功的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树舌灵芝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树舌灵芝组腹腔注射0.2 m L树舌灵... 目的探讨树舌灵芝提取物在实验动物体内对三阴乳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接种MDAMB-231-HM细胞建立三阴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将20只造模成功的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树舌灵芝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树舌灵芝组腹腔注射0.2 m L树舌灵芝水提物(100 mg/m L),阴性对照组给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每3天用药1次,45天后停药。通过免疫组织化法检测CD34表达,以计数微血管;同时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 1,TSP-1)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结果树舌灵芝组小鼠瘤重[(0.33±0.16)g]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0.68±0.37)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树舌灵芝提取物抑瘤率为51.4%。树舌灵芝组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树舌灵芝组移植瘤中每个视野下微血管密度为(20.7±2.1)个、TSP-1阳性细胞数为(66.2±9.2)个、Cyclin D1阳性细胞数为(33.8±16.4)个;阴性对照组依次为(34.0±2.0)、(24.0±6.6)及(168.2±32.6)个。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树舌灵芝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组织中血管的生成及调节细胞周期来抑制肿瘤细胞的过度增殖,从而实现对三阴乳腺癌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舌灵芝 三阴乳腺癌 抗肿瘤
原文传递
灵芝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9
4
作者 亓子豪 杨恭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81-1784,共4页
目的对近年来关于灵芝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做整理分析。方法查阅近年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全面综合、整理和归纳。结果综述了灵芝抗肿瘤的作用机制,重点阐述其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死亡、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以及免疫调... 目的对近年来关于灵芝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做整理分析。方法查阅近年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全面综合、整理和归纳。结果综述了灵芝抗肿瘤的作用机制,重点阐述其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死亡、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以及免疫调节等多个方面的研究现状。结论灵芝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但作用机制复杂,亟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抗肿瘤 灵芝多糖 灵芝三萜
原文传递
基于CT和MRI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方法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庆国 龙江 +8 位作者 汤伟 陈涛 武春涛 顾海涛 亓子豪 阎九亮 胡倍源 郑燕 董汉光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和MRI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方法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且均行CT增强扫描、MRI平扫或MRI增强扫描检查的62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 目的探讨基于CT和MRI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方法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且均行CT增强扫描、MRI平扫或MRI增强扫描检查的62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患者纳入训练集(49例),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患者纳入验证集(13例)。采用3D Slicer4.8.1软件对胰腺癌和癌旁组织CT、MRI图像感兴趣区域勾画并进行分割,采用Python进行特征提取,采用Lasso回归模型从训练集数据中筛选最优特征集,构建机器学习决策树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3种影像组学特征模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从CT增强、MRI平扫+增强图像中分别获取1767个CT特征和1674个MRI特征。对于胰腺癌与癌旁组织鉴别诊断模型,CT增强数据模型获得含6个特征的最优特征集,MRI平扫获得含16个特征的最优特征集,MRI增强获得含15个特征的最优特征集。基于CT增强数据的诊断模型在训练集的AUC值为0.98,在验证集的AUC值为1;MRI平扫与MRI增强数据模型在训练集与验证集中的AUC值均为1。3种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机器学习决策树模型诊断胰腺癌与癌旁组织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为100%。对于脾动脉包绕鉴别诊断模型,CT增强数据模型未获得最优特征集,无诊断效能,MRI平扫和增强分别获得含5、4个特征的最优特征集;采用MRI平扫数据建立的模型在训练集与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862、0.750,诊断灵敏度为93.8%、50.0%,特异度为78.6%、100%。MRI增强数据建立的模型在训练集与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950、0.861,诊断灵敏度为90.0%、93.6%,特异度为100%、78.6%。结论基于CT增强、MRI平扫及增强影像组学的诊断模型对于鉴别胰腺癌与癌旁组织均有>90%的准确性。基于MRI增强影像组学的诊断模型对于鉴别胰腺癌是否存在脾动脉包绕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 影像组学
原文传递
NLRP3炎症小体激活对胰腺星状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影响
6
作者 顾海涛 董汉光 +4 位作者 阎九亮 亓子豪 胡倍源 武春涛 龙江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观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激活对胰腺星状细胞(PSCs)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影响。方法对大鼠PSCs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根据是否给予细菌脂多糖(LPS)10μg/ml预处理24 h分为对照组和LPS组,ELISA... 目的观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激活对胰腺星状细胞(PSCs)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影响。方法对大鼠PSCs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根据是否给予细菌脂多糖(LPS)10μg/ml预处理24 h分为对照组和LPS组,ELISA法检测PSCs培养液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分子的表达;通过携带靶向NLRP3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感染PSCs的方法构建NLRP3基因表达抑制的PSCs细胞株,根据有无LPS预处理和是否慢病毒干扰NLRP3表达,将PSCs分为LPS+阴性对照组和LPS+慢病毒组,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SCs细胞外基质α-SMA和collagen沉积;采用RT-qPCR检测PSCs促纤维化因子TGF-β的变化。结果培养24 h的PSCs胞质内富含高亮环形脂滴,细胞表达desmin。培养7 d后,细胞体积变大,脂滴基本消失,细胞活化并表达α-SMA。LPS组PSCs上清液中caspase-1、IL-1β、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5±0.04比0.65±0.03;2.02±0.04比1.05±0.05;1.70±0.05比0.97±0.03)。慢病毒感染PSCs后,慢病毒组NLRP3蛋白表达量(0.25±0.04)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0.68±0.05)。对照组、LPS组、LPS+阴性对照组、LPS+慢病毒组PSCs培养48 h后的A490值分别为0.61±0.02、1.15±0.06、0.96±0.05、0.56±0.01,迁移细胞数分别为(64.12±4.58)、(121.67±8.02)、(111.67±4.67)、(69.67±8.08)个/高倍视野,α-SMA蛋白沉积量分别为0.78±0.05、4.12±0.04、3.81±0.06、0.88±0.05,collagen蛋白沉积量分别为0.65±0.03、3.43±0.02、2.67±0.02、0.48±0.03,TGF-βmRNA表达量分别为0.22±0.03、0.89±0.01、0.86±0.03、0.43±0.02。LPS组、LPS+阴性对照组的A490值、迁移细胞数、α-SMA和collagen蛋白表达水平及TGF-β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LPS+慢病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NLRP3炎症小体可通过调控PSCs生物学功能,促进其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从而加剧细胞外基质沉积和胰腺纤维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炎症小体 胰腺星形细胞 细胞外基质 纤维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